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蒋方舟公知文章

原标题:蒋方舟的书单

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读书会第32期

2013年5月24日

主持人:杨 早知名学者

嘉 宾:蒋方舟 著名作家

嘉 宾:阎连科 著名作家

这本书是阎老师推荐给我的,这位作者是当年保钓运动的一个革命者,后来他自己开始从事写作,革命也是他小说的一个主题,这个革命的主题隐藏在极其优美的文字当中,阎老师说没有见过这样的语言,看了之后,觉得确实在大陆很少见到,其实,台湾有很多很有趣的作家,包括王文兴,他号称每天写35个字,他觉得多了之后就无法把握整个语言的美感,这样虽然有一点点做作,但大家可以看到彼岸作家对于文字标准是不太一样的。

《等待野蛮人》是南非库切的作品,前段时间他来到中国,跟莫言做了一次对谈,这本书虚构了一个帝国,讲的是在这个帝国的边疆一直有一个流言,野蛮人要来了,等到最后野蛮人真的来了。帝国的矛盾可以理解成巴以冲突,甚至你可以用他来解释文化大革命,这本书把国家和人、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用一种虚构的寓言表现出来,看后感到脊背发凉。

这本书是以色列作家奥兹的作品,其实他讲了一个特别平淡的故事,米海尔是主人公的老公,就讲了他们从几乎不相识到相恋到结婚的故事,看完之后,就会觉得特别绝望,对爱情和婚姻特别绝望。这本书讲了爱必然死亡,作者用了一个比喻,两个人像在牙医等候室的两个客人,彼此彬彬有礼,都不知道说什么,对婚姻真实的描述入木三分,这个作家虽然是个男性作家,但是他对女性心理的代入感,也让读者觉得极其细腻,所以,这本书我印象很深刻,每个人看了之后都会引起特别强烈的同感。

《荒原狼》这本书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因为黑塞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的作家,荒原狼是主人公的邻居,是一个很孤独的人,但是,他每次看到邻居老太太的时候,都会特别认真地停下了,摘下帽子听她讲话,想通过她的讲话,进入一个没有烟火的地方。这种描写跟我当时的心情特别像,有时候并不是向生活妥协,而是不能。

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每句话都在描述自己内心想说但是说不出来的感受,其实人生并非是不圆满的,生命在每一个时刻都是完美的,作家看待世界的眼光是如此不同,那本书也是特别迷人,我看的时候觉得是在写自己,像是我是精神自传。

赵园老师的《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大学那个时候刚刚开始上微博,对微博公知特别失望,他们表述那么情绪化,他们战斗檄文那么苍白,用他们敌人的语气去讲话,有一段时间觉得对公知特别不理解,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赵园老师文笔特别好,在我印象中她得过鲁迅文学奖,我觉得挺值得推荐和反复读的。

另外,我推荐秦晖老师的《传统十论》,在清华的时候我会去听他的课,我们有一个网络学堂,老师会发一些资料让同学们阅读,很多老师发的是自己的讲义或者新闻媒体对自己的报道,但是秦晖老师发的都是批判他的文章,“你们去看一下批判我的文章,看他们说的有没有道理。”他并不是证明自己正确的心态,这本书很有意思,我们对中国古代和中国传统都有一些比较传统的印象,比如都是一个温情脉脉的乡间社会,但是他在这本书中用各种角度反驳了我们对于传统的这些认识,所以,我觉得这本书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他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角度,另外这本书非常通俗好读,比较年轻一点的同学,他们刚刚开始对这个世界、对传统比较好奇的时候,读读这本书,提供另外一种角度思考特别好。

蒋方舟说

时代传统

“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最黑暗的。”尼采这句话可以做一个延伸:每一个时代的长者都认为下一代人是失败的,这并不是这个时代特有的,就像人都会得流感,是每个年代都会有的传统。

作家的大时代

司马迁也好,鲁迅也好,都需要大时代的成全,中国会不会出现这样的作家,并不取决于是否出现更有才华的人,而是会不会出现那样的大时代,我觉得出现这样的文学大师是一件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

阅读习惯

我每天有一两个小时写日记,看到比较好的觉得值得记忆和摘录的片段,我会把这些文字输到电脑里,这个习惯是我从大学养成到现在自己受益最大的一个好习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组:[文学] [读书] [蒋方舟] [作家] [书目

上一篇清华才女蒋方舟,日本的钱你也敢拿?

下一篇me too:当一个社会公知作性侵她人时......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