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中国总人口超14.1亿
转自公众号“观方翻译”
今天分享一个我逛Quora看到的帖子。有人问了个问题:中国是怎么生产这么多粮食,足够养活十多亿人的?是靠进口还是自给自足?

剑桥大学博士Janus Dongye的回答(和他以前许多回答一样)让人拍案叫绝。
以下为正文:
眼见方为实。打开你的谷歌地球,从天上看看中国大地上到底在发生什么。西方媒体一般不会报道这些东西。
哪些地方值得留意,我会一一指给你看。
包括以下这些坐标点:
地点一:福建宁德港(东经119°57'45.2",北纬26°43'02.8")

我们的第一站是福建省的沿海地区。
把地图放大一点,可以看到海面上漂着上百万个房子和网箱

从浙江到广东,这段1000多英里的海岸线上,你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类似的网箱。

那是什么?那是中国的“海鲜农场”。

与其出海捕野生海鲜,不如在同一个地方养海鲜。这样一来花较少的精力就能养出鱼、虾、蟹、龙虾、贝类等,挣的钱还多。
中国农民不只海水养殖,任何开阔的水域,水库、河流、湖泊都能养水产品。

想象一下,每个网箱养几十条鱼或螃蟹,加在一起是多大的规模。
那中国的海鲜消费量是多少呢?
据估计每年全球海鲜消费总量1.44亿吨,中国是最大的海鲜消费国,以65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5%,接下去是欧盟(1300万吨)、日本(740万吨)、美国(710万吨)和印度(480万吨)。
中国和印度人口差不多,但中国的海鲜消费量是印度的12倍——尽管印度的地理条件更理想,位于渔业资源丰富热带,两面围绕着温暖的海洋。
在中国每年消费的6500万吨海鲜里,只有1500万吨是捕捞的,其余5000万吨都来自水产养殖农场。而日本90%的海鲜都来自捕捞。多亏了海鲜养殖,普通中国百姓可以买到便宜的海鲜,日常三餐可以吃得起海鲜。下面是典型中国家庭的团圆饭,你可以看到很多食材都是海鲜。

这样一桌供全家人享用的海鲜大餐,价格仅在120美元左右。

地点二:浙江湖州南浔(东经120°09'02.9",北纬30°46'14.5")
下一站是长江、太湖和钱塘江一带的洪泛平原。丰富的淡水资源带来了河流上游大量的养分,使这个地区成为养育1亿人口的鱼米之乡。这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它比较类似孟加拉国、印度西孟加拉邦和越南西贡的洪泛平原。
与另外那些人口稠密的洪泛平原相比,中国人做了什么不寻常的事呢?
与种植水稻相比,养殖水产品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致富更快。拉近一点,你会看到这里有上百万个鱼塘。除了鱼塘,你还可以看到周围种了很多树。

这些树是桑树,是用来养蚕的。两千年来,这片地区的中国人发展出许多高度复杂且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桑基鱼塘,见下图:

在完全不知道“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的情况下,中国农民利用这个鱼-桑-蚕组成的生态系统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如今,这个系统发展成对同一片土地的多次循环利用:

但要在鱼塘里养更多鱼,你得有增氧泵才行。它能向水里注入空气,使鱼有足够的氧气维持呼吸。下图中,每个鱼塘中间的白点就是一个增氧泵。

要在每个鱼塘里安装增氧泵,就必须处处通电。怎么向增氧泵供电呢?当然是太阳能电池板。

从谷歌地图上你可以看到,太阳能供电的鱼塘已经开始替代桑基鱼塘。湖州的部分地区已经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

上图左为传统桑基鱼塘,右为光伏鱼塘
在地方政府的推动和专家的帮助下,农民和渔民开始学习最先进的太阳能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技术。
中国地方政府为什么对推广高科技这么上心?因为官员晋升和政绩挂钩。光伏鱼塘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有利于地方官员晋升。
从这一点你就可以理解中国为何能生产全球84%的丝绸、66%的淡水鱼,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总量25.8%。在浙江和江苏的农村地区,人们几乎每天都吃鱼。有人说这是他们脑子聪明的秘诀。
另一种生态循环是莲藕和养鱼。


