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故共致21名参赛者遇难,新华社、央视网、中纪委纷纷回应

首页 > 综合 > 户外运动 > 正文
2021-06-01

发表自话题:白银马拉松事故救援幕后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的普及,马拉松、徒步越野、山地自行车赛等户外运动越来越受欢迎。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打卡沿途风景,“跑友”们全国各地追逐比赛的热情高涨。同时,旅游业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帧”,地方政府和景区为了推广旅游资源,吸引话题热度,也乐于办赛。供需两旺之下,户外运动产业遍地开花。

  然而,户外运动尤其是越野类赛事具有一定专业性,也极易受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相关事故时有发生,一再敲响安全警钟。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故共致21名参赛者遇难

  5月22日上午,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在黄河石林景区举行,共有近万人参加比赛和健康跑。其中172名参赛人员参加了百公里越野赛。

  当天13时左右,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随后,当地停止比赛并组织多方力量搜救失联人员。由于赛段内地形地貌复杂,加上夜间气温再度下降,搜救难度进一步加大。

  截至23日上午9时30分,参加百公里越野赛172名参赛人员中的151人已经确认安全,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救治,情况稳定。另有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

  据指挥部透露,该事件是一起因局部地区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甘肃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

  央视评“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21人遇难”:此次教训已经足够沉重,绝不能重蹈覆辙

  

  5月22日,在甘肃白银举办的一场马拉松比赛遭遇极端天气,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最终酿成一场巨大的悲剧。

  在172人参加的百公里越野赛中,竟然有21人遇难,其中包括多名国内越野跑的顶尖选手。如此重大的伤亡极为罕见,远远超出了社会公众对于马拉松这一赛事的普遍认知。

  事实上,举办包括马拉松在内的极限运动赛事本就是一项极为科学专业的工作。路线规划、安全保障、医疗准备、应急救援、食品补给等等,需要事无巨细,万无一失。唯如此,才能从容应对“不测风云”。

  具体到这场赛事本身,一些可以确认的公开信息——部分人员失联、参赛运动员衣着单薄、部分地段无法行车只能步行搜救等,留下了一连串的问号。在亚高原无人区举办比赛,防风防雨保暖等必要装备是否纳入了赛事的强制装备要求?在赛道路段尤其是无人区是否准备了完备的应急点和补给站?面对突发的极端天气,赛事举办方终止比赛是否足够及时、应急预案是否充分?

  目前,甘肃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上述疑问都需要科学而严肃的回答。

  同样,它也值得广大极限运动爱好者沉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参加类似的赛事或活动挑战自我、追求突破,精神可嘉,但一定要敬畏自然、尊重科学、珍重生命,充分认识到极限运动的风险,在享受它带给个人独特体验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身体条件,在每一次出发前都应做最坏的打算、最充分的准备。

  当然,对于国内近年来几乎遍地开花的马拉松赛事而言,这一悲剧更是一面镜子、一记警钟。举办类似的大型比赛务必坚持科学严谨的精神,由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不要留下任何安全隐患。此次教训已经足够沉重,绝不能重蹈覆辙。

  新华网评“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21人遇难”:极限运动必须守住安全底线

  

  甘肃白银百公里越野赛已有21名选手遇难,令人悲痛,令人震惊。此次事故伤亡人数之多,在同类赛事中极为罕见,教训极其深刻。面对局部天气变化,是否应及时叫停比赛?应对突发状况是否有科学预案?相关服务保障是否有力?极限运动挑战“极限”,但组织保障工作应有底线思维,应对好“超限”情况。生命没有如果,必须把“安全第一”放在首位,把有关工作做在前面,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追悔莫及。

  中纪委网站评“甘肃马拉松21人遇难”:必须彻查

  

  5月23日,一则噩耗令人震惊。就在前一天上午,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当地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冰雹冻雨等极端天气,172人参赛,21人遇难。一场比赛竟有超过10%的选手遇难,其中包括多位国内马拉松赛事的顶尖选手。

  从目前通报的情况来看,极端天气导致气温骤降使得选手失温、失联,不幸遇难。这是一起因局部地区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甘肃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调查组,正在进行深入调查。事件具体原因和相关责任必须彻查,给遇难者和公众一个交代。同时,就此失去的21条鲜活生命,也必须引起方方面面足够的警示!

