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格式塔心理学和阿恩海姆的异质同构理论

首页 > 文化 > 正文
2021-06-01

发表自话题:闲淡抄人

前几年,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著作《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颇受追捧。尤瓦尔赫拉利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审视人类几百万年的发展史。这两本书我个人也非常喜欢,他给我的不是普通意义上知识的积累,而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从更为宏大的角度来看世界,很多事情似乎变得有意思多了。


在这两部著作中,他曾经提出一个难解的问题,那就是人类为什么会产生情感?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如果说一切生物的存在,它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保证自己特有基因在地球这个狭小空间(相对宇宙而言)内尽可能繁殖出更多元、更复杂、适应性更强的后代,那么在这个意义上,存在和繁衍是一切生物最根本首要的前提。


所以,作为生物的人自身要保证所有有关人这个物种的属性都要符合这一前提。可是,人带有情感这个属性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给生存和繁衍带来帮助?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总希望自己更理性、更冷静一点。可是遇到糟心的事情,你的情感就将这种理性抛诸脑后了。在情感的冲动下,人会作出许多违背自身生存和繁衍前提的行为,甚至愿意为那种更崇高的情感而舍弃生命。这样看来,人或许应该“冷血”一点更好。


这样的结论当然是荒谬的,我们完全无法想象一位没有任何情绪情感的人在社会上是一种什么存在。人是一种有情感的动物,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现在很难有人能够讲清这背后的原因机制。也许我们永远都不能弄明白。事实上,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人尝试做出过假设和解释,比如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阿恩海姆。我们今天就来谈谈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概括的来说,他认为,“人类和动物的探索性活动和理解活动主要是通过活动和实践,而不是靠单纯的沉思”。虽然构成世界万物的成分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内在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那些能够引起人们情绪共鸣的事物上。这些事物特有的结构,当他被人们所察觉的时候,就会在人的大脑里面留下相应的刺激,与此同时,人就会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情绪反应。

举个例子,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艾德勒对普通流行的爱情小说做了一个简单的概括,在故事情节上,他们都遵循一个固有的“套路”:男孩爱上女孩,男孩失去女孩,男孩努力,又和女孩在一起(或者在一起后,又不得不分开,形成悲剧结局)。这些固定的情节走向,就可以看作是一部小说的结构,那么这个结构里面可能会填充不同的内容,甚至它不仅适用于异性恋情小说,也完全适应同性恋情。重要的是这种结构之所以会被古往今来作家采用,就是因为这种特定的曲折,会带给人一定的情感体验,让人随着主人公的遭遇而产生共鸣。因此,阿恩海姆相信,这种结构是造成人们产生情绪体验最根本的来源。


因此,阿恩海姆的审美情感心理机制的解释进一步论证了审美经验的来源。他揭示了从审美对象到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产生的情绪动态过程。对于这一过程,阿恩海姆认为它必须满足三个原理,即 “简化原理”“平衡原理”和“逆简化原理”,这些原理起作用的关键,就在于事物的意象结构上。

意象是重要的审美对象,也是审美情感产生的最根本的来源。但是阿恩海姆口中的意象,又与一般意义上的意象有所不同。他认为意象不是普通意义上物体的物理存在状态,而是经由人感知后、知觉后的心理产物。其次,这种意意象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完整性。最后,意象是一种完形或格式塔,它包括物体、行为、观念、意义等形式构成的一切。因此,可以说,意象实际上就是一种完形形式。进一步来说,意象其实反映了审美情感产生主体一定的思维。审美经验毕竟是主体的一种感觉,因此如何从形式上升到情感、意义,审美心理机制必须作出回答。


阿恩海姆认为情感(情绪)也是普通知觉,从大脑的生理机制上讲,也是知觉动力的相互作用。因此,在阿恩海姆看来,审美情感与其他情感别无二致,而是引起这种情感反应的对象不同。说到底,“情绪最终是各精神力量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强度或兴奋程度。

在大脑的机制中,情绪是组成精神活动的牵引力和压力所引起的紧张。这样,情绪没有提供自身的刺激,而不过是对付来自大脑内部全部力量作用的结果。”移情说、距离说、情感形式说等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审美心理机制与情感表现这个问题。


阿恩海姆把情感等精神活动视为普通知觉,也是知觉动力的活动而已,于是把艺术形式和情感等精神活动统一了起来。阿恩海姆关于情感不过是普通知觉的论断,揭去了情感的神秘面纱。从而进一步阐明,审美经验就是知觉形式动力,审美心理机制就是知觉动力的具体运作。

总之,阿恩海姆理论贡献在于他解决了视知觉形式建构的基本动力机制问题,即找到了引发人类直觉情感的刺激源——结构。在此之前,文艺理论家对此问题的探索仍然停留在符号和形式阶段,比如苏珊朗格的情感符号说、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康定斯基、克罗齐的表现主义观点和形式主义观点,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了问题探求的本质,但是仍未找到一种明确的、可把握的解释。阿恩海姆则把视觉形式与情感等精神活动融入到视知觉形式动力生成之中,对形式主义和表现主义之间的论争起到了调和作用,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形式和表现主义美学观点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填补了西方美学理论中两大学说的鸿沟,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现代西方美学的内在发展逻辑。


但是阿恩海姆的理论也存在一定偏狭。由于他走的是费希纳形而下美学(实验心理美学)的路子,他们相信这种基于人心理科学产生的审美情感也可以被具体量化而观测到,所以他们的理论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机械论,在他们眼中,人的情感存粹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生理机械反应,从而忽略了社会、历史、文化等对审美情感产生的作用。并且审美情感产生的作用并未被完全解释清楚。就正如我前面所说的那个小说结构的例子,他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爱情小说都会采用这样的“套路“,但是为什么这种套路可以奏效,可以让人沉醉其中,被情节打动,可能就不仅仅是因为结构本身的原因了,还需要从文化历史的角度进行衡量。

​因此,人类有情感,有审美的需要,从更合理的角度来看,是因为人不再是几百万年前那些赤裸着奔跑在草原上的生物,自然进化的法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作为生物的我们,但是在精神层面上,我们已经超越了肉体,走向更大成都的自由。这种自由的标志,就是植根于深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情感。

标签组:[心理学] [美学] [格式塔心理学

上一篇闲谈:短线操作的一些实战性抄底技巧

下一篇【名字闲谈】分析历史上众多名闻遐迩的才女名字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