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轮回转世-苏东坡的前世与后世

首页 > 文化 > 正文
2021-06-01

发表自话题:闲淡抄人

略说东坡

本文以历史名人苏东坡先生为例,说一些关于轮回转世的故事,根据有关记载,东坡先生的前世是一位出家人,叫五祖戒禅师,其后世为憨山德清法师,简称憨山大师,而憨山大师之后又转世为近代的虚云法师。


东坡肘子 图片摘自网上


水利工程专家,徐州抗洪筑堤坝,”布衣草履,以身帅之,与城存亡“,建杭州苏堤,以及建议修建了广州的引水工程(类似现代‘自来水’的作法);

制香专家,诸多香谱中记录有”东坡闻思香”;

民间艺术家,东坡帽/子瞻帽、东坡笠....

教育家,做皇帝的老师,在流放海南期间为普通民众授课讲学;

慈善家,创立有记载的最早的免费公立医院杭州安乐坊,自己出钱为民众修桥。

他还是发明家、建筑师、工程师、音乐家......


2018年11 月 26 日苏轼的《木石图》在香港以 4.6 亿港币天价拍卖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出12位千年英雄(1001年-2000年),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在诸多成就中,一般人就算只具备其中一个也不会太容易,可能耗尽一生的心血。而苏东坡,所有的成就似乎信手拈来、不费半点功夫,六十多年人生历程中,他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呢?

古语云: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何为前世,是何因果?本文重点不是了解东坡先生的生平,而重点说说与苏东坡的前世和后世有关的故事。

东坡前世:五祖戒禅师

近代大德印光法师②曾说,苏东坡因为前世智慧高超,所以他的文采见识,都很不平常。又说,五祖戒禅师,(五祖是寺名,师戒禅师是五祖寺的住持,所以称他为五祖戒。)在宋朝初年名气相当大,门庭徒众相当多,死后转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有事实可以佐证。

这一说法,有什么依据呢?

另据记载,五祖戒禅师晚年有“落人疑似”的行为,即让普通人不好理解,会被人误以为是破戒的行为。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说五戒禅师曾有不清净的行为,被其师兄发现后即沐浴后打坐离世。


五祖寺

对东坡前世的粗略考证

粗略查找到有关文献记载如下:

朱时恩《居士分灯录》③

苏子瞻,眉山人,名轼,号东坡。初母程氏方娠,梦一僧至门,瘠而眇。后弟辙官高安时,真净文圣寿聪时时相过从。一夕三人同梦迎五祖戒,俄而轼至,理梦事,轼曰:“某年七八岁,尝梦身是僧,往来陜右。”真净曰:“戒禅师陜右人也,暮年弃五祖,来游高安,终于大愚逆数,盖五十年。”而轼时年四十九,又戒眇一目,乃悟轼前身即戒和尚云。

......

嘉祐初,登进士直史馆,元丰三年,谪黄州时,佛印了元住归宗,轼与酬酢妙句,烟云争丽。自黄徙汝因游庐山宿东林,与照觉、常总论无情话有省,黎明献偈曰:

溪声便是广长舌,

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

他日如何举似人。

又曰: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看山了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赞曰:“坡公出世一番,与佛印法泉④诸老宿互相提唱,阐扬佛法,紫柏⑤云:‘东坡老贼,以文字为绿林,出没于峰前,路口荆棘,丛中窝弓、药箭,无处不藏,专候杀人不眨眼,索性汉一触其机,刀箭齐发,尸横血溅,碧流成赤,你且道他是贼?不是贼?’试辨验看,若辨得,管取从来拦路石,沸汤泼雪。”又赞曰:“古德云:‘东坡门外汉耳。’夫以坡公见地犹在门外,则佛法岂易言乎?虽然千载而下读公之文,因而知有佛法,公殆以文章作佛事,也意其人亦乘愿而来,乘愿而往者耶?是又恶容轻置喙矣!”


