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世主神到伏羲之妻:从女娲形象的演变看中国女神"他化"成因

首页 > 文化 > 正文
2021-06-08

发表自话题:这会影响我女神的形象

原标题:从创世主神到伏羲之妻:从女娲形象的演变看中国女神"他化"成因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是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诗句,写出了女娲创世大神的身份。可是在卢仝中的《与马异结交诗》中有诗云:"女娲本是伏羲妇,恐天怒,捣炼五色石。"可见,女娲的身份从创世主神变为了伏羲之妻。

而女娲从创世主神到伏羲之妻的这一形象转变,是中国女神"他化"的现象。这一现象的成因有很多,其一,中国社会完成了从母权社会到男权社会的转变,是中国古代神明崇拜的过程,从女神崇拜到两性同体神崇拜,最后变为了男神的天下,女神直接变为了男神的附属,而女娲形象从创世主神到伏羲之妻的转变就是对这一现象的体现。其二,中国女神"他化"的成因,是因为中国文化中诞生了阴阳双性崇拜。其三,是中国礼制社会完善后,宗法礼制对妇女的控制,女性成为了男性的附属品,这在神话中则表现为女神成为男神的附属。

女娲的身份演变,意味着中国女神"他化"的形成

1,女娲为创世主神

首先,女娲的最初身份是中国的创世主神。这在中国很多的古典文献中都有体现,比如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就曾对女娲进行过描述:"蜗,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许慎很直接的说明女娲的身份是古代神圣的女神,更是创造世间万物的创世大神。比如,在《楚辞·天问》中也有相关描述:"传言女娲人首、蛇身,一日七十化。"不仅将女娲的形象定型为"人首蛇身",更写出了女娲每天为世界制造出70样东西,所以女娲被称为是开世创物的大地之母。足见,女娲是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创世主神。

并且,女娲在后世已经成为女皇象征。比如,《春秋运斗枢》中记载:"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女娲从创世大神变为三皇之一,与伏羲、神农地位相等。而女娲其他的称号也能体现出她的高贵身份,比如,娲皇、帝娲、女皇、阴皇、阴帝等等称号都是对女娲高贵身份的象征,其中的"皇""帝"则是对女娲是"三皇"之一的直接证明。而以上种种,不论是创世主神,还是"三皇"之一,都证明了女娲身为女性神明,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具有独立且崇高的地位。

2,女娲变为伏羲之妻

其次,女娲的身份在后世逐渐演变为伏羲之妻。这在中国的典籍文献和画像史料中都有很多的体现,比如,汉代的画像砖中,女娲的身份就已经变为了伏羲的妻子,因为二人的蛇尾呈现出了交尾的形式,寓意夫妻相交孕育后代。比如,唐代卢全的《与马异结交诗》中也写道:"女蜗本是伏羲妇,恐天怒,捣炼五色石。"很明显的将伏羲和女娲并称为夫妻,说女娲的身份是伏羲的妻子。可见,女娲的身份从创世大神,直接变为了伏羲的附属品——伏羲之妻。

并且,在唐代伏羲和女娲的成婚过程都被细节化了。比如,唐代李冗的《独异志》中记载:"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蜗兄妹二人在昆仑,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日'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即和......令时人娶妇执扇,象其事也。"说女娲和父子原本是兄妹,为了传续人类才结为夫妇,并且,以烟的合散作为信号,可见他二人的成婚过程被细节化,但是,女蜗已从独立的神向对偶神转化,成了伏羲的妻子,并且故事中伏羲成了造人神话的主要角色,而女蜗则成为配角。

综上可见,女娲从创世大神到伏羲之妻的转变,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女性神灵地位下降,男神地位与日俱增的体现。女娲从独立的创世大神,沦为了伏羲的附庸,并且她造人的功劳与权力,也被转嫁到了伏羲的头上,意味着女性大神的神权也随着自身权力向男性大神的交接而逐步丧失。而女娲作为女性大神,她的生育职能却随着她神权的下降而被保存了下来,则是为了迎合男权社会下对血缘继承的要求和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附属定位。这就是中国女神的"他化"。

