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哪些让你沉默震惊的真相?

首页 > 文化 > 正文
2021-06-09

发表自话题:沉默的真相解析

《辞海》有云,术数以种种方术观测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来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这些古代的术数包罗万象,从天文到数理,从哲学到农事,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科学,这些是古代人民探知自然,探知科技的科学成果,更是值得现在的我们去了解,去保护,去发展的文化宝藏。

修炼,就是在重复的日子里也对得起每一寸光阴。哲学家陆九渊说:“收拾精神,自做主宰。”

探寻古人的修炼之旅......

一、堪舆

《淮南子》中有:“堪,天道也;舆,地道也。”

剑出风流意断金,青锋飒沓如流星,意气相倾山河移。

堪即天,舆即地,堪舆学即天地之学。它是以河图洛书为基础,结合八卦九星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运行、地气流转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论体系,从而推断或改变人的吉凶祸福,寿夭穷通。

从科学角度讲,风水之学是一种环境心理学,环境的改变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运气。风水上所说的“气”,是能源、气流,是物理中的场,看不到,每个人却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

风水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阴阳论,它把世间万物均划分为阴阳两极,风水的宗旨就是要实现阴阳调和,而太极便是阴阳调和的最佳状态,有安定气势的效果;风水学的另一重要概念则是五行思想,将世间万物以五种性质划分,五行之间彼此相生相克,维持均衡的状态。



往事浓淡,色如清,已轻;经年悲喜,净如镜,已静。

二、占星

《易经》有云“观乎天文,以查时变”。远古时代,世界各民族从畜牧时代进入农业时代,必然伴随着对天象的观测,中国古代天文预测主要涉及星象。

人们将星体运动的变化与天气、人文活动等客观现象进行联系与记录、研究与思考,并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我们把这类活动统称为“占星”。最迟在汉代,我国已把天文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了。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在古代天文学中有这样几个重要概念,“黄道”即太阳视运动轨迹,“白道”即月亮视运动轨迹。古人在黄道两侧各延宽八度,共十六度宽,称黄道带,古人把黄道、天赤道附近的星空划分为二十八个星空区,是为“二十八宿”,并以此作为坐标,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

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镇星)五颗星因为是除地球外距太阳最近而与日、月被合称“七政”,又称“七曜”。北极星被古人认为是天的中心,称它为“中宫”。而最接近北极星的七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了北斗星。《史记-天官书》说北斗是“帝车之象”。

人们根据观测制作各种各样的占星盘,希望通过星运来避免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而占星术随着天文学的发展而发展,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风流云醉,沁香丹桂。

三、太乙神数

太乙,又称太乙数、太乙神数,是术数的一种,为三式之首,(“三式”即我国古代术数中三大秘术太乙、奇门、六壬同称“三式”),是古代高层次预测学,相传太乙式产生于黄帝战蚩尤时。真正的修道,不是懒惰,不是散漫,不是闲云野鹤,而是找到一种最适合的方式去实践价值。

《奇门五总龟》曰;“昔黄帝命风后作太乙,雷公或九宫法,以灵龟洛书之数┄,”仿易理所作,属易经象数之学。其法大扺本于《易纬.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采用五元六纪,三百六十年为一大周期,七十二年为一小周期,太乙每宫居三年,不入中宫,二十四年转一周,七十二年游三期。太乙以一为太极生二目(主、客目),二目生主客大小客与计神共八将。(与易经太极分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相仿)。以太乙八将所乘十六神之方位关系定出格局,可占内外祝福;又临四时之分野,可占水旱疾疫;再推三基五福大小游二限,可预测古今治乱;又可推出年卦、月卦等。

太乙神数是古代人民智慧高度发达的象征,是我国文明的重要成果,但,现在已基本失传。



季节总要走向金黄,少年也终将成为宝藏。

四、奇门遁甲

自古就有“太乙明天道,奇门晓地理”的说法,奇门遁甲作为高端层次的预测术,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运用另一套奇门模型来解析风水。

