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令人窒息的停车场
1
2014年左右,一个来自北京郊县的客户来申请理赔,他买了保额一百万的意外险,说自己被狗咬断了一截大拇指。我们要求他拍X光片,片子显示,伤口边缘很整齐,虽然看起来有一些模糊和参差,但和狗咬的伤口有很大差异。我们问了他很多问题,发生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个狗会咬你?你有没有招它?狗现在在哪儿?狗的主人跟你谈没谈赔偿?……其实是打心理战。出事故之后,正常人有很顺的逻辑,但他的一些话不完整,有时含糊其辞,有时前言不搭后语。我们拿出X光片,坚持切口有问题。他的心理防线慢慢崩溃,最后放弃了索赔。
——实际上,他是用刀把自己的大拇指切了一截,一般能认定九级伤残,赔20%的保额,如果理赔成功,他可以拿到20万。他是个小混混,开了家美发店,经营得不太好。能看出来他对自己很狠,还用器物专门把伤口造得粗糙、模糊。整个过程他都显得很冷静。做这种事的人,一般会把结果都想好,好的坏的都想到。对我们来说,唯一的疑点就是X光片。
骗保的案例中,这种情况占了不少,自残一部分身体,生命没问题,生活也没有问题,理赔成功了还可以拿到一部分赔偿金。还有一些更极端,比如自杀。如果客户死亡,申请意外险赔付,我们首先要判断客户是不是自杀。自杀是不理赔的。但通常公安认定自杀非常难,很多时候公安只写排除他杀或非他杀,这种时候我们拿不到有利证据,如果客户还要打官司,我们就要理赔。
所以理赔中判断自杀,很多时候是基于事实的推演,而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定论。我们公司经手过一个案例,是北京一位出租车司机,生活压力大,老婆又对他要求很高。买了意外险后,他开着车在郊区一个山上掉下去了。他家人来理赔。我们发起调查,从出租车公司拿到他的行车轨迹,发现他在出险前,市区和郊区跑了好几趟,空车,因为没有打票——出租车司机空车来回跑,这本身就是一个疑点。又和交警交流,知道他的刹车痕迹很短。正常人都有紧急避险意识,我们有理由怀疑他是自杀,但虽然疑点很多,也不能完全确定。我们最后赔了一部分,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骗保认定的复杂性。
还有一个客户,开着私家车一头扎到鱼塘里去。我们调查出他是个老板,工厂倒闭,欠了几千万;他还是多家投保,保额很高。我们报了案,公安调查了他的行车记录,包括扎进鱼塘后有没有开窗,有没有自救,驾驶时有没有饮酒……有些人自杀是会喝一点酒的,如果喝了酒,保险公司不会赔。但是对自己够狠的人,不用喝酒就可以去死。这个人最后我们没有赔付。也许他觉得不堪重负,这辈子无望了,就买高杠杆的意外险或者寿险再自杀。他可能会觉得保险法规定了他的受益金不能去还债,这笔钱就可以留给自己的妻儿。
自杀骗保的人,往往由于负债、吸毒等原因,生活失去了秩序,或许可以用走投无路来理解这些人,但那些杀害身边人来骗保的,我永远不会同情。
我们公司办过一个案子,一辆车在高速路上自燃,一个女人被烧死了。我们走访死者家属时发现了丈夫的一些疑点,他借了高利贷,欠了钱;死者的父母和弟弟都说,夫妻俩关系不好,家里人找他闹的时候他很平静,出险后,还冷冰冰地跟女方家人说,给你们50万块钱,其他你们就别管了。调查人员跟他谈时,他也心平气和。一切都很反常,我们就报了警。后来的调查证明,他给妻子下了药,造了一个车子自燃的局,想要获得赔偿去还债。
要识别这些欺诈,我们有一套模板,总结成四个调查方向:
首先,我们会看申请理赔者的资产情况和收入情况。有没有负债很关键——我们在网上看到那些自杀、他杀来骗保的,主要都是为了钱——前年有个新闻,湖南有个男人假装自杀,意图骗保,结果妻子走投无路,带着孩子投河自尽,那个男人就是欠下了很多网贷。再看客户的保费占收入的比例,如果一个人年薪十万却买了一年就要花十万保费的保险,很不合理。通常我们建议,买保险的钱不要超过年收入的20%,这对你的生活不会造成太大压力。
其次,看客户有没有短时间内多家投保。在同一家公司买保险,保额是上不去的,如果买得特别高,保险公司就会让你提供财务资料、收入情况,想要骗保的人为了拿高保额,通常会短时间多家投保。三年前,我听说有个餐厅服务员,收入不高,但在多家投保意外险,半年之内投保2000万。我们都有同业微信群,群里一交流,大家都很害怕,动用当地保险行业协会的力量去找他。最终,客户把那些保单退了。对我们来说,同业内的交流、排查很重要。
