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杨超越和李小璐说的话才知道,蒋方舟为什么劝年轻人一定要多读书?

首页 > 教育 > 读书 > 正文
2021-06-30

发表自话题:蒋方舟读书

01

“从三观上来说,一个人如果不看书,那她的价值观就只好由亲朋好友来决定,因为他没有其他的输入渠道。”

蒋方舟在《圆桌派》上曾经说出了这样的言论,一时间顶上了抖音和微博的热搜,她把读书这件事引向了一个全新的价值方向:读书可以让人见世面,拓宽视野。读书不仅仅是应付考试。

一个人如果一直都是在自己的知识层面固步自封,用现有的文化水平中长期自给自足,那么总会有跟不上时代的那一天,总会有张口无言的尴尬。别人聊的热火朝天,自己却因为没有相关领域的知识,而发现根本听不懂大家在说什么。

很多当代的年轻人在毕业后基本就脱离了书本,学校的教育早已经榨干了他们最后一点求知的热情,视读书为洪水猛兽、童年阴影,甚至以毕业时撕书发誓“今生再也不看书”为荣,这样的想法是愚钝的,也是毫无理性的。

学校教育的本质,并非是教会学生掌握什么高难度的专业知识,它的真实作用是教会一个人“如何学习”。有了这一项技能,可以保证我们在工作中快速适应环境,用快速自我学习的能力来稳固自己的职业地位。

读书,是改变一个人最廉价,最方便,最保值,最快速的方式。但绝大部分学生仅仅认为“读书”就是为了高考,那么高考结束了,我为什么还要读书?意义何在?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学校园里逃课混日子,考前才突击的人那么多,“读书只为考试”就是最根本的社会心理误区。

02

之前杨超越在《奇葩说》上的一番话,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杨超越没文化真可怕”、“杨超越不配上奇葩说”等等言论,都在抨击杨超越那番救猫的论述。

她在救猫还是救画这个论题中认为,猫很可爱,救回去还可以撸猫、吸猫,所以一定要救猫。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杨超越并没有理解这个论题的隐藏含义,猫并非猫,画也并非画,它们都有各自的象征意义,而至于这个象征意义到底是什么,上升到一个什么层次,取决于辩手选择的话题角度、知识储备和思想境界。

有的辩手们将把猫作为生命的集合体,把画作为生命之外的物质的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而李诞则是用看似不着调的一套论述将猫变成了审判善良的“道德之眼”,把艺术的价值弱化到了人为赋予的层面,很浅显但又深刻地剖析了自己所拥护的论题。

可让杨超越真正露怯的还不止如此,当马东问她:“那你觉得,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人选择救画吗?”杨超越一脸随意的表示,自己想不通为什么要救画,画又大又重,而且也看不懂,也卖不出去。

这又是局限在了论题文字层面的物质本身,没有价值升华,也没有深刻的说服力。从辩论的角度来说,杨超越说的根本就算不得一个观点。而从杨超越本人的角度来说,并不是她懒得升华,而是她根本就提炼不出来深刻的思想寓意。

怪不得马东听后一脸无奈,不做评价地略过了这个话题,因为实在是不在一个认知层面。

当然,有杨超越的粉丝会觉得,她是初中学历,早早就出来打工了,哪有条件读书?可既然知道自己有这样的短板,就不要触碰这种知识类的节目,否则丢人露怯的是自己。

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能做的事,扬长避短,成年人可以对某一领域无知,但不要拿无知当天真,不要拿无知当人设,不要拿无知当理所应当。否则像包文婧那样说自己连1+4等于几都不知道的人,真的就是“率真”吗?

03

郭德纲经常在台上说:“艺人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文化。”

所以即使郭麒麟是初中肄业,郭德纲也教导儿子说:“一个人,可以不上学,但不能不读书;可以没学历,但不可以没文化。”在星二代中,论学历,恐怕没几个比郭麒麟更低了,但是论文学功底,想必大家是有所耳闻的。

李小璐在11月15号凌晨两点发微博,诉说自己的心路历程,可整篇微博逻辑混乱,素材尴尬,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文学知识点错误和地理知识点错误,怪不得网友评论说:“嫂子,你大半夜都给爷整笑了!”


李小璐开篇的“核能产生裂变,是靠本身以外的力量促其爆发”,别说她自己,就是理科生都看不懂她到底说的是啥。

之后说自己掉进了尼罗河,被食人鱼叼啄的只剩下骨架,但食人鱼明明是在亚马逊河流域生活,什么时候搬到尼罗河了?

再来就是那句笑死人的“孔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姐你快让孔子歇会吧,这是出自《左传·宣公二年》,讲的是赵盾向晋灵公进谏的故事,说这句话的人是晋国大臣赵盾,孔子可没说过这句话。

要么读书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么就得学会扬长避短,不懂的事不要装懂。否则就会变成不知什么是“知网”的翟天临“博士”,和每天看“诺贝尔数学奖”得主写的小文章的靳东,没有基本的知识量,连吹牛都能把自己闪着腰。

年轻人,至少为了不给自己丢人,也要多读书啊!

我是未历安,我们下一篇再见。

标签组:[读书] [蒋方舟] [李小璐] [杨超

上一篇蒋方舟:“给我十分钟,我还你一个世界”

下一篇蒋方舟:文坛迟早彻底娱乐化 我不会读中文系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