“奇门遁甲”的含义是由“奇”“门”“遁甲”三个概念组成。

“奇”就是乙、 丙、丁三奇;“门”就是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遁”即隐藏,“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甲”是在十干中最为尊贵,它藏而不现,隐遁于六仪之下。“六仪”就是戊、己、庚、辛、壬、癸。隐遁原则是甲子同六戊,甲戌同六己,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另外还配合蓬,任,冲,辅,英,芮,柱,心,禽九星。

身前浮云涌动,身后万千铁甲。

奇门遁甲的占测主要分为天,门,地三盘,象征三才。天盘的九宫有九星,中盘的八宫(中宫寄二宫)布八门;地盘的八宫代表八个方位,静止不动;同时天盘地盘上,每宫都分配着特定的奇(乙,丙,丁)仪(戊,已,庚,辛,壬,癸六仪)。

奇门遁甲是与六壬、太乙并称的三大秘术之一,也是易经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号称帝王之学,是论天体、人和地球运动规律的科学巨著。应用天干、地支、八卦、九宫、九神、九星、八门等元素,处在高屋建瓴的方位,运筹帷幄。



风声细细,花香淡淡,黎明一线微光,将奔来眼前。

五、大六壬

大六壬起源非常之早,历史时间推论,《周易》是商朝之后的周朝所创作,而大六壬归类为上古体系中,要比周易更早。

《战国策》等书籍都记载有大六壬的只言片语;唐书《太白阴经》中大六壬记载为《九天玄女式》。

六壬与遁甲、太乙合称三式,是东方最古老的占星学,是用式盘占卜吉凶的一种术数。对比分析此三式:

古三式之一,奇门遁甲,在古代主要被运用在军事上,预测人事也很有准确率,但是在人事上比不过人事王大六壬;

古三式之二,太乙神数,在古代主要被运用在国事上,但古本缺失太严重,会运用的少之又少;

古三式之三,大六壬,号称人事王,据说,准确率较高,但难度大。

这个世界最奇幻妖冶的风景,也往往属于那些最偏执的人。

难度大是说,六壬术推算难度很大,其容纳了阴阳五行学说、易经理论、占星术以及军事思想,千变万化,是中国古老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

五行以水为首,十天干中,壬、癸分别为阳水、阴水。舍阴取阳,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个(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称为六壬。其有七百二十课,以刻有干支的天盘、地盘相叠,转动天盘后得出所值的干支及时辰,判明吉凶。

眼神凝定如渊,居高临下,像天神在云海之涯,俯视汲汲营营的众生。

汉代《吴越春秋》《越绝书》对六壬术已有记载,《隋书·经籍志》载有《六壬式经杂古》《六壬释兆》。

唐代时已经很流行六壬术,唐《王建诗·贫居》云:“近来身不健,时就六壬古。”

《四库未收书提要》载录了宋代祝泌的《六壬大古》,并介绍云:“是编《宋志》不著录,郑樵《通志略》所列六壬,多至八十二家。焦宏《经籍志》凡八十九家,钱遵王《述古堂书目》凡一十八家,皆无是册,盖佚已久矣。此从宋刻本依样影抄,卷首有泌边书序及六壬起例。案泌云六壬立名,古今不宣其旨,惟《周礼·哲蔟氏》掌覆夭鸟之巢以方书十日、十二辰、十二月、十二岁、二十八星之号,即壬盘之体,三代之壬书,惟此一证,与术家以五行始于水,水生于一,成于六之说异。”

青烟外,丹霞客,问人生际遇;解不了,烟雨千载,水墨清秋。

六、历法

传统历法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发展到今天,我们在使用公历的同时,依然也在使用着传统的农历,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春节也依然采用农历记。

无师自通,真正的智者,以万物为师,以自然为友。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历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法。时代愈近,科学愈发达,测试手段愈先进,历法就愈科学。

水月金钩,指弹七弦问古。

我们中国从古到今使用过的历法,有一百多种,可以把它们分别归到以下三大系统中去:阳历、阴历、阴阳合历。

根据计算时间,阳历系统,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阴历系统,以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基础;阴阳合历系统,把两种周期加以调和。