东坡先生书法


圆信、郭凝之《先觉宗乘》卷三

未几抵荆南。闻玉泉皓禅师机锋不可触。公拟抑之。即微服求见。玉泉问。尊官高姓。公曰。姓秤。乃秤天下长老底秤。玉泉喝曰。且道这一喝重多少。公无对。于是尊礼之。(楚石琦云。玉泉是作家宗匠。东坡是当世大儒。蓦札相逢。发挥此道。尽谓东坡休去。秤尾无星。殊不知八两半斤。总在自家手里。虽然如是。也扶起玉泉。只如他道。这一喝重多少。多少人道不得。直饶道得。更与一喝)

公谪黄州。佛印住庐山归宗。为方外交。及佛印移住金山。公获释。知杭州。过金山。值佛印入室。公竟造之。佛印曰。此无坐处。公曰。暂借和尚四大作禅床。佛印曰。有一转语。若答得。当如所请。若拟议。即留所系玉带。公即置带几上。佛印曰。山僧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内翰欲于何处坐。公拟议。佛印呼侍者曰。收取玉带。永镇山门。

公过金山。时有写公照容者。公戏题曰。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琼州。

《五灯会元》卷第十七

内翰东坡居士苏轼,字子瞻。因宿东林,与照觉论无情话,有省。黎明献偈曰:“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未几抵荆南,闻玉泉皓禅师机锋不可触,公拟抑之,即微服求见。泉问:“尊官高姓?”公曰:“姓秤,乃秤天下长老底秤。”泉喝曰:“且道这一喝重多少?”公无对,于是尊礼之。

后过金山,有写公照容者,公戏题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琼州。”

惠洪《冷斋夜话》⑤卷七

苏子由初谪高安时,云庵居洞山,时时相过。有聪禅师者,蜀人,居圣寿寺。一夕,云庵梦同子由、聪出城迓五祖戒禅师,既觉,私怪之,以语子由,语未卒,聪至。子由迎呼曰:“方与洞山老师说梦,子来亦欲同说梦乎?”聪曰:“夜来辄梦见吾三人者,同迎五祖戒和尚。”子由拊手大笑曰:“世间果有同梦者,异哉!”

良久,东坡书至,曰:“已次奉新,旦夕可相见。”三人大喜,追笋舆而出城,至二十里建山寺,而东坡至。坐定无可言,则各追绎向所梦以语坡。坡曰:“轼年八九岁时,尝梦其身是僧,往来陕右。

又先妣方孕时,梦一僧来托宿,记其颀然而眇一目。”云庵惊曰:“戒,陕右人,而失一目,暮年弃五祖来游高安,终于大愚。”逆数盖五十年,而东坡时年四十九岁矣。

后东坡以书抵云庵,其略曰:“戒和尚不识人嫌,强颜复出,真可笑矣。既是法契,可痛加磨砺,使还旧观,不胜幸甚。”自是常衣衲衣。


张成保(图左、图右)与前世丈夫(图中)周毛子合影。


张前世的妹妹武参娥说:“张第一次来我家十一岁,我有意考察过他。比如给祖宗上坟时,让他在前面走,说出各个坟是谁的。他都一一说对了。他对姐姐的孩子异常亲切,母子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感情,一个11岁的孩子是装不出来的。”张前世男人周毛子说:“我第一次见成保是11岁时,这孩子的言谈举止处处像我已故的妻子”。

图片摘自网上


“豆包同学快四岁了,晚上临睡之前跟我聊天,他说:我的老家在四川,就在成都西边一点点。我的两个女儿还在那儿,一个15,一个10岁了。我已经好久没见到她们了,可能都快认不出来了。我想去四川看她们,然后再回来。我和四川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完这些话,他就睡着了。我却陷入了深深的遐想…


图片摘自网上


进一步了解轮回转世

如果有兴趣进一步了解轮回转世,可以从科学、佛教、现实研究,禅修体验等方面进一步深入了解。

科学对轮回转世的研究,可以从灵魂存在、前世记忆、催眠回忆前世、濒死体验等方面了解,国外有很多科学家,以及医学、精神心理方面的专家在研究。

从佛教的角度研究轮回,最好的方法是“深入经藏”,即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思维观察和体验,如果只是网上查一下,随便翻一翻资料,可能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佛教的内容甚深广大,普通人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其概貌,正因如此,对佛教也有非常多的误解。如果只是感兴趣,可以参考慈诚罗珠堪布写的《前世今生论》,是当代藏区发生的普通人的轮回转世事件的实地调查采访,据说书中很多当事人还在世;电影《小活佛》也不错,基努里维斯和英若诚先生在1993年拍的一部片子,讲述了寻找活佛的转世灵童;纪录片《寻找香格里拉》等。


