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程序员如何在35岁之前完成渡劫

首页 > 科技 > 正文
2021-05-09

发表自话题:明星大侦探结尾鸡汤

❝怎么看待程序员的35岁魔咒?有什么方法可以打破这个魔咒?❞

大佬A: “总的来说工作十年应该有十年的工作经验”

大佬B: “尽量走某一业务专家管理的路线,技术这条路竞争太大,技术更新太快,现在你可能还觉得跟得上,过几年就不一定了”

大佬C: “不能只靠一份收入,可以去学理财”

​大佬D: “这个就看到这个年纪还喜不喜欢这个行业,做技术的其实就两条路,要么走技术做技术Leader。要么精通业务做某方面的业务专家。我认识的好多人到这个年纪基本上做管理的比较多。在我看来,也不存在什么35岁魔咒,软件行业整体还是比较新的,年纪大的这个行业还不存在。但是后面会越来越多年纪比较大的。”

大佬E:“35岁前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资深的行业背景,牛逼的技术,有价值的人脉),最好能建立个人品牌;最好能建立第二个收入渠道,不完全依赖工资;想办法45岁之前退休。”

……

以上是对开发大佬前辈们的采访摘要。


35岁危机”是人才市场上存在的一种现象,即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都明文规定只要35岁以下者。一旦中年失业,生活就危险了。

我们经常调侃程序员35岁后去开滴滴、送外卖,这类群体确实不鲜见,混IT圈的人太多,真正优秀的人太少,35岁后被纷纷贴上“低性价比”标签。

顺着这个话题,谈谈我的理解,做一些调研分析,看看如何打破这个魔咒,完成渡劫,大家一起共勉。

写字楼如青楼,不容白头

这个段子很形象地描述白领阶层的职业年轻化处境。当然光头强除外(这里的“光头强”形容能力很强的谢顶工程师)。

“996”引发的中年危机

国内IT行业竞争激烈,加班严重,动不动就“996”。996的原因非常简单:一个是资本的逐利本性,另一个就是管理层的无能。具体原因这里不作展开讨论。某些IT巨头尚且如此,中小企业有了“对标”的做法也纷纷效仿,所以在IT的面试中经常被问到“接不接受加班?”也是常事。

996是在经济上赤裸裸的盘剥员工,更使得中年危机成为每个职场人的必然。

这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在或远或近的将社会的劳动环境会变得更健康,更合法。等待将来整个社会都消灭了恶性加班,消灭了非法解雇,消灭了年龄歧视……

中年人的“力不从心”

人到中年就需要成家,身体状况远不如年轻人,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对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随着年龄越大压力也越来越大,有时房贷车贷、孩子上学读书、家庭的陪伴会让人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或许我们的确想要去完成很多事情,事情增加了但时间并没有增加,逐渐把有限的精力分配到了各种事情上,自然无法在工作上100%投入。

这么说来,中年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是客观条件导致的。但是不是35岁来临呢?这个还真不一定。要看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本身,以及用什么方式完成“渡劫”。

取势、明道、优术

何谓“取势、明道、优术”?

“取势 明道 优术”,是在中国MBA排行榜上风骚独领的长江商学院校训。最早出自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中的两部经典著作《道德经》和《孙子兵法》。

取势,远见也;明道,真知也;优术,实效也。取势最重要,明道其次,优术第三。

想要在IT圈持续变现,首先得了解行业趋势、技术趋势、自身发展方向,然后在特定的方向上持续深耕,平日里多做有效积累,如行僧般不断自我修行

取势——行业优势和自身优势相结合。明道——欲求真知,持续深耕。优术——自我修行,融会贯通。

“渡劫”第一步:优势结合

大赛场纵有许多小赛道,每个人在不同的小赛道上的优势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算法强,有点人逻辑能力强,有点人设计能力强,有的人业务能力强,有的人项目管理强……分析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适合写业务、搞架构还是做项目管理,在35岁之前,找到自己适合的行业、职业赛场,是对职业生涯的基本尊重。我在前一段时间想转型产品经理,便了解了产品经理需要的能力,难点在哪里,是否具备相应的潜质,最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转产品经理。其实吧,国内大部分还是市场、产品驱动型的业务,技术人员也要懂些许市场、产品,才能跟产品经理打好配合。同时放大行业优势和自身优势,争取在IT某一条赛道跑赢马拉松。

“渡劫”第二步:持续深耕

欲练神功,挥刀自宫,炼丹服药,内外齐通。

很多人可能只听过前两句,其实下半句话才是葵花宝典的精要所在,挥刀自宫是引子,炼丹服药才是练功的根本,东方不败正是因此成为的天下第一。

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赛场之后,就要在赛道上拼命奔跑、持续深耕,无论是C端业务还是B端业务、是垂直电商还是SaaS平台,把主流的技术应用于特定的场景,帮助企业少走弯路,体现自己的技术价值,我相信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是亮点,企业永远不会亏待这样的员工。

在行业内持续深耕——这是与大佬们的访谈中得到一致的见解。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杆秤(标准),想一想,我们的工作年限与能力是否与行业标准相匹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π型人才。所谓“π型人才”,是指员工本身知识广博、经验丰富,就像是“T”字上面的那一横;而且又具有另一种独特竞争力、对某项专长特别突出,犹如“π”字中间的那一竖。以往π型人才只要拥有单一专长就可成功,可是,在这个高度竞争的信息时代,只有一种独特竞争力是不够的,这样很快会被别人迎头赶上,因此,必须拥有“两把刷子”,进化到所谓的“π型员工”,培养出除了技术专长之外的多项才能,让底下两只脚稳稳站立在职场上。

