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到了,给大家安利几位耳机里的男朋友(二)

首页 > 科技 > 正文
2021-05-18

发表自话题:博物馆奇妙漫游

在上一篇中我安利了个人喜欢的日本声优,然而实际上这声控的养成并不始于ACG,而是英美剧。

中学时期,耳朵上总是挂着耳机的人似乎略显得吊儿郎当,可但凡家长老师们发现你听的是英文歌有声书BBC,性质又不一样了。自从将花痴范围从外貌扩展到声音,我便把母上强行给我放的睡前洗脑听力材料换成了男神念的有声书。

说到这里不得不先吐个槽,就是而今国内影视剧靠后期配音相对较多,而且并非演员本人献声。除千篇一律、口型不对之外,对演员本身发音、台词功底的要求也大大降低——“数字小姐”即为一例。

其二,口音问题没有得到重视。根据人设,英美演员会适度调整口音,说不好还会遭到诟病。国内也有南腔北调,但这个问题有时候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或者直接用配音掩盖。

《九层妖塔》在赵又廷开口的瞬间就已经奠定烂片基调,毕竟,一口台湾腔的知青胡八一令我出戏。(胡八一是福建人,但祖籍湖南,父亲随军入闵。胡八一自己在北方插队,又在北京混了很久。除了人设之外,书中人物言语、用词实际上是北方化的,口音必然有中和,而不是标准的台湾腔。)

有些比较良心的作品也存在这个问题,比如说采用原声的《战长沙》。除了打光师鲜少上线之外,另一个瑕疵就是,剧中有些科班出身戏骨都说着一口京片子,而根据故事的设定,胡家人住在长沙,祖籍湘潭,是不折不扣的服澜人。

当然,也有将口音处理得很好的例子,比如《欢乐颂》中扮演樊胜美妈妈的康群智老师。演员本人是山东人,却能根据人设把江南口音模仿得惟妙惟肖。而《滚蛋吧肿瘤君》的处理方式则是根据吴彦祖的口音定人设。

原声它更考验演员的基本功和对角色的驾驭,也能更好体现演员本身的魅力。


说到演员们的有声读物,记得有段时间本尼(Benedict Cumberbatch)、抖森(Tom Hiddleston)和大表哥(Dan Stevens被刷遍了朋友圈。其实他们相对来说是新生代,在40年代爷爷辈的男演员里,同样有几位腐国好声音——Alan Rickman 、Michael Gambon、Jeremy Irons。

Michael Gambon爵士最广为人知的角色想必是霍格沃兹校长Dumbledore,他从《阿兹卡班的囚徒》这一部开始接替过世的Richard Harris。Michael Gambon爵士是爱尔兰人,但他自五岁起移居伦敦,成为演员之前是一名工程师。

我所知的Michael Gambon的声音作品并不多,除了一部叫Grandpa’s Great Escape的儿童读物就是他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的配音演出。


Jeremy Irons,于《故园风雨后》成名,凭《命运的逆转》斩获奥斯卡影帝。不过我个人对他印象最深的,还是《狮子王》中的刀疤和97版《洛丽塔》男主亨伯特。不仅在荧幕上表演不俗,他如众多英国演员一样有舞台剧表演经验,包括音乐剧——曾在《窈窕淑女》的音乐剧中扮演Higgins教授(他演教授那么大伙CP站得就很坚定了……)。

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ions. My sin, my soul. 纳博科夫的文字配上Jeremy Irons的念白……我已经被苏死了。

所以说在有声读物方面,首推自然是他本人献声的《洛丽塔》⁄(⁄ ⁄•⁄ω⁄•⁄ ⁄)

接下来要介绍的就是Alan Rickman。除了Snape教授,我最难忘的角色还有简·奥斯汀小说改编作品《理智与情感》中的Col. Brandon和《理发师陶德》中的Turpin。他的完美声音一直被模仿(比如本尼和抖森),低沉慵懒的发音与语调被形容为 A rock wrapped in velvet。他的声线可以说是我介绍的几位中的最低音,同时其鼻音、送气以及拖长音节都颇有个人特色。

Alan Rickman曾为《银河系漫游指南》的Marvin配音,同时朗读了Thomas Hardy的作品《还乡》,而最后一次献声是在《爱丽丝梦游仙境2中。

还有一张叫做”When Love Speaks” 的专辑,收录了莎翁的十四行诗,其中Alan朗诵了”My mistress' eyes are nothing like the sun" (第一次读这首诗时我是懵逼的……简直是傲娇之歌)。

说到口音问题,很多人认为他们是标准的RP并极为推崇,不过我曾从老师那里听来这么一个观点——莎剧演员们的发音是受过训练的,非常清楚,语法正确,但他不认为那一定就是RP,更何况演员在舞台之外说话也有自己的本音——Alan Rickman发音就很有自己的特点。

虽然被称作Received Pronunciation,但实际上英国人对所谓的“普通话”并不感冒。所谓RP,通常为女王、几所公学里那一小撮人用,环境为之,并无高低、标准之分——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时代,包括Prince Harry使用的也是较为”common”的口音。一言蔽之,RP并不是什么普通话,更接近这个概念的实际上是Estuary English所以说没必要强行推RP作为标准,这个逼并没有意义装——就像人在日常中刻意使用古风腔一样。

说到这里还想推荐一位演员,虽然说在声音方面并没有像上面三位那样常被推荐,也没找到流传比较广的有声读物,但我个人很喜欢,那就是另一位Jeremy, Jeremy Brett——经典版本的福尔摩斯。 同Jeremy Irons一样,Ralph朗读过自己曾参演作品的原著《英国病人》,此外还有Eliot的诗歌Four ,并在一部Wilfred Owen的纪录片中朗读诗歌(纪录片的讲述者不是他)。