杭州西湖当时东坡先生修的“苏提”

五祖戒禅师印象小节

从上文可看出,五祖师戒禅师修行成就很大,擅长禅宗机峰,在当时声望很高,影响非常大,弟子众多,在晚年时,“其行藏落人疑似”,即可能有一些行为让众人感觉不太如法,遭人怀疑,至使像洞山自宝这样的弟子都不再以礼相待,后来到大愚处,没过多久在僧堂前倚拄杖,谈笑之间即离开人世了。这可以看出来,五祖戒禅师的禅定境界是相当高的,已经做到来去自由、无拘无束的境界了。

“其行藏落人疑似”,到底指什么,没有找到任何确切记载,在冯梦龙《喻世明言》中,说他与一位叫红莲的女子有染,因为这是文学作品,不足以让人相信。东坡自己曾提到”戒和尚不识人嫌,强颜复出”,其诗中也有“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以及“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等句,综合这些,可以看出,五祖戒禅师作为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德高望重的一位大和尚,非常受人景仰,但是在晚年可能确有些不拘小节的行为。

为何前世出家,今生会有大成就?

出家,即出离世俗尘缘,发愿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使自他从轮回中解脱为目标,度一切众生,行一切善法,发菩提心,再也没有自私自利。这些,堪称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因此,从佛法因果理论来解释,出家修行有大福报,如法修行,好的结果是脱离一切烦恼成为登地菩萨,乃至成佛。但是,如果一生当中修行不是特别好,没有达到不退转地,则可能还会有烦恼,还会堕落,也可以说,修行好了,可以做菩萨和做佛,也可以乘愿再来转世做人再来度众生;修的不太好,可能成为六道中人或天道中的天神或人,因为前世的发心修行的福报,则很可能成为帝王将相,或大富贵之人。

下面说说东坡先生的个人婚姻生活,这些是有文字记载的。

东坡先生先后有两个妻子,王弗和王润之,一个正式的妾,叫王朝云,另外侍妾侍女有多位,其数不详。

东坡19岁,取第一个妻子王弗,其当时16岁;

30岁时,王弗27岁去世;王弗去世时,苏轼与她唯一的儿子苏迈,仅仅六岁,王弗堂妹王润之和其哥哥十分崇敬东坡先生,因此后来,促成了东坡与王润之二人的婚事。

33岁时,即3年后,续娶前妻王弗堂妹王润之,是其第二个妻子;

39岁,纳侍妾王朝云,当时王朝云12岁,之前是歌姬;

56岁,第二个妻子王闰之去世,

61岁,王朝云去世,卒年34岁。

66岁,东坡离世。

从以上看,东坡先生的婚姻生活,既十分幸福又有不幸之处,幸福之处自然不用多说了,不幸的是三任妻子都年轻早逝,另东坡先生十分悲痛。

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而谦虚,东坡读书时,总是陪在身旁,背书有错漏的时候,王弗会在一旁提醒,但等东坡要与她探讨时,她又说自己并不精通。似乎东坡所不会的都是她会,二人即是夫妻又是知音,情深意长,从东坡先生在其去世十年后的词中即可看出,读过催人泪下。


图片来自网上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二任妻子王闰之陪伴东坡先生时间最长,共二十五年,与其同甘共苦,经历世间动荡沉浮,在其死后,东坡还记得,在王闰之的生日,给她求佛诵经、买鱼放生。

《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

泛泛东风初破五。

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

佳气郁葱来绣户。

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谁与举。

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

放尽穷鳞看圉圉。

天公为下曼陀雨。


六如亭 图片摘自网上


东坡先生临终

东坡先生墓志云:“先生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与吊于家。讣闻于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惠林佛舍。”呜呼,先生文章为百世之师,而忠义尤为天下大闲,加之好贤乐善,常若不及,是宜讣闻之日,士民惜哲人之萎,朝野嗟一鉴之逝,皆出于自然之诚,不可以强而致也。以次年闰月六日,葬于汝州郏城县钓台乡上瑞里。

东坡先生在去世前,曾唤三子于床前,说:“吾生不恶,死必不坠。”

