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女神”形象从何而来?_男性

首页 > 文化 > 正文
2021-06-08

发表自话题:这会影响我女神的形象

原标题:林徽因的“女神”形象从何而来?

作为知识女性,林徽因的才华与作品在当下似乎已被很多人忽略,她的“女神”形象是速食文化的产物,还是民国至今男性文化的塑造,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如何让“知识女性”重回本义?请与我们共同思考。

大家或许听说过1930年代北平著名的“太太的客厅”。“太太的客厅”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与林徽因的女主人身份有着莫大关系。如同时代人的回忆所示,林徽因在慕名而来的男性知识分子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中心位置。李健吾曾说,“当着她的谈锋,人人低头”;萧乾也曾回忆道,“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话讲得又多又快又兴奋。不但沈先生和我不大插嘴,就连在座的梁思成和金岳霖两位也只是坐在沙发上边吧嗒着烟斗,边点头赞赏”。

与传统社会中闺秀与名妓各自为政、互不相扰的情况不同,林徽因这一类新知识女性身上附加了妻子、母亲、女儿、职业妇女和沙龙女主人的多重身份。这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新式女性,弥合了长久以来令男性深感困扰的妇德与妇才不可兼得的矛盾,在更充分的层面上满足了男性世界的期待与想象。

关于“太太的客厅”与男性潜在欲望的不谋而合,冰心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点中了要害:“当时当地的艺术家,诗人,以及一切人等,每逢清闲的下午,想喝一杯浓茶,或咖啡,想抽几根好烟,想坐坐温软的沙发,想见见朋友,想有一个明眸皓齿能说会道的人儿,陪着他们谈笑,便不须思索的拿起帽子和手杖,走路或坐车,把自己送到我们太太的客厅里来。在这里,各人都能够得到他们所想望的一切。”这篇小说因被视为讽刺林徽因的“含酸”之作而备受非议,甚至因此受到了林本人的嘲弄。事实上,如果从对事不对人的普遍角度来看,“各人都能够得到他们所想望的一切”,恰恰指出了男性世界推崇和追捧“客厅中的太太”的深层原因。

林徽因(右)与冰心

就林徽因个人而言,精心维护的容颜和恰到好处的才华加深了她的“女神”气质,在情感和婚姻上的明智选择,既成就了风华绝代、倾倒众生的形象,又维持住了玉洁冰清的声名,使这位“绝顶聪明的小姐”成为最被男性知识分子所认可的知识女性的标准样本。

对于自身的矛盾处境,林徽因本人其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她曾坦承:“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爱情和婚姻在她的心中更像是义务:“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我自己有时的心,我的性情便弄得十分为难。”欲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却不得不面对为妻为母的责任:“现在身体也不好,家常的负担也繁重,真是怕从此平庸处世,做妻生仔的过一世!”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然而,从1930年代“太太的客厅”开始,林徽因的“知识女神”形象便已经形成。在此后不断叠加的叙述和想象中,她被赋予了越来越多耀眼的光环。

林徽因无疑是被符号化最为严重的民国人物之一。在接连问世的电视剧、纪录片和通俗传记的合力作用下,她被贴上了“民国第一才女”的标签,她的外表和仪容被认为最能代表民国女子的风韵,她的文学创作和职业生涯受到赞扬,尽管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并不为人熟知。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等几位男性的情感纠葛,则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关注与展示。高度发达的消费文化也参与到了重塑“女神”的过程中,这使得“林徽因故事”的当代书写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特质。

其中最为典型的例证,便是曾在2011年引领风骚、影响一直持续至今的畅销书《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这本奇特的“传记”似乎根本无意遵循传记写作的任何原则,对于传主本人也缺乏基本的尊重。作者全部的创作手段,只是用主观性和情绪化强烈的“知音体”文风,堆砌浮华做作的词藻,营造出呓语式的自恋氛围,以呈现作者臆想中的完美女性形象。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而言,这本“传记”都缺乏可资参考的意义。然而,惊人的销售量却足以使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

总体而言,该书采用的仍然是“女神化”林徽因的路子,只不过其方式更为彻底和无所顾忌。而全书对于林徽因最为强调的品质,便是她的“纯粹”与“淡然”:

世间许多女子都有过这份安静素然的优雅,也曾令人心动,让人有一种不敢轻触的美好。只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她们慢慢地学会了挥霍光阴,浸泡在红尘的染缸里,谁还能做到纯粹如一?都说只有百味皆尝,方不负这仅有的一次人生。我们应该把所有繁复的过程,都当做是简单回归,把一切凡尘的荣辱,当做是云烟过眼。

这些似是而非却颇具诱惑性的文字,打造出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形象,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民国历史与人物的虚无想象,同时也迎合了充溢着物质挑战和精神困惑的当代社会的价值需求。而将林徽因奉为“绝世才女”,却虚置了其真实人生与职业成就,女性的才华、容貌和品德沦为吸引男性关注的武器。女性被教导应离开与男性争夺的空间,安于“唯美”“纯真”的生活方式。不仅是退入客厅和厨房,更应退入某个虚设的神龛,以炫耀在异性心中的地位为时尚,以男性的仰慕与宠爱为最高追求。考虑到创作者本人便是女性,以及其庞大的接受群体也以女性为主,这种退却与让步更让人心惊。

在男权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合谋之下,一脉相承的才女神话被刻意披上了媚俗的外衣。“知识女性”剥离了曾经有过的精神知己和道德权威的意义,成为外表光鲜、内里空洞的性别符号。

原文标题: 被符号化的林徽因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组:[文学] [林徽因

上一篇她真的很不注意自己的女神形象!_赵雅芝

下一篇浅析中国神话的女神形象及其影响.doc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