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钱钟书、莫言、贾平凹、蒋方舟…… 作家们的书房长啥样子?

首页 > 文化 > 文学 > 正文
2021-06-30

发表自话题:蒋方舟读书

原标题:金庸、钱钟书、莫言、贾平凹、蒋方舟…… 作家们的书房长啥样子?

博尔赫斯曾说: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太大,书房足以抚慰我们疲惫的心。”

对于作家们而言,书房大概就是人间的天堂。

一桌一椅一方几,一窗一屏一天地。

文房里读万卷书,方寸间行万里路。

书房既是面子,也是里子。

周作人曾讲:“自己的书房不可给人家看见,因为这是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一个人做文章,说好听话,都并不难,只一看他读的书,至少便掂出一点斤两来了。”

所以,某种意义上,书房是比卧室更私密之处,是更袒露作家灵魂的地方。

那么,作家们的书房都长啥样?

他们笔下的动人文字都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就?

今天,咱们就来一窥究竟。

金 庸

金庸先生一共写过15本小说,除《越女剑》,概括起来刚好是一副对联: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的处所,就如他笔下的武侠小说一样,透出一种江湖气息。

看着这依山傍水、林木环绕的豪宅,想象中金老先生的书房风格应该是“风清扬”,或者是“黄药师”。

结果登上桃花岛,推门而入,才发现里面住的是“李嘉诚”。

满满的一层全是图书,不知道的估计还以为是某个图书馆呢。

书房正对着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窗户旁摆满了各种奖牌。

书架上全是各种武侠小说珍藏版,木盒里则装着金庸先生自己的小说。

除了书籍,书房里还收藏着各种武侠周边,比如这把古风长剑。

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的结尾写道:

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先生虽然长逝,却给世人留下了一个个快意恩仇、行侠仗义的江湖梦,永恒而隽永。

李敖

“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

在80多年的曲折人生中,李敖总是嬉笑怒骂、狂放不羁。

他曾说:“当我要找我崇拜的人的时候,我就照镜子。”

李敖为什么这么狂?又凭什么这么狂?答案或许就藏在他的书房。

踏足过李敖书房的人都会惊叹于这座知识宝库的宏伟。

上万册的书籍和资料堆满书房的每一个橱柜和角落。

内容涵盖天文地理、文学历史、数学物理……可谓无所不包。

各类研究资料被细致、系统地分类,满满当当地放置在一个个大抽屉里。

这些都是只有李敖才能解锁的文化密码。

望着书房90多平米一尘不染,很难想像这是当时70多岁的大师一手归纳和整理的成绩。

虽然李敖总是以狂傲的形象示人,但私下里,他其实非常勤奋。

李敖自认不是一个很有天分的人,便经常埋头苦读。

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呆在书房,毕竟“骂人”也是需要资本的。

莫言

2000年,曾有人问莫言:如果拿到诺贝尔奖,那一百多万美元的奖金,你打算怎么花?

莫言答道:拿它买一座大房子。

2012年,莫言果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再次面对相同的问题,他的回答依然是买房。

因为,那时候,莫言的书房终年不见阳光。

获奖后,莫言如愿换了新房。

现在,他的书房名叫“一斗斋”,简洁明亮。

近几年,莫言一直在做减法。

他每年都会清理一批书送给一些学校,现在书架上只剩一些经典。

莫言认为,有它们就够了,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贾平凹

贾平凹的书房叫作“上书房”,他自言喜欢读书,没事就“上书房”。

他的书房非常的古色古香,摆放有佛像、木雕、盆罐、石碾和书法作品等。

书房的门口有一个门神,那是一人高的一块镜匾。

上方写着:“我家主人在写书,勿扰。”

