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白百何戏里遭受职场骚扰
作者 | 教育编辑部
来源 | 教育(ID:edu618)
最近几天,刷到了一部白百何主演的深夜独白短剧,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这部片子不长,只有23分钟,却引起了不少妈妈的共鸣。
它像是往无底深渊中投进了一束微弱的光:
底部站着的是无数被隐没在现实生活中的妈妈。
片中,白百何饰演了一位被生活淹没的全职妈妈,每天都在重复而又麻木地做着同样的事:
准备早饭、收拾房间,等家人离开后,才坐在餐桌前,把家人吃剩下的东西塞进自己的碗里;
饭菜凉了?没关系,压到面碗底部热一下就行;
家人吃吐司,剩下的吐司边她也照单全收。
就这样,日复一日。
她会精准地算好家人回来的时间,他们回来时,香氛蜡烛已经提前点好了,热乎新鲜的饭菜也已经上桌了。
但自己总是随便吃点小零食腾出时间刷剧,打一下小游戏。
每天吃饭的时候,家人的交流只限于孩子们学校发生的事情。
在纸箱厂上班的丈夫是老员工了,做为老员工的福利,他经常会带很多纸箱回家。
一开始她和孩子也都很开心。
可日子过久了,丈夫拿回家的纸箱越来越多却无处可用,她就只能拿纸箱去当垃圾箱。
但这件事竟还被丈夫拿去在外人面前夸奖,“看我媳妇儿多聪明。”
丈夫可能忘记了:当全职妈妈前,她也满腹才华。
此刻的她在丈夫眼中,老婆的聪明劲也就局限如此了。
她说:“我觉得很尴尬。”
白天,她是家里起得最早的,她总是充满了疲惫感,困意十足。
晚上,她是家里睡得最晚的,但当她躺在床上时,她的困意总是可以精准消失。
她失眠很久,试过各种方法,家人从没发现过,
她会在深夜,蹑手蹑脚的走到阳台上,蜷缩在那个属于自己的椅子中,抱紧自己,孤独的望着防盗窗外的那棵树。
白天对于她来说,就像是在睡觉,只有夜晚失眠的这几个小时,她才是她,格外清醒。
不知何时起,她成了家中一个多功能的“工具”。
孤独地运行在自己的轨迹上,把自己的声音,淹没在机器的嗡鸣声中。
她的世界,只囿于这座被防盗窗包围的房子内,再无其他。
她说:
“这就是我一天的生活,结婚4387天,今天是这样,昨天是,前天是,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明天也是。”
“我的人生就是为了干这个吗?”
近些年来,全职妈妈的数量有增无减。
根据《2019年度中国家庭孕育方式白皮书》显示,
中国年轻父母全职在家的比例逐渐上升。
其中,在一些低线城市,95后全职妈妈占比已达到82%。
全职妈妈的群体趋势变得更加高知化、高能化。
在成为一位全职妈妈前,她们也能踩着高跟鞋、穿着时尚的衣服在写字楼里忙碌穿梭,她们也有风风火火的人生和自己的梦想与职业规划。
当拥有妈妈这个新身份后,她们选择回家专心陪伴孩子的成长。
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愿意放弃。
全职妈妈的日子和“他人”眼中的舒适惬意完全不同,全职妈妈的日子并不好过。
只要当了全职妈妈,就等于是拿着最低温饱的工资,干着24小时待命的活。
我身边的小闺蜜,怀孕后就辞职在家当全职妈妈。
孩子摔倒了,丈夫问她:“你怎么看孩子的?”
孩子生病发烧了,丈夫问她:“你一天是干什么吃的?”
家里的房子稍有凌乱,丈夫就不满意:“你一天在家什么都不干。”
在丈夫眼中,闺蜜就应该快乐、开心,并且对丈夫心怀感恩。
有时候她也想和枕边人说说自己心里话,老公一句话就怼回来了:
“你一天在家待着能有什么压力?我在外面风风雨雨都没哭喊有压力!我看你就是矫情!”
小闺蜜很心酸,家庭生活中,她是百分百付出的一方,却总是受到零参与度丈夫的苛责。
难道全职妈妈对家庭的付出就不算付出了吗?
