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世界上最长阳器
麻池革命遗址
清江美景 高开放 摄
香炉石
铜虎钮錞于
长阳人复原像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冯汉斌
“向王天子吹牛角,吹出一条清江河”,地处鄂西南群山一角的长阳,山势雄浑,水光潋滟,堪为一块丰腴与奇幻之地,更是一片文化厚重的巴方胜国。长阳之长,不惟其坐拥清江流域的山高水长,更赖其文心文脉的悠远绵长;不惟其长情大爱的浩荡民风,更得之长天厚土的历史遗存。人文学者早已发现,在地球的北纬30度一线,存在着一个古老的文化积淀带;在东方,在中国,由秦岭中经大巴山到南岭,又是一条华夏古文明的沉积带,而长阳,正好处于这个东西南北风云摩荡的交汇点上,这是造化的伟力,也是长阳山水神秀与人文鼎盛之因。
是的,历史与自然的风云际会,造就了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的长阳,一块可以诗意栖居的长阳,一片文化之花在高处怒放的长阳。长阳文化何在?它在近二十万年前“长阳人”的筚路蓝缕里,也在廪君和盐水神女的相爱相杀里;在武落钟离山的博大雄健里,也在香炉石遗址的历史密码里;在南曲繁复清雅的韵味里,也在撒叶儿嗬载歌载舞的鼓点里;在杰出诗人彭秋潭乡愁弥漫的竹枝词里,也在今人覃发池创造的巴山舞的颤动和摇摆里;在红六军和抗战的刀光剑影里,也在贾兰坡和潘光旦的深沉眷恋里;在民间故事家孙家香的谈笑里,也在农民诗人习久兰的笔墨里;当然,它更在当今长阳人民的一觞一咏、一颦一笑、一饮一啄和一箪一瓢里。
厚哉长阳,斯文在兹。这个氤氲的初冬,我们在长阳的夷水佷山间踏访,目不暇接的,是它的文脉如缕:独具始祖源、巴人源和土家源的土家文化,战争遗址特别是红色遗址富集的军事文化,还有重山迤逦、幽壑流清、让人流连忘返的山水旅游文化。
“清江生物群”和“长阳人”交相闪耀,打开了一串串深邃、神奇的生命和文化密码
山河襟带的长阳,万物化生,最得益于清江的依偎与环绕。鸿古开启,这条迤逦的长河,不论其名称曾叫过盐水或夷水,种种的变迁都不改其挟水而东、往者不可追的气势。清江源出齐岳山,八百里逶迤,八百里跌荡,其中有一百多公里穿越长阳,而且是最为瑰丽佳绝的一段。也正是其地域的山长水阔,得山水之助的长阳县,其两千年来的县名多与山水攸关:西汉高帝时始置佷山县,隶属武陵郡。晋至南北朝,先后改佷山为清流、方山等名,均旋改旋复,后又先后析佷山地置清江、盐水、巴山等县,到了唐朝,才复归于一。最近的一次改名是1984年,撤消长阳县建制,建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至今已整整三十六年。
不知是上天垂青,还是神奇使然,长阳近几十年来一直是一个创造和发现之福地。值得大书特书的发现,一是2009年3月,距今5.18亿年的“清江生物群”在长阳地区发现并命名,该成果被学界认为是进化古生物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事件。研究人员在清江生物群中已发现108个后生动物属,其中先前未有描述的新发现属种占53%,软躯体生物种类比例高,85%不具有矿化骨骼,绝大多数为水母、海葵等无骨骼动物。这项震惊世界学界的发现,最终入选当年的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之首。二是1956年9月,大堰钟家湾村发现古人类化石。次年,考古学家贾兰坡再行发掘,获得牙齿一枚,经鉴定,系近2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遂定名为“长阳人。”它介于猿人和现代人之间,与北京猿人末期年代相当,是中国长江以南最早发现的远古人类之一。“长阳人”的问世,说明了长江流域以南的广阔地带也是中国古文化发祥地,是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2016年,“长阳人”以其历史与生命之魅,无可置疑地成为宜昌市十大文化符号之一。
