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古装电影《兹山鱼谱》,讲大名士丁若铨官场受阻,被流放边陲小岛而不改其志,著书立说传道授业的故事。
电影隐去色彩,做成了黑白水墨画风格,疏阔质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每一帧都像从文人画里抠下来的。
优美意境往往隐藏着苍凉悲情,时代黑暗,一腔赤诚的文人们该何去何从。
知识分子最爱引用北宋大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古往今来,这何尝不是所有读书人的志向,只是有些人中途叛变,成了权利的附庸。那些在腐败黑暗的时代里,少数出淤泥而不染的,却被驱逐、枭首、流放。
掌权者不见得看不清楚忠贤奸佞,掌权者也总是有更多的权衡和选择。
掌权者说,丁若铨,无论你在哪里都要坚持下去,相信朝廷,我会记得你的,我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启用你的。
丁若铨内心涌动,一腔赤诚,等着皇帝的召唤。
然后,皇帝就死了,新皇登基,主少国疑,朝廷更腐败,民众更苦难,丁若铨的报国梦从死缓变成了死刑且立即执行。
流放到小岛上的丁若铨,内心还有治国梦吗?当然残存着这样的志向,也因此,空有一身治国平天下的本领,和爱国爱民之心,却只能在偏僻小岛度过余生才更加显出荒诞。
当下的官场已经烂透了,而且还会烂下去,倒退、灭亡。
当然一定会重生。
在这之前,他想为后世做点什么,他在想自己能为后世留下点什么。
流放的小岛上,他是个异类,他无意融入他们,却也关心着他们,像关心这个国家所有平民一样关心这些人。
这个国家等级森严,皇权,官场,平民和贱民,他和“贱民们”生活在一起,对他来说是种耻辱,耻辱的不是贱民,而是没法这种情况。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终有一天,不再有贵族和贱民,不再分嫡庶,更没有主人和奴隶。
他知道,这一天很远,可是满目都是受苦受难的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他想做点什么。
昌大是这个小岛上的青年,捕鱼达人,且酷爱读书,但一来没有老师教,再有,贱民既没有参加科举的权利,便也没有受教育的环境和条件。
但昌大喜欢读书,小时候是想得到抛弃他,和他卑贱母亲的贵族父亲的认可,现在是,可能成了一个习惯,可能是心有不甘。所以虽无精进,却有读书的习惯。
丁若铨注意到了这个男青年。
丁若铨关心的是民生,他在一天天增进对这个小岛的了解,对昌大的了解。她渐渐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写一本鱼谱,向后世介绍各种鱼类知识,包括这里的物候,渔民,总之对后世有点用的知识。
因为世人的误解,昌大一开始对被流放的丁若铨有所误解。两人经过短暂的摩擦后,昌大被丁若铨的学识征服,从合作关系,升级为正式的师徒。多年来,两人亦师亦友。
多年后,丁若铨的书还没有写完。跟流放在另一个地方,在学术上著作等身的弟弟相比,丁若铨依然在苦苦修订他的《兹山鱼谱》,不断地研究和精进。
而这时候,昌大已经学业有成,前往参加科举。
丁若铨知道没用,知道以昌大的秉性一定会失望,但人各有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果然,贵族父亲得知昌大学有所成,让他认祖归宗参加科举,并一举得中。接下来昌大的命运便是在贵族父亲的帮助,和官场里司空见惯的卖官鬻爵交易下,一步步直上青云光耀门楣。
事实上,昌大很快便目睹了官场的腐败黑暗,从小到大的志向被人踩在脚下,似乎这些年的努力全不值得。
昌大想,回去吧,回到曾经简单,困苦,起码单纯,起码自己不是加害者的生活。却在返乡途中发现老师已经离开了人世。
看着老师留下的,《兹山鱼谱》的书稿,看着老师在扉页上写下对自己的感谢和赞赏,昌大悲痛万分,也百感交集。
国家破碎民众受难,他未来唯一能做的,就是老师曾经在做的。
标签组:[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