在某些鱼塘里,你可以同时种菜,其中最常见的是种莲藕。中国每年莲藕产量达11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90%,出口量占全球60%。不光中国人爱吃藕,韩国、日本、越南也是进口莲藕的大户。
藕是我最喜欢的素菜之一,希望中国能加大推广力度,让全世界人民都吃上这种美味。
第三种生态循环是芥菜-蜜蜂-鱼虾。
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来种油菜。农民们冬天从河床上把养分含量高的淤泥挖出来堆在岸边,然后在这种泥里种不同的作物,比如油菜或芋头,不用施化肥。经过上千年的耕种,这里的农田是这样的:

地点三: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东经119°51'50.4",北纬32°56'51.9")
这里没有路,你得坐船才能在里面穿行。也正是因为这种生态系统,中国才成为全世界头号菜籽油生产国,产量占全球总量的22%。
有了油菜花,就能大规模养蜂。中国蜂蜜产量占全球30%。


实际上,美国消费的蜂蜜有1/3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为了避免关税,中国蜂蜜出口商先出口到印度、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再在当地重新贴标改成当地产品,然后再出口到美国。其他产业也有类似的操作。

除了蜂蜜,这里还是中国著名的大闸蟹产区。大闸蟹的价格可以卖到每公斤60美元左右,只有中等收入人群才吃得起。

地点四:山东省寿光市(东经118°44'14.7",北纬36°44'15.9")
接下来要去的是山东平原。

放大一点,我们就能在平原上找到上百万个“闪光”的小屋。看看周围,它们无处不在。

这是什么?原来是控制温度湿度的蔬菜水果大棚。

大棚里,不管什么季节都能做到蔬菜水果一年多熟。这意味着蔬菜水果产量比传统农田高出几倍。
比方说,大棚里种莴笋,从播种到收割需要52天,这样一年可以种七轮,效率高了七倍。

所以,大棚种植在有限空间内极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这对中国人而言简直太棒了。为了推广这种方法,华北地区地方政府要求农民从农村合作银行贷款搭建大棚。
此外,还要求农民在大棚内安装物联网监控系统。通过再教育培训,农民们学会了用手机监控温室内部环境参数,比如二氧化碳浓度、光线强度、土壤温度等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蔬果产量和消费量在7亿吨左右,是世界总量的40%。印度大部分国民是素食者,可耕地面积大于中国,但全国蔬果产量是1.8亿吨,中国是它的3.8倍。秘诀就是大棚种植。
有了大棚蔬菜,中国人享用的蔬菜品种比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价格还更便宜。查询维基百科就会发现,除了热带特产以外,中国每一种蔬菜产量几乎都是世界第一,而且跟第二名拉开的差距还不小。许多东亚特有的蔬菜甚至都没有上榜,比如韭菜。

与蔬菜类似,中国除热带水果外的各种水果产量几乎都是世界第一,远超第二名。
有一次我邀请一个黑人朋友来我家夏夜烧烤,拿了很多西瓜招待他,被开玩笑说我种族歧视,我给他看了这张统计表:

在日本,一只西瓜大约卖2000日元(18美元),在中国,买一只更大的瓜只要10块人民币(1.5美元)。中国新疆的西瓜特别甜,如果你喜欢吃西瓜或任何一种瓜果,都应该去一趟哈密。
地点五:西藏拉萨(东经91°09'18.6",北纬29°41'52.3")
下面还是大棚,但是是西藏的大棚。把谷歌地球移到西藏任何城镇,都能看到大棚。

政府让藏民在青藏高原上建了很多大棚,藏民们在大棚里种番茄种得不亦乐乎,去寺庙的时间少了,让某个大和尚觉得不高兴了。

结果呢?过去十年西藏蔬菜价格下降90%,不用再从邻省运了。多数西藏人终于吃得起西瓜了。谁不喜欢吃瓜呢?
历史上多数藏人只吃牦牛肉、奶、乳制品和面食。在那样的恶劣气候条件下什么都种不出来。只有喇嘛才吃得起蔬菜。现在中国政府让大家都吃得上蔬菜水果了。
地点六:新疆伊犁可克达拉(东经80°35'21.5",北纬43°43'51.2")
可克达拉是北疆的一个县级市,西边是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地区。下图黄线标出的是中哈边境线。