第三,要看有没有带病投保。不是只有重疾险才会看病史,意外险也跟健康有关。一些中年癌症患者,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可能会买了意外险再给自己制造意外,一死了之,为家人留下一些钱。也有一些老人过世后,被家人用来骗保。前几年我们经手一个案子,一位农村的老人得了癌症去世,家人为了拿到保额,骗保险公司老人是意外跌落去世,申请意外险出险。
第四,要关注非常细小的细节。比如一个客户买保险时是不是非常关注理赔和调查,会不会打客服电话询问理赔需要准备什么资料或者你们要怎么调查……客服电话一定是有录音的,当客户问得很细的时候,我们内部排查资料都会注意到。
理赔员的工作常常像探案,在资料中发现不符合常理的蛛丝马迹,交由调查员实地走访,走访医院,走访社保,走访客户的家人、邻居甚至工作单位。理赔员再根据调查员收集的材料进行审核,有时,理赔员也会跟着调查员一起走访。刚入行时,我不相信人会有这些恶的一面,但做的时间久了,遇到的案例多了,也能开始理解——保险关乎一个人的生活保障,关乎金钱,在金钱和利益面前,人性是很脆弱的。
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还是有人选择杀害身边人来骗保。 图源《绝叫》
2
刚做理赔时,我跟着师父学,拿着本子坐在他旁边听他给调查员打电话提问——这个人这个时间段在某个城市出现了,是去干什么了?探亲吗?还是工作?待了多少天……师父们教给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细心,所有的资料一个字也不要放过。有的客户提供的体检报告一共有10页,中间漏了一页,有可能那一页上就有关键信息。还有客户在写申诉的时候说出险后服用了安宫牛黄丸,那你就要想,他为什么要吃治脑病的药呢?师父说,案子不怕慢,慢了你可以加班,但是一定要仔细。
最开始我也犯过错。一个重疾险的理赔,病历上写着得糖尿病5年,但我忽略了,决定理赔。实际上,他买保险是在4年前,糖尿病是在投保之前得的,按正常情况不应该理赔。有了那次经验,我下次就不会再犯这种错误。那个年代的理赔,大多都是靠经验堆上来的。
对我们来说,病历是很重要的线索——病人很少会和医生说谎。但十几年前,我们很难把病历调出来,那时医院不存门诊病历,门诊病历都直接给病人,投保时就可以告诉我们病历没有丢了。那时候识别骗保真的很难。到2010年后,住院病历基本上是电子版,门诊病历多数还是手写。有些医生写得天书一样,只能连问带猜,实在看不出来了,我们再请有经验的大夫来帮忙看一看。
钱和疾病,是我们这一行绕不开的内容。作为理赔人员,我们什么都得懂。保险要懂,法律要懂,金融也要懂——有时调查出这个客户有财务问题,我们就要看他的资产负债表,看企业经营情况、他个人的财务情况,流水也要算。医学更要懂,顾客出险后,我们要看他的病历、就医记录、用药记录、检查报告,看看他投保前是不是有疾病的隐瞒,出险的意外是不是人为制造。因此,核保员、理赔员招聘时,医学专业、保险专业、法律专业优先,其中医学背景是最优先的,一些理赔员过去可能就是医生。
即使做到了细心、耐心,走访和调查有时也会无疾而终。
2010年,东北的一位老太太以癌症申请重疾险,保额比较高,我们开始调查,实地走访又动用了公安的一些信息,尽管有一部分资料显示她投保之前就有疾病,但我们通过包括医院在内的所有系统都查不到证据,最后,我们赔了50万。事后复盘,很大的可能是她用其他人的身份证去看过病。在当时,这是很容易做到的。过去,保险理赔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可能是理赔员的疏忽,可能是可查证资料的缺乏,可能是预防机制的缺失,可能是侦察能力的薄弱,可能是骗保者的完美无缺,疏漏是经常发生的。
尽管如今骗保的新闻时有出现,但骗保的案例,从我们保险从业者的角度看,是越来越少了。不仅因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更是因为整个中国的数据化和智能化。
2013年左右,银保监会旗下成立了一家叫中保信的科技公司,保险公司所有意外险、健康险的数据都会传给这家公司,如果他们发现异常,会返给我们保险公司,作为一种行业监管。一个客户如果有多家投保的行为,信息就会由中保信发送给保险公司,这相当于形成了一个预防骗保的机制。2015年前后,一些数据公司出现了,它们经常掌握着几个城市的医疗数据,客户申请理赔时,保险公司会用大数据先去查他在哪些城市就过医,这些数据甚至可以查到具体的医院。
这些数据公司也能调取个人信用数据,它们不会透露数据具体来源,但会用模型给客户的信用评分,一般是高中低三档,如果信用评分很低,说明这个人负债超过资产,那我们就要让客户提供一些资产证明。在过去,只有当保额特别高时保险公司才会要求客户提供收入证明、银行的工资流水或者企业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有了这些数据公司的帮助,我们可以不再只听客户的一面之词,调查人员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付出很高的成本,跑很多城市。现在我们通过大数据来明确调查的方向,成本低,效率高。
