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是无知的人越自信?

首页 > 文化 > 正文
2022-04-22

发表自话题:为什么越普通越要自信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越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和脑残争论。因为,有科学研究证明,脑残是真的意识不到自己是脑残。

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就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勇气和自豪感。因为知识越贫乏,其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种达克效应的表现。

达克效应(D-K 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能力越欠缺的人,越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容易高估自己,无法客观评价他人。

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的人似乎什么都懂,对任何话题都能侃侃而谈,仿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为听者的我们,有些领域确实所知不多,都判断不了他说的有几分真假。要么一脸懵地崇拜,要么鄙视他装。但换个角度想,他大概率就是个自以为是的嘴炮。可能了解过一两个词,就能自己夸口出一门学问。这种人,在知识洪流的“尾气”里中毒太深,出现幻觉了。

宋朝有一个叫钟弱翁的县令,自称对书法通古博今,其实写得一手烂书法,他却自认为很好。他无论走到哪里,总是要对一些名牌匾额上的题字进行肆意批评,并想方设法让自己重写。

一天,他看到一个寺庙阁楼的题匾上有“定惠之阁”四个大字,但是落款处的人名被灰尘掩盖,看不太清。他又是一顿批驳,叫人把匾额摘下来,让自己重新赐字。碍于他县令的身份,即使僚属和僧侣们都觉得那题字写得很好也不敢违抗。然而,擦去灰尘后发现,落款赫然写着一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名字。

钟弱翁尴尬了一会儿,又对僚属们说:“这么好的一副字,不刻成碑文多可惜啊。”所以有时候,对于一些自信十足的脑残,又无从指责时,静静看着就好——他早晚会被狠狠打脸的。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弟子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请教弟子:“我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吗?一年有几季呢?”

弟子肯定地回答:“这很简单呀,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啊!”

客人却摇了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两人争执不下,于是决定到孔子那里去找个说法。孔子看了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客人心满意足地走了,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

你跟他争辩,吵到天黑也不会有结果的,随他去吧!”

这个世界上的三季人太多了,眼界越狭小的人,越觉得自己顶天立地不可一世。

不用和三季人争辩,因为他们只会坚信自己的“真理”,你跟他们争辩,只会是浪费时间。

标签组:[瀛斿瓙] [鍥藉

上一篇为什么越来越变得不自信呢?

下一篇为什么孩子越鼓励越不自信呢?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