老朋友惟琳和尚在其临终时赶来,在他耳边大声道:“端明勿忘西方。”   东坡答:“西方不是没有,但个里着力不得。”   钱世雄喊:“至此更须着力!”   东坡闭目答:“着力即差!”   钱世雄问:“端明平日学佛,今日如何?”   东坡答:“此语亦不受。”   其子问有何后事安排,东坡不语。

之后溘然而逝。


西方极乐世界图

关于上面情形,说明东坡先生临终前头脑清晰,不忘禅语机峰,不失正念。有些人评论说东坡先生临终前不能一心专注观想西方极乐世界,说他修行功夫尚差,这是不太公平的。因为东坡先生以参禅修行为主,按照禅宗的理论,其临终前的表现,不执着“有”,不执着“无”,不执着受,恰恰说明了他的修证功夫是很高的。

在东坡去世前两日,与惟林长老与有一段诗,即《答径山琳长老》

与君皆丙子,各已三万日。

一日一千偈,电往那容诘。

大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疾。

平生笑罗什,神咒真浪出.

惟琳和尚不知最后两句的典故,问鸠摩罗什神咒是什么意思,东坡索笔书:‘昔鸠摩罗什病亟,出西域神咒,三番令弟子诵以免难,不及事而终。’

鸠摩罗什是历史上公认的高僧大德,流传最广的《金刚经》、《法华经》、《阿弥陀经》等都是他译出来的,虽然被国王所迫,娶妻生子表面看似破戒,然而出淤泥而不染,死后舌头化作舍利。上面诗最后两句,东坡先生并非真的嘲笑鸠摩罗什大师,而是说人的生死都是无法避免,高僧大德也会生病,也会死的,应该以平常心看待而不要执着。

苏东坡的转世

据说,明代憨山大师是东坡先生转世。

憨山德清(1546—1623年),与云栖袾宏、紫柏真可、藕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法号德清,谥号弘觉禅师,安徽全椒人,为临济宗门下,与紫柏真可禅师是至交。


供奉在南华寺的憨山大师真身(来自网上)


憨山德清精通释、道、儒三家学说,主张三家思想的融合,著作颇丰,书法也堪为大家。倡导禅净双修,教人念自性佛,其思想与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相契,中兴禅宗的祖庭曹溪南华寺,即六祖惠能真身所在寺庙,其圆寂后也留下不坏真身,也被供供奉南华寺内。

醒世歌是憨山大师所作脍炙人口的禅诗: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后略)

憨山大师一著作叫《梦游集》,其中,示灵洲镜上人篇记载:

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棱伽室。睹东坡老人。代张方平手书棱伽经。与佛印禅师留作金山常住。是时举身毛孔。熙怡悦豫。如春生百草。不自知其所以然也。及后览教乘印证。乃知为习气横发于中。熏然不自觉耳。自尔行脚云水闲。此海阔天空虚明昭旷之境。时时如大圆镜。悬于眉睫闲也。顷为幻业所弄。直走瘴乡。舟行过曹溪口。下浈阳峡。经小金山。而抵羊城。未暇登眺。戊戌秋日。始得览其胜。与镜心上人。过东坡堂。读悟前身诗。又爽然自失。恍然若睹旧游。是知天地一幻具。万法一幻丛。出没一幻迹。死生一幻场。江山一幻境。鳞甲羽毛一幻物。圣凡一幻众。尔我一幻遇耳。


憨山大师书法


上文被当作憨山大师是东坡先生转世的证据,如上所述,似乎在禅定境界中回忆前世。

上文大概的白话翻译如下:

我以前曾经到海门这个地方,登上妙高峰,在那里禅坐,进入很深广的禅定境界中,之后感觉进入棱伽室,看到东坡老人正在为张方平抄写《棱伽经》,佛印禅师留东坡先生在金山寺一起居住。这时全身的毛孔都特别舒服,就向春天百草生长一样,自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后来查找经论印证,知道这是过去世的习气不知不觉的出现。自此以后,证得到大圆镜智,然而时常为以前的因果、业障所捉弄,到过很多前世曾去过的地方(瘴乡、曹溪口、浈阳峡、小金山、羊城等),去了东坡以曾居住的地方,读前世写的诗,有时又不知所措,似乎看到前世的自己。因此知道,万法如梦如幻,人生也如梦中幻化一样。

