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富春山居图”

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21-06-01

发表自话题:富春山居图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系列报道

在这里,小学生6年中要参加90项家务劳动、90项校内劳动、90项农场劳动、30项志愿服务公益劳动;

在这里,学生遵循传统历法,设计二十四节气农场耕种计划,种菜、养蚕、除虫、收割;

在这里,乡镇农田里处处闪动着学生挥汗劳作的身影,人气旺了、农户笑了、乡村美了;

……

这一切,皆源自当地推行的“新劳动教育”模式。

这里的劳动教育究竟有何特点?近日,记者走进杭州市富阳区这处富春山居图里的“秘境”,撑起一支教育的“长篙”,向富春江水深处“漫溯”,去寻找劳动教育的“一船星辉”。

从课堂育人到开放育人——

打开课堂的边界

一颗土豆能做什么?

在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土豆成为各科课堂的主角:劳作课种土豆、语文课写土豆、数学课算土豆、美术课画土豆、采摘节收土豆、财商课卖土豆……

不单是土豆,小麦、蚕豆、油菜、向日葵、兔子等学生种的植物和养的动物,都在这所学校里散发出神奇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们不断去探究。

行走在富春七小校园里,开心农场、劳动大厅、木工教室、农耕文化馆、科普基地……种种开展劳动教育的场所让人目不暇接。

据不完全统计,在富春七小校园里养殖过的动物有十几种,种植的植物有70多种。与其说这是一所学校,不如说这是一座神奇的城堡,学生对这里的一切都好奇地探索着。

为什么把劳动教育摆在如此突出的位置?

2009年,面对刚刚建成的崭新校园,富春七小首任校长章振乐心里一直琢磨的是如何把学校办出特色。彼时,一项针对本校1000多名学生开展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调查显示,91%的学生缺乏真正亲历农耕劳动的体验、70.3%的学生不参加日常劳动,这些数据让喜欢健身、登山的章振乐心里很难平静下来。

“没有亲近过土地的孩子,就没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没有劳动实践的教育,就像是‘空中楼阁’。”章振乐说。

而后,富春七小把办学特色紧紧瞄准在劳动教育上,这一瞄就是11年。

11年间,校园西边的15亩土地,从建筑垃圾的填埋地变成了种植区、养殖区、农具博物馆以及现代农业区等分工明确的“开心农场”,成了各个班级劳作的乐园。

渐渐地,劳动在富春七小校园里蔚然成风。

立春时,学生们来到开心农场寻找春天;立夏时,学校操场上举办收获节,学生们摘蚕豆、剥蚕豆、煮蚕豆、吃蚕豆;立秋时,学生拿起锄头,整地施肥种萝卜;小雪时,油菜长大了,大家测量油菜的高度,在素描本上为油菜画像……学生不但在劳动中认识了农作物,亲身体验感受二十四节气,更在观察、访问、调查、绘画、写作、诗歌创作等活动中经历一次次综合性学习。

2018年5月,经过9年开发,富春七小《蚕豆成长记》《呀,土豆!》《嗨,小兔!》等6本校本教材,以及劳动教育实践系列课程“大地上的劳作:二十四节气亲子书”前后出炉。

劳动教育不单单出现在校本教材之中,它还像火种一般被播撒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点燃了创新的火焰。

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学校会为每个班级颁发为期6年的班级责任田“土地证”,并收取六年级学生耕种并收获的向日葵种子;每年的“采摘节”、农事运动会上,学生们争相拿出自己种植的蔬菜、水果进行分享;“最美农场”“小小农博士”“劳动小能手”等评选,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等劳动热情。

随着劳动教育内容不断丰盈,11年间富春七小逐渐构建起一套以“新劳动教育”为特色的课程群,包括三大板块:开心农事、田园放歌、爱心分享等组成的农事劳作课程群;小小农科院、智慧小鲁班、理财小能手等组成的创意劳动课程群;生活整理、志愿课程、成长30事等组成的美好生活课程群。

新劳动教育新在何处?“新劳动教育不仅限于德育,还涉及教学和综合实践等领域。”章振乐说,主要体现在目标上与德、智、体、美融通,内容上与学科课程整合,评价上侧重体验。

在“小小农博士”课程中,富春七小围绕各学段学生种植蔬菜活动,设计若干探究性学习项目和小课题,让学生成为农场探秘的博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再如“种桑养蚕”项目中,学习流程包括桑叶选取、扦插、管理、桑叶采摘、养蚕结茧、抽丝等,让学生在劳动中提升探究欲,在探究中提升学习的兴趣。

三大课程群,60多门项目化、开放式的选择性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是学生们认识世界,并试着去创造世界的奇妙之旅。这些课程从劳动中来,又回到劳动中去。

在新劳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课堂的边界被打开了,学生在更广阔的“土壤”里扎根、发芽、成长。

“通过对萝卜进行观察、做实验,能否知道植物的茎弯曲或直立生长的秘密?”“杭州的市树樟树四季常青,为什么刚萌发出来的嫩叶却呈浅红色?”