这两个相隔半个多世纪的生命发现,一个指向远古生物,一个关涉人类自身,它们联袂掀开的,其实还只是长阳文明的一角。由“长阳人”生发开来,上有距今两百万年前左右的“建始人”,下有十三万年前的小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有九至十二万年前的鲇鱼山遗址,有一万年前左右反映氏族公社时期的桅杆坪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三至六千年之间反映夏商周三代时期的香炉石文化遗址、西寺坪遗址,乃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文化遗存,构成了一条完美的、剪不断的文化链条。
巴人源流与土家文化相互叠加,构成了长阳历史文脉的四梁八柱
“土船夷水射盐神,巴姓君王有旧闻。向王何许称天子,务相当年号廪君。”这是清代土家族诗人彭秋潭《长阳竹枝词》五十首中的一首,也是引用最多的一首。这位17岁中秀才、24岁中举的长阳士子,在通往进士之路上却备尝艰辛,屡试不第,41岁才在江西当了个知县。虽然有心栽花花不发,却无心插柳柳成荫,以写诗为余事的他,以其过人的才华,成为土家族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尤以《长阳竹枝词》最为后人称道,当时的长阳知县杨于果谓其“陈土风,寓劝惩,质而不俚,华而不靡,夷水一曲,发潜阐幽,盖有得于风人之旨也”。
也正是彭秋潭这首诗,使其不经意间,成为提出“清江向王即廪君”最早的人之一。自其而后,历代《长阳县志》皆予以采信。最早记载巴人事迹的,是华夏奇书《山海经》,首称“西南有巴国”。而记载巴人信息量最巨者,则非《后汉书》莫属,书中的《南蛮西南夷列传》说,“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文中明确表明巴人起源于长阳武落钟离山,巴务相也即廪君通过掷剑比武与驾舟比赛成为首领,为争取盐业资源,与盐水神女为代表的母系氏族展开战争并战而胜之,后来廪君与盐水神女结为夫妇,在夷水构筑夷城,也即在今香炉石文化遗址上,建立巴王国,成为巴人建立的第一个王朝。巴人活动地域后来日渐扩大,著名作家刘醒龙写长篇小说《黄冈秘卷》,专门提到“五水蛮”,称巴人的一支后来到了鄂东,经过长期接触与杂居,渐与汉人融合。
长阳是巴人的发源地,亦是土家族的摇篮。据张祖道《1956,潘光旦调查行脚》记载,为了识别土家族,1956年,人类学家潘光旦拄着双拐,衔命到鄂川一带作田野调查,首站即到长阳,看向王庙,看古生物化石洞,翻看船户名册,发现不少与湘西相同的土家姓氏。正是这些学者的努力,最终,1957年,土家族被确定为单一民族,而巴人后裔,就是现在的土家族人。而向王天子廪君,也成为土家族人共同的祖先和守护神。
由廪君到向王,由巴人到土家人,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虽岁远年湮,满布风尘,内中所蕴藏的种种活力依然闪烁着璞玉浑金的宝光。长阳境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土家撒叶儿嗬”“长阳山歌”“都镇湾故事”等,土家吹打乐、花鼓子、长阳南曲和廪君传说等还被列为省级非遗。特别是清中叶传入长阳的南曲,扎根土家山寨,成为流丽婉转的“土化”艺术,“梧桐叶落金风送,丹桂飘香海棠红。是谁家,夜静更深把瑶琴抚弄,猛听得,檐前铁马响丁冬。平沙落雁,夜静闻钟,这凄凉,想来更比相思重。”其委婉缠绵,恍如元曲一样典雅纯正,它却出自地道的资丘山间,文化的创造与糅合之功,于此可见一斑。
而说到创造,不能不提到有着长阳巴山舞之父美称的覃发池。正是他,在充分吸收撒叶儿嗬和花鼓子舞的基础上,以“半边月”“靠身子”“风摆柳”“四合”“喜鹊登枝”“双龙摆尾”等六套舞语,创编了爆红大江南北的巴山舞,在全国推广。而覃发池对此最深的感悟,就是“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
山长水阔之美加持奋臂御敌之壮,长阳文化的内涵横看成岭侧成峰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巴人尚武,崇虎,骨子里有着一股倔强的抗争精神,这种精神其实也一直在长阳人民的心中流淌,成为其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故而,自古迄今,长阳军事文化遗存颇为可观,尤以红色文化和抗战文化为富。