文中提到的张方平,是当时四川的地方官,对于东坡父子,有知遇之恩。三苏同考进士时,曾一起去拜会他,之后交往更深,东坡称之世叔伯,后来结成忘年之交。《棱伽经》是佛教禅宗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从上面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前世后世的经历有着很多微妙的联系。

而憨山大师的下一世,就是近当大名鼎鼎的虚云法师。

虚云法师


虚云法师(1840-1959),为近代禅门泰斗,世寿120岁,戒腊101。主籍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

虚云法师以此对联自述一生: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五帝: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与宣统皇帝。

*四朝:满清皇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十难:生为肉球、饥寒雪掩、痢疾待毙、口流鲜血、失足堕水、大病顿发、索断浸水、险遭剖腹、全身枯木、遭匪毒打。

身系禅宗五宗法脉传承--曹洞、临济、云门、法眼、沩仰。

其弟子有具行和尚,宣化上人,一诚法师,传印法师,本焕老和尚,净慧老和尚,海灯法师,佛源老和尚,体光老和尚,绍云法师,梦参老各尚等,几乎当代在世或不在世的大德高僧,都曾得到过虚云法师的法益。

虚云在南华寺任住持时,晋院的那一天到各个殿堂拈香礼拜说法。老和尚在憨山大师肉身像前拈香礼拜的时候,说了这样话:

今德清,古德清,

今古相逢换了形。

佛法兴衰听时节,

入林入草不曾停。

(虚云法师字是德清,憨山大师的法号是德清)


虚云法师书法,与东坡先生、憨山大师的书法,是否有几分神似?


关于这个偈,虚云法师的弟子,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的净慧长老的开示如下:

憨山大师的法号是德清,虚云老和尚的法号也是德清。但是古今相逢不是一个色身,换了形体。古德清的肉身还在,今德清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说“古今相逢换了形”。

“佛法兴衰听时节”,当年憨山大师去中兴南华寺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充军之人。他以一个“服刑者”的身份去中兴南华寺,把六祖道场振兴起来。

虚云老和尚去中兴南华寺的时候,六祖三次托梦召他。当时广东省的主席李汉魂也再三邀请老和尚,一定要他老人家去南华寺。所以说佛法兴衰的时节因缘不同。佛法也是因缘法,它的兴衰也是由时节因缘来支配的。当然,人是众多因缘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入林入草不曾停”,生生世世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过去沩山祖师曾说过,百年之后他要到山下去做一头水牯牛。我们今天的人听了这话会害怕,为何不去极乐世界,而是要去做水牯牛干什么?但对禅宗的大德来说,整个修行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度众生的过程,今天走到山林中去,明天又到草莽中来,不停的奔走,只要哪儿有众生,哪儿有苦难,他们就到哪儿去。

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释疑

本文题目为“闲谈轮回转世”,闲谈二字,意思是并非正式,也不一定严谨,对于现代人的执着精神和科学思维来说,轮回转世和上文当中的历史记载,都不足以十分另人信服,因此也仅能当作闲谈吧。

关于东坡先生的前世和后世,也有其他的说法,有人认为,东坡先生的前世不是五祖戒禅师,而是另有其人,而其后世是明朝的袁宏道,据说也有史料记载,对此我没有详查。

另有东坡诗《题灵峰寺壁》:

灵峰山上宝陀寺,白发东坡又到来。

前世德云今我是,依希犹记妙高台。

其中前世的“德云”,是指哪位,是宝陀寺中曾经有叫德云的和尚,还是《华严经》里的德云比丘,没有搞清楚,这里所指的前世,是指东坡之前的哪一个前世,是其很久以前的再前世吗?是否定其前世不是五祖戒禅师吗?没有搞明白。

《华严经》中有记载: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此颂已,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胜乐;其国有山,名曰:妙峰;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曰:德云。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菩萨云何修菩萨行?乃至菩萨云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德云比丘当为汝说。”

如果诗中所指是《华严经》中的德云比丘,那么这个前世,至少是东坡之前的1500年前的事情了。

此外,东坡于公元1101年去世,憨山德清法师生于1546年,时间和年代对不上,这又如何解释,我们可以看下面的公案:

世亲菩萨⑧在阿踰陀国时,曾经与三弟师子觉和大哥无著菩萨互相约定︰“当代的修行者,都想亲见慈氏(弥勒菩萨),以后看我们之中,若哪一个人先行舍寿,实现了宿愿,能得见圣弥勒菩萨,就应当回来告知其它人,让别人能知道他已经到了兜率内院。”

其后,三弟师子觉先舍寿命,三年没有消息;接着,世亲菩萨在八十岁时入灭,经过六个月,亦未见通报。有些人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误跑到恶道去了?

