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时间的和有这样想法的人接触,真的很能感同身受。
这种感觉:
痛苦,焦虑,纠结。
日复一日地剥夺自己身上的精力。
整天的生活都被一种无力感给包围。
常常反思,批判自我,真的很痛苦。
但是千万不要停止思考,不要因为回避痛苦,停止思考我到底想做什么?
思考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非常痛苦的事情。它也是一个必须在痛苦中才能完成的思考过程。
接下来我会用一些案例来告诉大家,这个痛苦的过程是如何突破的。
先说我个人是如何走出这个困境的吧:
很幸运,我在大学的时候就知道了自己要做什么:
做美术教学,研究美术教育理论。
这不是某天顿悟,脑袋里突然蹦出了这个想法。
之所以有这种想法,它来源于我的童年缺陷。
我从6岁就开始学画画,但是那个年代的绘画教学非常混乱,老师们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学会画画的,所以绝大部分教学方法都是放羊教学:
给你们摆个东西,或者一本书。你们自己随便画
绘画就是个玄学,学得好不好完全看命。
我在长时间的研究绘画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混乱无理的教学体系会让人学得莫名其妙。相信有很多人经历着一样的痛苦。
考上大学以后,逐渐确定志向:改变美术教育。
这段求索绘画教学的经历,被我写在了自己的文章里。
有些人看完了文章以后留言说羡慕我很早的时候就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并且一直坚持下来。
其实有一部分我没有写的。
我没有深入地描写,找到自己所爱之前的人生痛苦:
我的怀疑,批判,逃避,等各种负面情绪。
我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价值,怀疑自己的存在。想要逃避这个社会的压迫,逃避各种责任。
初三的时候。我整天都在想,我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生物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我要学这些科目呢?仅仅是为了考学校吗?
越仔细想,越想不通。
所以我直接翘课。不来上课,想要退学。
尤其是那个时候还在看克里斯纳穆提的书。
所以看了两本华生的,我就不想看了。
看看华生的名言:“给我一打婴儿,我能够让他变成任何你想要的人,律师,医生,司机……都没问题。”
到现在我都说不清这到底是一种自信还是一种狂妄。
接着往下看,就看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了解到了罗杰斯。
这个出版社好像都不印刷这些书了在与这些心理学著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我的注意力也从怨天尤人的无力感慢慢地回到了我自己的认知上。
所以我的高中生涯除了画画,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学心理学。
当我有了新的认知,新的知识体系以后。再来看这些人生意义和社会问题,我的心态宽容了很多。
我开始明白:
人是很复杂的一种社会性动物,每一个人也是被自我和社会反复书写的一本故事集。
不同的初始条件和成长经历就会造就各种各样的人。
因此我不再偏激地把所有不追求人生意义的人放到对立面。那种二元对立的思想开始被我放下了。
了解人的过程,也就是了解我自己的过程。我不再执着于某一个瞬间的我。我相信自己是会改变成长的。
因此,也不再那么害怕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了。
因为那只是现在的我不喜欢。
也不再那么恐慌这个事情背后是不是有非常大的意义。
因为那也只是现在的我,看不到背后的意义。
后来创办绘画教育公司,学习管理的时候,我才知道我当初在学习心理学过程中所形成的这种看待自我的方式叫做成长型思维。
与成长型思维对立的就是固定型思维。
我觉得用一张表格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两种思维的人在生活里常见的区别。
高中毕业时,其实我都还没有确定,我一定要做什么。
我自然而然地考上美院,开始学习设计。我并不是喜欢设计,但我喜欢设计交给我的知识。
设计师的本质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过真正让我下定决心做美术教育而不是设计的,是在我读大二的时候。
那时在中央美院上大学,响应学校的要求,去北京回龙观地区的一个社区小学里做儿童绘画教学志愿者。
我回忆了一下,大概是在地图中红圈的位置,那个地方没有地铁每周六从上午7:00开始坐车出发。晚上9:00才能回到宿舍。只教两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车上。
发现自己还蛮开心的,并且不觉得这个东西很辛苦。
对我而言,其实当时有很多可以去做教学的地方,而且可以给我开出1万块钱的月薪。对于当时还是学生的我而言诱惑很大。(所以后面我的确也去了,发现自己不喜欢为了考试去教画画。)
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明白了,我喜欢做教学,喜欢研究教学的方法,喜欢教别人如何来画画。
这个事情不管赚钱和不赚钱,我做起来都会开心满足。
这个事情不管结果是否美好,只要去做就会开心满足。
这就是我最想做的事,所以大家也可以问一问自己:
如果大家现在有一件想做的事情,你也可以想想这个事情是否能符合上面这两个点呢?
