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蒋方舟:智能时代不忧虑写作,但焦虑大众阅读退化

首页 > 科技 > 正文
2021-06-08

发表自话题:蒋方舟日本

蒋方舟受邀担任联想智能生态高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审。


青年女作家、《新周刊》副主编蒋方舟因少年成名而引发社会关注,并被贴上众多标签。从成名一路走来,她始终保持对社会潮流的冷静审视和不随波逐流的自我。最近,她受邀担任联想智能生态高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审,近距离打量新一代年轻人和即将到来的智能时代,首次深度披露了对年轻群体的理解与疑惑、对智能时代的期待与焦虑,以及自己在时代洪流中如何听从内心召唤等。


换去正式场合的一袭白色衫裙,着上一身黑色休闲运动服,与在联想智能生态高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上的幽默、俏皮相比,访谈室中的蒋方舟多出了一份沉静与睿智。20余年观察社会变幻的写作经历,让她获得了超出同龄人的成熟。


和蒋方舟没有交集的人大多是通过“少女作家”、“叛逆作家”、“相亲作家”、“恨嫁作家”等标签认识她的。她曾努力反抗过这些标签,但最终却放弃了辩驳。有人说,她已习惯在误解和标签下生活。


众多标签包裹下,蒋方舟心底憋着一股气,但她没有直接发泄,反而从容地将外界的误读看作是前行的动力。“别人怀疑你,你就坚定一点,别人质疑你,你又坚定一点。”在总决赛上接受采访时,蒋方舟点评赛场年轻人的这番话,也像是内心自白。


尽管常常处于被审视的环境,作为年轻人的她却认为,这个时代对年轻人太好了,并以一种批判的口吻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缺鼓励,缺的反而是比较务实和犀利的审问。”


蒋方舟拥有一种笃定的力量,在社会快节奏运转、碎片化信息泛滥、受众注意力被切割的当下,仍沉浸在长篇写作的热情中,会奢侈地将步伐放慢,以保持这种热情。2016年,她只身在日本东京整整待了一年,为的就是感受“彻头彻尾的孤独”,以汲取写作灵感。


28岁的蒋方舟,内心藏着写作野心,她的写作欲依然比结婚欲更强烈。她将结婚年龄定在35岁,并立志在30岁前写出一部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她关注现实世界里人类的情感、内心与社会价值,但又希望跳脱现世生存框架,目前正着手写作一部反乌托邦的长篇和科幻短篇,这促使她不仅要关注当下,更要有想象未来的能力,借此拉长文字的生命力,写出不被现实和时间打败的故事。


这对她是不小的挑战,她自嘲自己是想象力贫瘠的创作者。她从书里和电影里汲取想象营养,也从各种智能设备中感知未来脉搏。担任联想智能生态高校创新大赛评审,观察和审视更年轻的群体,也是洞察未来的方式之一。


面对即将到来的智能时代,蒋方舟显得很乐观,她认为人工智能正在突破人类的想象力边界。而当审视自己的职业时,她毫不担心写作会被机器取代,唯独忧虑的是:大众的阅读能力逐步退化,更年轻的一代人也越来越没有群体记忆。


以下是访谈对话。



智能未来与社会生存

“时代永远在前面,愿意走的早早就上车了,不愿意走的也被拖着往前走。”


联想智能生态高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审阵容。

问:有人担心智能机器会取代很多工作岗位,在你看来智能时代是变得更好了还是更糟了?

蒋方舟:还是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好了吧。当然,肯定会让一些人失去工作机会,但这是自然淘汰的过程。对于智能时代,我倒没有悲观,如果人的某种单一技能被淘汰了,那就去发展多面潜能。


问:对此你会有焦虑吗?


蒋方舟:职业发展上有两重焦虑。第一,自身有没有可能被取代,比如说机器可以写小说。这个焦虑并不大,能够被取代的那部分写作,本来也应该被取代,因为没什么价值。持续的创造力不会被取代。


我最焦虑的,是受众焦虑。文学文本已经不是现在年轻人认知世界的方式了,大众的阅读能力也在变差。文学文本受众的消失,我还是很担心的。


问: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拥抱智能生活还是偏向抵触它?


