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再控偶像养成选秀,内娱偶像还有哪些出路?

首页 > 娱乐 > 综艺 > 正文
2021-09-02

发表自话题:广电总局要求不得播出偶像养成节目

作者|花道

编辑|友子

最近饭圈奔走相告的大事:新浪微博关掉了明星势力榜。

多家央媒报道,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网络综艺节目专项排查整治,要求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重点加强选秀类网络综艺节目管理,加强对粉丝群体正向引导,强化平台“水军”、“黑粉”治理等。


这一消息上周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并由中纪委、央视网等官方平台转载,引发文娱行业对多档偶像养成类选秀命运的讨论。此外,腾讯视频的《明日之子》新一季、优酷《亚洲超星团》等待播选秀综艺,因有着类似的氪金打投逻辑,亦被推到了风头浪尖。

这不是主管部门首次对偶像养成类节目敲响警钟。早在“偶像元年”的2018年,广电总局先后两度发声要严控此类节目,随后几年也发布过类似的约束性文件,措辞一次比一次严厉。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饭圈乱象,正在助推偶像行业走向失控。前有饭圈追星氪金行为的不当行为引爆舆论,后有吴亦凡粉丝声称要帮偶像“脱罪”,丧失道德和法律底线。这样的背景下,围绕饭圈、偶像养成的相关规定收紧势在必行,留给平台的整改空间也正在缩小。

牵一发而动全身,风向变了,偶像经济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无一幸免。受到相关规定冲击的不止饭圈和各大平台,偶像艺人自身与相关经纪公司也需要谋求新路。


偶像选秀被严控,偶像养成系怎么办?

自《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掀起新一波偶像经济浪潮以来,广电总局已连续四年发布严控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文件,政策持续收紧的趋势有迹可循。

2018年,广电总局曾连发两次文件,但尚停留在单个节目层面。比如当年7月的“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要组织专家从主题立意、价值导向、思想内涵、环节设置等方面进行严格评估,确保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同年11月,广电再次发声,要求“坚决摒弃以明星为卖点、靠明星博眼球的错误做法,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

到了饭圈乱象频出的今年,不仅主管部门的广电表态更严厉,越来越多相关部门发声关注。

今年,除了广电总局,更有网信办、中纪委等官方部门纷纷表态。先是网信办在5月针对饭圈氪金乱象的回复中表示要“坚决处置纵容乱象的网站平台”。到了8月,饭圈氪金乱象、严控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新闻更是直接登上《新闻联播》和中纪委公众平台。


事实上,内娱偶像养成类选秀历史并不长。数娱君梳理了近年来的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可以看到,内娱偶像养成类节目在8年前就已出现,但真正密集出现还是在2018年后。


并非每档节目都涉及粉丝氪金打投等容易触碰高压线的情况。例如早期的《向上吧!少年》,主要由高晓松、宋柯、郎朗等评审负责打分,参赛者主要是有一技之长的素人,也没有开放观众投票通道。如今,其中一些选手仍活跃在偶像领域,便有了“高晓松错过了易烊千玺、蔡徐坤等顶流”的梗。

转折在于2018年,当年两档偶像选秀大火,直接把内娱选秀带入了打投时代——很快经纪公司、粉丝都发现,不花钱打投,是不可能在这个游戏里得到好名次的。本就不规范的韩式饭圈操作,借此渗透进了更广阔的空间。

需要区分的是,在国内,当下平台主导的偶像养成类选秀,和源自日韩的偶像养成模式并不相同。

以《创造营2021》为例,总决赛后据不完全统计,TOP11位选手集资总额突破1亿元。粉丝打投保持其名次不被淘汰,属于一种氪金“养成”偶像的行为。一些参赛学员在初舞台时水平一般,历经3个月的训练,最终可能提升业务水平,实现自我突破或达到出道的水准。

而时代峰峻的TF家族、丝芭的SNH48,则是学习自日韩的养成系模式。公司和有一定基础(外形、艺能等)的素人签约,提供训练机会,通过设置选拔标准进行内部迭代。在此期间,会衍生一些粉丝向的节目及活动,例如SNH48的剧场演出、握手会等,粉丝氪金可以获得近距离见面等福利,而非单向的“为爱发电”,星粉互动也有指定的APP“口袋48”,整个产业链闭环较为紧密。

不过,即便是暂时没被点名,这些偶像养成类公司也需加强饭圈风控意识,避免风险。


最严偶像选秀新规,停播还是转型?

8月6日,新浪微博关闭了上线已达八年之久的明星势力榜。


过去几年,该榜单曾几度变更投票方式。今年7月的最新规则是粉丝向自己喜爱的明星赠送“鲜花”道具以增加其“爱慕值”,开通微博会员会额外多几次赠送机会。

新人偶像最初通常被收录在微博新星榜。为了让自家偶像“搬家”到内地明星势力榜,几家粉丝往往需要联合起来互相给彼此的爱豆赠送“鲜花”。粉丝们还会自发组织起来,给许多围观吃瓜的路人开通微博会员,只为请对方帮自家多投几票。

