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博物馆奇妙漫游
科幻苹果核:
传说在中国科幻气候初成的时候,
一群来自上海各大高校科幻协会
兼具理想和信念的幻想文学爱好者们,
创立了魔都陆地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神秘联盟,
谓之科幻苹果核。
联盟广发英雄帖,
召集了社会各界科幻奇幻爱好者,
成功主办近10届上海高校幻想节,
承办第二届星空奖颁奖仪式,
长期举办魔都幻想圈月度聚会“苹果派”,
已初具规模和影响力。
这就是科幻苹果核!我们的成立
——就是为了上海科幻爱好者和各高校科幻协会奔走联系;
——就是希望我们每每尝试踏出的一小步,
能够吸引更多的科幻or幻想文学爱好者;
——就是为了一个叫作中国科幻的理想。
受 · 访 · 者
/ 丁丁虫 /
丁丁虫,著名科幻文学评论者、科幻文学译者。现为上海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科幻专业委员会主任。科幻苹果核创始人,科学松鼠会成员。
译著有《穿越时空的少女》《墨攻》《冬至草》《美丽之星》《来自新世界》等,小说《死亡考试》获第九届倪匡奖。首期星火学院导师。
/ 王侃瑜 /
1990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及创意写作专业,中英双语写作,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彗星科幻国际短篇竞赛优胜,并多次荣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小说见于《收获》《萌芽》《上海文学》《香港文学》《西湖》《花城》《小说界》《科幻世界》《南方人物周刊》《Galaxy’s Edge》《Clarkesworld》等,并被收录于中英美加等国的选集,亦有作品被翻译至英语、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芬兰语等,著有个人小说集《云雾2.2》及《海鲜饭店》。
在校期间便加入复旦大学科幻协会,2009年共同主导创办科幻苹果核并总统筹负责2009上海高校幻想节,此后相继发起“苹果派”魔都泛幻想爱好者月度聚会、苹果核年末派对等活动。2013年起赴海外参加科幻大会并多次担任世界科幻大会员工。2018年与日、韩、新、马、印等各国科幻人士共同发起亚洲科幻协会。曾受邀担任2018雨果奖颁奖礼仪、2019美国星云奖颁奖嘉宾,并获芬兰科幻圈收养荣誉证书。
目前任微像文化海外市场总监,致力于中国科幻的翻译推广,并设立世界科幻大会参会基金、双向交流基金等促进中国与国际幻迷群体间的交流。
/ 郁 程 /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博士,科幻苹果核理事,上海市科普作协会员,现从事绿色船舶相关技术研发。曾担任上海交大科幻协会会长,认为在校期间最惬意的事情是每年都能通过协会认识新朋友。
/ 李晨歌 /
2013年加入复旦科幻协会和科幻苹果核,负责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苹果核宣传工作,还有幻想节(2014-15年)苹果派(2013-18年)等活动的组织工作;2014年参加了伦敦世界科幻大会和华语科幻星云奖活动,终于也是见过乔治马丁大爷,以及(其实座位很远)和大刘同桌吃过饭的人了。
/ 张佳林 /
上海海事大学幻星科幻协会联合发起人,曾经担任:第75届世界科幻大会部门副主管;科幻苹果派执行;科幻圣诞派对总策划。
/访谈/
高校科幻 & 科幻苹果核
高校科幻:苹果核的成立是因为什么契机呢?
丁丁虫:2008年前后,上海的一批科幻爱好者经常聚会搞活动,其中许多人都是各个高校科幻协会的成员,于是慢慢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组建一个更大范围的组织,一起来做更多的事情。
高校科幻: 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苹果核的?在苹果核经历了哪些事情?有哪些值得骄傲的成就?