另说,中国古代历法有两套系统,一为岁,一为年,岁用太阳回归年,而年则以农作物生长周期为依据。

相传三皇五帝时已有历法,《易纬.通卦验》说:阴阳律历皆祖于《易》。明确指出古代历法存在的原始形态是卦,可称之为卦历。伏羲六十四卦先天圆图即是古老的十月太阳历,后天八卦方位图是神农创制的古老八月大火历。

夏主参历,参历是夏代的历法,以参中为年首,参历是十月历《史记·天官书》说“参为白虎”参历又称虎历。

殷历的岁首为冬至,有人称之“殷正建子”,一岁为365.25天,殷历的年首,本来是大暑,称“殷正建末”,后把大寒改为年首,称“殷正建丑”。过年日称为火神日或火把节(彝族有火把节,还流传着后天八卦火历图和先天八卦火历图,很好的保存了中华民族的科学文明。),一年为360天,用六十甲子系统计日。

《周正建子》记载,周代的历法是以十二地支计月的子月为正月,所以周历可能采用的是十二月太阳历。十二月太阳历以冬至为岁首,子月为正月,以雨水为年首,岁为365.25天,年为360天。

折一枝篱旁桃红,铺一地昨宵落英,画情、温酒、添衣、远山悠。

七、阵法

中国古代,带兵作战特别讲究排兵布阵,而阵法的优劣可以影响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小说中的阵法,布局几块石头就会使人被困,现实中的阵法虽没那么离奇,却也可通过玄妙的布阵,大大提高战斗力。)

必须跳下悬崖,在坠落空中生出翅膀。

鱼丽阵,古代将步卒队形环绕战车进行疏散配置的一种阵法。

这是先秦战争史上,最早在具体战役中使用阵法的记载。这种鱼丽阵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在战车中尽量发挥步兵的作用,即先以战车冲阵,步兵环绕战车疏散对形,可以弥补战车的缝隙,有效地杀伤敌人。

《左传·桓公五年》载:郑国以“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阵。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儒葛。”杜预注:“《司马法》:‘车站二十五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阵法。”

八卦阵,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是受《易经》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

具体阵势是大将居中,四面各布一队正兵,正兵之间再派出四队机动作战的奇兵,构成八阵。八阵散布成八,复而为一,分合变化,又可组成六十四阵。

当年,诸葛亮曾用石头在四川奉节布设过八阵的方位,作为教练将士演习阵法之用,名为“八阵图”。

撒星阵,是南宋名将岳飞破金兵“拐子马”的阵法。

撒星阵的队形布列如星,连成一排的“拐子马”冲来时,士兵散而不聚,使敌人扑空;等敌人后撤时,散开的士兵再聚拢过来,猛力扑击敌人,并用刀专砍马腿,以破“拐子马”。

鸳鸯阵,是明代将领戚继光为抗击倭寇而创设的一种阵法。

把士兵分为三队,当敌人进到百步时第一队士兵发射火器;敌人进到六十步时第二队士兵发射弩箭;敌人进到十步时第三队士兵用刀矛向敌人冲杀。

阵型变化反映了中国作战阵法从传统的方阵向多兵种的集团阵法演变的过程。

环境影响人的成长,但并不排斥意志的自由表现。

古希腊底比斯的名将伊巴密浓达在留克特拉战役中用过一种阵法,斜线阵。(注:双方兵力是一样的情况下使用)



甲方精锐,都是多旗帜以掩盖兵少的事实,而普通队列里,兵源更多,以数量来填补质量。

只要甲方精锐士兵抵挡住了乙方的进攻,甲方普通士兵疲惫了乙方进攻,就能迷惑住乙方。

突破点就在甲方普通士兵队列,战争结果会演变成这样。



乙方越打越累,越打越迷茫,在普通士兵这一段对战者会感觉,对方怎么这么多人。

而甲方精锐士兵只要顶住死战,就能取得胜利。

八、符咒

抛去迷信的外衣,符咒有其存在依据,毕竟它来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符咒是人们将自己的希望向神灵诉说的工具,并依靠强大的意念力试图改变境遇的媒介。