3,中国女神"他化"影响到的其他女神

除了女娲从创世主神演化为伏羲之妻外,中国女神"他化"还影响到了其他女神。其中,西王母就是一个代表,西王母原本是上古神话中的大神,只是她的神话流变是逐渐从一个大神、尊神演变为依附男神的著名女神。在《山海经》中记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说西王母是掌管天上之厉和五惨的大神。比如,《博物志·杂说上 》中记载:"万民皆付西王母,唯王者、圣人、真人、仙人、道人之命上属九天君耳。" 很明白的说西王母是掌管人间生杀大权的女神,并且居住在"非乘龙不至"的昆仑弱水,足见其身份尊贵。

只是,后来西王母却成了东王公的配偶。比如,在晋代葛洪的《枕中书》中就有:"太元母天皇十三头,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又生九光玄女,号曰太真西王母。故曰木公、金母……生育万物,调和阴阳" 其中,东王公被称为是"天皇""扶桑大帝",而西王母却被称为"九光玄女",足见西王母的身份应低于东王公,并且西王母还和东王公一起生育了万物。比如,《洞冥记》记载:"昔王母乘灵辇,以适东王公,税此马于芝田,东王公怒,弃此马于清津天岸。"直接说西王母嫁给了东王公为妻。足见,西王母本来具有独立神格的大女神,但随着父权中心社会的建立,给她添上一个来历不明的丈夫,成为了东王公之妻, 最终被他取代,这也是中国女神"他化"的体现。

第二,中国女神"他化"的成因

中国女神的"他化",原本是用来表示女性地位的附属性,而在中国神话中则被表示为女神地位的附属性,其中女娲形象从创世大神到伏羲之妻的转变就是对此的体现。而中国女神"他化"的成因,则有以下三方面。

1,中国社会完成了从母权社会到男权社会的转变

其一,中国女神"他化"的成因,中国社会完成了从母权社会到男权社会的转变。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女娲最初的身份是创世大神,是独立且具有巨大神权的女神,这是中国早期母系社会下母权的体现。因为,在母系社会中氏族是由一个假定的女性祖先和她的子女及根据女系永远传递下去的她的女性子孙的子女所组成的,并且当时的社会主要以女性采摘作为来维持生计,意味着女性掌握了生计大权,所以她们的地位提高。而在中国神话中,女娲创世大神的崇高身份,就是对此现象的体现。

并且,女娲的造人之功,也是母系氏族社会下女性地位尊崇的体现,是对母系社会实行群婚制度下"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现象的体现。因为,母系社会实行群婚制,掩盖了男性在人类繁育过程中的作用,于是时人深信生育是女性独有的功能,还造成了孩子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现象。比如,《庄子·盗拓》中记载:"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中国的创世神话和造人神话中,女娲创造了世间万物也创造了人类,这是对母系社会中女性在生育和社会生产生活中所占崇高地位的体现。

可是,到了父系社会中,女神丧失了至尊地位和独立性, 成为男神的依附者。比如,女娲作为早期母系社会下的创世大神拥造人之权,可到了父权社会下,她的身份却发生巨大转变。女娲从独立"传土造人"的大神,变为伏羲之妻,她创世的功劳被人淡忘,而她身为女神的性格特征则被人放大,她的相关图像也从补天变为和伏羲交尾而现。体现了中国古代神明崇拜的过程,从女神崇拜到两性同体神崇拜,最后变为了男神的天下,女神直接变为了男神的附属,而女娲形象从创世主神到伏羲之妻的转变就是对这一现象的体现。

这是因为,在父系男权社会下,人们以狩猎、农耕作为主要的生计方式,男性逐渐掌握生计大权。而到了中国社会完全转入农业社会,比如,史书记载:"使庶人劳于黍樱之稼稽",说当时的人都讲究种田之功。并且,随着周代农业的繁荣,社会上的各种制度也相对完善,当时的婚姻制度也从母系社会下的"群婚"发展为"对偶婚",也就是一夫一妻制的确立 ,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妻妾制度。足见,父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而这些社会现实在神话中的体现,就是女神地位的下降,沦为男神的附庸,而女娲从创世主神到伏羲之妻的转变,就是对中国社会完成从母权社会到男权社会转变的体现。