一切都在朝着数据化转变。这几年,门诊病历也变成可录入的数据,进入系统后,人工智能会把疾病字段提取出来,根据模型去看这个客户是不是符合理赔条件,为理赔员提供初步意见。为了提高效率,很多小额理赔的场景,比如小孩的门诊、急诊一次理赔就200、300元,我们会系统化地赔掉。这就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小额理赔的效率大大提升,最快可能材料提交后2分钟就能通过,在以前,这至少需要一个工作日。
不过,数据仍然是有局限的。至今全国的医疗数据并没有一个通用的平台,数据公司掌握的都只是部分城市,金融方面的数据有效性也有限,一些线下的贷款数据未必能提取到。所以我们不能全部指望数据,一些偏远的地方,调查员还是要跑过去。
避开数据是骗保者的常用方式。有些人在当地能量很大,各种找关系让医院或私立机构删掉体检数据,有些地方则形成了黑产:骗保者派人在医院蹲点,比如看见有病人在骨科的门口等着,就来问你怎么摔的,再指点你先别看病,先买意外险,再帮你制造一场意外。意外险购买的次日零时就能生效,经常地,一个人的意外不是非常严重,他就愿意等一等,等到保险公司赔钱,这些骗保者就会和病人分成。数据也存在滞后性,一个人今天在医院看了病,数据不会马上传给数据公司——这也为一些黑产持续存在提供了土壤。
一方面,数据被用于预防、调查骗保,另一方面,数据又制造了新的骗保形式。比如你从电商平台买血糖仪,测了之后发现血糖有点高,测了半年,你其实也知道自己身体有问题。一些黑产会通过购买平台泄露的顾客数据拿到购买血糖仪的名录,他会来联系你,问你血糖是否正常,不正常的话,要不要买份保险。这时候你的数据没有进入医疗系统,买了保险,过了等待期,你再提出治疗糖尿病,保险公司就需要赔给你。
大数据对控制风险是有帮助的。数据公司的数据逐步积累,开始可能只有20%的有效性,现在提高到了50%到60%,但不可能达到100%。
有人问我,当理赔越来越自动化,理赔员是不是要失业了?我会讲一个例子。前面提到过一位癌症去世但被家人说成意外跌落的老人,当时调查员去村子里,让死者的儿子提供资料和现场照片,儿子说没有照片,而且当天就火化,所有的资料都拿不到。这一家正在办席,调查员就坐到一张桌子上开始吃饭,问同席的人,怎么突然就跌落了?这位叔叔一直都很健康啊。来吃席的邻居说,健康?都得大病了还健康?——蛛丝马迹就在这样的闲聊中出现了。
保险不是一个机械的行业。小额理赔中,人可以被取代;但是大案、要案,还是需要资深的理赔员与调查员。那些案子,关乎人性、情感、关系、抉择,想要抵达真相,就要循着线索层层深入下去。
保险理赔越来越自动化,但保险理赔员和调查员仍无法被取代。 图源《守护神之保险调查》
3
对于很多骗保的人来说,骗保是一种赌博,他们通常抱着侥幸心理,侥幸的背后是信息差,他对申请理赔后面的流程一无所知——现在保险普及只普及了正常的知识,但没有人会告诉你,我们会重点去调查哪些,能调查到哪些。
那则男子假装自杀,结果妻子真的自杀的新闻,我们保险人看到都会无奈,会觉得这个客户真的很傻。法律上有下落不明的判定,超过一定年限下落不明就能判定死亡,就可以理赔,但前提是超过一定年限,但在现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街上布满摄像头,一些摄像头甚至可以人脸识别,找到他是很快的事。他也没有评估自己家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如果他离开了,家庭到底怎么走。因为他的自大和无知,三条生命没了,好几个家庭破碎了。
很希望这些悲剧能够提醒人们那些基本的道理——骗保是有法律责任的,你要承担后果;骗保是不一定成功的,你还是要正向地去面对保险。
多年保险理赔工作中,我遇到了各种人。有彷徨的人,那位在山里自杀的出租车司机,孩子正在上初中,到了叛逆期,天天在家吵架;老婆嫌他赚钱不够多;他有抑郁情绪,会失眠。出事那天天气很好,视野应该没有问题,路况也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人们在盘山公路上出事故通常是在下山时,可他是上山时出的事。我们判断,他应该是在犹豫,没想好是不是要自杀,市区和郊区之间空车来回了五六次。他的保额只有50万,开始买保险时应该没有想骗保,但生活遇到了困难,让他走上了这条路。他自杀之前,一定纠结了很久。