π型人才完全具备复合性、发展性、创新性、竞合性这四个特征,它是21世纪人才的标准。

以下是我分析出来技术人员成为π型人才需要深耕的方向:

技术积累项目经验业务知识架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效思考+建立一套正向反馈系统)项目生产力综合能力(决策力、领导力等)

有了需要深耕方向,接下来就是在这些方向上持续做出努力,而且把深耕这件事做到极致,至少让自己具备“两把刷子”。

“渡劫”第三步:自我修行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跃迁。为什么是跃迁(读过一本经典作品《跃迁》,建议细品)?赛道的人太多,线性的成长速度无法领先大部分选手,单靠接需求、写代码并不能让咱有很大提升,因为一直做简单的事情是可能被随时替代的。而真正能发挥出价值所在的,源于我们大脑的创造力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强大执行力的团队,和少部分创造力强的人,我们的成长方向,应该从强大的执行力跃迁到更强的创造力

输入:探索未知,提高认知水平

人与人的差别在于思维格局高度的不同。我们的观念就像一只只青蛙一样,一开始出生在井底,当我们辛辛苦苦跳出了井口,却发现进入了下一个更大的井中。

有一句话我非常赞同:人永远无法赚到认知以外的钱

认知水平是有高低等级的,而提高认知能让持续变现成为可能

说说我的一些提高认知水平的方式:

列书单、读书,梳理笔记(细嚼慢咽)看技术博客、知乎、技术公众号等(紧跟行业步伐)刷抖音财经类大号、抬扛类大号、业内知识分享大号(知识快餐)参加各类技术网课,学习大厂成功经验(知识付费是有价值的)与有经验的前辈、后辈们交流(抱大佬的大腿)

观念是会潜移默化的,不要担心学了就忘记,这是一个持续有效学习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言,正如我们人类也是一步步去寻求真理一样。人不该一直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从现在开始,准备好随时跳出大脑的舒适圈,去接纳一些新的观点与观念

内化:深度思考,并养成习惯

深度思考的目的是让你的思维更有洞见,表达的观点有理有据,且足够尖锐。在职场中,如果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只收到“OK”、“好的”、“嗯嗯”的回复,没有丝毫自己的想法与见解,那我们很可能做着不够严谨的事情,这跟毕业一两年的职场新人有什么区别呢。假如事事没有想法没有洞见,那么你的替代性就很强,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有效的深度思考要注意以下几点:

遵从内心意愿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再好的事自己不想做也无济于事,内心有这个意愿才能开启思考之门。

深度思考是自己的事

深度思考始终是自己的事,虽一开始很难深入,时间久了形成自己的方法论也就不难了。举个例子,我现在的方法是用思维导图来收集观点,不断给自己提问然后寻求答案,再进一步整理内化成自己的观点。

一个人成长必经之路

深度思考,不仅能让你想明白事情,输出自己的论断;你的思考方式也得到锻炼,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提升思维模式

当你已经拥有了基本的职场经验之后,你往后的提升,都是依靠思维模式的提升。

// TODO 深度思考是一个大命题,我后续会继续调研整理深度思考模型,在此篇幅有限不再展开。

课后题——试着三步做一次深度思考:

建立深度思考主题收集信息,提升相关认知组织观点,结合他人观点、自身经历进行论证

输出:分享结论性观点

为什么说是结论性观点?我认为,任何事情不要轻易下结论,我们下的结论很多时候也只是一个观点,我且称之为结论性观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著名的费曼技巧(费曼学习法)。费曼技巧是一种「以教为学」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你提高知识的吸收效率,真正理解并学会运用知识。

就像做产品的过程一样,从市场需求到产品规划,从开发测试到上线迭代。输入、内化以后就是输出,输出要求我们把更深层次的思考结果进行重新整合,并提炼更为深刻的观点(或洞见)进行开诚公布,这其实就是费曼学习法,与《跃迁》一书里提及的“知识IPO”(I:输入、学习,P:处理、内化、整理,O:输出、分享)如出一辙。

写作是简单有效的其中一种方式。写作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结论性观点,传授学习经验,总结阶段性学习成果。这是自我修行的一种非常好的途径,也是我写公众号(架构师修行录)和知乎同名专栏的初心。这两年的网课真的特别火,现在各行业有影响力的大佬们普遍采用公众号(软文)+公开课/体验课(硬核)+付费课程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实现了名(jiu)财(cai)双(shou)收(ge)。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

If you can't explain it to a six year old, you don't understand it.

用简单干练的语言把道理说透,需要反复锻炼我们的思考、表达能力。这门学问可不简单,比如写作,就不应把明显有争议的结论强加给读者。

干了这碗鸡汤

其实,真正的危机,来源于对现状的不自知和无动于衷。没有在年轻的时候,为下一步做出打算和行动。这才是危机的根源。

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它无法决定你在35岁之后走向哪里。是你自己,你是谁,才决定了35岁的你在哪里,做着什么。

只要你努力过着你想要的生活,无论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样的工作都值得被肯定。

珍惜生命中你认为重要的人和事,为你认为值得的人和事去奋斗和努力。那么35岁的你和我,都会去到我们心中的乌托邦。

推荐阅读>>跨库聚合全文搜索的三种存储方案mp.weixin.qq.com微服务设计的四大原则mp.weixin.qq.com为什么说高手都有“上游思维”?mp.weixin.qq.comFeign两种用法的优劣对比分析mp.weixin.qq.com

标签组:[明道

上一篇奇葩说导师选手大盘点

下一篇《乘风破浪的姐姐》是怎么讨好你的_女团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