丁丁虫 : 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在苹果核,历经了所有的阶段。 至于说值得骄傲的成就,应该算是将苹果核坚持这么久吧。
王侃瑜 : 成立之初。 作为创始人之一,在苹果核经历了风风雨雨许多事吧,十年来有许多人来来去去,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直到18年末,我实在太累了,自己也不怎么管了。 创立苹果核仍是我生命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之一,联合发起上海高校幻想节、苹果核月度沙龙、年末圣诞趴、把苹果核介绍给国外的幻迷们,都令我自豪。
郁 程 :从她诞生时开始接触… 绝大部分活动都亲历或了解,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参加华语科幻星云奖的经历,详见豆瓣日记:(https://www.douban.com/note/310338834/)
张佳林:我首次接触到科幻苹果核是在14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大二,刚刚和同学一起在学校组建了科幻社团,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岩老师来我们学校做讲座,然后因为吴岩老师的微博,苹果核发现了我们,从那个时候我认识了苹果核。算起来也快六七年了,想想事情也有很多,比如苹果派、幻想节、圣诞派对、周年纪念派对等等…. 值得骄傲的成就的话就是因为在苹果核的活动经历拿到了微像的科幻基金去参加了75届世界科幻大会并且作为工作人员参与其中。
李晨歌:这个“开始接触”很有故事性。13年年初我在主办果壳网进复旦校园的线下活动“万有青年烩at”,这个活动形式类似TED,我根据自己的兴趣领域,在复旦请到了不少社团里的专业人士来做知识性的短演讲,主题包括天文观星、推理、调酒冷知识等等,但找齐七个演讲者还是有点难。社团招新摆摊的时候,我路过科幻协会的摊子跑去聊天,前社长看我头疼,就说我们有个候选主题你听一听。
主题:如何正确地撕扯丝袜。演讲人是当时东华的科幻协会会长,是纺织系的,绝对保证专业。
我听了就????好的非常好请介绍我认识不没关系这个尺度可以的你们随意带模特几个人都行什么你们还要现场撕丝袜好的我可以直接写进文案里面吗活动报名人数会翻倍吧!
怎么概括呢,这就是我第一次知道苹果核这个神秘组织,和“科幻”没有很相关但还挺好玩。我这个活动最后还是挺成功的,当然不是因为尺度大,是因为内容的专业性。(强调)
在此之后过了一个暑假我就被吸收进了苹果核,负责了很长时间活动宣传,以及挺多线下活动的组织工作,直到15年本科毕业出去读书为止。期间捡到了很多现在关系还很近的来自各个学校的小伙伴,高光时刻除了大家一起办活动、读书或者一起出门玩之外,还有在14年暑假的时候带着一堆苹果核周边去了赫尔辛基和坦佩雷,参加芬兰科幻迷们的野餐,以及去伦敦参加当年的世界科幻大会。国内这类大活动的话就是14年底去北京参加的星云奖了,当年是果壳网主办,我是志愿者加参与者的双重角色,就站在离刘慈欣刘宇昆一米远的地方维持签售秩序。值得骄傲的成就……认识复旦科幻协会的十个社长算不算?
