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重的要杀头,古代人高考为了作弊,都有哪些手段?

首页 > 综合 > 清朝 > 正文
2021-06-15

发表自话题:高考历史上最大作弊案

展开全部

有考试,就有作弊,自古皆然。从有考试这一天起,五花八门的作弊手段就登上历史舞台。作弊虽然犯法,但也彰显了作弊者的“小聪明”。只不过这“聪明”没用在正道上而已。

考试,是衡量人才最公平的方式之一。人是否有才华,总得有个标准才好确定,考试,便是从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最佳方式。在隋唐以前,国家选拔人才,实行荐举制、九品中正制等各种不同的方法,最后造成的结果,便是形成阶层固化,贵族永远是贵族,不管水平高低;寒门永远是寒门,本事再大也没用。隋文帝与隋炀帝父子发明了科举考试,为寒门发挥才能找到了出路。客观上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

古代科举放榜

有考试,就有作弊,自古皆然。从有考试这一天起,五花八门的作弊手段就登上历史舞台。作弊虽然犯法,但也彰显了作弊者的“小聪明”。只不过这“聪明”没用在正道上而已。

夹带,是最常用的作弊方法

夹带,是自古皆有的作弊方法,即把考试资料,想方设法带进考场,作为考试时的参考。也或许,赶对了劲,带进去的资料中,就有某道题的答案。某收藏家收藏了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个作弊工具,该作弊工具9卷本,长4.5厘米,宽3.8厘米,厚0.5厘米,竟然有十多万字,字才一毫米,牛角刻版印刷的,也不知道这位使用者的眼力得有多好,这么小的字也能看得见;某次拍卖会还展出了一件清末的“作弊坎肩”,四书五经都抄在了上面,四万多字,字也仅三、四毫米大。令人诧异的是,坎肩上的字是用毛笔写的,这得什么功力才能创作出这么完美的作弊工具。

坎肩不用说了,穿着就进去了,字在里面。其他作弊工具,带进去的方法有很多,有的藏在鞋垫里面,有的藏在衣服夹层里面,有的隐在文房四宝里面,有的隐在蜡烛里面,有的藏在食品之中,有的放在考篮夹层里,有的专门定制双层帽子,有的专门缝制带屉靴子,有的甚至藏在肛门里带进,也有的干脆将参考资料写在身体某一部位。当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仗,监考官们也不傻,会想各种方法监视考生。其中先让考生洗澡,换成统一考试服,是非常好的防夹带方法。当然,考生们为了将夹带送进去,会采用贿赂办法,负责搜检的皂隶只要得到几锭银子,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高喊搜过无事了。

  贿赂,是最高明的作弊手段

夹带容易被发现,只要被发现,轻者取消考试身份,丧失人生转机,重者打板子、流放甚至死刑。在古代作弊,是冒着很大风险的。但为了功名,许多人铤身试险。有权有势有钱者,采取更有效的办法,便是贿赂考官。只要打通了考官的关节,或偷出试题,造成试题泄密;或在考卷上留下记号,考官心有灵犀直接“中标”;或约定暗号,考试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协同作弊;有的买考官后,考官胆大妄为,竟然将试卷名字互换,造成张三考中,李四登科的恶果。

古代科举考试

贿赂虽然是最有效的作弊手段,但承担的风险也最大。一旦被朝廷查实,不但作弊者要承担责任,考官也会因为犯罪被判刑。


雍正皇帝是一位对考试作弊深恶痛绝者,打击贪官污吏也最心狠,那时候规定无论是考官还是考生,凡是交通作弊、采名受贿、听情关节者,一旦审实,斩立决!咸丰八年著名的“科场舞弊案”,整个考场的考官经查证无一人干净,咸丰大怒,担任主考官的军机大臣柏葰等四人被处死,七人被革职,数十人遭降职;嘉庆年间解元傅进贤后被查实是贿赂布政使署的吏役“狸猫换太子”张冠李戴得来,嘉庆帝大怒,傅进贤与串通作弊的吏役全部问斩。为了功名,把命都丢了,得不偿失,但这么严厉的制裁也挡不住作弊的脚步。