明显看出,中国一侧的绿色农田更多,哈萨克斯坦一侧基本就是荒原。

其实这里的土地很贫瘠,土壤酸性太高,水资源太少,种不了什么农作物。只能指望雪山上冰川融化时流下来的水。对哈萨克斯坦人来说,这样的种植业成本太高,而且本身市场也不大。所以哈萨克斯坦人决定干脆啥也不种。
中国这一侧呢,所有荒地都被一支特别的政府组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给耕种了。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了一个管辖260万员工和农民的国企,里面有汉族人也有维吾尔族人。因为有了如此庞大的规模,边际运营成本下降,而且跟内地广大市场直接对接。
过去3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年都派农业学生去以色列学习沙漠气候条件下最先进的农业技术。这些学生回到中国后把滴灌法等先进技术付诸实践。当技术条件成熟可以市场应用时,他们把新开垦的土地卖给当地各族农民,或直接请他们加入合作社。
当地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为了节约水资源和降低农业成本,接受培训学习汉语和最新的农业技术。每个村都有党员指导他们如何科学耕作。

滴灌法可以大大减少用水量,从而节约成本。在以色列和中国本土技术的帮助下,新疆的荒地成了高产的沃土。

那他们在这些新开辟的土地上种什么呢?
番茄、辣椒、瓜果、葡萄和棉花。这些作物都比麦子利润高。

新疆有充沛的日照和凉爽的夜晚,这使作物更加甘甜可口,买到内地和国外市场上的价格也就更高。中国消费者喜欢买新疆水果,因为它就是更好吃。
新疆的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高,高到产量国内市场已经消化不了了。为了不让维吾尔农民吃价格下跌的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依赖“自由市场”,而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渠道,把农产品高价卖到国外去。
如果国内市场不需要这些农产品呢?
中国向美国学习,向国际商贸伙伴提要求,让它们买。这就是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中国领导人去哪个国家,都争取签自贸协议,让它们买中国产品。
不信吗?接下来便是证据。
地点七: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东经86°36'15.4",北纬42°18'36.1")

沙漠里这些红色的地块是什么呢?

放大一点,你会看到这些是番茄田,种着无数番茄。这么大的规模,想象一下产量有多高。


你吃意大利面、土耳其烤肉或薯条的时候,可能就在吃新疆番茄。当然,可能不是从新疆直接进口的,而是跟蜂蜜一样,经由第三国转销的。
中国每年番茄产量达5630万吨,出口量占全球1/3。其中1400万吨来自新疆。从全球最大的番茄酱生产商就能看出来:中粮集团(第2)、新疆中基实业(第3)、内蒙富源农产品(第6)、亨氏(第7)、新疆天业(第15)。
这些公司基本都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政府的分销商,这部分利润多数返还给了新疆农民。最近中国政府还试图通过一带一路把新疆番茄卖到东欧去。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意大利,说不定今后意大利也会对新疆番茄感兴趣。这些事西方媒体是不会报道的。
除了番茄和辣椒,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葡萄产国,产量占全球19.1%,最好的葡萄来自新疆吐鲁番。当然,酿造葡萄酒的技术确实不怎么样。

最后,聊聊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作物吧。这是最重要的粮食,因为不只人要吃,还是猪、鸡、牛等产肉产奶的禽类畜类的饲料。
我们来比较一下全球最大的粮食产区吧:
可耕地(千平方公里):中国1086、印度1579、欧盟1091、美国1631
大米(百万吨):中国208.1、印度169.5、欧盟3.1、美国9.2
小麦(百万吨):中国134.3、印度98.5、欧盟150.2、美国47.3
玉米(百万吨):中国257.3、印度26.0、欧盟60.9、美国366.2
可以看出,中国总体上是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但对14亿人口而言,这个量足够让人“吃得饱”,但离“吃得好”、人均粮食消耗量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中国可耕地面积不足以支持让14亿人都“吃得好”,而且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可耕地面积还在减少。
地点八:河北省邢台市(东经 114°55'20.8",北纬 37°35'54.1")
中国宝贵的土地资源是怎么使用的呢?下一站我们访问华北平原。这是中国大部分农作物的产地。(下图从上到下距离1500公里)

这片平原上随便选个地方,比如四线城市邢台,这是个有700万人的“小”城市。(下图从上到下距离60公里)

这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实际上绿色的是农田,白色的点是村庄,每个村大约500人。比较大的白色区域是镇,人口从1万到10万不等。
可以看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挣了钱,他们开始在原来的农田上盖房子,绿色的田野会越来越少。据估计,中国每年减少的可耕地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左右。这些农田变成了白色的混凝土。长期这样下去将造成灾难,因此中国政府在极力控制规管土地使用。但这种“城镇化”的势头巨大,管理起来难度相当高。
地点九:甘肃省庆阳市(东经107°40'38.3",北纬35°41'00.7")
从建国之初开始,可耕地资源匮乏的现实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毛泽东时代起,中共就组织群众开垦山地。这样的例子太多,就以黄土高原为例吧。

