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袁隆平

从上午看到假消息,心里便是一紧,所以也特别关注袁老的最新动态,这种心情跟前两年我的爷爷住院抢救时,仿佛是一模一样的揪心,直到13时07分,权威媒体发布新闻,确认袁老(享年91岁)已离我们而去,深深的遗憾涌上心头。

我曾一度以为袁老是湖南人,因为我也是,所以每次听人提及袁隆平这个名字时,我都有种莫名的自豪感,后来听人说,他老人家是江西人,我就偷偷地查阅资料,确实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大学毕业之前,随父母也是走南闯北,直至1953年8月,袁隆平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毕业,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从此就扎根于湖南。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伟人,袁隆平也不例外,参加工作七年后,也就是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长得特别好,穗子很大,很整齐,籽粒很饱满,第二年把它播下去,播了一千株,很好地管理,天天到田里面去观察,望品种成龙。结果一抽穗,大失所望,但他并没有放弃,望着高矮不齐的稻株,袁隆平突然来了灵感:莫非自己找到的是一株天然杂交稻?如果真的如此,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利用杂种优势,培养杂交水稻。他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终于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六株雄性不育株。

此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中等农校的教师,他的研究一开始并不被看好,因为国际权威科学家普遍认为,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当时就做了一个实验,很多人反对,压力很大,最后收获、验收时,稻谷产量减产了3%,稻草增产了将近70%,就有人讲风凉话,试验失败,但袁隆平没有放弃,他调整实验,坚持研究杂交稻,在湖南、云南、海南、广东等地辗转研究。1970年,他的学生在海南南红农场沼泽中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袁隆平将它命名为“野败”。杂交水稻研究从此打开了突破口。

经过十年公关,袁隆平于1973年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众所周知,袁隆平有两个梦,一个梦就是高产、更高产,就是“禾下乘凉梦”,这是真正做到的梦,在高产杂交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就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走出国门,让杂交稻为世界的粮食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现在还只有几百万公顷,要做到八千万公顷。

83岁那年,曾经有人称他“83岁高龄”,他当场纠正,“是83岁青春”。2020年,他90岁时曾表示:“继续干下去!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

袁隆平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

他做到了!

这个日子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标签组:[袁隆平] [农业] [三农] [种植业

上一篇袁隆平其人其事

下一篇致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无双国士,功勋不朽!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