发表自话题:懂车的人不会买特斯拉

原标题:李想吐槽特斯拉,是“读不懂”还是“学不会”?

理想汽车赴美IPO的余温尚存,创始人李想最近发表的有关特斯拉的言论,着实又让他和理想汽车上了一把热搜。

数据显示,特斯拉6月在北京、上海、深圳的销量都遥遥领先其他对手,这个对手包括燃油、电动在内的所有车型。对此,李想感叹称,一辆445公里的车便可以“干翻一切”,并用了售价近40万元的ES6作为验证,一句“说明用户的需求与续航无关”的言语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更是用了“灭顶之灾”一词来形容,直言即便是在续航、智能或是性价比三方面做到最好也未能改变特斯拉在销量上的“垄断”。

对于特斯拉,李想似乎从来不吝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焦虑与担忧,明明技术、产品力,都开始追上对手了,可市场表现上就是被对手碾压。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人对李想的言论口诛笔伐,认为他根本没搞清楚特斯拉领先的优势。

只是,这些李想真不懂吗?

国内造车新势力输在哪儿?

的确,如李想所言,目前续航的最长的国产纯电车型为小鹏P7,NEDC工况下续航达到了706公里。不说秒杀特斯拉,也实实在在处于领先位置了。

而在智能化方面,小鹏P7也达到了L3级别(需要后期OTA),其它品牌如长安、广汽新能源旗下也都有实现特定路况的L3级新车“上路”。至于性价比、做工品质、豪华感更不必说,蔚来ES6、理想ONE,甚至售价15万级别的传统新能源产品,都能“秒杀”特斯拉。

价格便宜、配置高、续航长、品质好……眼里所见似乎都不弱于特斯拉,但销量却被“碾压”。特斯拉何以致胜?

很多人可能会说是品牌效应。确实,特斯拉的品牌价值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形成了一定的名誉,打造出了豪华品牌的效应,这是蔚来、理想或是小鹏暂时无法匹敌的。

众所周知,特斯拉是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先驱,基于电动化平台实现智能化,这是特斯拉最核心的竞争优势。特斯拉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在自动变换车道、自动转向、自动泊车以及智能召唤等功能上日趋完善。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品牌,暂时都无法撼动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而且,特斯拉可以实现远程OTA升级,只要车辆在硬件上不被淘汰,就可以通过软件的更新实现整车性能上的提升,颠覆了人为更新的传统方式。

除此之外,从生产、销售、交付到充电,特斯拉在中国短时间内建设并完善了一整套基础体系,目前特斯拉门店在中国基本实现了一二线城市全覆盖,并在中国推出了TeslaCenter,可提供售前咨询、试乘试驾,销售及交付,售后维修保养等一站式服务。

与此同时,特斯拉也是车企中自建充电桩数量最多的一家,目前在中国拥有超过2500个超级充电桩,2400个目的地充电桩,遍布主要城市的核心商圈和热门自驾路线。这些并不体现在产品上的优势也是特斯拉走在新能源汽车前列的原因之一。

是“灭顶之灾”还是“引狼入室”?

可以说,李想的困惑也是大部分业内外人士的困惑,蔚来ES6、比亚迪汉、小鹏P7、理想ONE的产品力并不比Model3差,但加起来也卖不过Model 3,市场表现上就是被对手碾压。现在看来,大部分车企“死磕”的续航里程,并不是Model 3碾压一切的招数,而只是众多选项中的一个而已。

反观中国自主车企,目前来看,有能力一搏的,或许只有专注新能源几十年的比亚迪。因为比亚迪拥有核心技术,刀片电池等的推出,更是引发了一次次革命。

李想用“灭顶之灾”四个字来形容特斯拉席卷一线市场销量的现象,这并不是危言耸听。首先经过多年耕耘,特斯拉在中国的品牌效应已经产生,像理想汽车这样的造车新势力想要超越,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在此过程中,特斯拉也是一直在前进的。

其次,随着快速充电站和超级充电桩的不断安装,特斯拉的用户体验是在不断提高的,而用户体验决定了后期的销售口碑。最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二期项目已经进入后期阶段,届时Model 3周产能或增加1000辆,加上Model Y的生产以及国产后价格的不断下探,国内造车新势力如果不能跑得再快些,掉队或许是瞬间的事。

未来胜算几何?

造车不仅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更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它需要高投入、长周期以及足够的耐心,没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即便有足够的钱也未必能走在前端。

目前来看,已有产品正式上市的新势力多少都面临了品质质疑。原来人们吐槽新势力是“PPT造车”,当有车上市了之后,质量又成为最大的糟点,从操控系统到电池安全,不管软件硬件问题都出了个遍。

虽然造车新势力一个个都把赶超特斯拉当作目标,不过就目前来说,特斯拉的竞争对手是传统车企的燃油车,新势力还远远不具备竞争能力。

比起特斯拉,现如今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在品牌力方面是极度欠缺的,特斯拉的存在不是坏事,是特斯拉让国内车企,认识到自主品牌与国际一流新能源车企仍有不小差距,这样才有可能树立起危机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从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站稳脚跟。

说简单点,是放入一条鲶鱼甚至鲨鱼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弯道超车。说复杂点,是“长痛不如短痛”,加速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优胜劣汰,掌握核心技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自我蜕变。

不过无论怎样,特斯拉都已经从刚开始的破局者逐渐进化成时代的领跑者,只是李想本人在描述Model 3对于其它车企冲击时,总会出现“灭顶之灾”一词。对于该结论,或许大多人都不太认同。因为,往往强大竞争对手的出现,总会“逼出”一个更好的我们。而那些自始至终无法认清潜在消费者真正需求的车企,终会逐渐落后、陷入困局。

标签组:[特斯拉] [电动汽车] [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 [特斯拉model3中国] [特斯拉效应

上一篇口碑崩坏的特斯拉,为什么还能卖得这么好?_领导品牌

下一篇特斯拉到底懂不懂营销?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