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这届年轻人还在为进大厂努力吗
01
大厂新人生存现状: 毕业年薪20万 撑不了6个月
一进入年末,互联网也开始过冬了,铺天盖地各个大厂裁员的热搜。
而如今互联网的主力军几乎都是95后为主,网上有人调侃,互联网大厂新人生存现状: 毕业年薪20万 撑不了6个月。
这届95后真是太难了。
在员工人数动辄以万计的互联网大厂里,最不缺的就是年轻人,也不缺高学历。对年轻人来说,大厂意味着阶层跃迁、财务自由和光宗耀祖,但也注定无法摆脱加班、35岁恐惧症、“工具人”宿命。
有句话这样说的:“95后想进互联网大厂的样子,像极了70后渴望进国企的样子。”
年轻人挤破头想进大厂不外乎几个原因: 收入高、平台大见世面、锤炼自己。
一个在大厂工作过3年以上的人,即使出来了,旁观者也会从他的交流包括时间管理等细节上,看到一个人经过大平台锻炼的痕迹,而且这个痕迹是多元的,轨迹还很分明。
对求职、实习、校招有其他困惑的小伙伴
可以扫码加校长寻求帮助
回复“感兴趣的行业+学校”进行更多了解
不过以大厂作为职业起点,好坏参半,好处是,工作环境光鲜,福利保障完善,起点高,职场路径大体是越来越好。坏处也很明显,跳槽范围狭窄,人都是往高处走,进小厂落差感会特别强。
最可怕的是刚实习留用,半年后遇见大批裁员,一下子失去了应届生优势,工作经验又不够,拼不过社招的老人,真是难上加难。
其实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未必大厂是唯一选择,可以尝试创业型公司,前提是未来有前景的,你陪着它走个三年五年,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第一,你有了阶梯去融入了社会,了解社会,了解企业里的东西。
第二,在小企业里你不只是螺丝钉,一般会承担多面手的角色,能够接触到不同的岗位和事情,能够丰满你的知识半径,以及你的职场核心能力。
这之后你再去一个体系化的大厂工作,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工作会丰满整个人的职业能力。
02
传说中的95后只会躺平?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高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 近五年,应届毕业生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加之疫情影响导致留学生大量回流,竞争日益白热化,2021年应届生就业群体数量创历史新高。
传言95后“躺平”,其实职场中大体可以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早就开挂内卷起来了。
“只要钱给够,我可以在公司打地铺”就是这部分95后的职场态度,根本无惧做不完的项目,加不完的班,还有泡不完的咖啡,唯一焦虑的可能是头发吧。
开挂的95后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年轻无所畏惧。
第二,对热点事件反应最快。
第三,他们是“互联网神通队”。
如果说”内卷“的95后是驰骋的高铁,而另一部分95后就比较佛系,呈现”慢就业“迹象。
据舆情监测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慢就业”的方式,他们毕业后并不是马上就业,而是选择旅游、支教或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这就是人们口中所谓的”躺平“。
“慢就业”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一方面,造成对优质资源的浪费。应届毕业生具有着身份优势,国家对于应届毕业生给予了很多倾斜性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帮扶。
有些招聘或者考试会明确要求应届生的身份,例如公务员考试中有些岗位只限应届生。此外,校招相比较于社招,进入好公司好企业的机会更多。
另一方面,慢就业容易引发懒就业,甚至是不就业的现象。社会在持续发展,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竞争环境日益激烈,远离职场、脱离社会、在家啃老。等到再出发时会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对就业的恐惧心理只增不减,会形成不利的恶性循环。
无论是”内卷“95后还是”慢就业“95后,都该擦亮眼睛寻找到合适自己的就业定位,工作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标签组:[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