高校科幻: 作为苹果核的大型品牌活动,“上海高校幻想节”已经举办了九届,在办幻想节的过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丁丁虫 :2009年(或者2008年?记不清了)的高校幻想节闭幕式上,一大群人手拉手站在舞台上激动高喊(喊什么我也记不清了,总之应该是在表达热爱科幻的意思)的样子,是让我印象最深的。
李晨歌 :只说幻想节的话我自己没有做过总策划,但确实在13-15年都深度参与了,后面16年也回国到活动现场冒了个泡。印象最深刻的事一个是作为参与者,14年5月幻想节末场在交大,是我第一次从上海东北角去西南角,并且在那边的书店里住了一夜;一个是作为半个组织者,15年在市中心科学会堂,我在会场里面做统筹组织,会场外面有各个协会和其他科幻相关组织在摆摊,复旦的摊子在买吃的,比如泛银河系含漱爆破药(是加料的雪碧)什么的,前一天晚上我帮忙写了招牌。
郁 程:17年参观了蘑菇云创客空间后看见他们有一个巨大的激光琴,用手挡住激光笔后可以发出声音,具体的音色可以自己设定。当时觉得很有意思,就想着自己做一个手持版的,就跟蘑菇云以及交大、华师科幻协会的朋友聊了下,大家都有兴趣。但是这个东西比较贵,成本价都要一千出头,正好苹果核要搞幻想节,我就想能不能趁机报销下… 于是跟大家商量了下,说交大、华师可以出个舞台剧叫《无弦琴》,作为幻想节压轴节目,激光琴是核心道具需要组织报销。那次幻想节是上海科普作家协会赞助的,丁丁虫提了这个想法后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然后事情就启动,我联系了蘑菇云制作了琴身,他们还很热情的派了一位创客来向大家讲解琴音的编程方法。我再参考小林泰三《缓存》的设定拟了个剧情大纲,由于当时还在读博,后续就让小朋友们自己玩,我客观上没有精力继续推动了。不过后续发展非常顺利,从华师大的播音系找了个导演,从扬之水话剧社借到了射灯和服装,演员从两校的科幻协会中找,舞台背景采用Wallpaper Engine的动态画面,这些都是交大、华师科幻协会的同学们自己完成的,排练期间还有期中考试,两校的时间还不一样,不过还是硬凑时间排练了三次。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在科学会堂正式表演前,导演李云峰同学镇定自若地给大家鼓劲,让大家放松,过了会悄悄地跟我说这是他第一次当导演,他只是表面镇静,实际上心都快跳出来了,但不能表现给其他人看,然后我跟他开玩笑:“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以拜上将军。”
最后演出效果非常好,无论是科普作协的老师还是各大高校科幻协会的同学们都交口称赞,而实际上不只是导演,这部舞台剧的所有参与人员,包括演员、编剧、场务等全都是第一次。那个激光琴后来还被蘑菇云带去参加了美国的一个创客展。
这件事之后非常好的一点是大家都不那么怕去做一件从来没做过、看上去也很有挑战性的事情了。第二年交大和华师又合拍了科幻微电影《眼镜》,得到了水滴奖,B站有:
当然,微电影的制作难度比舞台剧又高了不少,取景、特效、化妆等都有相当工作量,但经历了舞台剧的洗礼,最后做得还不错。比如华师大的杨颜菲是舞台剧的女主,后来又当了微电影的导演,把整个拍摄流程理得比较顺。不过从剧情完成度看,我觉得还是舞台剧做得更好。
王侃瑜 : 太多了,摘两段我过去的博客:
向上滑动阅览
2014.5.26
苹果核的历史与未来【更新中】
【一】
六年前,大概也是五月,我在受了某些刺激后萌发了在上海也做个幻想节的念头。