心,是一座小城,没有喧嚷,只有一团薄雾,一阵微风,装着童年的纯真。

咒语起源于古代祭神的祝词,黄帝时期曾设官职祝由。

在道士看来,符是沟通人与神的秘密法宝,所以不是随便可以乱画的,故有所谓“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的说法。画符的方法成百上千,有的要掐诀存想,有的要步罡踏斗,念动咒语……就是在铺纸研墨、运笔等方面都十分考究,其程序之复杂,方法之繁琐,令人叹为观止。

选择酒,可“举杯笑对人生”;选择茶,可“把壶纵览天下”。

九、卜筮

卜筮是一种古老术数。中国远古最早的巫术活动当推殷商之际的占卜,它有两种形式,一曰卜,二曰筮。

卜,即龟卜,将经过钻、凿等加工处理的龟甲兽骨在火上烧灼,再由专门的太卜观看龟甲兽骨经灼烧形成的纹路和图像,并推断人事吉凶;筮,以蓍草或其他可数物为工具,按特定方式排列组合,所得的一系列数字构成卦,根据这些数字占卜吉凶。

上苑一树花,长安一轮月;坐看云起,笑对月升。

甲骨占卜是商代神权统治的一种形式,但是却不是唯一的神权决策方式,往往还要用筮来参照。但是卜筮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发现了卜筮结合的实物证据,一方面文献记载又认为“卜筮不相袭”,唐孔颖达疏 《礼记· 曲礼上》提出:“一则大事、 小事各有所施 ,不得因龟卜小事 , 因蓍筮大事也 ; 二则筮不吉 , 不可复卜 , 卜不吉 , 不可复筮也。”

在卜筮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占卜方法称梅花易数,为宋代易学家邵雍所著,是一部以易学中的数学为基础,结合易学中的象学进行占卜的书,可产生声音、方位、时间、动静、地理、天时等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感知的事物异相,作为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

具体言之,卜筮有着严格的操作程序,其中有相当多的指标是非常客观的。进而可以推断,卜筮系统实际上抓住了足够众多的事物之间的共性:共性反映了本质的联系。

如果这种推断能够成立,我们不妨如此推想:站在《周易》本经的角度,本经为卜筮而设,《易传》是使用说明书;站在《易传》的角度,《周易》本经是《易传》哲学思想的载体,卜筮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具体应用。

曾看到一个时间旅人,从身上拍落两场大雪,由心里携出一篮火焰,独自穿过整个冬天。

※探寻真相:师夷长技

缺乏逻辑的人为什么看不到真相?

人们受限于五官感受、迁徙范围、文化习俗、生活方式,掌握的知识总是远远少于已存的事物,就是那些少得可怜的知识,也很难说得上是真相。

低维囚徒

柏拉图《理想国》中有一个洞穴比喻,一群囚徒被关在黑暗的洞里,面对一堵石壁,在他们身后有一个火把,火光照过来,他们面前的石壁出现影子,囚徒们以为这就是光的真相。

直到有一个囚徒转身,看见火把,他顺着火光走出洞穴,看到了太阳,才明白影子是火光照射出来的,而火光的范围远远不如阳光,他终于知道了真正的光是阳光

像他们这样长期习惯了黑暗的眼睛,几乎无法告知人们,那些光到底是蜡烛的光芒还是炽热的阳光。

一个人在看,另一个人在观察,这有很明显的差别。

何为低维真相?

一只七星瓢虫在球面上爬行,它爬得很快,但是它永远也爬不出这个球面。它的知识是二维知识,它不知道平面可以弯曲成球面。二维球面必须在三维空间里才能看见。

我们看到的真相,只是高维真相在低维的投影,是真正的形体的影子而已。

智者不执。智者心境空无,忘言气守,应物不迷,故入世繁华,出世淡泊,皆无所困。

那么,我们生活的这个三维立体世界,会不会也只是一片投影呢?

