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袁隆平诞辰91周年
本报讯 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生不畏艰辛,不断攀登杂交水稻研究的高峰,用行动践行担负国家粮食安全的赤诚初心和使命责任。 今天,袁隆平诞辰91周年,缅怀!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袁隆平曾有三个与水稻相关的梦想:
第一是水稻亩产超过1000公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袁隆平团队开始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目标。
2021年5月9日,三亚早造水稻测产取得亩产1004.83公斤的成绩。这是袁隆平团队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项目丰收。
这对实现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确保“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是让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解决人类饥荒做出贡献
在袁隆平及其团队的努力下,中国杂交水稻早已走出了国门。
亚洲、非洲、“一带一路”沿线,杂交水稻已在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
2017年8月23日,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植保司司长萨乎里专程来到长沙探望袁隆平,给他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印有杂交水稻的面值2万阿里马达加斯加币。
萨乎里向袁隆平介绍道,水稻是马达加斯加人民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马达加斯加人民基本已经摆脱了饥饿,“为了感谢您,我们特地选择水稻作新版货币图案”。
第三是希望在我国的盐碱地上种出高产水稻
2020年,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进行测产,经专家团队对3块各1亩左右稻田机收实测,“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专家表示,这个产量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袁隆平的三个梦想均超额完成。
8月28日,#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成真了#,冲上热搜。
网友纷纷喊话:
“袁爷爷,您看到了吗”
“禾下乘凉已不是梦”
“好想您能亲自去地里摸摸比人高的稻子
能亲自搬把小凳子坐在稻下乘凉”
据重庆广电-第一眼消息,15亩“巨型稻”在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试种成功,预计亩产可达1600斤以上。
据了解,这批“巨型稻”的高度是常规稻的两倍,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2米左右。
“巨型稻”不仅有粗壮挺拔的稻秆,还耐淹涝、耐盐碱,而且能为植株带来充分的营养,为水产、哺乳类动物遮阴避凉,提供最佳栖息场所。
“巨型稻”所在的稻田还可以蓄水,通过“稻鱼共生”项目帮农民增产增收。
袁老曾对年轻人寄语:“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袁老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年轻人是今后我们建设的后备力量,今后成长起来就是国家社会的栋梁,他们应该有理想,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理想。”
我们一定会听您的话,“我一定好好吃每一餐饭,不辜负您给我们提供的这么好的时代”。
众多网友表示,致敬袁老,您看见禾下乘凉已经实现了吗?我们想您了。
标签组:[水稻品种] [袁隆平] [农业] [三农] [水稻] [种植业]
上一篇:今天,重温袁隆平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