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道是金玉良缘,我只念木石前盟 | “林妹妹”李旭丹与《红楼梦》的不解之缘

首页 > 文化 > 正文
2021-08-06

发表自话题:王文娟去世

原标题:都道是金玉良缘,我只念木石前盟 | “林妹妹”李旭丹与《红楼梦》的不解之缘

“当贾宝玉林青霞遇见林黛玉王文娟,心底却是旧时友。”前不久,李旭丹在微博中晒出一组自己与92岁高龄的越剧宗师王文娟和63岁的著名影星林青霞的合影,不禁使人感叹“岁月从不败美人”!

在那天的聚会中,两人分别谈起了当年各自演出《红楼梦》的一些过往,林青霞说,港版的《金玉良缘红楼梦》就是参照了当时看到的越剧版本,只不过唱的不是越剧,而是当时最流行的黄梅调……交流之余,李旭丹还在二位艺术家面前唱起了越剧《红楼梦》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和“黛玉葬花”选段。

▲ 拜门王师

李旭丹与《红楼梦》

事实上,引领李旭丹走上越剧艺术之路的,正是1962年岑范执导的越剧电影《红楼梦》中王文娟老师扮演的林黛玉这一角色。“那时我也就八、九岁,电视中看到了王文娟老师的黛玉葬花,我印象太深了!就记得她提着个花锄站在一个山坡上,好像古代的仕女,就有一种遗世独立、不食人间烟火、孤傲、冷寂的感觉,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特别婉约,让我看到越剧独有的美感。”到了小学四年级时,李旭丹就以一曲《黛玉葬花》考进戏校,正式开始学习越剧。

▲ 黛玉葬花,戴敦邦画

心心念念,必有回想。最终,因缘使然,李旭丹如愿得以拜见了心中的宗师王文娟老师。之后,在2006年CCTV越剧青年演员挑战赛《越女争锋》中,又有幸得到了王文娟老师的亲自指点,最终获得“最佳新秀奖”,逐渐为观众所熟知。

▲ 王文娟教学

然而,让李旭丹获得全国性知名度的,则是“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寻寻觅觅,兜兜转转,经历了全国比赛第一名与换角风波之后,又是王文娟老师张开了温暖的双臂,欢迎李旭丹回到越剧舞台,来到上海越剧院,来到越剧《红楼梦》的诞生地,一辈子在舞台上演她最心爱的角色——林黛玉。

是王文娟饰演的林黛玉将李旭丹带进了越剧的世界,也是通过林黛玉这一角色,李旭丹从王文娟老师身上学到了“王派”艺术的精髓。

李旭丹说,“王派”是一个很难学的流派,同时也是个“易赏不易赛”的流派。“王派”不如其他流派嗓音高亢,旋律跌宕起伏,属于“平淡中见华彩”的艺术风格,有一股以柔克刚的内劲,分外动人。用李旭丹的话说,就是“像涓涓细流一样浸润到你的血液中”。因此,“王派”演员要花更多时间来锻炼自己的音色和念白咬字的力度,更要注入情感来诠释角色,用心演绎。每次演出《红楼梦》之前,王文娟老师都会让她提前十天半个月就开始复习原著,并收集历代学者、专家对林黛玉的研究、分析与评价,就是为了让她走进人物的内心,和人物进行思想的碰撞、交流。甚至在演出前,王文娟老师还会关照李旭丹,一定要尽量少笑,以求完全进入角色内心。这样,等到了舞台上,对于人物的表现就是由内而外抒发出来的了。

李旭丹深感自己十分幸运,从走进越剧,到结识王文娟老师,跟随宗师学习“王派”艺术,直到今年作为主演,参与《红楼梦》诞生六十周年全国巡演……这一切都离不开林黛玉这一角色,更离不开《红楼梦》这部作品。李旭丹说:“我现在所在的院团叫上海越剧院二团,也叫‘红楼团’,就是在电影《红楼梦》中饰演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徐玉兰、王文娟老师创立的,而我从八岁开始怀有越剧梦,再到走入越剧的殿堂,也是因为这部作品。今年正值越剧《红楼梦》首演六十周年,北京专家在研讨会上说,中国现代创作的戏曲作品能有这么强的生命力的,越剧《红楼梦》首屈一指。而对我自己来说,只有《红楼梦》是年年演,一直演的,其他的剧目我也很喜欢,它们都会在我的演艺生涯里陪伴我一个阶段,但我清楚地知道,《红楼梦》会伴随我一生。”