如果我们只是因为不想做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才想要去做别的事情的话,这个想法不会帮助我们成长的。
因为这个做法的动机就是在逃避。
在稻盛和夫《干法》这本书中,他讲了一个自己的工作经历:
年轻时稻盛和夫也曾想离职,但哥哥斥骂:“只是因为感觉不满就辞职,那么今后的人生也未必就会一帆风顺吧。”一语惊醒梦中人,23岁的稻盛和夫暗下决心:先埋头工作,不再发牢骚,发自内心用格斗的气魄、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工作。
虽然看起来有点像鸡汤,但是我是非常相信这段经历的。
因为他非常清楚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逃避而做出来的决定,只能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海斯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海斯,我个人认为是人本主义学派继罗杰斯之后,当代活着的,最伟大的心理治疗师。
他非常深刻的分析了逃避的形成机制和作用。
他说:心理痛苦本来就是正常的,试图逃避或者控制痛苦才是各种人生问题的源头。
仔细想一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都是为了逃避痛苦。
我们从小到大都这样:
读什么兴趣班,补什么课,选什么专业,都是爸爸妈妈说了算。
主动权好像一直不在自己手上。
上了大学呢?
一下子来了那么多选择的主动权,反而不会选择了。
在工作里还是这样。
仔细想想现在这个工作是怎么来的?
是不是我们自己放弃了,妥协了?
逃避只会让我们回避自己真正的问题。
比如我们现在工作不顺,觉得周围的人都不理解自己,觉得工作环境勾心斗角。
不否认某些公司存在客观的环境问题,但是我们选择离开公司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究竟是因为哪些能力不足才无法适应这个环境呢?
如果我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不足,才是导致我们想要离开公司的主要原因。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去学习提升这样的能力?如果我们回避了这个问题。即使再换一个环境,我们仍然会面临同样的困境。
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有这么一些公司,他完全不看重人际关系。他只看重你的业务能力。
OK,那我们可以试着去找一找,有没有这样的公司?
不管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还是换一个更适合自己的环境,你都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能力的不足之处,
并且冷静地分析了你想要离开公司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所致,还是由于外部因素所导致(比如公司有人排挤打压你)
这些都是我们在正视问题后所做的决定。
如果什么都没想清楚,就是觉得不爽才想离开,这就是在逃避问题。
逃避当然不是毫无用处,他会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暂时的安慰。但却会把问题积累起来。
逃避得越多越久,问题就积累的越大越深。
直到最后一根稻草来临,我们就会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这一切。
就这样结束吗?
不甘心吧,
怎么能够就这样结束了呢!
所以我们沉住气,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
一起来寻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这是一个很累很辛苦,很不容易的过程。
不过这并不是毫无目的的过程。
我的成长经历和我所学习的知识告诉我。
想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关键线索就是:
童年
还记得文章开头吗?我写了我为什么要做美术教学的原因:
一直以来我所接受的美术教育都是混乱无序的,不讲道理,靠感觉的。所以我希望我的教育方法能够让大家觉得绘画的背后是理性的,有迹可循的。
这件事情就是在帮助别人学习画画。但同时也是在填补我自己的童年遗憾。
阿德勒说: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自己的童年
我就是一直在治愈自己的童年,青年。不过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不幸的。
我对于我童年的认知也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认知,反反复复,分析自己越久,对于这个童年的认知就越客观。
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上着996的班,但他们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他们发现自己喜欢画画。
所以总是有学生来问我:
唯伟老师,我不喜欢我现在的工作,我以后想做插画师,我现在开始还有可能吗?
我通常不会给肯定答复,我会鼓励他们先踏出这一步,一起来学一学。
因为你只有开始尝试了,才知道在这个过程里,你是不是一直很有激情。
这一点很重要,只有废寝忘食画画,经常来问老师的那部分学生,我才会在他们毕业的时候跟他们说,你们是可以成为专业的画家的。
因为他们在这么疲惫的工作情况下,还要做这个事情。
就已经说明,做这个事情就很开心了。
有一些刚开始说想成为职业画家的,慢慢的也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是适合的。
这个过程只有自己探索才能知道,别人是无法给你答案的。
但是作为老师,一旦我发现你是热爱这件事情的。我会尽可能地鼓励你,支持你。
因为我相信对于你而言,绘画是对你生命最大的解救。
所以当我看到我的学生去从事绘画相关的工作的时候,我发自内心的替他们开心。内心里的成就感也更加高涨。
正在写这篇文章的前几天里,有一个学员在群里说,他找到了绘画工作。对于那些并不是要把绘画当成使命的人。我也希望,在这一趟绘画学习旅途中,绘画陪伴过他,他也渐渐的认清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不想要什么。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成长。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巴菲特的故事。
有个司机曾经问巴菲特:
我有很多事情想做,但我又不知道做什么?
巴菲特说:你可以在一张纸上写上15件你最想做的事。
这个司机回家认认真真地写了,花了一周的时间。
后面在机场接送巴菲特的时候,司机把纸条给巴菲特看了看。
“现在,从里面选5件你认为最重要的。”
巴菲特专注地看着司机,司机恍然大悟:
“我知道了!我应该把所有的精力倾注在这5件事情上。”
“错了,重点是你永远不要去碰剩下的事情。”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能及时的认知到自己不喜欢做什么,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收获。
所以如果你明确的知道了自己不喜欢现在的工作。那就要及时止损。去做自己喜欢的。
但是如果你还没有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那就不要冲动。
先沉下心来,重新认识自己。
勇敢地去面对自己一直回避的问题。
最后,真心祝愿大家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