在广义相对论的宇宙模型中,我们的这个三维宇宙确实是一个四维球的一小块投影,有限而无边

哲学家关于宇宙空间问题的争论,著名的二律背反

正题:宇宙在空间上无限。

反题:宇宙在空间上有限。

这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数学家和几何学家的艰难探索。从欧式平直几何到黎曼弯曲几何,几何学家终于通过“弯曲”、“圆形”,再利用曲率、度规定量化描述弯曲程度,缔造了一个n维的非欧几何,将大小和边界两个概念分离开来。

体积有限的几何形状可能没有边界,例如一维圆圈长度有限,但没有起点和终点;二维球面面积有限,但没有边界。

爱因斯坦创造性地将n维非欧几何应用于宇宙,解释了三维宇宙的有限无边

人类在宇宙中飞行,与蜗牛在圆圈上爬行、七星瓢虫在二维球面上行走,并没有本质区别,都只是在一个有限无边的弯曲的循环空间内运动。

这意味着什么?

四维球的性质,是一种高维真相,超越了人类的眼睛和想象力,它是人类通过肉眼可见的低维投影,拼接组装出来的真相。

很多时候,我们活在假相里;明白真相时,又活在假相的阴影里。

每进化出一个维度,物种与物种、文明与文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就会变成低维和高维之争,形成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的相对压倒性优势。

只有自己主动升维,才能看见高维真相。人类的一切进化活动或文化行为,都是在进行组装、拼接,从低维进化到高维。

陆羽说煮茶有“三沸”: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要有多温柔的心,才能守在一壶茶跟前,看到鱼目,看到连珠,听到涌泉,听到波涛。

烹一壶茶,听茶声,解茶语,再品那茶的滋味......

主动升维靠什么?

理性和逻辑。

低维知识拓展成高维知识

片段知识连接成闭环知识

直接知识延长成间接知识

局部知识组合成整体知识

令我们不再依赖想象而理解事情真相

从而拥有知识的力量,以及,运用知识的力量。

孙思邈曾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数理逻辑可令我们成为升级版的千里眼、顺风耳?

逻辑是思维的定向爆破技术,是将单个问题从混沌整体中精准切割出来的手术刀。想要得到高维真相,就必须掌握这门基础定向爆破技术。

从低维到高维的逻辑组装有三大法则(数学、几何也要服从):

1.同一律:同一个概念在逻辑推理中内涵和外延不能发生变化。简言之,不要偷换概念和转移话题。

什么意思?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讲感情;你和他讲感情,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金钱交易,这会很麻烦。

像我们这样长期习惯了黑暗的眼睛,几乎无法告知人们,那些“光”到底是蜡烛的光芒还是炽热的阳光。

2.不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简言之,不要自相矛盾。

例如,蚂蚁永远走不出只有一个面的莫比乌斯带,因为它天真地以为凡事都有两面。



莫比乌斯带: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Mobius,1790~1868)和约翰·李斯丁发现: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具有魔术般的性质。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这种纸带被称为“莫比乌斯带”(也就是说,它的曲面从两个减少到只有一个)。

做人要有水一样的智慧。水没有固定形态,碰见什么成什么,善于变化。处于低处,但能润万物。

3.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简言之,总有一个正确结论。

培根:“只有亲眼见过,才能做判断。”

笛卡尔:“只有逻辑分析过,才能做判断。”

康德:“只有亲眼见过和逻辑分析过,才能做判断。”

休谟:“即使亲眼见过和逻辑分析过,也不能做判断。”

上帝:“gentlemen,你们之中有且只有一个说对了。”

即使存在黑暗,我们也有权去期待一种照明,这种照明未必来自理论和观念,而多是源于明灭不定,常常很微弱的光。

这光照来自那些男男女女,来自他们的生活和著作。无论境遇如何,这光始终亮着,光芒散布,照彻世界,照彻他们的生命。

4.对立不是矛盾:人们往往混淆对立和矛盾,但是两者绝对不一样。对立的事物可以共存,甚至互相依赖。而矛盾则不行,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共存。对立的两个命题可以同时为真,也可以同时为假。矛盾命题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这是一条下坡路”与“这是一条上坡路”是对立命题,同时为真。它们可以总结成“这是一条斜坡路”。

“这是一条斜坡路”与“这是一条平路”是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

生命就都这样,绚烂如星尘,亦或渺小如尘埃。尘埃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星河徜徉,一路有光。

我们是否能得到完美的真相?