土地革命时期的1928年至1932年,长阳是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六军发动起义的地方。1929年7月9日,根据湘鄂边前委贺龙指示,秘密加入共产党的长阳县保卫团副团长李勋,率领县保卫团以到枝柘坪剿匪为名,将部队拉向资丘,与陈泽南所部“人民自卫团”及李步云所部游击队会合,于西湾誓师起义,号称“红六军”,李勋为军长。这是一支以土家族人为主体的革命队伍,后号称“土家第一军”。1931年,春,贺龙率主力四千多人,出鹤峰邬阳关,第三次攻占长阳、五峰,实现红四军与红六军会师,建立长阳苏维埃政权。1943年“鄂西会战”,长阳是主要战场之一。当时日本侵略者出动7个师团进攻鄂西,国军出动9个师抗击,其中有7个师在长阳作战。抗战期间,长阳人民应征参加抗日军队的有两万多人,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十以上。1940年宜昌沦陷后,长阳成为抗日战争最前沿,全县每天出动民夫数千人抢运军粮、枪弹和伤病员,每年还拿出上千万斤粮食支援前线。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今天的麻池苏维埃政府旧址、资丘七十七烈士纪念碑和太史桥抗战遗迹,就是当年血与火的见证。
长阳文化和旅游一直深度融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文化馆就成立毕兹卡民俗文化村,将土家族民俗风情展演与旅游结合。清江画廊、方山石林、麻池红色古寨、清江古城、汪国新诗书画院等旅游景区都与土家族独特的民俗人文血脉相系。近年,他们着重开展文化+旅游+民俗活动,让游客在长阳的两大景区(清江画廊、清江方山)享受土家文化盛宴。扶持郑家榜村建设了4个文化活动广场,组建民间特色文化队伍4支58人,先后进景区、进农户开展原汤原水、原汁原味的山歌、南曲、巴山舞、吹打乐表演,每年进组到户表演60多场,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让外来游客享受到土家文化的魅力,让老百姓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长盛不衰。
长阳小档案
●别名:清流、方山、佷山、盐水、巴山、长杨
●人口:40万人
●成员:龙舟坪镇、磨市镇、都镇湾镇、资丘镇、渔峡口镇、榔坪镇、贺家坪镇、高家堰镇、大堰乡、鸭子口乡、火烧坪乡。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阳人遗址。
●国家级非遗传人:覃自友、张言科、孙家香、王爱民、李国新、刘为芬。
●A级旅游景区:清江画廊旅游度假区(AAAAA)、清江方山景区(AAAA)、中武当-天柱山景区(AAA)、麻池古寨旅游区(AAA)、向王寨生态旅游区(AAA)、鲟龙生态园(AAA)。
●舌尖上的长阳:十碗八扣、金包银、炕洋芋、过桥腊肉、十五粑粑、连皮羊肉、葛粉、咂酒、火烧坪大白菜、清江鱼、一致魔芋、清江椪柑等。
长阳文化名人谱
廪君:姓巴,名务相。生卒年月未考。据史书记载和地下考古文物证实,廪君是巴人始祖。他出生长阳武落钟离山,后带领五姓联盟,开拓清江,打败盐水部落,在长阳渔峡口香炉石建立夷城。
盐水神女:生卒年月未考,与廪君同时代。其部落以熬盐为主,战败后率众归顺并成为廪君之妻,协助其在夷城建立巴国有功,因贤能,死后封德济娘娘。
彭秋潭(1748-1807):名淑,自号方山居士,高家堰彭家口人,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曾为山书院院长,清代土家族著名诗人,有《秋潭诗集》等存世,其《长阳竹枝词》尤具历史价值。
李勋(1899-1929)长阳都镇湾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受党派遣回长阳工作。一九二九年七月,根据鄂西特委指示,在长阳西湾举行起义,宣布成立红六军,李勋任军长。后被敌人杀害。
