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博物馆奇妙漫游
孩子们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中,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兴致勃勃地参观展览。
德国柏林的“博物馆之夜”活动,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孩子们介绍馆藏展品。
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奇妙夜的恐龙组装活动中,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本报记者董云平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干冰吗?在舞台上的乘云驾雾的效果是怎么制造出来的?”“猪、鸡、鱼,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你了解动物身体的奥秘吗?”近日,黑龙江省博物馆首次举行“奇妙夜科普活动”,在夜间面向公众开放“首秀”,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积极参与,带给不同人群不同的奇妙感受,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由此也引发了观众的特别关注:博物馆的夜间开放能否成为常态;在开放的同时,除了观看展览,能否增加更多的互动体验和有吸引力的公众服务项目?让夜游博物馆成为市民的一种文化休闲新选择,无疑为我省博物馆以及各类文化展馆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远离白日喧嚣夜游博物馆有独特魅力
首次举行“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又不是周末,省博物馆曾一度担心是否会有观众“捧场”。但是大大出乎意料,17时许,就陆续来了200多位观众,而且绝大多数是小观众。他们多是放学后就兴冲冲赶来的。由于第一次夜间参观体验博物馆,博物馆又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组织了参观展览、恐龙挖掘、恐龙组装、观看实验、新科技AR体验等丰富多彩的科技互动活动,孩子们都感觉特别神秘,参与起来特别投入。
哈尔滨市第156中学的学生曾欣然说,以前都是白天来博物馆,基本就是看看展览。这次的参观感觉特别新奇,和白天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在这里做干冰实验,特别有趣,和在学校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很多家长也表示,这种方式很新奇,可以说是寓教于乐,而且能够在下班后陪同孩子一起来参加,亲子的感觉非常幸福。
当晚,除了孩子们,还有一些闻讯而来的亲密情侣,互相搀扶的老伴儿,以及刚刚走出办公大楼的上班族们。漫游于博物馆里,他们都感觉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有“品位”的休闲与放松。
博物馆、科技馆领域专家张昱告诉记者,夜间体验博物馆、科技馆,这种方式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甚至能带来惊喜,使其对科学的探索产生更多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因为一直以来,在公众通常的思维模式里,夜间开放的公共场所应该是餐厅、商场以及酒吧之类的地方,但又有谁会拒绝在夜幕降临时走进博物馆呢?事实证明,人的感觉会因为夜晚而变得敏感尖锐。远离了白日的喧嚣,夜晚的博物馆静谧神秘,更有着独特的魅力,置身其中、屏住呼吸,可以来一场难得的心灵对话。
“博物馆之夜”构建全新公共文化空间
“博物馆之夜”活动起源于欧洲,是指在同一个地区的同一天,多个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在夜间向观众开放,并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特别策划,以便吸引那些平时不会参观博物馆的人,加入到文化活动中来。“博物馆之夜”活动在德国柏林有着较长历史。1997年,柏林举办了第一个博物馆之夜,紧随其后,法国在1999年举办了这一活动。似乎这个并不复杂的主意使全世界的文化机构恢复了活力,自此,博物馆之夜风靡欧洲,游客络绎不绝。这一项目还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在欧洲至少30个国家、超过2000家博物馆提供免费的活动给数以百万计的参观者。
省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张珊珊说,“博物馆之夜”之所以风靡,不仅仅是因为博物馆延长了开放时间,更主要的是它开启了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对于公众来说,开启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文化消费方式。博物馆作为传承历史文化、传播科学知识、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是历史、知识、艺术、文化的殿堂,还是积极推动博物馆成为引领广大民众生活时尚的重要场所。在美丽的夜晚,趁着月色,和亲人好友到博物馆里转转,这将是一种全新的时尚生活。在现代化大城市里,人们通常白天工作忙碌,相伴而生的是丰富的夜生活。如果文博机构在夜间也能集中开放,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来务工人员,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在校学生,都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化艺术,那么他们也会对整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历史文化有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
她说,夜间开放博物馆一方面在时间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缓解了每逢周末、节假日的人流高峰,可以让每一个来博物馆参观的人得到更好的欣赏学习体验;另一方面,使得晚饭后的休闲娱乐不再拘泥于电影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选择,在潜移默化中营造了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文化环境,构建了共享与参与原则的公共文化空间。
增设特色文博活动打造全新夜间运营模式
从国外至国内,事实表明,博物馆在夜间开放,吸引了更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赢得了人气,受到了欢迎。但是不是所有的博物馆都适合夜间开放?在我省,这次的试水是否就此打开了博物馆之夜的大门?
省文化厅博物馆处处长张国田说,博物馆在夜间开放,是有利于提升公众文化服务的积极举措,也是一种让藏在展厅里的文物与公众积极互动、鲜活起来的有效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市民走进博物馆。但不是所有的博物馆都适合夜间开放,要依据自身情况来考量是否有必要开放夜游。相对来说,观众流量较大、馆藏资源较多的博物馆更适合、也更有条件开放夜场;同时,博物馆夜间开放模式需要探索,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延长开放时间的问题。目前来看,我们可以首先试着在节假日组织开展一些夜场活动。
省博物馆副馆长王雨波说,博物馆夜间开放,从长远看是一个趋势,但需要很多条件支持。首先,博物馆夜间开放涉及运营成本、人员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还有展品安全、观众秩序维护等方面的压力。另外,博物馆的夜游并非仅仅是加几个人、增加开放时间,夜游项目需要博物馆增设有别于白天的特色服务,所以还要推出适合的夜游文博活动,给观众带来新体验。也就是说,夜间开放不能只是简单地打开博物馆大门,应该先着手打造对观众有吸引力的公众服务项目和互动体验活动,才能让夜游博物馆成为市民的一种文化休闲新选择。
张昱认为,博物馆、科技馆夜间体验的运营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美国探索馆推出“白天+黑夜展览模式”,每周四晚上专门对成年人开放,观众在体验展项乐趣的同时,还可以品尝美酒。科学的乐趣和夜晚的美妙结合在一起,不仅仅为成人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放松和娱乐的平台。美国探索馆的夜间体验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情侣将科技馆作为约会地点,许多中老年人也经常来科技馆参观,不止一次,而是多次来参观。当然,博物馆、探索馆夜间项目应当常开常新,每次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正如探索馆的教育理念一样,科技馆是一个终身教育的场所,这与国内科技馆主要受众是青少年、儿童的定位还是有所差别的。无论是从教育理念上还是运营模式上,这些都值得借鉴和学习。但是,学习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土科技馆、博物馆的运营模式。
另外,博物馆举办的一些特色活动,在晚上表演还是有其区别于白天表演的独特魅力,比如歌舞表演、音乐会和历史舞台剧等,在晚上配合各式灯光才能更出彩、更炫目。夜宿博物馆活动更是能近距离体会到夜晚博物馆的神秘,可以享受白天看不到的场景。
张珊珊说,夜间开放模式是博物馆从免费开放到探索如何做好开放服务的有益尝试。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化数字化成为公共文化机构为大众提供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所以博物馆应当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做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博物馆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例如可以利用手机移动互联网做相关的APP的推送,实现线上线下的同步互动。一些主题展馆可以对接卡通萌物,做一些伴手礼等文化产品,使博物馆真正破开文化传播的壁垒,进入生活,走向民间,融入公众。本报记者董云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