依靠逻辑和理性,也不能保证升维后的真相是绝对完美无缺的。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完美的真相,现实世界的所谓真相,就像一条渐近线一样逼近它的虚极值,或者就像物体的速度可以永远逼近光速却永远达不到。

江海浩淼,辽阔无极,比彼岸更远的彼岸,要如何泅渡?

不完美的真相是否值得相信呢?

现实的真相值不值得相信,与所谓的纯净水值不值得喝,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不需要100%纯净的水,也造不出完全纯净的水。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纯净、充分纯净,其中杂质不明显损害身体即可。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幸好还有差距,不然,谁还稀罕理想?知道自己永远也得不到完美真相,但依然寻求可靠真相,这种认知,本身就是一种高维逻辑。从自知无知开始,才能建立起对逻辑的信念。

希望有一天,能有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用Ta的胜利来打我们的脸。

这个世界上十分真实的真相是不会让人信任的。

如今,在一个娱乐至死、八卦当立的时代,大部分人已经放弃这个灯光,沉沦于自己的非理性情绪和惯性囚笼。
正因如此,才会出现一只只已跳出“深井”“温水煮锅”的“青蛙”,却还在荒诞的演绎着“坐井观天”“温水煮蛙”的“新鲜”故事。



影片《黑客帝国》中,人类不知不觉地生活在电脑制造的虚拟现实里,即使他们自以为摆脱了一层虚拟,实际上还是困在另一层虚拟之中。

庄周梦蝶的故事阐述的是类似的想法:人实际上没有办法确定自己和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是不是真实的。

无论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呈现的是真实样貌、还是错觉,人类只能叹一句“只缘身在此山中”。

现代科学采用的是依赖模型的现实主义观点:物理理论是一个数学模型和一组将这个模型与观测事实联系在一起的规则。询问模型本身是否真实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是“模型是否与观测结果相符”。

例如球面鱼缸里建立的运动方程和空气里建立的运动方程,我们不能说其中一个比另一个更真实,只能说,根据我们周围的环境,哪个模型适用就用哪个。

依赖模型的现实主义不仅适用于科学模型,还适用于任何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建立的心理模型。

以视觉为例,大脑从视神经接收一系列信号,那些信号并不直接构成电视图像。在视觉神经连接视网膜的地方有个没有感光细胞的盲点,而且人的视场里具有高分辨率的部分其实只有视网膜中心周围大约一度,跟人伸直手臂时大拇指的宽度相近,所以直接送进大脑的视觉数据是两幅有洞的模糊图像,清晰的地方微乎其微。然后人脑处理这些数据,将两只眼睛的数据结合在一起,对洞和不清晰的图像一律平滑处理进行填补,连小孔成像的颠倒都修正过来......

综上,推想,描述世界真相的模型也许有以下性质:

1.它是结构清晰的;

2.它包含可调整元素;

3.它能解释所有现存的观测事实;

4.它能对未来可以发现的观测事实做出详细的预言。

不想“长大成熟”,继续仰望星空: 岁月奔流,星河滚烫,远方汹涌而至,在我们,和每一个黎明之间……

后文详见:解锁“悬魂梯”:从堪舆、太乙神数……到莫比乌斯带 或 青水:解锁“悬魂梯”:从堪舆、太乙神数……到莫比乌斯带

标签组:[奇门遁甲] [科学] [中国历法

上一篇豆瓣9.2!17万条弹幕告诉你《沉默的真相》凭什么高口碑!

下一篇《沉默的真相》各主角的mbti十六型人格是什么?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