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谢可寅说想要成为有质感的演员
在上周,浙江卫视《我就是演员3》结束了第一赛段的评星考核。回顾第一赛段,跨界而来的爱豆带来了《鹿鼎记》《受益人》《少年的你》《三十而已》《七月与安生》《万物生长》等作品。在这一系列表演当中,只有马嘉祺PK谢可寅《少年的你》得到了导师们的认可,其余的表演大都演到一半被灭灯叫停。
从前四期节目来看,《我就是演员3》似有批量化输出“欧阳娜娜”之态。李汶翰、金子涵、宋妍霏等爱豆的成绩都妥妥地垫底,展现了高人气、低演技,进一步坐实了“爱豆演技差”的说法。
《我就是演员3》总导演吴彤曾在微博上表示,越来越多的青年演员流入影视行业,这个群体称作“爱豆”,希望在新一季引入这个群体,让观众和业内看到新市场下的新演员的现状,并给到这些新演员成长的空间。
结合已经播出的四期节目和赛制来看,这一说法似乎并站不住脚。《我就是演员3》既不是围绕在校生专业技能成长的《一年级》,也不是聚焦还原剧组生态的《演技派》,而是以职业演员为标准的评级考核,节目容量只能如实呈现地爱豆们当下的演技,而淘汰的赛制并不能为爱豆们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反而是在个人履历浓墨重彩地添加一笔演技不好的“黑历史”。
由此可见,《我就是演员3》或只能实现节目初衷里前半句的诉求,即让观众和业内看到新市场下的新演员演技差得各有千秋。对此,也只能说,导演组的初心是好的,但在内容的具体操盘和话题走向上有些南辕北辙。
《我就是演员3》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欧阳娜娜”
还记得在《演员的诞生》当中,欧阳娜娜化身村姑和郑昊挑战演绎《我的父亲母亲》后传,一句“妈已经走了十年了”被网络演绎为“蚂蚁竞走十年”。一时之间,“欧阳娜娜”成为了演技差的代名词。
如今到了《我就是演员3》,虽然没有像欧阳娜娜“蚂蚁竞走”的金句出圈,但像欧阳娜娜这样的故事仍在舞台上重复性上演,爱豆们360度无死角暴露表演短板。非科班出身的爱豆,大多在演戏上是零基础,甚至在表演领悟能力都存在不足——李汶翰将韦小宝理解成为丑角,在加试环节更是出戏,金子涵未能领悟林有有的身份处境,孙嘉璐醉酒状态掌握不对,宋妍霏的表演假到让导师难以忍受……对于爱豆而言,在演技尚未达标之时,参加《我就是演员》这类表演类综艺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我就是演员3》的赛制是以职业演员为考核标准,在四轮竞演当中争夺星钻演员,而节目中既有高人气的爱豆,也有会演戏的资深演员。两相对比之下,资深演员的实力直接吊打爱豆。可预见的是,对于绝大多数爱豆而言,淘汰是早晚的事,这也让后续撕掉演技差的标签是难上加难,极有可能是为表演履历增加污点。就以欧阳娜娜为例,节目内外都没有获得所谓的新人成长空间,近年仅有《武动天地》《北灵少年志之大主宰》这两部作品,只能通过拍摄vlog、上综艺等方式重拾路人缘。毕竟,影视方不是慈善家,不会拿自己的项目当做爱豆们演技成长的实验田。
这样的结果,或与导演组爱做演员成长线相关。从节目制作的角度来看,与新人演员成长空间相对应的是嘉宾在节目当中的成长线,但演员演技的沉淀要靠长期积累。因此,对于《我就是演员3》这样一档短周期的综艺节目而言,通过数期综艺节目展现演员在表演上进阶式的成长几乎是不可能的,故而嘉宾从弱至强的成长线落地的概率极低。
在读娱君看来,演员成长线落地的底因可以归于:演员自身的长期积累以及剧本的适配性。例如,李晟早期参加过《我就是演员》,成绩并不理想,如今经过沉淀再度归来,凭借《最爱》的表演获得了满星,这样的成长不仅符合大众期待,也有利于演员在影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李晟这样的跨季成长之外,还有一种成长叫从不合适的角色到找到合适的角色。在《演员请就位2》当中,陈宥维因表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甄嬛传》口碑跌至谷底,直至在《过关》当中在躲避警察追捕的戏份得到好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口碑好转并非是演技的提升,而是源于陈宥维小时候模仿成龙动作片的经验所得,这也侧面反映出这类演员只能在个人表演的舒适区之内才会有好的表现。