  极端天气出现不可控,但高风险运动项目管理监督不能失控。作为专业程度要求极高的极限运动赛事,这场比赛各项组织工作是否达标,必要的安全保障是否到位?赛事举办地,地形复杂、海拔较高、天气变化多端,仅靠简单气温、风力预报是否足够?是否有山区赛道天气变化的即时通报和研判、预警机制?比赛中途出现恶劣天气后,能否及时叫停比赛,让后续损失程度最大可能降低?这些都是人们的追问。

  挑战极限的越野赛事,安全管理是头等大事,理应严之又严,细之又细。据有山地越野运动经验的网友说,在山地马拉松赛事中,冲锋衣等保暖装备一般都是“强制装备”,必须经过严格检查,保证运动员随身携带后才能允许其参赛。然而在这场西北高海拔山区赛事中,冲锋衣仅仅是“建议装备”,赛前对保温毯等强制装备的检查也并不充分。还有参赛者反映,在事发赛段,有区域是“无人区”,车辆无法通行,救援力量难以快速抵达,补给点也没有足够的物资供应。这样的越野赛道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慎重,救援设施与组织力量,能否满足安全保障要求,需要进一步核实给出答案。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项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山地越野马拉松方兴未艾。一些地方看中举办赛事的宣传效应,加上能够拉动区域消费,收取企业赞助费、广告费,打造旅游品牌等因素,纷纷热衷办赛。然而,一些赛事往往只盯着经济效益,不愿意在服务和安全上多投入。有的承办企业根本不具备组织高风险体育赛事的资格和能力,只重视设置高额奖金等奖项吸引选手参赛,急功近利。一些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在指导与监督上不想管或不会管,有的甚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极易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21条生命的消逝,是多么惨痛的代价!对于个体而言,再多的遗憾与追悔,也无法让他们复生。然而为了今后更多人的安全,避免这样的悲剧再发生,反思和追问是绝对必要的。

  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是很多体育爱好者的追求,但不能让极限运动成为盲目的生命冒险。崇尚体育精神,首先是要对体育、自然和生命有敬畏之心,科学办赛,科学参赛。生命如此宝贵,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来不得对安全的轻慢与疏忽。

  关于失温,这些内容你应该了解

  1. 什么是失温?

  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些寒颤、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2. 什么状况会导致失温?

  人体正常体温是37℃,本身就是个热源体,因此也会与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起风时通过对流方式与外界进行热传递、游泳时身体的热量通过传导方式与水发生热传递、即便静止不动身体同样会通过辐射向外传递热量。

  根据这三种热传递方式:温度、湿度、风力,这三个因素是失温最常见的直接原因。三要素当中只要有两个因素出现状况就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3. 失温有哪些症状?

  当体温在35℃以下时,就会发生失温。失温必须立即处理,否则患者可能会丧命。

  轻度失温(体温在37℃-35℃)身体会感到寒冷,浑身不停颤抖,但是颤抖还处于可控范围,手脚会感到僵硬和麻木,一些细致的手上工作无法完成;

  中度失温(体温在35℃~33℃)身体感到强烈的寒意,浑身剧烈颤抖并且无法用意志进行有效抑制,有较强的疲倦乏力嗜睡感,反应力下降,手无法完成一些最为基本的动作和工作,走路有可能磕磕绊绊,说话也开始变得吐词不清含糊;

  重度失温(体温在33℃~30℃)人的意识已经变得模糊,反而对冷的感觉变得迟钝,或者说根本感觉不到冷甚至不觉得冷,从活动能力变差逐步发展为丧失活动能力,站立和行走困难,语言表达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身体从剧烈颤抖发展为间歇性颤抖,间歇时间越来越长最后不再发生颤抖;

  死亡阶段(体温在30℃以下)人体基本上处于死亡边缘,全身肌肉僵硬卷曲,脉搏和呼吸微弱难以察觉,丧失意志以至昏迷,这个时候外界稍微一点冲击都有可能导致心脏微颤而停止跳动,而这个阶段的最后结局就是死亡。

  

  4. 如何避免失温?

