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千奇百怪的世界奇闻
如火如荼的俄罗斯世界杯为夏日增添了一份激情,你支持的球队表现如何呢?无论如何,中国队没能出现在世界杯赛场上终归让广大球迷有些遗憾,毕竟现代足球的前身——蹴鞠就发源于中国。
然而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中国古代还有两项球类运动与蹴鞠齐名,并称古代“三大球”,这就是被称为“古代高尔夫”的“捶丸”以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的马球。
2018年世界杯
马球起源:“polo”一词或源于古藏语
马球,中国古代也称之为“击鞠”,这项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顾名思义,这是一项骑在马上以杖击球的运动。许多学者认为,现代马球运动起源于古代西藏。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藏语称球为“波罗”,今天英文中意为马球的单词“polo”即由古藏语演化而来。著名藏学家王尧在他的《马球(polo)新论》中指出,马球最早起源于吐蕃。美籍德国学者劳弗尔也说,“我们最有意思的藏语借词是polo,马球戏。《本世纪词典》和《大英百科词典》都认为它出自藏语”。
马球运动最基本的技能要求是骑术精湛,而藏民族自古就是马背上的民族,在长期的马上生活中衍生出马球等竞技运动也非常合乎情理。中国古代善于骑射的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也极为爱好马球。
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打马球绢画
另一方面,马球自从传入中原地区以来,也是风靡一时、广受欢迎。中国古代马球最盛行的时期是在唐宋元三代。在唐朝,19位皇帝中有11人爱好马球;在宋朝,马球被定为“军礼”,每年三月要在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大明殿前举行打球礼,皇帝亲自上场打球;北方的辽金以马球为练兵手段,金国许多高级将领都是马球高手;明代也有马球比赛。到了清代中期,随着清政府禁武令和禁马令的施行,马球运动逐渐在中国没落。
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马球不仅是帝王和贵族阶层热衷的强体运动,而且在文化交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起源于吐蕃的马球运动经唐、宋两代逐步传播到中国各地,继而向东传入日本、向西传入印度。随后英国人入侵印度,马球运动也随之传入英国,发展成为现代的马球运动。
1972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的彩绘泥塑打马球俑
马球热潮:逢年过节打场球,女孩子也要露一手
在中国古代马球的“黄金时期”唐宋,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十分热衷于这项运动,章怀太子墓中的壁画《打马球图》就描绘了唐朝官员打马球比赛的场景:画面上,骑手个个头戴幞巾,脚穿长靴,身穿各色窄袖袍,手持球杖驰骋于球场,争先恐后地奋力抢夺,最前面的马球手骑枣红马作反身击球状,骏马飞驰,姿态矫健。而随着北宋时商品经济的发展,马球运动还走向了社会,民间出现了“打球社”的专门组织,堪称古代版“俱乐部”。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打马球图》(局部)
另一方面,在中国古代,上马打球并非肌肉男的专利,深居闺阁之中的女子也能上马一较高低。当然,古代女子打马球以娱乐性和观赏性为主。
唐代宫中女子对马球运动格外青睐,唐代诗人王建《宫词》“新调白马怕鞭声,隔门摧进打球名”,说的就是皇苑宫女打马球。五代时期前蜀国主王建不仅爱看女子打马球,还亲自教妃子们打马球,他的宠妃花蕊夫人还写了不少马球诗。宋代也盛行宫女打马球娱乐,最多时会有上百名宫女出场,个个“珠翠装饰,玉带红靴”,“人人乘骑精熟,驰骤如神,雅态轻盈”。想一想在豪华气派的马球场上,漂亮的女孩子们骑上骏马打马球,观赏性可想而知。
收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的一组唐代仕女马球俑,生动永恒地记录下了她们的威风时刻。
除了参与人员比较广泛,古代打马球的时间也几乎贯穿全年,逢年过节干点什么呢?来打场马球吧。
举个例子,在唐朝清明节放假七天,堪称“黄金周”,这么长的假期光扫墓也太亏了,于是唐朝人把清明节过成了“运动会”,荡秋千、春游、骑马、斗鸡、抛彩球等各种户外运动项目一应俱全。这其中自然少不了马球,诗人张籍在《寒食内宴二首》中写道的“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就描述了一幅众人分食冷餐、球员在殿前骑马击球的场景。
而在端午节,与南方地区流传至今的赛龙舟相对应,北方人民会在端午节举行射柳和打马球活动。到了明代,每逢端午节和重阳节,皇太子和诸王都要在皇宫西华门内举行马球比赛。
明宣宗行乐图卷局部《打马球》
马球规则:双方人数不必相等,王牌球员四对十也能赢