综上所述,节目本身赋予爱豆的成长空间有限的,演员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在演技提升上难有速成之效。因此,个人从弱到强的纵向成长线不适合技能竞技型综艺,反倒是横向展示演员多元面的成长线或可一试。
在读娱君看来,若要实现节目的初衷,《我就是演员3》更应该为爱豆参加表演类综艺设定一定的准入门槛,以实打实的演技作为支撑,前期侧重于呈现的是“后生可畏”的内容景观,刷新大众对于部分爱豆的刻板认知,也进一步提振其他爱豆在表演上的进取心,而不是让观众看到更多的“欧阳娜娜”,重复性地输出“爱豆演戏不行”这一公认的话题。
题材、话题陷入“盲盒逻辑”,消耗节目IP的内在价值
在《我就是演员3》已播出的四期节目当中,33位演员带来了18个表演。尽管在新媒体平台的声量不错,但着眼于内容品质来看,这都是消耗节目IP的自身价值与嘉宾人气所得的。
从剧本IP来看,《我就是演员3》剧本选择的水准仍停留在原地,并未带来太多的惊喜。其中,《七月与安生》《最爱》《西游降魔篇》《亲爱的》《一代宗师》等经典作品均在往季节目出现过,《受益人》《鬓边不是海棠红》《隐秘的角落》《三十而已》《亲爱的》《少年的你》等热门的作品也都在《演员请就位2》中出现。
从横向、纵向比较来看,同一IP的表演无超越之象,尤其是在其他节目当中演绎较为失败的作品,在《我就是演员3》当中的表演同样是以失败告终。这样毫无新鲜感的内容走向,不仅在节目话题上难以挑起过多的水花,还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在这一现象背后,释放着更深层次的行业信号——随着大量表演类节目的入局,《我就是演员》虽是行业的开山之作,但节目创新后劲明显不足,在同类节目当中差异性与核心竞争力逐渐削弱。
这些问题不仅仅在内容层面显现,在话题层面亦是如此。近年来,行业一直在呼吁给中年女演员更多的机会,而这一话题再度在《我就是演员3》被提及。在最新一期节目中,刘孜表示这两年明显感觉找自己的戏越来越少,并分享了自己争取角色的经历,由此引申出导师们针对40+女演员这一群体各抒己见。
其实,早在2018年的《我就是演员》第一季之时,斓曦、王媛可、杨蓉在合作《后宫》就此进行发言,当时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定的反响。但近年中年女演员的发声者太多了,在观点近乎雷同的的情况下,难以掀起更多的水花,对于个人乃至节目并无太多助力。
相对于重复性地探讨40+女演员的生存困境,读娱君更希望看到《我就是演员3》挖掘40+女演员的真实状态、释放她们的个人魅力。刘孜与柯蓝相交多年,她们身上是有亮眼话题供挖掘的。例如,在“为倪写诗”“金桐玉女”这些年轻女孩CP正火的当下,或可围绕40+女性的友谊这一话题进行延展,能够看到演员更丰富的一面,更有时效与市场热度。
除了话题重复性的输出,《我就是演员3》在新话题的转接也略显生硬。就张檬整容、李梦难搞这两个话题来看,前者或可由导师层面引导到演员整容这一话题,在让节目的内容逻辑更通畅的同时,也让演员整容这一话题更具有行业性,而不是局限在张檬的“小我”中盘桓;后者在话题的呈现上有些许内容的割裂感。倘若在节目彩排当中,有李梦耍大牌、难搞的事件做支撑,此前在剧组的种种问题或可挖掘,但在节目当中,李梦展现出了演员应有的敬业,包括引导对手演员的调度、请求老师教民国喝茶方式等等,节目前后所展现的内容完全脱节,更有借话题炒作之嫌。
在读娱君看来,导演组挖掘演员身上故事、话题时,在内容的陈述上要有逻辑,而不是平底惊雷般在舞台上抛出一个话题,既突兀又刻意,像这样生抛出来的话题,都会使得其价值与意义失色,达不到预期的节目效果,反倒是让节目得到了一个“爱借故炒作”的口碑。
《我就是演员》行至第三年,在制作思维上已经陷入了“盲盒逻辑”——在既定的创造套路下,带给观众可预判的内容惊喜,而这一现象的本因源于创新能力不足、理念与实践背道而驰。也正因为这样,《我就是演员3》才会在挖掘有演技的演员的同时,也批量化给爱豆们贴上了不会演戏标签,成为了他们在跨界成为演员过程路上的“终止符”,这样断人后路的方式为节目的关注度与话题进行铺路,颇有“为富不仁”之感。
上一篇:同样是“演技差”:为什么谢可寅被全网夸,而刘浩存被骂
下一篇:又一位金主力捧的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