2,中国文化中诞生了阴阳双性崇拜

其二,中国女神"他化"的成因,是因为中国文化中诞生了阴阳双性崇拜。上文已经简单提到,女娲在汉代的时候就和伏羲相融合形成了"伏羲女娲图",这是中国神话发展过程中从女神崇拜演变为两性同体神崇拜。因为,伏羲女娲图的特征很明显的就是伏羲和女娲上身相拥,下身蛇尾相交,交合七段,可见女娲和伏羲从早期两位独立出现的大神,变为了两性同体神。

这一现象的成因,是因为中国文化中的阴阳双性崇拜。也被称为男女交合生殖崇拜,在中国文化中"女为阴的符号,男为阳的符号",进而萌芽了阴、阳二元观念。这也意味着人类已经从早期母系社会中的单性生殖崇拜发展为了阴阳双性崇拜,而男女交欢在契合了阴阳交合的观念。比如,《易经·系辞下》中记载:"天地烟温,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明确地表明了男女交好化生了万物的观点。比如,《易经·序卦传》中记载:"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又有所错。"更是直接将男女阴阳相谐延伸到了社会两极,男女关系也被上溯到了天地关系,并推演为天地—万物—男女—夫妇—君臣—上下—礼仪。足见,女娲从创世大神演化为伏羲之妻,蕴含了中国文化中的阴阳双性崇拜。

3,中国礼制的兴盛

其三,中国女神"他化"的成因,是因为中国礼制的兴盛。上文已经简单提及,女娲从创世大神,变为伏羲之妻契合了男权社会下对血缘继承的要求,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附属定位,而这一现象的成因是因为中国礼制的兴盛。在中国的原始社会中,神话本就具有礼仪规范和价值规范的效力,神灵的惩罚是对人类行为的巨大约束。这种对神的崇敬,逐渐演化为对一种特定的风俗,而后世的礼制就是对风俗的仿制,因为,礼制就是因俗制礼。

而中国的礼制初步形成于夏商时期,在西周完全建制。只是,中国以礼制著称于世,但是在礼制的背后,是以损害女性的利益为代价的,因为周礼的特点是等级制,而等级制的最大表现则是男尊女卑。比如,《周易.系辞上》有:"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在周礼中要求女性具有贞孝柔顺的美德,卑弱寡欲的心理气质。比如,汉代董仲舒制定了"三纲五常":"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将男尊女卑的思想继续推进。比如,班昭的《女诫.夫妇》中有:"夫有再娶之义,妇夫二适之父。"其内容主要记述了男尊女卑及三从四德等妇人之道以及妇女日常行为规范,将女性的地位一降再降。总之,中国古代以男性为主建立起来的礼法制度与女性对自己的自我规训两方面相结合,在现实社会中就形成了对妇女的贬低。

于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中国神话中就表现为,女娲成为了伏羲的妻子,变成了他的附庸。中国女神沦落的过程,恰恰也是男神地位上升的历程,男神的崛起,正是通过压迫贬低女神来实现的,男尊是建立在女卑的基础上的。甚至,宋代的程颐还直接讽刺女娲从前居尊位很不妥:"妇居尊位,女娲氏、武氏是也,非常之变,不可言也,故有黄裳之戒而不尽言也。"说女性居尊位实在是不可取,这就是男权社会下的宗法礼制对于女性的约束。

总结

综上所述,女娲从创世主神到伏羲之妻的形象的演变,是中国女神"他化"的现象。因为,女娲的最初身份是中国的创世主神,之后女娲的身份在后世逐渐演变为伏羲之妻;并且,除了女娲从创世主神,演化为伏羲之妻外,中国女神"他化"还影响到了其他女神,其中,西王母就是代表。

而中国女神"他化"的成因,则有以下三方面。其一,是中国社会完成了从母权社会到男权社会的转变;其二,是中国文化中诞生了阴阳双性崇拜;其三,中国礼制的兴盛。在这些文化影响下,中国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对妇女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所以现实中女性成为了男性的附属品,而这在神话中则表现为女神成为男神的附属,所以,女娲从会从创世的独立大神,变为伏羲的妻子,沦为男神的附庸,完全"他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组:[伏羲] [中国形象] [女娲] [创世] [王母娘娘

上一篇护唇膏合集 | 别让你干裂的嘴影响了你的女神形象!

下一篇女工·女匪·女神——义和团时期四川“廖观音”形象研究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