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十月围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面试是结束了,但关于美国教育,还有几句话要说。
记得在本系列文章的开头,我曾经说过,我们最初的想法是,女儿如果能考上好的学校,就去读。如果考不上,就不去了,在国内读完高中,然后去美国读大学。相信这是很多父母的共同想法,以前有过,将来还会有。
我还说过,后来我们发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一直在修正自己的想法。
现在,就谈谈为什么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先说为什么要去美国读高中?去美国读高中到底读什么?
据说The Lawrenceville School有280门必修课和选修课,我显然不可能在这里一一列出,把大的科目列出来吧:
English英语
History历史
Independent Studies独立学习法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跨学科学习
Languages语言
Mathematics数学
Performing Arts表演艺术
Religion &Philosophy宗教与哲学
Science科学
Visual Arts视觉艺术
这是大的科目分类,够琳琅满目的了吧。好,我们再选其中的一个科目进行细化,选什么呢?就选我们认为一个高中生最不应该学的科目,Visual Arts(视觉艺术)吧:
Art I Fondation艺术基础I
Drawing素描
Design设计
Painting油画
Watercolor水彩画
Architecture建筑
Ceramics I and II陶瓷I 和 II
Photography I and II摄影I 和 II
Printmaking –Etching版画
Structures in 3-D 3D构造
Digital Design数码设计
Advanced Studio高级制作
Honors Art History高级艺术史
Art in the 20TH Centure 20世纪艺术史
Independent Study in Visual Arts独立学习视觉艺术
Filmnaking:Sight and Sound电影:视听的艺术。
有没有看的眼花缭乱?有没有感到怦然心动?试问哪个孩子能抵御这些课程的诱惑?
不用看更多的科目了,在我们传统认为是玩物丧志的视觉艺术中,就有这么细的分类,就有这么多的课程让学生去选。更不用说主课的文学,语言和历史了,更不用说体育了。
我们抛开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的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仅就课程设置就能看得出中美教育理念的巨大差异。
早年的美国私立大学主要是培养神职人员的,后来的定位基本上就是培养参与社会管理的精英(一直到现在也是如此)。而为私立大学提供人才的私立高中在教育理念上和私立大学是一致的,他们都注重培养学生正直诚实的品格,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这上百门的课程就是围绕这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体育和艺术,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管理国家做准备的。而中国的高中课程设置,还是停留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个年代,人文课程严重缺失,历史课越改越简单,语文课完全没有任何思想内涵和深度。
我不喜欢中国的课程设置。我认为光有技术没有爱心,没有思想对一个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大家只要看看现在的不良医生就明白了。
我希望女儿能够得到良好的人文主义教育,希望她能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和思想智慧的成果。
希望她能够懂得对社会应该奉献而不是索取。
希望她能够知道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希望她有个健康的身体,在运动场上展现自己。
希望她能通过艺术修养来提升自己。
希望她正直,有爱心,有同情心。就算做不到悲天悯人,也要做到饥困扶弱。
而这些,只有在美国的中学里才能学到,这就是我要送女儿出去的全部理由。
所以,只要我们想送孩子出去,其实就是选了美国的教育,而具体选学校是下一步的事情。这里有个逻辑顺序,可能很多家长没有注意的,应该是先选择美国教育,再根据具体孩子的水平选择合适的学校,而不是相反。
对于那种考上好的学校就去,考不上好的学校就留在国内的想法。显然表明家长自己都没有拿定主意,自己都对中美两国教育的巨大差异没有理解,对送孩子出去以及以后的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会造成自己和孩子在整个高申阶段的举止失措,行为乖张,最终得不偿失。
所以,就高申的总体目标而言,一旦确定,就不能有任何犹豫,只能往前,没有退路。
对于美国的私立高中来说,尽管平章的书中分成了一二三类,其实就我们去面试的几所一二类的学校而言,其实差别真的不大,都有共同的教育理念,都有各自的特长,都有优美的校园和环境。如果事先不知道所谓的排名和知名度,真的不知该选择哪所。
先入之见有时真的很害人的。
其实美国人的理念,合适你的就是最好的,真的很有道理。
说到中美教育的一些区别,有一回我和女儿的英语老师聊天(他会中文)。他津津乐道于美国中学的选修课和社团,认为选修课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合作精神。他认为我们中国的学校应该引进这种制度。
我告诉他,这种选修课和社团,我们的学校早就有了,并不新鲜。区别在于,美国的学生有了这种社团,就当真了,模拟联合国,那就是真把自己当成各国大使,在那里唇枪舌剑。在中国学校,谁把社团当真呢?或者是当成什么真呢?
20多年前,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当时我就参加了我们学校的沧浪文学社,我们每周利用业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写文章,赏佳作,陶醉在文学的海洋中。但这和高考一点关系也没有,纯属业余爱好,在父母和另类老师眼里还属于浪费时间。
现在的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我离开教育界已久,有些话纯属个人猜测)。现在的学生社团,带有严重的功利色彩,完全是为高考或找工作涂脂抹粉的。
举几个例子吧:
其一,有些学校由于课程设置不足,就让学生专门抽出很多本应用于上课的时间来办社团,美其名曰锻炼学生领导能力,还说国外大学最看重这个了。这是一种严重的本末倒置。
其二,从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好像掀起了一股当志愿者的热潮。不仅大学生当,连中学生都当。我把这种情况称为“山寨志愿者”,既然找工作要有志愿者的经历,去读美国读书要有志愿者的经历,那我们就“志愿”啊!这岂不简单,不就是马路上站两天吗?涂上防晒霜,站在树荫下,时间一晃就过。
这种“志愿者”山寨到什么程度?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在亚洲区,问一个小白菜(校徽显示她是上海某著名大学的学生)印度馆在哪里?她非常认真的答曰印度馆应该在欧洲区。我怕她没有听明白(或许是我普通话太差),提醒她,我问的是印度馆。她恍然大悟,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先生,我以为您问的是印度尼西亚馆呢!
天地良心,我没说假话,是真的。
这就是区别,如果不想你的孩子被山寨了,就去美国读书吧。
顺带说一句,我认为如果条件许可,出国的最佳年龄应该在初中而不是高中。高中已经太晚,初中正合适。孩子出去最好要接受一个完整的中学教育。
Lawrenceville 小镇家庭旅馆
标签组:[志愿者]
上一篇:影评《十月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