  代考,欺负照相技术未发明

另一种作弊方法是代考。古代考生进考场,也是有“准考证”的。“准考证”上有考生的户籍地、外貌、家人等信息。监考官根据准考证件甚至考生口音“验明正身”,唯一的缺陷是没有相片,因为那时候没有发明照相技术呢。画像也不现实,也画不了那么逼真。成千上万的学子,验明正身仅仅凭监考官的一双肉眼和头脑的判断,这就给了代考者机会。化妆、易容、贿赂等方法,都可轻易使监考官“网开一面”。

古代产生了专业的代考者。这些代考者文才出众,但却屡试不中,因此以代考为生。奇怪的是,经他代考的人却屡屡得中,不能说不是考试中的奇葩。之所以能够代考,是因为古代没有发明照相技术,“准考证”上不贴相片,这就给考试者和代考者带来机遇。一些富贵人家,为了确保王孙贵族高榜得中,除了贿赂主考官以外,还同时聘请代考者为纨绔子弟们代考,以确保一击即中。

代考者在唐朝最兴旺,有“入试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身,十有二三”的说法。百分之三、四十的人竟然是代考得中的,百分之二、三十的官员,竟然是冒牌货,就像《西游记》中杀死唐僧他老爸的刘洪一样。

高科技,在作弊技术上也有发明

为了功名,古代“高科技”也派上用场。不要以为古代就没有“高科技”,要知道中国是“四大发明”的国度。和许多伟大的发明找不到版权人一样,作弊也出现了没有版权人的“伟大发明”。

第一种发明叫“银盐显影”,我想这一定是一位“化学家”发明的。其方法是用盐水在衣服里写字,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但用蜡烛一烘烤,字迹再现。这种绝妙的方法,江湖上和军事上传递情报,我想也不是不错的方法。至于其中的奥妙,只有用化学反应来解释。

古代科举考试

另一种发明叫“隐形墨+加胶水作弊法”。所谓隐形墨,是一种叫墨鱼墨的东东,这是一种蛋白质,书写后半年时间内字迹会分解消失。在这种墨里加入一种透明鱼骨胶,提前半年在衣服上写好,墨迹分解看不出来后可变成“无字天书”,等到考试时,汗水恢复透明胶的胶性,在衣服上再洒上一些灰尘,字迹重现,就可以打小抄了。这种“隐形墨水作弊法”和“银盐景影”道理差不太多,都是化学反应在作怪。

这些“高科技”的作弊方式,现代人都不见得想得出来,但在古代已屡见不鲜。许多高中的举子,当官后却是个“庸才”废物,因为他并没有真才实学,而是通过作弊蒙混过关的。不过,这么神奇的方法,现在却已失传。

  神秘,至今仍未解密的作弊方法

古代还有一些作弊方法,至今仍未解密。比如大才子温庭筠,他乃名人之后,丞相温彦博之后,却是个地地道道的代考者。难道温庭筠是个落魄者,落魄到以代考为业吗?非也。唐代高考,除了考文学才能外,还有道德评价一关,而温庭筠在这一方面,过不了考官的法眼。因为他吃喝嫖赌,还喜欢把这些感受用诗词写出来传唱。温庭筠的“艳词”传出来,考官怎么会让一个“赌徒”、“嫖客”高中呢?

温庭筠成为代考者,就是因为屡试不第,报复社会。于是主考官与温庭筠的“斗法”开始了。考官们知道温庭筠经常“代考”,但就是抓不住他的把炳。有一次主考官为了防止温庭筠代考作弊,把他的座位安排在主考官的眼皮底下——主考办门口。盯着你难道也会代考吗?令人吃惊的是,温庭筠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提前退场,本以为这次没有代考,但结果却令考官们傻眼,史载他这次为八个人代了考,有如神奇的魔术一般。至于如何代考的,史上并无记载,所以至今他的作弊方法,成为历史之谜。

在作弊方法上,不得不服古人的智慧,连现代人都望尘莫及。这些聪明才智,可惜没有用在点子上。随着科举考试被废除,许多作弊方法失传,作弊工具也成为“文物”,我们之所以了解一些古人的情况,只能从故纸堆中,找到一些资料,了解古代考生的一些基本情况而已。

标签组:[高考] [温庭筠

上一篇史上最严高考反作弊:无人机和人脸识别均被用上

下一篇2021年高考作弊第一案!就这智商,我劝你还是别考了...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