而每个月“搬家”成功的仅限新星榜人气前三名,也就意味着排名靠后的所有金额都毫无意义,下一次“搬家”还得从头再来。

根据本次广电总局的规定,落实到行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严控偶像类养成节目,尤其是控制投票环节设置;二是平台对饭圈负有引导责任,不得“流量至上”、拜金主义。可以说,微博明星势力榜的下线在意料之中。

按照这样的标准去筛选一遍市面上的待播真人秀,目前在严控范围内的大体量综艺只有优酷联手韩国SM娱乐公司打造的《亚洲超星团》。

该节目为优酷去年官宣,是2021年优酷的年度首档S+级综艺,原计划通过全球范围的筛选,集结全亚洲的优质练习生,在音乐、街舞、说唱三个领域进行竞演。


(《亚洲超星团》导演长文)

今年年初,节目总导演陆伟表示受疫情影响,录制时间推迟到8月;5月,多位疑似参与录制的选手纷纷发微博表示遗憾;如今,碰上政策严控的大环境,这档节目能否播出还存在未知数。

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新一季《明日之子》。8月2日,音乐选秀综艺《明日创作计划》官宣,这档节目正是腾讯视频《明日之子》第五季。


(《明日之子》第1季和第5季定位大不相同)

《明日之子》第一季明确表示,这是一档“偶像养成类娱乐真人秀”,据豆瓣嘎组统计,仅这一季粉丝就氪金高达4052万元。但第五季节目的官方简介已不见偶像、选秀、竞演等定性的关键词,而是强调原创音乐、年轻人成长、本土青年等概念,以此与前几季拉开距离。

很显然,受本次广电总局相关规定影响,即使是如哇唧唧哇、腾讯视频这样的出品方,也显得小心翼翼。

此外更受关注的自然是两档头部选秀——下一季的《创造营》和《青春有你》到底还有没有?即便明年新一季能如期播出,形式大调整也是必然的。


选秀没了,内娱偶像还有哪些出路?

偶像养成类选秀被严控,无疑给不少立志偶像的艺人浇了一盆凉水。

数娱君注意到,《亚洲超星团》项目停摆后,有的选手进剧组拍戏,有的转型成达人接推广,也有的继续投入唱跳训练,等一个遥遥无期的约定。


(《亚洲超星团》停摆后相关选手发布的微博)

残酷的是,无论选秀节目内外,这些偶像类艺人的命运都取决于其签约的公司有多少资源。

数娱君梳理后注意到,国内市场涉足偶像艺人业务的公司主要有三类:传统娱乐公司(影视制作公司、唱片公司、经纪公司等)、专业机构转型(舞社、培训社等)以及红人运营公司(短视频MCN等)。

从偶像前期培养来看,专业机构能给艺人良好的业务训练基础。例如SDT娱乐以专业舞社起家,主营业务是艺人培训,向《创造营2019》中输送了优质学员赵让和李鑫一,前者最终成团,后者也以大Vocal为更多粉丝熟知。

但选秀综艺这一出道路径如果消失,年轻偶像们想要出道,只能更多依靠传统娱乐公司,后者在影视、综艺、演出等多产业覆盖的优势将进一步体现。


例如华策影视的虞书欣,在以偶像身份出道前就凭借自家公司出品的剧《下一站是幸福》圈粉,让她在THE9团队活动之外也能继续有影视资源曝光,如其主演的《月光变奏曲》,正是华策旗下公司作品。

除此之外,选秀停办后,各大平台、经纪公司的新人资源预计也会更多引导向网剧,尤其造星能力最强的现代甜宠剧和古装耽改剧。

不过这一领域的竞争近年已经越发激烈。比如今年很多已经拍好的耽改剧处于待播中,迟迟不能定档。

随着大量无处可去又不具表演基础的小鲜肉被迫转向网剧市场,网剧整体水准下滑的风险有增无减,还可能会触发监管力度加强。

此外,以专业机构起家、红人运营为主的公司也会受业务垂直度的影响,导致偶像资源积压在某个领域,偶像类艺人多半会选择转型为培训教师、主播等等。由此一来,这些公司的偶像经纪业务几乎能被稀释。

从平台角度来看,如果一年一度的S+级偶像选秀被迫暂停,平台资源只能向其他音乐综艺或语言类综艺倾斜。

比如几大平台目前都有布局的说唱节目,比如《少年Z说唱企划》《说唱听我的》《黑怕女孩》等,有可能会给选手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此外,直接打包偶像团体PK的选秀节目,也是值得进一步挖掘的新玩法。去年5月播出的音乐团体竞演综艺《炙热的我们》就有R1SE 、SNH48 GROUP、SING女团等许多偶像艺人参加,观众接受度尚可,也贡献了数个有一定关注度的舞台。近期打破平台壁垒邀请各家选秀已出道偶像参与的《爆裂舞台》,同样是类似的思路。


另外,以果然天空、酷漾娱乐为代表的偶像经纪公司,各自由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平台控股,其旗下偶像艺人参与平台自制中小体量综艺露脸的机会也更大。

总体来看,偶像经济市场变天之际,各平台、公司的优劣势会进一步凸显。唯有合作、置换更多资源,才能共同熬过巨变。

标签组:[综艺] [真人秀] [偶像] [选秀

上一篇国家广电总局:「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释放了哪些信号?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下一篇十大政策通知划重点,2018年广电监管哪些方向?_节目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