那时候,我没看过多少科幻,买了多年《奇幻世界》,心里想见的作者是江南燕垒生丽端等等。我问猫社长要来同济交大会长的联系方式,又在豆瓣科幻世界小组发帖招来了上理的会长阿布,大家一拍即合,好啊那就一起搞活动呗。那时候逐日还是黄金一代,上理还有星火,郁老大的过往社长称谓前的前字还能数清楚,大家都热情满满。
那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罕见地能看到日全食,松鼠会组织一场到番茄庄园看日出的活动,抱着勾搭大大支持我们活动的心态,我勇敢地只身一人前往。去程车上一眼认出茄子,后来似乎也见了老左羊白,当时茄子对他们的介绍是两个基佬,可我并不知道这两个基佬是谁,也不知道42是什么。我勾搭了姬十三小姬达文西,也勾搭了拖家带口的丁丁虫,大家都表示好呀搞活动一定支持,信心顿增不少。日全食那天,整块地区阴雨连绵,天忽地一黑,又重新变灰,好在任务达成我也没那么失落。几年后,我才发现宇镭和钱程菌也在现场,只是我们的相识迟到多年。
暑假里,我们建了个QQ群,现在我已经找不到那个群了,好像不是可爱萌的部屋。炎炎夏日晒干了大家的精力和动力,又或者大家都在没有网络的乡间或山上,抓个人干活都难。我生了一场大病,标准作息清淡饮食一个月,远离网络几星期,回头发现还是没人干活。累感不爱的我毅然跟猫社长说我不要当下任社长,布置任务真的好难,于是胃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唯一的社长人选。
靠着大一在乱七八糟学生组织混来的经验和文件,我折腾了份2009上海高校幻想节企划框架,填着一堆不靠谱的数字。四个协会碰头在五角场的萨莉亚开了会,一拍脑袋想出个真人RPG的主线活动,复旦上理交大同济一一认领开幕式辩论会看片会闭幕式的任务,活动内容就这么有了。
丁统带我去99读书人公司拜访,给他们看了我们的企划,说了我们的情况。那边的评价是看来你们万事俱备只是缺个王熙凤。苹果核至今依然缺个王熙凤。当时还全然是个没气场小受的我就这么被推上总统筹的位置。99给了200本书,那是我们第一批赞助。
10月份我们在一家麦当劳里给上海高校科幻协会联盟命名,没有更好的提议,最终采纳了山药的建议——科幻苹果核。
陈楸帆帮忙联系了兴业全球基金,我们拿到两万块赞助,没法给人走正规财务流程的我们只好靠松鼠会帮忙洗钱。皇上友情帮我们设计了全套logo和海报,因为夹在皇上和赞助之间的沟通没做好我还哭过一次,哭着找丁统出面摆平。
活动就这么磕磕盼盼办下来,复旦场开幕式之后简直觉得效果糟透了,一个劲给来当嘉宾的大角遥控阿豚等等道歉。我们的活动被狠狠骂过,也因为场地偏远而缺乏人气,每次的真人RPG最后都成了绕校园竞走。可最后的闭幕式还是非常成功,韩松老师的讲座,王晋康陈楸帆的座谈,冥灵楚惜刀君天都来了,已经很有人气但还没有火成那样的姬十三来了,小姬给我们主持了,大家都high了。
确实,那时候阵容强大到不可想象,山药、素素、野鸡、阿苏勒、子龙、喜儿、萌儿、阿布、骆骆……那一次活动耗尽了大家的精力,我请辞后苹果核总负责人落到了喜儿身上,辅佐他的是几乎没参与09年活动筹备的方小兔。
【二】
昨天写完第一节给郁老大看,他说如果文章停在这里就好了。
是啊,如果一切都停在这里,那幻想节就会成为绝唱,大家会缅怀会憧憬会念念不忘,曾经上海高校科幻协会联盟也曾辉煌过。
可惜,时间不会停滞不前。2010年幻想节没能办成,有很多原因,没法把责任追究到某一个或几个人。在我看来很简单,大家都累了倦了,一场大活动足以耗光所有组织者的精力。
11年,在科普作协的支持下,我们承办了星空奖,延续集中力量做一场活动的方针,我们在同济做了一场幻想嘉年华,又在科普作协提供的场地做了星空奖颁奖仪式。可惜,两场活动都逢大雨。
12年,我在科协的阿西莫夫座谈会上做发言,据说一直对我点头的副会长大人后来没理我们,反而是科普部部长大人给了我们支持。随之而来的,是新民晚报的报道。借着政府的光,我们好歹也算上过媒体。