还有贪小便宜的人。2015年以前,有个客户,家里水管破了,他去中关村买了2台破笔记本电脑,几百块钱,让商家给他开了四千、五千的发票,然后把笔记本在水里浸了一下,去找保险公司赔,财险公司也赔了。后来我们怎么知道的呢?是那次理赔之后两年,他和保险代理人喝酒,自己主动说的——很多骗保都是后续吃饭喝酒透露出来的,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晚了,没有证据。
金钱面前,一些体面的人也会变得不太体面。一个名校毕业、工作体面的姑娘查出疾病,为了正常投保重疾险,她的家人帮她删除了在体检机构的体检记录,最后在投保过了等待期后去做了相关手术,获得了理赔。还有一对上海的硕士夫妻,学历高智商也高,专门走医疗险骗保,一些用药明显不合理,但他们把不合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些药,说是医生给他们多开了一些,有骗保疑点,但又说得过去,理赔屡屡成功——当数据、摄像头、算法让骗保越来越无所遁逃,骗保者开始寻找漏洞,以小额的、高智商的、不引起注意的方式展开骗保。
图源《守护神之保险调查》
大部分骗保的人不属于特别高的阶层——富人财务状况好,时间宝贵,有口碑,有社会地位,不会来骗保。也不是最穷的那些——因为特别穷的人文化知识有限,不知道怎么去骗保。往往是那些突然得了一笔钱又突然花掉一笔钱的人,或者是做生意赔了很多钱的人,有骗保迹象。这些人,经历过成功和失败,敢想敢做,野心很大,才会动起骗保的念头。
高负债是骗保的人最典型的特征,只有骗保能解决他们突然需要一大笔钱的问题,或者让他们摆脱负债的生活。比如那个在高速公路上杀死妻儿的丈夫,那个把私家车扎进鱼塘的工厂主。但也有一些,可能不是负债,就是觉得生活太难过了,就像那个出租车司机。生活失去秩序后,那些走投无路的人把死当作了一条路。而那些杀了别人的人,杀人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条路。他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钱,为了去还债也好,纸醉金迷也好,他一定存有欲望。而自杀的人,连欲望都没有了。
其实很多人都会面临生活的问题,你如何去处理?你受过的教育教你如何应对?你自己又该怎么缓解?骗保背后,有一个更大的命题,不论你是谁,不论你能力多大、欲望多大,不断地遇到困难是生活的常态,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是永恒的人生命题。
我也遇到过一些人,他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你始终能看到他们身上的善良以及对生活的热望。比如一位客户是个普通工薪阶层,看到一个孩子往马路上跑,他跑过去把孩子揽住,自己被车撞了,还好不是很严重,骨折了。他来理赔,听了他的故事,我觉得很感动。还有一位客户是个得了白血病的孩子,为了给他治病,父母已经把家里的沙发都卖了,我们去了之后没地方坐,那个父亲搬来一个缺了角的小凳子,是他从破烂摊捡的。他们就是要给孩子治病,没有一点放弃的念头。离开前,我们每个人给了一点钱,算是一点心意。那份保单只有10万,对白血病来说微不足道,但那家人的信念,比那个保额大得多。
做保险理赔,对那些正常理赔的客户需要有温度。一位客户买了重疾险,投保前忘记告知保险公司自己得过乳腺增生——这是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疾病,至少60%的女性都患过乳腺增生,它既非肿瘤,也非炎症。隔了一年多,这位客户患了乳腺癌,保险公司拒赔,说她当时没有进行疾病申报。这是不合理的,如果我去做这个案例,我一定会赔给这个客户,因为这个疾病即使告诉保险公司也是能正常保的。我相信,90%的理赔人员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赔的。
整个保险行业还需要进步,不能光靠人,人有参差不齐的尺度,但也不能完全不靠人,人工智能还到不了那个高度,人的经验依然很重要,也因此,我希望行业未来是更加有温度的。这不是一个口号。在脆弱的现代生活里,没有什么比保障更能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个客户曾经骗我脚被石头砸伤了,我发现伤口边缘很整齐,显然不是石头砸的,调查下去才知道,他是铡草时切伤了自己。那时他都认为不该赔了,但是我给他找到了赔付的理由,他拿到钱,我觉得这个事情让我很爽。虽然作为中后台没有太多业绩奖金,但该赔的赔了,看到他们笑着得到赔付的时候,我就会很开心。
标签组:[保险]
上一篇:淘宝上司法拍卖的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