64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其实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但如果你放大看看,就会发现所有山谷、山坡都被开辟成了可耕地。从天上往下看,类似植物根须的地方便是农田。

再靠近一点,你可以看到所有的山丘都被改造成了梯田。

可人们发现,梯田太多会导致土地退化,雨季会发生泥石流等灾难。从1999年开始,中共意识到开辟太多农田不会显著提高产量,却会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所以发起了“退耕还林”运动。
农民们放弃那些产量低的农田,改在上面植树。放弃土地的农民会得到政府补贴,维持他们原来的收入。

上图可以看出造林的效果。这说明中国政府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逐渐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的关键。
中国领导人曾经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可不是空话,可以说每个字都落到了实处。许多外国人不清楚中国人民为什么支持领导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重组了中国政府机构,更关注环境了。比如说,如果某个地方环境太差,没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负责环境的官员是可以“弹劾”市长的。
尽管退耕还林工程减少了中国的可耕地面积,尽管存在土地退化现象,但在大规模投资农业技术的帮助下,农业生产效率仍然得到了提升,国内粮食产量仍然在增长。
其中一项技术是耐盐碱水稻,使农民可以在盐碱地里种出水稻来。

尽管国内农作物产量提升,但中国仍然没有实现大米、小麦和玉米的自给自足,大约10%的粮食还是得靠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但其实这部分进口粮食多数不是直接供人食用的。
例一:酿制啤酒和白酒

从2006年起,中国便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啤酒生产国,每年产量达4654万千升,是美国产量的两倍有余。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4.9%的速度增长。除了进口小麦,中国的啤酒花也大部分靠从德国和美国进口。
中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烈酒生产国。多数中国人喝不惯威士忌和伏特加,而比较青睐味道更芬芳浓郁的白酒。中国每年的白酒产量大约在1360万千升左右,比西方人喝的烈酒多得多。这还没有把私人酿的米酒算进去。

所以,中国有些地方的饮酒文化是外界根本不知道的,反正比英国和俄国人能喝。
例二:生猪和猪肉

全球猪肉产量
上图反映出中国人有多喜欢吃猪肉。中国从美国和巴西进口的玉米有一部分被拿来做猪饲料,当然也有的用于鸡、牛等禽类畜类的养殖。
结论
中国可以喂饱中国人,而且不是让人吃米面等主食填饱肚子。中国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美食品种更多、价格更低。对社会上的穷人来说也是一样。这是我去过欧洲、美国、日本等许多地方之后的感受。
比方说,中国八人一桌吃20个菜,包括各种肉类、蔬菜和甜点,大家毫无宗教顾忌,过敏忌口,也不管什么个人空间。

在山东,这样一桌菜大概要50美元左右。同样一桌菜在北京、上海、台北大概要150美元左右,在加州、日本、香港要300美元左右。这还没有算各种饮料和酒类。实际上,日本和美国加州大多数人基本不会有一次享受20道菜这种奢侈体验,但这在中国再正常不过了。
写了这么长的帖子,希望有助于大家涨知识,中国生产的粮食可远远不止“养活”十几亿口人而已。
谢谢阅读。https://m.weibo.cn/6514077838/4370494650760687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 凡希亚FOCUS巡回演唱会广州站圆满落幕:古典与现代交融,点燃羊城
- 少年指挥廖偲楷新加坡指挥首演——青春与经典的完美碰撞
- 和颜一美举办《彼此照亮》新歌发布会,共绘温暖篇章
- Ice Paper与王笠人再度携手发布全新单曲「集」
- 香港新人歌手陈剑威再度携手陈宝雄 《黑色的爱情》勇敢挑战全新曲风
- 全部售罄!海浪是心跳的节拍,而「爱」是动词,2月22日,来汽水音乐海边派对一起狂欢!
- 早安领衔主演大型说唱音乐剧《东楼》2025全国巡演南京站开票
- 章若楠成新晋清纯小花,从模特到演员,她逆袭了自己的人生剧本!
- 周渝民不愿多谈大S去世:我们这些边边角角的人不适合说太多
- 《难哄》网友大骂“难看”!章若楠白敬亭演技惨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