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抱朴:吴大廷论魏燮均其人及其诗_杨抱朴_新浪博客

首页 > 文化 > 正文
2021-06-01

发表自话题:闲淡抄人

吴大廷和魏燮均为清末著名诗人,一个是湖南沅陵人,一个是辽宁铁岭人。吴大廷到沈阳书院任教时结识了魏燮均,并建立了终生友谊。 吴大廷为《九梅村诗集》作序跋并题词,认为魏燮均的诗歌闲淡隽永,师法魏晋唐宋诸贤。吴大廷的揄扬对魏燮均诗歌扩大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宇栋按:本文系“全国首届魏燮均诗歌与艺术研讨会”邀请论文

                               

吴大廷论魏燮均其人及其诗

杨抱朴

 

吴大廷和魏燮均为清末著名诗人,吴大廷为魏燮均的诗集作序跋并题词,魏燮均亦有诗赠吴大廷。二人诗文往还,坛称文坛佳话。但二人的交游与文字往来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笔者愿献芹意,求教于学界同仁。 

吴大廷(18241877),字桐云,湖南沅陵人。工诗文,成就不凡,“纵学而甚文,警敏有器观”[1],“早年有奇才之称”[2]。吴大廷初由拔贡入资为内阁中书,又由军功简放福建盐法道,后又移调台湾。在位有政声。吴大廷喜交游,与政界之胡林翼、曾国藩、郭嵩焘、左宗棠、李鸿章等均有交往,与文士刘熙载、方宗诚、吴廷栋、孙衣言、俞樾等均有往来,平生足迹半天下。有《小酉腴山馆诗文抄》、《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等传世。

 (图一:此为吴大廷四十岁小像,取自清代同治三年杭州刻本《小酉腴山馆全集》)

 

魏燮均(18111887?),字公隐、子亨,号九梅居士,辽宁铁岭人。岁贡生,即所谓明经。一生未登仕途,除了在辽宁昌图、海城、辽阳、金州、沈阳、岫岩等地做幕府和授徒外,便在家乡躬耕,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著名诗人。此外,魏燮均又是著名书法家,有“字震九州”之誉。魏燮均著有《香雪斋笔记》、《梦梅轩杂著》等,现仅有《九梅村诗集》传世。

 (图二:此为魏燮均书法)

 

吴大廷与魏燮均相识当在咸丰三年。按吴大廷应学使张鑅之邀,到沈阳书院做事。吴大廷于咸丰三年(1852)正月出山海关,二月初七抵达沈阳。[3]吴大廷的职责是在书院“教读书启”和襄校试卷。张鑅(17931855),字振之、振斋,直隶南皮人。(《九梅村诗集》有误)《奉天通志》卷一百三十五·职官十四·奉天府丞兼学政:“张鑅,直隶南皮人,道光乙未进士。咸丰二年八月自太常寺少卿授,代雷以诚,五年八月改。”[4]咸丰三年,魏燮均岁考被擢为贡生,因此魏燮均便成为张鑅的门生。魏燮均《挽学使张振之先生序》云:

 

先生讳,天津南皮人。壬子视学奉天。明年,夫人卒于任。先生无子,惟以孙承嗣焉。乙卯,差竣旋都。未几弃世。先是癸丑,余贡明经,获为先生门下士。继与其幕友吴桐云(大廷)交。往来诗翰极蒙嘉赏,欲擢为汉教习,适余居忧,未果。因感知己,为赋挽词二章,以志恸。[5252

 

此序点明魏燮均是通过张鑅才认识吴大廷的。吴大廷曾于咸丰四年为魏燮均《闾山游草》作“跋”,则二人相识于咸丰三年当不成问题。

吴大廷与魏燮均的文字往还,以吴大廷写给魏燮均的居多。吴大廷先后给魏燮均作了《闾山游草跋》、《题词》二首和《九梅居士诗集序》。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吴大廷对魏燮均其人及其诗的评价。依时间先后,先看《闾山游草跋》:

 

龙二为云:“吾游西湖屡矣,不赋诗无以谢山水,必赋诗又无如此习见习闻何?吾当俟吾性情之所至耳。”余尝深韪是言。及读子亨明经《闾山游草》,益信二为之言不余欺,而鄙见为不谬也。忆癸丑夏,余尝陪张振之学使登闾山观音阁,呼僧瀹茗,徜徉于石棚下,低徊而不忍去,顾乃无一言以吐胸中之所得,岂非以冠盖喧阗,虽山灵亦不能使之静耶!不然,子亨搜奇抉奥,渊然作金石声,而余并习见习闻,亦不可得。人才虽相越,不应如是之甚,盖性情有至有不至也类如此。虽然闾山名雄北镇,子亨才轹东都,其性情相感发,宜也。乃近依桑梓,亦若有悲从中来而不能自已者,何哉?读子亨诗,益不禁念行迈之悠悠,怆然而涕下矣。爰缀数语以遗子亨,不知子亨视余与二为何如也?