  户外出行的人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防雨防雪,只顾保暖,而忽略了大量出汗引起的失温风险,忽略了贴身内衣的选择和准备。寒冷天气下的户外活动,保持身体干燥,若被打湿,赶紧换上干衣服,这点非常重要!

  注意: 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切忌棉质内衣。棉织品很吸汗,不容易导出从而引起失温。

  注意衣物的增减。很多人在徒步的时候喜欢穿得厚厚的,生怕自己在路上着凉,结果没走多远,浑身上下被汗水打湿,很容易失温。

  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风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甚至是风镜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暴露在外的身体器官过多,面临的风速越大,身体热量也就会相应的加速散失。

  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也是非常有用的预防失温的方法。

  5. 失温该如何救治?

  如果遇到失温,我们应该这样做:

  想办法将失温症患者移出吹风和湿冷的地方,和寒冷空气隔绝开来。

  包括:将失温症患者转移到干燥、背风的地方避免让患者暴露在潮湿和大风环境里、安置的时候注意不让患者直接躺在冰冷的地上、脱下患者被打得透湿的贴身衣物、做好头部的防寒保暖工作等;

  轻度和中度失温阶段:

  ① 只需要换上干衣物并挡住风寒吹袭即可;

  ② 如果伤者可以吃东西,应该尽快让其吃点流质食物,然后再吃一点含糖的食物;

  ③ 将热水袋包在手套或者袜子里,然后把它放在伤者的腋窝,颈部和腹沟处;

  ④ 如果这些还不能让伤者恢复体温,此时就需要让某个身体温热的队友在睡袋或是其他干爽隔离物的情况下,以身体直接接触的方式让患者缓和过来。

  重度失温阶段:

  自身已经很难产生热量,更多的是需要外界力量的帮助,除了以上处理方式外,必要的情况下需要用到心肺复苏急救。

  但需要强调的是:重度失温患者心脏跳动非常缓慢和轻微,对外界力量的反应非常敏感,甚至在搬动患者的时候动作过大都会导致心跳停止而导致死亡!所以心肺复苏急救,尤其是心脏按摩,必须是在确认脉搏和心跳已经结束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否则适得其反!当然,用嘴将热气吹入患者体内也是一种提供热量的方式。

  并且严重失温的患者回暖不可过快,因为大量寒冷的血液回流到心脏会导致心律不齐。身体的快速回温会导致休克,这样很危险。不管患者看起来多么糟糕,如果患者身体没有回暖,都说明他还没有死,不要放弃救治的机会。

  切忌:

  给低温症患者饮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很多人认为喝酒之后身上会暖和,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酒精本身并不能给人体提供多少热量,但是它能刺激血管的扩张,促进血液循环,饮酒之后血液循环加快,主观上是感觉暖和,其实只是加速了身体热量的散失,用饮酒的方式来取暖,实际上是饮鸩止渴;

  把外界辅助热源用于四肢而不是主躯干和头部,这是错误的。有人一摸低温症患者的四肢,发现冰的不行了,立马将热水袋拿去温暖四肢,其实这样做会加速让主躯干部位的温暖血液流向四肢,带走热量,从而使得核心部位的热量加速散发;

  采用滚烫的辅助热源,这是不可取的。辅助热源的最佳温度是在人体体温上下,过于滚烫的热源,会导致患者被烫伤。

  北京商报综合新华网、生命时报???、中纪委、人民日报、央视网

标签组:[马拉松] [甘肃白银] [越野] [户外运动

上一篇四问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悲剧!记者直击事故发生地→

下一篇气象局称赛前已告知主办方大风天气!事故救援幕后:村民太暖心了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