13年,我们又没抱上大腿,关键时刻科普作协的老师们再次伸出援手。
科普作协没义务帮助我们,他们只是在看到一群学生为了预算不过几千块的活动奔走最后还没成功心痛不已,他们给我们建议,教我们成长,他们无所图,只是想给我们机会。我不懂,为什么有人不懂。
组织发展过程中,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实在太多,来不及一一道感谢,至少也该以一种感恩的态度对待每一双伸出的手。合作能给我们带来的远大于抗拒。
2016.5.22
又一年
又是一年幻想节闭幕式。
这年确实除了收发快递什么都没管,也不想管。可看到小朋友们这样辛苦又确实很心疼,太懂得这种累,连带勾起许多回忆,又一次触发感伤。
说不清楚是什么时候忧郁起来的,在现场还没有,要见要聊的人太多,调节成社交模式不断讲话。先前还嫌弃着小朋友们都不考虑订饭,我明明问了几次还是没人张罗,等看到颜菲一个人拖着个大箱子站在边上,突然就难过起来,走过去抱了她很久。
最终还是把所有小朋友们都带去了松鼠找的饭店,人很多所以有点可怕,但至少那个冷清的地方可以装得下。人太多,也没理由给所有人报销,征得丁统同意给颜菲栋栋报销,一苇来找我时才想起漏了他,大家都很辛苦啊,每个人都很辛苦啊。最后让大家报上来的钱,其实也就是四五十块,平时一顿饭的价钱,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大数目,他们辛苦了大半个学期,物质上的回报却只有这一顿饭,而我自己却又不够壕足以拍着胸脯对他们说尽管吃我买单,想到这里更难过了。
吃饭分了两桌,隔壁桌最后坐不下了,颜菲又坐到我们桌来,我看她眼睛红红的,她说是最近太累了。饭桌上该聊天的聊天,该吃的吃,一苇发了张栋栋和佳林累趴在桌上的照片。
突然很不想讲话,拿出《凯尔特的薄暮》开始看,看到《诱拐者们》一章,说仙人经常从人间诱拐人或动物。有一段大意是,有个新郎,正在去接新娘的路上,新娘却已经被仙人拐走了,在路上遇到昔日情人,不想让他也受骗吃下仙人的食物被诱拐到冥界去,于是安排他去和三个仙人打牌,最后离开时新娘和仙人一起不见了,新郎继续走,临到新娘家时才听到哭号声,这才知道新娘已经去世了。看了就觉得好悲伤啊。
接着就,整个人的情绪都不大对,好像热情与欢乐都一下子被抽走了,不想讲话。回想起过去每一年的幻想节,回想起进过这个圈子又离开的人们,不想再看人来了又走了,不想再好像一个留级生一样被留在后面了,那唯一的办法就是我离开。我若离开,还能再回来吗?
越想越难过,写下来就更是一种发酵,竟然哭了起来。更蠢的是,还在微信群里告诉小朋友们我正在哭,接着继续哭。很多很多年以后,不管你们在哪里,仍会为今天所做的事情自豪。但我希望,你们仍在这里,我也可以回来这里。
上下滑动查看~
高校科幻: 如何解决跨校活动时交通不便的问题?
张佳林:就,靠上海地铁呗。(哈哈哈哈哈!)
丁丁虫:曾经考虑过包车,但由于预算问题,最终还是各校同学自行解决了。
不过在有些活动中,本来就约了民宿的场地,可以容纳较远的同学住一晚。
王侃瑜 : 解决不了……只能尽量选市区中点,即便如此,有些学校还是要花一两个小时才能抵达,晚上还不能回去太晚。
李晨歌:这个…当年就…全靠海事大学和交大的朋友们发扬团结、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了……感恩。现在远程联络更方便了应该好很多。
高校科幻:13年开始举办的月度苹果派活动,活动主题有读书会、观影会、科学讲座等等,请问您深度参与苹果派有什么收获?您觉得哪个活动形式能给现场带来好的效果呢?在组织活动方面有什么经验?