今年世界杯的小组赛上,哥伦比亚队一名队员在与日本队的交锋中开场不到三分钟就被红牌罚下场,该队只能以十人对抗十一人,最终不敌日本队。这充分说明包括足球在内的大多数现代竞技球类运动都要求双方参赛人数相等,由于各种原因“减员”的一方往往处于不利境地。
然而在古代的马球比赛中,双方球员人数可以不相等。此外马球运动对抗激烈,对队员与马匹的默契程度以及队员之间的默契程度要求较高,有时候场上球员人数多反而未必能赢。在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一场马球赛中,就出现过四名球员组队打败对手十名球员的传奇战绩。
唐嗣虢王李邕墓出土打马球图(局部)
这场比赛举行于公元709年,对战双方是唐朝宫廷马球队与吐蕃马球队。当时,金城公主下嫁吐蕃,前来长安迎娶的吐蕃迎亲使团带来一支马球队,在与唐朝马球队的数场比赛中连战连捷。唐中宗觉得很没面子,就派出酷爱打马球、练就了一身好球艺的临淄王、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与亲王李邕和两个驸马杨慎交、武延秀组队,以四人之力“敌吐蕃十人”。尽管人数对比悬殊,但根据文献记载,李隆基“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以出色的球技大败吐蕃球队。
李隆基当上皇帝后,有大臣以打马球有危险为由加以劝谏。李隆基从善如流,但此后还是经常看球。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开元、天宝中,玄宗数御楼观打球为事,能者左萦右拂,盘旋宛转,殊可观。然马或奔逸,时至伤毙”。
马球逸闻:球场球棒都有讲究,场上事故千奇百怪
在中国古代,马球作为一项热门运动,赛事从场地工具到比赛场地都发展出了一套周密的规则,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细节。
马球的打法是在马上用球杖将一个拳头大小的球击入球门,用到的主要工具是马、球和球杖。
马球比赛用马大多是产自西域大宛和波斯等地的良种马。为了防止比赛时马尾巴互相缠绕或者打到马眼睛致使马匹受惊,要把马鬃和马尾紧紧捆扎起来。
金代持月杖砖雕
早期马球是中间掏空、外面涂上颜色的木球,后来还出现了皮制、中间塞毛的“软球子”。球杖通常是绘有花纹、顶端呈半弦月形、下端包有牛皮的木棍,称为“月杖”。
出土于新疆吐鲁番洋海古墓的它们很可能是距今约2400-2800年前的马球实物(图片由陈新勇提供)
马球场地非常讲究,由于泥土球场尘土飞扬、影响视线,草地球场球的滚动速度又慢,古人便在泥土中调入动物油脂,经夯打滚压、反复拍磨,形成平整光洁的高级球场。
当时的球场三面建有矮墙,一面是殿堂楼阁以便于观赏。如果比赛安排在晚上,还会点燃大蜡烛,成为“灯光球场”。1956年唐大明宫遗址发掘出的一块石碑铭文证明宫殿前曾建有马球场。
马球场的球门有单门、双门两种。单门是设在木板墙下一尺大小的洞穴,后有绳网。双球门设在场地两边,通常是两根相距数米的木柱,与现代马球比赛类似,以击入对方球门次数多少决定输赢。
唐代大明宫含光殿打马球场示意图
参赛各队的服装颜色不同,属于同一队的球员身着统一颜色、“锦袍窄袖”的球衣,头戴布帛做的幞头,脚穿尖端上翘的齐膝长筒皮靴。
马球很讲究击球的技术,有背身击球、仰击球、俯击球、左右击球等高难度动作,运动强度很大以至于人马流汗不止,加上在场外奏乐的乐队,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唐马上击球图
由于拼抢激烈,古代的马球运动也存在着一定危险性,球场上的各种伤亡事故层出不穷。《新唐书•周宝传》中有唐宣宗时金吾将军周宝玩马球“丧一目”的记录,唐穆宗李恒还因为打马球时内官突然坠马而受惊中风。历史上更出现过“一场马球引发的血案”:晚唐大将朱全忠由于儿子陪唐昭宗打马球时不幸摔落身亡,竟然一气之下杀掉了同场打球的十多个人。
马球复兴:传统运动项目再度回归人们视野
马球运动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一度辉煌灿烂的历史,如今这项运动以其独有的魅力重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近年来国内举办的国际马球赛事也逐渐增多。2009年,中国第一个由政府主办的国际马球赛事——北京国际马球公开赛举行,2017年,中国首届女子马球赛在天津举行。
2018年5月26日,第三届“中儒杯”唐人马球国际邀请赛在北京唐人马球马术俱乐部上演。
同时,在内蒙古、甘肃、西藏等省区,马球也同赛马、走马等马上运动一道,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张靓丽名片。不少业内人士还希望,马球作为传统的文化媒介,能够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文化桥梁作用,在促进民族和国家间交流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指出,尽管中国马球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现在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在国内进行更多的推广,从马球俱乐部的筹建、产品服务设计、马匹管理技术、马球专业人材培养和营运管理等方面入手,推广和振兴国内的马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