拜访过贾平凹书房的孙天才认为,贾平凹的写作是一种宗教式。

这种宗教性不仅体现在他对文学终生坚定的自信和信仰上,还体现在他自我营造的神圣环境和神秘空间中。

他似乎是在一座佛堂里,也似乎是在一座心庙中,一个人静谧地做着一种虔诚的朝拜和祈祷。

北岛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的这首《波兰来客》道出了无数中年失意人的心声。

作为一代诗歌的开拓者,北岛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

20多年间,他在8个不同的国家转换,搬家的次数更是难以计数。

后来到了香港,他才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书房。

而且,他的书房不在家里,而在步行约六七分钟的一间服务型公寓中。

书房与家之间隔着马鞍山公园,每天北岛就穿过公园小径,去书房写作。

北岛说自己并非一个藏书癖者,他的书房书籍不多。

只有一个书架,上面放着经他严选之后的一些诗人的诗集。

书房外是一片钢蓝色的静海,而北岛就如这静海上的一只漂流瓶,在这个书房中缓缓将自己打开。

麦家

2008年,麦家凭借《暗算》获得茅盾文学奖;

2009年,小说《风声》改编成电影,大获成功。

成名后的麦家,有过迷失,最终也找回了自我。

他的感触是:一个人,成名前要耐得住寂寞,成名后要经得住诱惑。

为了鼓励全民阅读和文学创作,麦家在杭州西溪创意产业园创建了麦家理想谷。

这里既是麦家的工作室,也是他开放的私人书房。

同时还是热爱阅读的年轻人诗意的栖居地,以及一个为年轻作家免费提供读书会客的场地。

这里有茶,有书。

还有两个房间,专门免费提供给客居作家进行创作。

韩寒

年轻一代的韩寒的书房长什么样?

Emmmm……只能说十分接地气。

书柜里的书摆放得杂乱无章,右边则搁着他的赛车头盔。

前面提到莫言不喜欢不见光的书房,换到韩寒身上,则变成了,甲之砒霜,乙之蜜糖。

所以说,不要随意猜测一个作家的写作习惯。

看来,黑暗才能带给咱们国民岳父以灵感。

蒋方舟

80后美女作家蒋方舟的书房,装饰简洁,宽敞明亮。

书柜通天彻地,一格一格,设计得错落有致。

常言道:“书非借而不能读。”

到了蒋方舟这里,却是“书非买而不能读”。

她从来不会借书,除非真的是找不到。

因为在蒋方舟看来,书就好比衣服和鞋子,借了别人的总觉得别扭。

不像书房的书房

除此之外,还有冯唐的养生式书房。

虹影的花园式书房。

韩松的玄幻书房。

郭敬明的小资书房。

当然,还有一种作家,则是没有书房,也处处是书房。

比如张爱玲:

“张女士的起居室内,有餐桌和椅子,还有像是照相用的‘强光’灯泡,唯独缺少一张书桌,这对于一个以笔墨闻世的作家来说,实在不可思议。

我问她为什么没有书桌?她回说这样方便些。有了书桌,反而显得过分正式,写不出东西来!”

又比如钱钟书和杨绛:

杨绛曾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作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杨绛先生非常喜欢的名言。

她享受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朴素的外表下透着为世人所敬仰的深邃灵魂和大师风范。

看完这些作家们的书房,不管是古朴、奢华,还是简单、朴素,它们都体现出了主人独特的品味、情趣和个性。

这也正是书房的魅力所在。

像作家们一样,拥有一间独属于自己的书房固然美好,但暂时没有也无需伤怀。

毕竟,比起拥有一间房间,还是保有一颗爱读书的心更为重要。

古语云:“喧阗神气散,一静百慧生。”

电子产品固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却也把我们的阅读切割为碎片。

在快节奏的当今时代,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泡一壶茶,翻一本书了?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书房记,转载请标明出处)

这里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关注起来,一起来读书养性。

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提倡阅读纯文学,拒绝网络爽文小说!我们也不提倡听书,汉字的博大精深与艰深晦涩,只靠“听”,能懂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组:[艺术] [文学] [文化] [读书] [蒋方舟] [作家] [室内设计] [莫言] [北岛] [李敖] [贾平凹

上一篇蒋方舟推荐公民阅读7月好书:《亲爱的加百列》

下一篇屏时代年轻人如何专注读书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