不经意间,学生们在土地里刨出了兴趣、刨出了创新、刨出了未来。

仅2017年、2018年两年,该校学生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竞赛的作品中就有67篇分获一、二、三等奖;2017年,在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富春七小学生的13项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

在富春七小示范带动下,富阳区要求各校都在学校内设立劳动专业教室或劳动实践基地,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开展跨学科的项目整合学习。目前,全区共建设49个各具特色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以及相关课程。

在里山镇中心小学,在校园的山坡上开辟一片茶园,依托当地安顶云雾茶相关资源,全体学生在“知茶、事茶、悟茶”的茶文化系列校本课程中开展劳动教育,学生不仅学习种茶、采茶,还尝试制茶、卖茶、泡茶。

生机勃勃的校园成了富阳的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这里装满了他们成长的趣事。

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

成为生活的主人

5月1日,一份特殊的榜单在富阳区家长的朋友圈刷屏了。

在这份表彰榜单中,18名中小学生获得“劳动抗疫”小能手、13名教师开发的课程获得“劳动抗疫”优秀课程、16所学校登上“劳动抗疫”光荣榜,“芹菜变身记”“状元馒头”“钉纽扣”等内容吸睛无数。

如何把2020年这个超长假期过得有意义,富阳的孩子们在劳动里找到了最好的答案,做饭、刷碗、扫地、铺床、叠被……

劳动,之所以能够成为超长假期里的“抗疫神器”,正是得益于全区早就发布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建议。

“一年级学生在家能垃圾分类,学洗袜子、红领巾;二年级学生能连根拔除杂草,并学习用小锄头除草;三年级学生要做些向父母表达孝心的事,如洗头、洗脚等;四年级学生要养护班内绿植,有序摆放室内物品;五年级学生要采集土壤标本,研究土壤的结构和成分;六年级学生要管理家里一周的生活开支,并做数据分析,给出建议……”

这份富阳区教育局下发的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建议,根据小学生发展现状和年龄特点,共分成“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农场劳动”“志愿服务公益劳动”4个方面。前3个方面按年度分别列出了小学生6年需完成的90项劳动;“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方面,包括了30项公益劳动。

这份指导建议的出炉,正是出自富阳区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院。研究院学术顾问委员会由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省教科院、杭州市教科所等单位的12位专家组成。

“生活即教育。”谈起富阳区推动劳动教育的初衷,富阳区委书记朱党其用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在他看来,学生能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能不能实现自主管理,是劳动教育的一块试金石。“因此,劳动教育必须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向社会。”

在新劳动教育理念引领下,富阳区立足区域社会特点,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推进,打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围墙,全面提升区域教育的品质和特色。

除了智库,富阳区逐步搭建起劳动教育的“四梁八柱”,制定出台了《关于区域推进富阳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富阳区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实施原则、主要策略和保障机制;成立了富阳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联盟,33所学校成为首批联盟成员学校;发布了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方案,4.4万名中小学生直接参与……

在一系列强有力政策的推动下,阳台、厨房成了小课堂,社区、花园成了运动场,学生在生活中获得全面的成长——

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很多家长要进行复工复产,富春中学班主任李志芳在班里推出“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们主动承担家务,准备一日三餐,做起了小当家;

围绕“扫干净,堆整齐,种满园,点漂亮”,洞桥镇中心小学学生开展了家门口的新劳动教育实践课——打造洁美庭院,做起了小小园艺师,原本杂乱的庭院变得整洁、漂亮;

三八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烧上妈妈最喜欢的炒芦笋、花菜,做红糖馒头、蛋糕,打扫卫生等,把劳动成果当作最好的礼物送给妈妈;

……

指导建议发布一年后,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院进行了实施情况调查,对低段学生穿衣、整理书包、折袜子等10项家务劳动的调查发现,83.1%的学生全部都会做;对中高段学生整理衣柜、洗衣服、烧饭等10项家务的调查中发现,79.2%的学生全部掌握,前后对比明显。

