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令人窒息的停车场

“有义士行义,反遭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这都是我在虚度之日中所见过的。”

——《圣经·传道书》

关于国内即将准备禁售新能源车并发步禁售时间表的新闻,今天在网络上已经传到沸沸扬扬。且不说这是否是条“坏消息”,光看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新能源汽车本身,跟内燃机车相比,有多少用户真的是因为其过硬的产品力和性价比而购买呢?

对此,小编不禁想象了一下,若国家在现在这样的一个市场氛围下继续以“强硬手段”压榨内燃机车市场,或干脆“斩尽杀绝”,给“亲儿子”让位,那么面对汽车“一往无前”的产业,又是怎样的一个“美丽新世界”呢?

技术难题

我们都知道一般购买“特斯拉”的车主都会有两台以上的车,因为以现阶段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跑长途都是不现实的,内燃机汽车没油的找个服务区加油,随加随走,加油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超过5分钟,但新能源汽车,一充上电基本上没4个小时哪儿都别想去。

虽然现阶段很多“高新技术公司”声称已经发明出了充电10分钟,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的“快充”技术,但这仅仅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用过“充电宝”的童鞋都知道手机充久了电池的耐用性会飞速衰减,而大多数充电宝还不能保证10分钟充满,我们可以想象10分钟充够可以跑如此之长的路程的巨额功率,对于电池是一种怎样的“高潮”?不说一个星期换一次电池,我们一个月换一次电池都很麻烦。对于现在许多10000公里都懒得去做一次保养的车主,一个月换一次电池,估计得疯。

人员下岗问题

先说宏观的,新能源车普及意味着现在的汽油产业全盘“垮台”,就现在情况来看,“充电”这种事情已经具备高度的“智能化”,交易也是可以通过虚拟交易(也就是扫二维码)完成,从此收银员可以下岗了,充电本身也是非常简单,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和难闻的味道,车主自己完全可以完成,有一个每天负责检修设备的人员就基本上能完成一个甚至好几个小型充电站的运作。

关于汽油产业一条龙的工作人员,尤其是负责技术维护的工作人员,本着“隔行如隔山”的精神,全部回家歇着了。这样一来确实为社会添置了不少“闲置人员”。同时又会爆发出新能源技术维护人员的就业缺口,搞得各种“招人难”和“就业难”,说白了就是折腾。

再说生活中的,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一旦出了什么毛病,开到某个熟人的修车行,技工师傅一打开发动机盖,“一脸懵逼”的看着里面的电动机,久久凝视了半晌后,默默走回更衣室收拾了自己的行李,选择回家种地。修车行老板见此景此景,连忙拿出手机拨出了一个号码:“喂!是陈师傅吧?对对对,我这里有个东西坏了您能过来帮忙看下嘛?啊,不是空调,不是彩电洗衣机,您过来就知道啦!”

“大跃进”式乱入

其实这个现象在现阶段已经“初显端倪”,我们都知道有一帮“钱多到没处烧”爸爸们发明了一种汽车叫做“互联网汽车”,并给它赋予了许多我们开车基本用不着的功能,譬如用汽车“看个视频”、“逛个淘宝”、“打把王者荣耀”......

解读这个词其实非常简单,互联网汽车其实就是做互联网的一帮暴发户造的汽车,问题是他们为什么敢这样“造”?我们回头看看现在的汽车,最能吸引莫过于各个车企的发动机“秘术”。而现在发动机全线“退休”,各大车企一夜回到“解放前”,各位“爸爸”们见状,纷纷表示此时不入更待何时?

于是汽车产业开始各种鱼龙混杂、群雄交战、诸侯割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者比比皆是,消费者表示这个双十一第二辆车半价哟!在这种节奏下,能造出来的汽车只可能是“快餐”,抢市场成了“第一生产力”,那么产品方面“每况愈下”就在所难免了,这样的汽车,算是什么?

污染问题

“零排放”了就真的没有污染了吗?懂点汽车的朋友肯定知道,这一招是摆明的“饮鸩止渴”。新能源车的普及只会带来更大的用电需求,而火力发电站的大肆建设绝对不比内燃发动机带来的污染更轻,我们眼看着当前汽车的污染没了,火力发电的空气污染我们又要找谁去解决?其次前文提到的因为“快充”而造成的电池损耗,会产出大量的不可回收的废弃电池,这些废弃电池造成的“土地”污染,不是比“内燃机”的污染更为恶劣吗?

普及问题

对于生活普及,“新能源汽车”同样不令人省心,一旦实现“全新能源化”,那么每个停车场无论是公用还是自家小区,每个车位必须配备有充电桩,这会导致严重的“车位慌”,因为我们知道很多小区里的汽车是按月交租,没有固定车位的,一旦车位停满,这些车辆将无处可去,为了能让汽车充上电,车主肯定会使用一些“非正当”手段或者方式获取电源,这样的做法必定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停车场的装修,运营、管理及维护成本也是直线上升。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高额的费用只会令购车的消费者为了停车而苦不堪言。

总结:电动车普及在小编看来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为现在“内燃机”汽车的产业链早已根深蒂固,在短短的一二十年内想要完成改造势必是建立在政策方向、公民意愿、社会条件和技术支持这四大方面达到“高度统一”的情况下才能达成。而现阶段仅仅是出台各种严苛政策“打压”和“切割”内燃机汽车市场,以此来给“新能源汽车”腾出发展的空间,在这种强硬的“态度”之下,只会令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苦不堪言。


标签组:[新能源汽车] [汽车] [新能源] [能源] [新能源技术] [新能源产业

上一篇国会警卫露宿停车场:5州宣布撤兵,拜登首致歉

下一篇特斯拉回应广州地下停车场事故:车辆全程为驾驶员操控,未发现制动系统故障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