郁 程: 苹果派的活动是对社会开放的,参加人数一般少的话十几个,多的话四五十,但有一次活动在没有多做宣传也没有紧扣热点的情况下一下子来了近百人。
那是一个关于自闭症的讲座,那时刚通过果壳认识了中科院神经所的仇子龙老师,他在研究自闭症和基因的关系,而我有个交大计算机系的学弟张云昊当时在参与一个治疗自闭症的智能机器人项目,感觉正好凑一期自闭症主题的分享,结果场地一下子就爆满。 提问阶段发现很多听众是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或者老师,他们偶然发现这期节目后就在各自的圈子里传,于是最后来了很多人,听得也非常专注。 当然一个讲座未必能真的解决什么问题,但带来的资讯流通和社会关注总有一些作用。
所以我一个感受就是,虽然苹果核是科幻活动为主,但利用手头资源搞一些科普性质的、贴合实际的活动也很有意义,虽然很多时候也是可遇不可求。
张佳林 : 我想就苹果派活动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观点,其实从 14 年加入苹果核开始我就一直在苹果派这个项目下干活,一开始是协助网络流和砍鱼工作,到后来负责这个项目。 我认为苹果派是一个极其有意义的项目,他没有具体的形式和主题,只要科幻迷有东西想要分享我们就欢迎他来,我们邀请过科幻作家、译者、资深科幻迷甚至是科学家来来参与我们的活动分享他们在某个领域下的看法,对时下的一些观点进行讨论。
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完全免费对社会开放,只要你有兴趣报名即可参与。 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曾经做过一期关于抑郁症和脑科学相关的活动,我们邀请了三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介绍讨论,当时大概有接近一百多人参与活动,很多人都是对抑郁症感到困惑或者家人朋友患有抑郁症希望通过我们这个活动对了解它。 我认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活动形式我认为并不重要,不论是论坛讨论还是演讲只要演讲嘉宾对他自己所分享的问题有充足的准备我认为对于嘉宾和观众来说都会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
高校科幻:我了解到苹果核近几年都会有圣诞趴聚会互动,这样的传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现在是怎样的定位?
丁丁虫 :这也就是近几年开始的,初衷是提供一个相对于幻想节来说更为轻松惬意的交流机会,大家吃喝玩乐聊天打屁,过一个开心的年末。
王侃瑜:2015年,那时候是想学习一下西方的科幻大会收费模式,搞一个本土化的one-day convention,让大家可以在派对上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共同玩耍,同时也让幻迷习惯消费参加活动,为日后中国申办世界科幻大会打下基础。
第一年是我来做总的统筹,也没花多少时间吧,就把那几年在国外看到的一些有意思的项目,结合咱们上海本土的情况,弄了一波活动,还找了很多赞助,在73 coffee的场地支持下顺利办起来了,反响还不错。后面几年就交给其他人继续弄下去了,我管得也越来越少,不清楚现在的定位,大概还是年末大家聚一聚吧。
张佳林 :我记得好像是从15年开始的。它的起源其实是苹果核的年终总结,按照苹果核的传统,每年12月的苹果派活动将会是对今年的科幻事件做一个总结,包括电影、小说、获奖、还有各种科幻届的八卦事件(哈哈哈),但是这是一个小范围的通常是苹果核内部成员参与的,但是有人提议为什么不把这个东西带给所有的科幻迷呢?买点吃的喝的大家聚一聚认识一些朋友办一个聚会。但是后来大家计划一圈下来发现还是需要不少预算的,所以最后我们决定采用众筹的方式来cover掉成本,主要是场地和食品的费用。
但是我们想不到会有那么多人参与,我们发现甚至有一些作家也想来参与,所以我们当然义不容辞的邀请他们来参加了,如果大家在派对上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家肯定还是会有点高兴的。我曾好几次作为派对的总负责参与,对于我来说我认为这样的活动定位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是好玩,让科幻迷有一个机会可以认识同好,可以一起讨论喜欢的科幻。
高校科幻:除了第七届全球华语星云奖最佳科幻社团金奖,苹果核还获得过哪些荣誉?
王侃瑜:在国际范围内最知名的中国幻迷组织吧……至今在国外接触到好些人都会问我苹果核怎么样,可是我分明近几年已经很少亲自卖安利了,所以只可能在之前安利的对象在继续帮忙传播,导致很多外国友人都很好奇想加入。
高校科幻:作为苹果核负责人,丁丁虫老师在组织管理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的?
王侃瑜 :替丁老师回答:要有妹子,要有靠谱的妹子。
丁丁虫: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主要还是同学们的热情支持,大家都愿意为苹果核出工出力,才会有那些令人骄傲的成就。
高校科幻:您作为科幻苹果核活动的组织人,对于组织活动有哪些经验呢?