蒋方舟:时代永远在前面,愿意走的早早就上车了,不愿意走的也被拖着往前走。你不可能落在这个时代后面。要早认清形势,更好地迎接新时代和找准自己的位置。


我认为现在这个时代充满了可能性。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说,因为确实创造了很多未知的东西。还有一点,从很自私的角度来说,由于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坏事,但也是好事。看书成了少部分人拥有的能力和技能,那么能够快速看书迅速整理的人,就能吃知识红利。


问:现在流行一个词——智能时代的原住民,你怎么理解它的含义?


蒋方舟:这些人可能是三四岁时或者说两三岁就开始玩iPad切水果的小孩,智能原住民已经产生了,但他们还没走到真正到发挥创造力的时刻。


问:这些小孩的优势会是什么?


蒋方舟:我首先想到的是劣势,他们可能不容易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创造灵感。还有一点,因为沉迷智能设备,我觉得他们会对他人的感觉没那么敏感,对别人的关心也比较少。在这种情境里,他们能够创造出什么样的产品?能不能创造出真正有“爱”的东西?


面对智能时代,我有两点担心:一是人对人的关照会变少,我们对他人的痛苦失去感知能力;还有一个是大数据,比如信息推送,算法是根据个人兴趣设定的,有可能让一个人的视野变得越来越狭隘,盲区也越来越多。


问:有没有方法改变这种状态?


蒋方舟:像联想这种鼓励造物的状态就很好,参赛学生造出的东西,是和现实世界有联系的。这次大赛的很多参赛作品,是发心于对现实生活的一些需求洞察,是发明一些让人可以走出去、与他人产生交互的智能设备。

问:你最期望拥有什么样的智能设备?


蒋方舟:我特别需要一个智能翻译机器。现在的翻译还是比较差,文学作品更是这样。这款设备如果能学习作家的语言风格,从技术上打破语言、文化的隔阂,年轻人了解外界的代价就会变小。


问:在你的想象中,未来的智能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


蒋方舟:早上起床时,床会轻轻地把你托起来,窗帘自动打开,机器人会自动帮你穿睡衣,走到淋浴间会流出合适温度的水,面包机会自动帮你做出面包……这是未来的智能生活,每个人过的都是“帝王”般的生活。



年轻、创新与智能创造


“现在的年轻人不缺鼓励,缺的是比较务实和犀利的审问。”


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评审风格温和又犀利。


问:时代变化很快,在大赛上你看到的是比你更年轻的人,在你看来他们这代人和你不一样吗?


蒋方舟:这些小孩对于自己和未来有很大的期待,对未来社会的想象比我更远一些,他们好像已经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压力。


问:你觉得他们创造的驱动力源自什么,是那种改变社会、改变世界的想法吗?


蒋方舟:我觉得他们的趣味驱动更强一些,比如说VR的设备,其实很明显是趣味驱动的,像3D打印机造物的东西,也不是实用驱动,是趣味驱动的。现在的年轻人族群化很厉害,连接他们族群的,其实就是共同的兴趣。


问:在你看来,联想在鼓励大学生创新、调动大家的创造热情上,还有哪些可以做得更好的?


蒋方舟:已经很好了,联想是连接年轻人和市场的一条纽带,好处就是直接把面向大众的中间障碍给清除了,而且产品也可以尽快量产,这对年轻人来说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他们在创造产品时的心态也更成熟,我发现评审问他们的问题,其实他们都拷问过自己。

问:因为这些产品可能要由联想赋能量产,所以评审在提问时也显得很犀利,你怎么看待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在这次大赛上的表现?