咸丰甲寅秋后四月,沅陵桐云弟大廷拜跋。[6

 

《闾山游草》即《闾山集》,见《九梅村诗集》卷六,今存诗44首,为魏燮均咸丰四年甲寅(1854)游广宁(今北镇)登闾山所作。闾山全称为医巫闾山,《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7]从隋代起,闾山就成为“北镇”的“五大镇山”之一。元明清时,帝王登基时,都要到山下的北镇庙遥祭此山。古往今来,闾山游人不绝,吟诵之作数不胜数。

吴大廷这篇跋文,第一,强调魏燮均的诗是性情所至之作,即有真情实感。吴大廷引好友龙二为游西湖赋诗,必须“吾当俟吾性情之所至”为立论前提,又用自己陪张鑅学使游闾山而没作出诗,来反衬魏燮均《闾山游草》是性情所至之作。第二,强调魏燮均的诗有极强的感染力。魏燮均与闾山能够“性情相感发”,吴大廷从魏燮均苍凉的诗句中受到感染,不禁想起自己的行迈之苦,“怆然而涕下”。总之,吴大廷认为魏燮均的诗是主性情的,无情产生不了诗,诗言志而缘情。按魏燮均的诗,陈德懿说学孟郊,以苦吟著称。[5925魏燮均地位低下,有才华而不得施展,其诗风凄苦也是自然而然的了。其实,吴大廷也有描述闾山的诗句,如《自题匹马出关图》:“生不愿立谈唾呼窃卿相,侧身衮衮云霄上。亦不愿腰缠万贯青铜钱,买笑一掷随风烟。但愿世有知心如鲍叔,万里投荒死亦足。南皮遇我独有情(张振之少京兆),慨然邀我出关行。关外海风浪拍天,关前长城尖削山。松杏雪花如掌大,探胜直到医闾颠。主宾相顾称壮绝,狂啸一声山石裂。便须九塞清边尘,挥刀划云云欲掣。……”[8]诗中追忆了陪同张学使游闾山时的情景,并赞美闾山“壮绝”。与魏燮均相较,一个是即时,一个是追忆。

其次,再看吴大廷的《九梅村诗集·题词》:

 

    大雅久销歇,君才世不如。

    情怀同白傅,气骨逼黄初。(君工选体)

    希古志良苦,传家计未疏。

    至诚神可格,风雨护残书。

 

    一洗淫哇习,筝琶去弗留。

    杜陵谁嗣响,萧统自高楼。

    抗坠元音合,酸咸臭味投。

    他年执牛耳,无复撼蚍蜉。

        酉阳桐云吴大廷题[5937

 

这里先说明一下,吴大廷“题词”时,《九梅村诗集》尚未结集,用他的话说是“又题二律于拟选诸作后”[5928。这两首诗对魏燮均评价颇高,认为魏燮均很有诗才,能继大雅,绝无淫邪之音,亦即说魏燮均的诗纯正,是风雅之作。从“性怀同白傅”、“杜陵谁嗣响”来看,他认为魏燮均诗学白居易和杜甫。这里至少有两层含义:一、从内容上说是反映现实,关心民瘼;二、从形式上说语言通俗而又不乏典雅。从“气骨逼黄初”、“萧统自高楼”来看,又强调风骨和古雅。黄初,魏文帝曹丕年号,“逼黄初”,实际上就是继承建安风骨。萧统是《昭明文选》的选编者,所选诗均为汉魏晋南朝宋齐等五古之作。诗中自注“君工选体”,亦是强调作诗古雅。“选体”,严羽《沧浪诗话》认为“五古”为选体,另一种说法是指按《文选》风格体制所写的作品为选体。笔者倾向于前者。《九梅村诗集》中五古颇多,且多为上乘之作。魏燮均《寄怀吴桐云观察》(时官福建盐法道)也提到了“选体”,诗云:“凤自高翔燕自飞,云泥分隔远相违。十年离别词人散(如王柘园谢世、傅味琴往山东、刘松云官锦州),万里音书驿使稀。置酒高会逢子建,赋诗工效谢元晖(桐云工选体)。而今莫负朝廷望,闽海苍生正溺饥(时发逆窜扰福建)。”[5873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首魏燮均赠吴大廷的诗。诗中除了期望对方有所作为外,还把吴大廷比作曹植和谢朓,也强调古雅。同时也说“桐云工选体”,可见“选体”是当时文人对写“五古”诗人的雅称。

吴大廷《题词》还期望魏燮均能左右诗坛,将古雅诗风发扬光大。同时也表明二人志趣相投。这两首诗虽不无恭维,但总体说来概括了魏燮均诗歌风格以及所表现的旨趣。

最后,我们再看吴大廷《九梅居士诗集序》对魏燮均的评价。序云:

