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袁隆平

  永远的稻田守望者

  文/赵亚妮

  

  中午,在网上看到袁隆平院士离世的消息,很是震惊,更是伤悲。当朋友圈一条又一条送别袁老的信息刷屏,多么希望它只是网络误传。

  2021年5月22日,让我们骄傲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我们敬爱的袁隆平院士,离开了他痴心热爱的稻田,作别了他时刻心系的人民。

  山河恸震送精魂,风雨交加哀英雄。长沙街头,自发送别的群众队伍排成长龙;汽笛长鸣,与一声声“袁老走好”的呼唤交相呼应;隔屏泪目,华夏大地不约而同默哀致敬。

  

  这位主张和践行“把饭碗掌握在自己人手上”的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这位在书本里陪着孩子们长大的袁爷爷,这位被我多次引用进课堂的民族英雄,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从教二十三载,通过课堂教学,和孩子们致敬过太多国之栋梁、时代楷模。江山代有才人出,学子知识也在更新,学者届唯有袁隆平院士,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没有任何陌生感。于是,袁老的光辉形象和奋斗故事每每出现在我制作的幻灯片上,出现在我的课堂中。无论是引导学子们学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还是明确创新的价值,或者感悟《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我都会满怀崇敬地以袁院士为例。尽管教学设计不一定很精彩,授课语言也不一定很出彩,但是引领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初心却不曾打折扣。

  一个人的课堂微光有限,可一位位师者在孩子们心田里种下的敬业奉献、执着坚守的种子,却可以生发破土而出、不断绵延的生命力。于是,从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袁爷爷的故事孩子们一直耳熟能详;于是,才有那么多九零后、零零后,自发走上街头,冒雨送他们敬爱的袁爷爷最后一程。我想,教育的光亮,就该这样薪火相传;民族的复兴,也就该这样代代传承。

  水稻亩产过1000公斤,杂交水稻走出国门,盐碱地种出高产水稻,袁院士的三个梦想已然变成了现实。他已91岁高龄,却依然在为梦想奋斗,今年他们团队研发的海水稻有望推广100万亩。袁院士以奋斗的姿态行走人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让世人崇敬、感动和惋惜。心怀天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院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撒播智慧,收获富足,留给国人永远的精神财富。

  

  当《典籍里的中国》以时空穿梭的方式,让宋应星与袁隆平握手,并惊叹于“禾下乘凉梦”的美梦成真。想必那一刻,让当代读书人撒贝宁动容的,不仅仅是孩子们闪亮的双眸。

  此刻,窗外风雨交加,似在哀伤华夏民族痛失英雄。袁院士“一路走好”的呼唤,将成为国人永久的惦念;袁院士深入田间手持稻穗的笑容,将成为辉映华夏民族永远的精神丰碑。相信走向天堂的袁老,一定会继续做稻田永远的守望者。

  

  作者简介:

  赵亚妮,中学高级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思政课程教学骨干,渭南高级中学政治教研组长,《文史知苑》主编,渭南市作协会员。多篇散文、小说发表于《天池小小说》《辽河》《百姓故事》《语文报》《山西科技报》《泰顺文艺》《诗意人生》《天柱文学》《忻州文化》《渭南日报》《营口日报》《平度日报》等省市级刊物。

标签组:[文学

上一篇送别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逝世前仍致力于“亿亩荒滩变良田”

下一篇缅怀-袁隆平(随笔)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