那时无著菩萨仍住世说法。有一天傍晚时分,无著菩萨正为学生讲授入定之法。灯光忽然黯淡,空中大放光明。此时有一天人,自虚空中冉冉而降,礼敬无著菩萨。无著菩萨立刻认出是世亲,便问道︰”你为何这么晚才来?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吗?“ 世亲答道︰”我自从在此舍寿之后,上升兜率天弥勒内院,在众莲花中出生。莲花才开,弥勒便称赞着说︰‘善来!广慧!善来!广慧!’我于是恭敬礼拜旋绕弥勒菩萨,才绕了一周,即来通报。” 无著菩萨又问︰”师子觉今在何处?“世亲答道︰”当我在旋绕弥勒菩萨时,见师子觉在外面的天人众中,耽着欲乐,应接不暇,他哪能来通报?“

从此典故可知,有时我们执着钟表运行为时间,而在经典中记载,六道轮回的不同地方,时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天道等善道的时间过得快,地狱等恶道的时间过得慢,如,有记载兜率天中的一天,相当于人道的四百年。

其实,就算同一个世界,时间对于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身逢恶缘,或得大苦之病,则度日如年;而如果无事挂心,或在顺境则时间如流水。

像上面典故中说的一样,修行人在修行时,一般都有最向往的某位佛、菩萨以及其所在的清净刹土,在他们离开世间之后,如果有足够的修证能力,他们一般会先往生到这个清净刹土,拜见佛或菩萨,然后根据以前的发愿再来人间转世,这就是所说的修行人的“乘愿再来”。

结语

有人说,今天是昨日的转世,这么看,每个人必然都在轮回中。

对于轮回和转世,我不轻易肯定,也不敢轻易否定,东坡先生诗中说,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图片来自网上


憨山大师说,天地一幻具,江山一幻境,死生一幻场。只有从梦中醒来,才知道是在做梦,如果真的是人生如梦,那么,谁会知道何时醒来呢?


【结束】


备注:

①《五灯会元》,中国佛教禅宗史书,宋释普济撰。

②印光法师,(1861-1940年),民国四大高僧之一(虚云,太虚,印光,弘一)。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今合阳)路井镇赤东村人。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公认为是大势至裱框的化身,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

③朱时恩《居士分灯录》,书成于崇祯五年(1632)收于《万续藏》第一四七册

④佛印法泉,佛印(1032~1098) 宋代云门宗僧。为苏东坡之方外知交。法号了元,字觉老。俗姓林,饶州(江西省)浮梁人。住江州(江西省)承天寺。后历住淮山斗方,庐山开先、归宗,丹阳(今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和焦山两寺主持,江西大仰山等刹。尝四度住云居;与苏东坡相交颇深。法泉,金陵蒋山法泉佛慧禅师,随州时氏子。

⑤惠洪《冷斋夜话》古代中国诗论著作。共十卷。北宋僧人惠洪(1071-1128)著,是书体例介于笔记与诗话之间,但以论诗为主。

⑥《印光大师文钞》, 印光大师主要是倡导净土宗的修行,此处他以东坡先生为例,意在说明如果修净土往生极乐,东坡必定成功,而会到转世受业报。

⑦南华寺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7公里的曹溪,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六祖大师的真身以及憨山大师的真身在此供奉。

⑧世亲菩萨,约380-480年,又名天亲,是无著的异母弟。

标签组:[文化] [读书] [宋朝] [苏东坡] [佛印禅师] [佛印

上一篇谨慎做人 低调作事 闲谈汉宣帝时肱骨之臣张安世的一生_霍光

下一篇综合评价陈一发儿,女流66,小九九九九,刘飞儿及小感谢!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