蒋方舟:我觉得他看似温和,但看问题挺尖锐的,他见的东西足够多,所以判断力很强。他能甄别年轻人创作的哪些东西有价值,哪些价值没有那么强,并能直接说出来。


这个时代其实对年轻人太好了,我之前做过类似节目的评委,很多人对年轻人一味地讨好和谄媚,觉得年轻人敢想敢干了不起,给他们点赞鼓掌,说得都没边了。刘总在大赛上对这些年轻人挺不留情面地直言,挺让我意外的,但这里的出发点是好的。年轻人需要不断地历练,而且要和外界对抗。年轻人不缺鼓励,缺的是比较务实和犀利的审问,团队顺风顺水时也是最容易分崩离析,但在抵抗外力的时候反而是最团结的。



智能互联与中国速度


“能不能超前感知到社会变化,或者把握时代变化的核心焦虑和核心痛苦,是比较有意思的。”


联想智能生态高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最强大脑》演播厅决出前三强。


问:你最近在海外生活了一段时间,为什么要去日本待上一年?


蒋方舟:人在同一个环境当中,视野会变得越来越狭窄,你看到的人和事其实都是雷同的,在海外很大的不一样就是,那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孤独,它会带给你很新鲜的感受,让你在审视现实世界时会有更宽的视野。


问:有没有做一些关于海外年轻人的观察,他们和中国的年轻人有什么不一样?


蒋方舟:我观察到的日本年轻人,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对外面世界没有多少好奇、没有什么欲望,就把自己那点事情琢磨好就行了,当然日本年轻人可能更快乐一些。


问:现在大家都说中国可能会成引领智能物联网发展的角色,你观察到的日本与中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蒋方舟: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我觉得有可能是因为人口基数大带来的竞争原因,这也是能否在世界上引领智能时代的重要动力。


问:对于写作者来说,似乎不希望速度太快?


蒋方舟:创作者很大的挑战,就在于即便现在把握了社会生态,但需要时间写出来,可写出来之后,作品也许已经过时了,这个社会生态可能已经不存在了,不过乐趣也正在于此——能不能超前感知到社会变化,或者把握时代变化的核心焦虑和核心痛苦,是比较有意思的。


问:你说你还有写作野心,你期望你的作家生涯做到什么程度?


蒋方舟:我觉得每个阶段不一样,这个阶段是想成为中国最好的青年作家,成为70后、80后里能够写出这个时代精神的最好的青年作家,这离我到30岁还有一年半的时间。


问:你会坚持写自己想表达但不一定会受市场欢迎的创作吗?

蒋方舟:我今年想做一个讲座,这是属于我想做的,但是市场不一定会喜欢。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即使这件事情不成功,但是我想做,就满足了。很多人本身就是面向市场,这个市场又不可控,就容易后悔,或者容易失败。


问:那你会向商业妥协吗?


蒋方舟:不妥协。金钱可以再生,热情不可再生。



访谈背景


2018年1月23日,蒋方舟受邀参加联想智能生态高校创新大赛在南京《最强大脑》录制现场进行的全国总决赛,并与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等联想高管、《最强大脑》人气选手王昱珩一起担任大赛评审。


这次大赛是联想首次面向500多所高校举办的全国性智能生态创新大赛,吸引1万多名高校大学生参赛。11支参赛队伍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最终南开大学优米团队凭借模仿妈妈的饭、将妈妈的味道留在身边的“味来智能煲”一举夺魁,来自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姐妹组合glitter团队,凭借一款集美妆社交和智能推荐于一体的“海马魔镜”斩获大赛亚军,来自西安科技大学的触梦科技团队,凭借一款可延伸手指触觉的“Hypnos触觉反馈手套”斩获大赛季军。


这次大赛旨在挖掘隐藏在中国高校里的创新人才和创新产品,随后联想将联手大学生孵化一批富有赋能实力的标杆样本,进而不断丰富其智能生态版图。赋能过程中,联想拟帮助大学生完成作品设计、制造、量产和销售等环节,大学生的原型作品将孵化为成熟商品,这些商品未来或将在联想的线上商城和线下新零售店亮相售卖。



联想智能生态高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

详细情况

可点击文尾“阅读原文”了解



标签组:[蒋方舟] [联想] [智能时代

上一篇那个“被嫌弃的人”终于来了| 三拓旗x蒋方舟x乐队的夏天x文那_松子

下一篇专访蒋方舟|和唯一知道书名为什么这么长的人一起聊天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