爱生活、会生活,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这些优良的劳动基因正在嵌入富阳学子的身体里,成为新时代富阳学子身上显著的特征。

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

站在乡村的中心

“将篾丝穿进去,再拉一下。”在洞桥镇贤德村施家3号,一位篾匠师傅身边围着10个孩子,他正在教孩子们用竹子编蒸架。看了一两遍,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动手尝试,十几分钟后,一个个竹编简易蒸架就成型了。

“这是我第一次做竹编,原来这么有趣。”13岁的王瑾钰说,这是自己第一次和小伙伴们一起住到乡村农户家,她们还去田里帮农民伯伯种菜浇地,大家都很兴奋。

除了施家3号,在贤德村还有四户人家正热闹着。这次劳动实践体验,富春七小五(8)班47名学生分成5个小组,分别住到了5个农户家,跟着主人体验各式各样的田野课程,有的去山上挖笋、采茶,有的到田里拔草、摘野菜,还学砍柴挑担……

当天,“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洞桥镇正式授牌。

“实践基地是富阳区域层面推动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富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方亮介绍,基地活动的开展,主要通过两大类形式,一是依托“农户+”和“乡镇+”两种模式,组织城区学生进农村,让农户变成孩子们的“劳动课老师”;二是依托“企业+”“文创+”“科技+”,组织农村学生深入企业、工厂、文创点等,感知体验新科技下的劳动,开创“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新途径。

作为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的隐居地,富阳有古法造纸、竹编工艺、豆腐制作等特色非遗传统项目,也有造纸工业、光缆生产、球拍制作、水稻种植等现代特色项目,自然人文资源丰富。

为了保证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富阳区重点做了三件事:一是“出资金”,区里配套专项资金,平均每生每天200元专项活动经费,组织全区4.4万名三至八年级学生到“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参加劳动实践。

二是“定标准”,富阳区先后制定了《“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标准及认定流程》《“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准入制度》《“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考评办法》等,对申报单位和农户的硬件条件、安全措施、配套设施、规范管理等进行严格认定准入,挂牌认定后进行严格培训与管理。

三是“建课程”,依托富阳区国企——文旅集团和民营企业——野生君团队,立足劳动教育目标和要求,借助基地本土资源,结合学生特点,进行项目化、课程化的设计。

“课程是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核心。”富阳文旅集团总经理蒋祖云介绍说,富阳区农村实践基地设置了三类课程模式,分别是农耕课堂、农户课堂及手艺课堂,农耕及农户课堂为标准课程,手艺课堂因基地不同而课程各不相同,包含“黄豆的一生与豆腐制作”等。城区实践基地共设置了工艺类、科技类、自然探究类、创意制作类课程,包含“解密富春山居图”“小小服装设计师”等内容。目前,全区建成以“新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可实施项目与课程149个。

在推进新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富阳区还有一个主线和特色就是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富阳区以全区24个乡镇为主办单位,举办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节,每年每个节气都由一个乡镇主办,每年每个节气都有农事节气活动。

在资金、标准和课程的“加持”下,目前富阳区已经建立洞桥·贤德基地、永昌·唐昌基地、匠艺空间基地、花鹿原基地等16个基地。此外,全区正在打造100个各具特色的“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精品村;培育1000个接待规范和教育有效的“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示范农户。

“下一步,富阳区将根据中央相关文件精神,筹划建立两个500亩以上的能够容纳学生进行5天劳动周实践的综合实践体。”方亮介绍,未来2至3年里,富阳区将呈现大规模综合基地、乡村实践基地、农户体验点三位一体的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新模式。

不经意间,劳动基地的建设也悄然推动了地方经济、非遗传承、乡村振兴——

传统服装企业爱丽芬集团董事长姚博明发现,面对外贸下行和企业转型的双重压力,以劳动教育为特色的文创劳动体验成了企业新的增长点,于是下大力气成立文创公司、改造厂房,开发“小小服装设计师”等特色课程和实践体验活动,厂区人气旺了,工厂更美丽了;

渔山乡妇联主任王利芳发现,“芒种”节气活动的举办,把乡里的农耕文化和非遗文化传递给了下一代,她对乡土文化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心情也美了;

洞桥镇贤德村“农户教师”华金福发现,自己一辈子的农事经验有了传承,家里也有了人气,很多年轻人回村创业了,乡村更美丽了。

《中国教育报》2020年08月08日第1版 

标签组:[生活教育] [课程] [富春山居图

上一篇“吴湖帆墓”富春山居图_悠哉游哉之走遍苏州_新浪博客

下一篇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习近平如此运笔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