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八旗正黄旗

  

  1.

  北京这个大妈,一下子把“正黄旗”又给整火了。

  说实话,她要是不火这一下,很多“正黄旗”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祖上还是“旗人”。

  辛亥革命都110年了,还说自己是“正黄旗”,实在是配不上北京这个政治、文化中心。

  再者说,即便你祖上是正黄旗,也不是什么骄傲的事,在八旗制度里,有“旗主”和“旗奴”,“旗主”是欺负人的,“旗奴”是被欺负的,都不值得在公共汽车上拿出来显摆,有本事你坐轿去呀,没有外地人和你抢座。

  

  2.

  还是大明朝的时候,努尔哈赤把女真各部的混乱的牛录进行改组、整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的确立,将分散的几十万人严密地编制起来,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劲旅,攻必克,战必胜,连下明朝重镇,为后金的巩固和统治,起了重大作用。在八旗制度下,逐渐地形成了一个民族——满族。

  1644年6月5日早晨,多尔衮率八旗铁骑在一些“耆老”的迎接下,占领北京二环。

  多尔衮怎么也想不到,在377年以后的6月5日,还有人记得八旗。

  3.

  清军刚入关的时候制定了一个政策,朝廷对八旗实行恩养政策,所有编入八旗的人,无论男女老少,从生下以后,一直到死,可以不从事任何生产劳动,而由国家包养起来,月月领取钱粮,这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从而在清代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

  “正黄旗”老太太之所以能看不起二环以外的人,是因为“正黄旗”属于上三旗,《雍正令典》明令:“又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上三旗与下五旗待遇上差别很大,例如,紫禁城内、皇帝身边的侍卫均由上三旗担任,比如人们都喜欢的清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

  马上吟成促渡江,分明闲气属闺房。

  生憎久闭金铺暗,花冷回心玉一床。

  添哽咽,足凄凉。

  谁教生得满身香。

  只今西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

  纳兰性德《于中好咏史》

  八旗子弟,已经成了“纨绔子弟”的代名词,实在是没有什么好炫耀的。

  

  4.

  承德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大家庭,其中满族人很多,几百年来,各个民族和睦相处,对于承德的开发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据《热河省县旗事情》记载:“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对部下12名功劳者,允许出关在该地带居住。亦是彼等遵从皇帝诏谕,各率百五十乘骑,跑马站圈,遂领有一天一圈地域土地,皇帝便以此地定为王租,马干、祭田、官粉、功勋、狱租、边戎、鰥寡之额地。但于乾隆帝时,在额地以外的余地上,移入一次退役归农的战功者400名,使之领有各自相当数量的土地,以偿旧功。前者谓之干总,后者称之为庄头(属于旗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承德地区的满族早已与汉民族等已融为一体,除少数村镇保存有一些风俗外,多数满族与其汉民族一样工作、生活,尤其是辛亥革命以后,连姓氏都汉化,满汉之间难以区分了。

  按照布尼阿林老人写的《承德满族姓氏考》这篇文章所说,辛亥革命以后,满族在社会上受歧视,国民政府也提出令八旗人入籍、冠姓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许多满族人不得不更名改姓,并在所在省、县入籍,很多年的时间里,满族与周边的汉民族融合到了一起,直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

  

  5.

  八十年代,随着民族政策的调整,承德地区的很多满族同胞恢复了民族身份,按照一些民族工作者的文章挖掘统计,承德地区的

  正黄旗

  分布在以下地区:

  滦平县五道营子满族乡、金台子满族乡的吴、王、薛、黄姓;

  宽城满族自治县的下河西鞠姓,铧尖的赵、傅姓,宽城街的刘姓,牛心山开金矿的叶姓,都是正黄旗;

  宽城驿马站官兵后裔,翁、詹、陈(缸窑沟、宽城)、李、曾(姜)、雷(宽城),梁(宽城、化皮)、姚(缸窑沟、下河西、宽城)、赵(缸窑沟、宽城、板城)、鲍(宽城、下河西、柳树下)、张(宽城、化皮、下河西)、唐(缸窑沟、下河西、宽城)等姓,均属正黄旗;

  平泉郭杖子满族乡的姜姓,为正黄旗。

  6.

  早晨起来,查些资料,匆匆写就。

  有不妥之处,请大妈来指正。

标签组:[历史] [中国古代史] [清朝] [正黄旗] [满族] [满族风俗] [承德] [宽城

上一篇清朝八旗中的头旗镶黄旗一定是八旗中最厉害的一支吗?

下一篇为什么满洲八旗首旗是镶黄旗而不是正黄旗?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