 

余性直且量褊,不叶于俗。独遇磊落之友,往往好之。而其间能以文词自表见者,则好之尤笃。若性生焉,不可以强致也。往者辛亥岁,客游星沙,遇同年友张君哲堂,以选贡教授乡里,酷嗜诗歌,不求知于人,时人亦罕得见其诗者,顾与余相切。明年,余游京师,尝出所作邮寄哲堂。哲堂刻求于一字一句之间,不稍宽假。使非性情相感发,乌能以南北数千里往返论诗,若余与哲堂者哉!未几而哲堂死矣,余不得哭于寝门,仅遥为诗以吊之。倘归志早决,藏其诗以传其人,或稍纾夙昔嗜好之意。乃濡滞都门,而南顾里闾,烽火烛天,兵车之所蹂蹴,虺蜴之所窜伏,正恐其人既往而其诗亦付之杳冥之天,不复知其能存与否也?吁!良可悲矣。

近寓辽东,得于九梅居士交,居士少负异志,无所遇,困于州县记室者有年。平居好山水,尤爱结纳英流。抑郁沉晦之意,时于诗发之。余悲其境类哲堂,尝为跋《闾山游草》,又题二律于拟选诸作后。居士乐之,以为知音。兹复出《九梅村全集》,问序于余。夫以居士之诗之富,闲淡隽永,罔不可喜,都人士既知而慕之矣,奚以余言为重轻。然而余不获再见哲堂,又不获裒集其诗,每唏嘘感慨不能自禁。苟得有类哲堂者,虽不识其人,犹将网罗散失,矧以余为同心,成就卓卓如居士者,顾可朐(月忍)以终,重贻异日之戚哉!然则余言虽无足重轻,而以文扬居士之志,固性所乐为也。

居士姓魏氏,名燮均,字公隐,初字子亨,铁岭岁贡生。世居其邑之南乡,故又别号九梅居士云。

咸丰乙卯夏五月楚南桐云吴大廷序于沈阳锁院。[5]927-928

 

在这篇序中,吴大廷对魏燮均的评价是很高的。就其人而言,认为魏燮均“少负异志”,只是“无所遇,困于州县记室有年”。就其诗而言,首先认为魏燮均的诗都是有感而发之作,即“抑郁沉晦之意,时于诗发之”。诗歌从产生时起就是有感而发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魏燮均有志不获聘,数困于州县低级幕僚,其诗便是其际遇的写照。正因为言之有物,才引起吴大廷的共鸣,才一再为其诗集作序跋、题词。其次,认为魏燮均诗风“闲淡隽永”,“成就卓卓”,这种概括是恰当的。《九梅村诗集》现存诗1400多首,由于为地位、经历所囿,他的诗多写山野村居的感受,偶涉名山大川,亦以清新质朴之语出之,“古近体淡远古朴,逼真王孟”[5]930。王维和孟浩然多清新淡远之作,一直为写山村风光诗人所宗,魏燮均长年躬耕,不慕名利,其诗自然也就清新淡雅了。“隽永”,即有余味,耐人咀嚼。诗以廊庙气和山林气为高,那么,魏燮均显然是近于后者。

吴大廷与魏燮均于咸丰三年相识,咸丰五年六月吴大廷入京,参加顺天乡试[3],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九梅村诗集》初稿,曾得到吴大廷的校定[5]934,《闾山游草跋》和《题词》,魏燮均读后“乐之,以为知音”[5]928。总之,吴大廷写给魏燮均的文字,除了见证二人的友谊外,吴大廷对魏燮均的人品、诗品以及艺术上的定位都是很高的,同时对《九梅村诗集》在关内的传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使魏燮均这位关东才子让更多的人知晓,赢得更多的知音。

 

 

 

 

 

 

参考文献:

[1]吴汝纶.赠太仆卿故福建台湾兵备道吴君墓志铭[M].缪荃孙.续碑传集:卷三十八[M].宣统二年江楚编译局印本.

[2]廖一中,罗真容整理.李兴锐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7:27.

[3]吴大廷.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M].台北:台北商务印书馆,1980:6.

[4]翟文选、臧式毅主修,白永贞、袁金铠等纂.奉天通志[M].沈阳:辽海出版社影印,2003.

[5]魏燮均著,毕宝魁校注.[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4.

[6]魏燮均.九梅村诗集[M].光绪元年红杏山庄刻本.

[7]钱玄等注译.周礼[M].长沙:岳麓书社,2001:308.

[8]吴大廷.小酉腴山馆诗抄:卷上[M]同治元年 壬戌刊于京馆.

标签组:[新浪

上一篇闲谈 | 悲催,一位搞房地产最终却被搞成“老赖”的影视巨星!_李亚鹏

下一篇闲谈我眼里的诗经——《关雎》篇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