日常生活中,不用列任务清单也知道自己今天该干嘛,家务活永远都做不完,稍有松懈外界就会说你“懒”;
培养孩子必须优秀,照顾孩子必须健康、快乐,孩子一旦有问题,全职妈妈就是第一个被问责对象;
日历上每年的生活不再是365天,而是以孩子的上学和不上学做为整体划分,
几个突出的红字要么是家人的生日,要么就是孩子的补课班、兴趣班、家校活动;
社交圈越来越狭窄闭塞,和外界逐渐脱离,每天交流的人群不是孩子,就是老师或者孩子同学的家长。
剧中白百何饰演的全职妈妈,每天都会面带微笑地听孩子说着重复的故事。
明知是假却不忍心揭穿,她知道,如果连这个对话都没有了,每天的对外交流就几乎为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关系,不知不觉间全职妈妈成为了家庭的“工具人”;
伴随着中年婚姻危机日益凸显,和老公话题日益减少,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外界的不理解、家人的忽视、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迫使全职妈妈自我催化焦虑,长期得不到认可又会迫使她们在自我鼓励和自我怀疑中反复横跳。
无数筋疲力尽的全职妈妈在深夜崩溃:
“我到底是谁?我的人生就是为了干这个的吗?”
图:@腾讯视频听见她说
“两个人的家庭,却过成了一个人的日子。”
全职妈妈在生活的泥沼中拼命挣扎,而职场妈妈的生活也并不好过。
她们被人形象的描述为“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
根据数据显示,生活压力迫使,高线城市职场妈妈比例更高。
当我们成为一名母亲时,社会就不断地要求我们扩大母职范围,很多职场妈妈慢慢地变得“去性别化”:
明明是两个人的家庭,却过成了一个人的日子。
钱我得挣,孩子必须由我来照顾。
两手都要抓,还两手必须都要硬。
必须面对职场压力,工作焦虑,拥有和男性相等的社会压力;
必须面对育儿问题,亲子分离和不断下沉的教育压力,一手拿着工作报表,一手还要研究孩子的学习、考试趋势;
到头来,可能还要应对来自另一半的鸡飞狗跳。
中国妈妈不是生来坚强,而是被迫坚强,“忍”字贯穿了中国大多数妈妈的一生。
记得前阵子那位因为自驾游而火爆媒体的50岁阿姨吗?
她和老公结婚多年,孩子自己带,工作也得忙,家里家外的事也靠她一个人操办。
到最后老公一点儿也不领情,在她老公眼里,她不过是个免费保姆罢了。
就算退休后,她还得一边伺候老公,一边被实行经济AA。
年轻的时候为了孩子,忍;
孩子长大了,成家立业为孩子带孙子,忍。
转眼50多岁了,她终于决定不忍了,决定独自一人自驾出行,好好看一看这人世间的风景。
这位阿姨的故事,让人看着既感动又心酸:
多少中国母亲的一生,都把最美的青春奉献给了家庭。
她们照顾好了全家人,却唯独丢失了自己。
只有当她们疲惫地走到人生终点前,才有机会找回自己和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勇敢点亮属于自己的灯
中国妈妈往往面临着两难境界:
忙着工作,孩子稍微疏于照顾别人就说:
“你看她,忙工作连孩子也不管,简直不像个当妈妈的样子。”
辞职在家带孩子,又要小心谨慎,稍有状况别人就说:
“你看她,整天在家就干那么一点事儿还干不好。”
中国妈妈始终要面对来自他人的批判和指责。
但无论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这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而“妈妈的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终极问题最终都会指向于如何寻找自己的价值。
庆幸的是,如今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很多全职妈妈即使在家,也努力使自己和社会同步。
打开百度,输入全职妈妈,跳出来的前几个词条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全职妈妈们正在努力填满属于自己的空箱,自我赋值,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盈。
而职场妈妈们,在陀螺一般不停旋转的生活中也在努力自我调适,平衡自己,练就一身铠甲。
她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
妈妈,不应该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另一个生命,更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成全自己。
中国妈妈,在赞歌声中被迫神化、被迫伟大、被迫全能母职化。
但妈妈无需伟大,我们只需对妈妈们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多一份沟通与共情,让妈妈们回归正常、找到自我,就是这个社会能给出妈妈们的最好的礼物。
剧中白百何饰演的妈妈,每天都会盯着那盏日夜悬挂在自己头顶上的灯,它从来都没有亮过。
而荧幕前的妈妈们,是否有勇气点亮那盏自己的灯,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呢?
最后,让我们一起点亮【在看】,分享出去,点亮自我,可能就是对妈妈自己这一生最好的礼物了。
*作者:澜清。本文来源于教育(ID:edu618),教育致力于为0-15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5个四川闺蜜买下520平豪宅,“同居式养老”上热搜:以后老了就这么过!
是否有勇气点亮那盏自己的灯
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