李晨歌 :对于日常定期活动的组织(苹果派),分享一些比较容易吸引人都科幻奇幻主题活动的形式:
讲座类 :找到“专家”或资深粉丝来分享知识或体验,重要的是充实的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内容;当然如果是互动气氛很好的粉丝分享会也可以。比如拉来神话故事研究者来系统地讲各种古老的神话故事、找食品专业人士和远道而来的美国科幻迷一起探讨未来的食物、请魔戒迷来讲自己的各种幽默同人脑洞等等,都是现场很活跃,比较成功的讲座例子。
讲座比较取决于要找到这个类似“专家”的存在,不需要是真的很严肃的教授那种,我个人经验还是年轻讲者气氛更好。但其实没有“专家”我们还有自己呀!苹果核的有意思的小伙伴们也太多了。
某一个月我们实在想不到要请谁,就找了四个成员来分享他们近几个月出国旅游的时候那些科幻故事,包括在科幻大会上当志愿者的经历、参观凡尔纳博物馆的见闻、去英国探访神秘博士的片场、在牛津去瞻仰托尔金的酒馆和墓地、去苏格兰寻幽探秘等等,又是两个小时的好故事。
书影音类 :组织观影这种活动比起“需要组织的苹果核活动”,更像是大家自发见面约饭的活动,所以这种就不提了。这种主题的活动比较让人记得住、认为有意义的话还是要展现很资深或者很幽默的内容。菲利普迪克PKD的中译本重版的时候,我们远程连线了资深PKD译者陈灼老师,大家花一小时一起看最新的PKD作品改编电视剧,再花一小时请陈灼老师讲PKD的作品、风格、背后的故事。
电影《湮灭》上映时我们同样联系了原著译者,苹果核的老朋友狐习,和我们分享作者柴那米耶维的怪异脑洞,讲解“新怪谭”这个科幻小说流派。
其他类 :一些比较成功的例子比如赛博朋克风格饰品的手工制作、参观天文台博物馆等等。
关于组织活动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这一部分其实就不只限于科幻奇幻类活动了,因为这种组织工作什么类别都是相通的。
几个重点 :
活动本身的计划:精确到每小时或者每一刻钟的大纲,互动环节在什么时间设置。
人员安排:最重要的是确认演讲人或组织者的时间安排,以及场地后勤人员,什么时间谁要出现在哪里做什么事情。
场地安排:至少提前一周确认场地、环境和联络人,最好实地走访。
物料安排 :保险起见至少提前两天收到奖品、纪念品等等,设计好这些东西要怎么发发给谁。
宣传和互动:对内容准确性的要求高于对语言要生动活泼吸引人的要求。除了自己的组织那些渠道,相关活动和各区的图书馆、豆瓣同城、出版机构、学校社团一起宣传会好一点,覆盖到更多的人。我们有挺多活动现场会有家长带着上小学的小朋友来。
高校科幻:在科幻创作方面,苹果核开设了线下的公益写作沙龙,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可能会出苹果核的创作合集吗?
丁丁虫 :苹果核的写作培训课程,主要有两条线。一条是以虚构文本为目标的写作培训,最早由网络流等人发起,也涌现出不少在国内各奖项中获奖的作者和作品;另一条是以评论研究为目标的培训,也有一些论文成果。目前暂时还没有出版创作合集的计划,可能会在合适的时间再做考虑。
王侃瑜:成员拿过一些大师奖、晨星奖之类的奖项吧,念语也是第一期成员,已经出了个人选集。创作合集按照目前的状况来说不大可能。
高校科幻:苹果核目前是立足高校,也吸纳社会成员的科幻组织,这样的组织结构有哪些优势?
王侃瑜 :不限定年龄,大家都可以来玩,社会成员相对比较稳定。
丁丁虫:苹果核的初衷是在高校科幻协会中间建立沟通性的联盟组织,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成员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吸收社会成员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实际上,苹果核也曾经定期组织面向社会人士的沙龙活动,本意也是为了给散布在社会上的科幻爱好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高校科幻:您认为科幻和科普有哪些区别?苹果核在成为上海科普作协科幻专委会之后做了哪些相应的调整?在举办活动方面有哪些新的成果?