Richard Armitage,出演过霸道厂主和大舅的李建军同志。作为Shakespearean他自然有受过发音训练,而在《霍比特人》里的口音则类似Yorkshire——据说这更接近他的本音。


大舅在有声书方面算比较高产,读过历史演义与侦探小说家Georgette Heyer的几部作品,如Venetia, The Convenient Marriage, Sylvester 等等,不过这位作家的书算是在国内比较小众,她的作品除了一本 These Old Shadows( 《爱与恨的抉择》 )之外鲜少有中文译本。而他念比较通俗的有关于罗宾汉和哈姆雷特的故事,并在2007年BBC的广播节目中朗读了Ted Hughes的书信,还有各种纪录片,例如The Lost Land of Tiger

除了一些旧文里介绍过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那一首⁄(⁄ ⁄•⁄ω⁄•⁄ ⁄)⁄)和叶芝的《当你老了》抖森念过的诗大概有50首左右,比较好找的有声书作品一本叫The Red Necklace,另一本则是007系列的小说Octopussy and The Living Daylights,此外还有大量广播剧以及纪录片《达尔文的秘密笔记》

论音调由低到高排列,本尼>抖森>大表哥。相对来说抖森走的是优雅含蓄那一挂,那么另一位剑桥男神Dan Stevens(又称大表哥,丹丹龙)的声音则是明朗轻盈,声如其人

第一次发现他嗓音迷人是在《博物馆奇妙夜3里,包裹在铠甲里的圆桌骑士Lancelot复活,只闻其声:“Need some help? Move.”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力。

此处的音色比他本音更为浑厚,并配合魔性的“hahahaha”。待他制服三角龙,取下头盔说:“Sir Lancelot, at your service.”的时候,我心中只有大写的“果然”二字。


在有声书这个领域大表哥同样相当高产,不少都是名著:《无人生还》、《弗兰肯斯坦》、《战马》、《伊利亚特》、《奥德赛》,还有两本福尔摩斯的相关故事(非柯南道尔原著),还是BBC Radio 4的常客……可以说,一个大表哥可以解决居家旅行、花痴声控及儿童教育等所有问题。


而我个人本命……很明显是脸长名字也长的Benedict Cumberbatch⁄(⁄ ⁄•⁄ω⁄•⁄ ⁄)⁄。新生代中他的声音似乎更接近AR,发音略老派,音色低沉富有磁性,极具辨识度和穿透力(Penetrate right through me...咦等等,这个形容似乎哪里不对)。

记得当年刚入神夏坑的时候,午饭时间去觅食的我正走在嘈杂的街上,于千万声波中捕捉到一缕熟悉的声音,心想:是他是他就是他——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了街对面里间正在放《神探夏洛克》的奶茶店。伦敦奥运宣传短片和《星际迷航2》的预告也是开口跪。如今想来,这声音简直是猫薄荷般的存在。

本尼比较出名的纪录片作品有《南太平洋》、《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圣城耶路撒冷》,此外还有一部关于意大利的纪录片叫《昏迷中的女友》(Girlfriend in a Coma,他在其中出演但丁的声音。广播剧……推荐最近的一部《曼斯菲尔德庄园》,简·奥斯汀作品。最近发现他似乎在“The Pillow Book”中有戏份——机智的你也许猜出来了,这个作品源自清少纳言的《枕草子》

有声读物中个人比较熟悉的是《卡萨诺瓦》卡夫卡的《变形记》,还有Cleridge的长诗《忽必烈汗》 。据说有些迷妹对于《卡萨诺瓦》比较入戏⁄(⁄ ⁄•⁄ω⁄•⁄ ⁄)⁄……其实并没有那么夸张,比较令人着迷的点倒是他对一些外国人名的发音。不过本尼在朗读中感情相对更丰沛一些,尤其是在Flat of Angles里——说是睡前故事,其实有时候戴着耳机睡着啦可能会突然被他的鬼畜歌声惊醒0.0。当然,值得一试,虽说这篇的内容比较意识流。

此外我知道的两个福利,一个是百分之百听得懂的儿童故事Little Red Hen,另一个则是他朗诵的R. Kelly的歌词——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可它真比Casanova带劲多了(逃)。

介绍完一圈下来,发现这成了大腐列颠专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英国演员出有声读物比较勤,另一方面美音有标准化,更难脱颖而出。论声音的话可以关注Lee Pace,同为低音炮一枚,风格却很多样。而国内影视和配音演员中也有不少好声音,痴迷久了,发现京腔可以铿锵华丽不带地痞气,台湾腔可以低沉磁性而不显娘炮,渐渐抛开偏见,学会欣赏南腔北调。着实有趣。

以上推荐的粮显然可以食用好久,不过之于学习,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卵用,仅作为培养兴趣的补充材料——喜欢便会反复地听。在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可以在语调方面找找感觉,更多还是为痴汉之用。

小时候并没有睡前故事这个福利,为了弥补这个小遗憾,我曾设想将来自己的先生有一副迷人的男神音,时常担任我睡前的朗读者:从文艺复兴到大正浪漫,从霍格沃兹到太虚幻境,并带着它们入梦——不过这种,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所幸人类发明了人头麦、耳机和有声书= ̄ω ̄=。

标签组:[胡八一] [本尼] [jeremy] [有声书

上一篇山居陶然_新浪博客

下一篇继续宅家 | 疫情过后,“意”起同游!_小镇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