越剧《红楼梦》

体弱多病、孤零无依的林黛玉,投奔到外祖母——贾府,与表兄贾宝玉一见如故。在大观园里,宝玉与情趣相投的黛玉心心相印,他俩避开了贵族家庭的约束,偷读《西厢记》,抒发着他们的自由思想,也滋长着他们之间的爱情。

宝玉的父亲望子“成龙”,但宝玉却蔑视功名利禄,反对礼教传统,被黛玉引为知己。贾政无法容忍宝玉的叛逆,借故痛打宝玉。宝玉伤愈,黛玉去访他,恰巧晴雯心中不快,使黛玉尝了“闭门羹”,生成误会。

落花飞雪,黛玉触景伤情,葬花赋词,抒发精神上的压抑。宝玉听到“葬花词”,向她吐露了爱意。为了贾府的利益,也为了选择具有封建道德典范的薛宝钗为媳,贾母、凤姐等人巧使“调包计”,使黛玉受到严重打击,她在病中焚了诗稿,在封建势力袭击下结束了生命。

黛玉去世之时,正是宝玉洞房之夜,当宝玉识破“调包计”后,便不顾一切地奔去找“林妹妹”。宝玉在黛玉的灵前放声大哭后,离开那“除了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是干净的”之外,充满肮脏腐朽的贾府,这封建的叛逆之子,头也不回地出去了……

上海越剧院

上海越剧院是国内外闻名的戏曲团体。它的前身为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和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

剧院创作、改编、移植400余出古装剧、历史剧和现代剧,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被公认为剧种的代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彩色戏曲影片,在捷克斯洛伐克举办的第八届国际电影节上荣膺音乐片奖;《红楼梦》一剧为朝鲜国立艺术剧院移植改编成唱剧。一批剧目荣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和上海市历届戏剧会演、戏剧节、艺术节的剧目奖与剧本、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奖项。

剧院荟萃了许多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如老一辈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陆锦花、吕瑞英、金采风、周宝奎;当代表演艺术家钱惠丽、单仰萍、章瑞虹、方亚芬、王志萍;国家一级演员陈颖、华怡青、张永梅、章海灵、许杰、孙智君、张承好、黄慧、金红、丁小蛙、徐标新、应国英、吴群、杨婷娜、齐春雷、邓华蔚,编剧徐进,导演吴琛、黄沙,作曲顾振遐,舞台美术设计苏石风等。同时,致力于专业人员的培养,先后开设舞台美术、音乐作曲训练班和学馆,涌现了一批表演、舞美设计、作曲和音乐伴奏人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剧院拥有50多位具有高资质的编、导、音、美、演人才。在男女合演团与女子越剧红楼团里,汇集了一批英才好角。她(他)们青出于蓝、珠玉交辉。有20多人次荣获中国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戏剧节最佳演员奖、中国金唱片奖、上海戏剧表演艺术白玉兰主、配角奖;新生代演员中取得了中国红梅戏曲演唱大赛的金奖、大奖;“越女争峰”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金奖,银奖等。为上海大剧院度身定制的新版《红楼梦》,被称为“展示上海文化风采的标志之作”。《舞台姐妹》和《家》荣获第九届、第十一届文华新剧目奖;《梅龙镇》荣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被隔离的春天》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玉卿嫂》、《赵氏孤儿》荣获中国越剧艺术节金奖;《虞美人》获得第十届中国戏剧节剧目奖;《秋色渐浓》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红楼梦》获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甄嬛》获第三届中国越剧节优秀剧目奖;《双飞翼》获“第四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奖。

剧院演出立足上海,活跃江浙,走向全国,开拓海外。曾为十多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进行专场演出,先后赴前苏联、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朝鲜、日本、法国、泰国、新加坡、美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加拿大等国家演出,赢得盛誉;多次赴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传送乡音,受到热烈欢迎。近年来推出的“新世纪上海越剧全国行”影响颇大,其中“上海越剧西部行”被评为第三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事奖榜首。“纪念越剧百年系列巡回演出”荣获第五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事最佳演出项目制作推广金奖。2006年应邀晋京为中央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作《越剧百年史演唱会》的专场演出。

标签组:[王文娟] [越剧王文娟去世] [林黛玉] [红楼梦] [上海越剧] [上海越剧演出] [李旭丹] [越剧徐标新

上一篇越剧表演艺术家、一代越剧宗师王文娟……

下一篇王文娟:让《红楼梦》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