王侃瑜 :科幻是文学、电影等等艺术类型,科普是科学普及。好像也没太多调整,会做一些更容易出成果的活动,比如学术读书会。
丁丁虫 :科幻与科普之间当然存在很大的差异,但这一点目前还不能说是全社会的共识,更不用说前些年很多人还把科幻看做是儿童文学的附庸。所以苹果核成立科幻专委会,可以说也是基于现实的选择。不过本身要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变化,相当于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当然,有了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的支持,很多活动举办起来会得到很多帮助,这也是需要非常感谢科普作协各位领导的地方。
郁 程:简单说的话,科普传播现在的科学,科幻想象未来的科学,此外,相比科普,科幻具有更多的想象力和价值观的表达空间。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的科幻作品现在还能算科幻吗?因为这些作品中想象出来的科学往往已经实现,或者被证明永远不可能实现了。比如叶永烈老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在五十年前就想象了手机,以至于书名中的“小灵通”“漫游”到现在还是手机领域的高频词汇。
我认为这样的作品仍然是科幻,衡量是不是“未来科学”的标准应该参考作品的完成时间。另外科幻作品中的科学部分能不能实现不是最重要的,更关键的是作品展现出来的视角和思想。比如凡尔纳的作品,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很多都过时了,但作品中的技术乐观主义思想对后来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兴起有重要影响,甚至到现在仍有相当价值。从这个角度看,科幻比科普更接近永恒。
而科普需要随着科学发展不断更新,一旦过时往往就没有价值了。不过我觉得,适当科普一些科学发展中的错误也很有意义。比如高等数学中的函数极限是用ε-δ来定义的,每年都让大一新生看得一脸懵逼,而齐民友老师在《重温微积分》中阐述了极限定义的发展脉络,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没人用这种方式,从而导致了各种问题,最后不得不用这种抽象定义的方式来解决,也算是“温故而知新”吧。
成立上海科普作协科幻专委会后,苹果核在活动主题和活动地点的选择上都对科普做了一些倾斜,比如之前提到的自闭症讲座,再比如一般苹果派活动都是放在图书馆的,后来我们也在一些小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做过分享,苹果核读书会中也邀请过科普或哲学领域的研究者,如上海交大的穆蕴秋老师,复旦的王球老师等。
高校科幻:在疫情还未结束期间,苹果核有在筹备什么新的活动吗?疫情结束后最想启动的事情是什么?
丁丁虫:暂时没有新的计划。本来今年想举办新一届的科幻评论沙龙系列活动,但目前一切都搁置下来了。
高校科幻:对于其他有志于尝试高校科幻联盟的科幻友人,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经验?
丁丁虫 :其实也没有什么经验可说,基本上还是有热情参与的人,自然就能做起来。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人,联盟也维持不下去。所以培养人、发掘人,应该是最重要的吧。
张佳林 :多参与活动,多认识一些科幻迷,这会很有趣。
王侃瑜:注意不要burn-out。
李晨歌:当一个活动主办可能总会有一些崩溃时刻,纠结“为什么干活的又是我,为什么只是我”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因为你的能力在被需要,你很重要。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想说的?对高校科幻平台有什么建议吗?
张佳林 :祝高校科幻平台越办越好。
王侃瑜 :高校科幻棒棒的!坚持住!
丁丁虫 :高校科幻平台做出了许多了不起的成绩,请务必坚持下去!
郁 程:文学是科幻的最主要载体,但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资源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毕业后也许还有时间读书和写作,但想排舞台剧、拍微电影、做手工就很难了,还在高校的朋友不妨多试试。
李晨歌:祝平台一直坚持下去,专注优质内容!工作之后很难腾出大段空闲时间来折腾了,所以请小朋友们珍惜还可以折腾的时间!
采访 | Mr.Unicorn&何瑞琼
编辑 | Mr.Unicorn
排版 | Lynn
审核 | Lynn
少侠且慢,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