习久兰(1928——1979)长阳龙舟坪习家坳人,1953年开始用民歌体创作诗歌,在20多年中,发表诗作一千多首,是著名的中国农民诗人,逝世后被追认为中国作协会员。有《大山里的歌》《习久兰诗歌选》等存世。
覃祥官(1933-2008)长阳榔坪杜家村人。中国合作医疗创始人之一,1966年,他在长阳乐园杜家冲首创了“合作医疗”,受到毛主席批示,并在全国农村普遍推广,惠及亿万农民。被人们尊为“中国合作医疗之父”。
联咏长阳
巴方胜迹,彪炳千秋,溯源究古问夷水;
天子甘霖,恩施一脉,认祖归宗朝佷山。
(林大谟撰联)
明月静听夷水三弦调;
清风远送巴山五句歌。
(田昌令撰联)
时逝歌消,遗作载新编,文脉当欣承后辈;
云开雨霁,旧踪寻故里,村民可有忆先生?
(曾祥科撰联咏习久兰)
长阳文化极简史
约19.5万年前
“长阳人”在清江流域活动。
约4000年前
廪君在夷城(今香炉石)建立巴国。
公元前206年(西汉高帝元年)
设置佷山县。
1956年9月
大堰钟家湾村发现“长阳人”化石。
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
知县朱登俊建佷山书院。
1965年12月
农民诗人习久兰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1983年
香炉石遗址在渔峡口镇发现。
1984年12月8日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举行成立庆典。
1996年
长阳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06年
土家族撒叶儿嗬入选第一批国家非遗名录。
2008年
都镇湾故事、长阳山歌入选第二批国家非遗名录。
2009年
我国土家族第一位女性故事家孙家香,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13年
“长阳人”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3月
距今5.18亿年的“清江生物群”在长阳地区发现并命名。
专家点评
文艺精品来自于创新
张泽勇
最近在长阳采访获悉,长阳继大型土家婚俗歌舞剧《土里巴人》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之后,土家族舞蹈“撒叶儿嗬”入选国家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长阳巴山舞获得全国广场舞比赛“群星奖”金奖;故事片《哭嫁》在北京国际电影节获得少数民族“金杉叶”奖。一个身处鄂西南的山区小县,为何文艺精品迭出?答案就在于创新。
首先是题材上创新。长阳是“长阳人”之源、巴人之源、土家族之源,有着光辉灿烂的土家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他们便从这三大文化宝库中寻找题材,比如《土里巴人》,就是从长阳土家族婚俗中诞生的舞剧,被誉为土家族的精神史诗,受到全国人民欢迎,三次上央视春晚演出。
其次是形式上创新。在打造艺术精品的时候,长阳不拘泥于舞台艺术一种形式,而是结合长阳历史文化、民间文化的特点,还在广场舞、电影艺术等方面突破。如从“撒叶儿嗬”传统舞蹈、长阳山歌等艺术形式汲取营养,从当代大众文化的需求出发,创造了巴山舞,被誉为新时代的“迪斯科”,给人耳目一新感觉。
三是主题上创新。长阳在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是简单地原样复制,而是在继承中转化,在转化中超越,电影《哭嫁》,就是在汲取民间婚俗和贺龙五进长阳闹革命等两大元素营养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深刻地反映了长阳人民打土豪、分田地的波澜壮阔生活,较好地呈现了老区人民追求自由和解放精神风貌的主题。
(作者系宜昌市作协名誉主席,高级编辑)
标签组:[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