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内卷就该这么卷
原标题:《小舍得》的恐怖现实:鸡娃的中国父母,已经有人开始发疯
要说最近什么剧最火?《小舍得》自然是当仁不让的。
对鸡娃们的教育焦虑,总是能一针见血地刺痛着中国父母脆弱而敏感的神经,随之而来的,则是一个接一个的热搜。
《小舍得》主要围绕着三组社会背景和教育理念不同的家庭而展开。
子悠家庭,妈妈田雨岚属于虎妈本妈,希望儿子将来可以出人头地,在她眼里,所有事情都要让步于学习成绩。田雨岚是为了鸡娃已经开始发疯的典型代表。
欢欢家庭,妈妈南俪和爸爸夏君山,起初对欢欢并没有“望子成龙”式的渴求,只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但随着包括田雨岚在内的一些家长的影响,他们也开始因为欢欢的成绩下降而焦虑,他们也开始自来卷。
米桃家庭,一家人从外地来打工,只为让米桃,这个智商高达140的女孩,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为此,他们只能省吃俭用,可即便如此,米桃和城里的孩子比起来仍然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差距。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中,子悠妈妈田雨岚无疑是最有争议的一个。
1
田雨岚为什么是这样的田雨岚
田雨岚从小到大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她来自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是短命的酒鬼,母亲是没文化的护工。
为了生活和学习,寒暑假时她会去餐馆打工刷碗。哪怕老板不停辱骂,将剩菜甩在她身上,她也只能忍着,因为那家餐馆可以给出多一百元的薪水,够她两个星期的开销。
父亲去世后,母亲搭上了有妇之夫南建龙,并且从小三转正。后来,在南建龙的资助下,田雨岚完成了学业,但也并不是出挑的那种。
大学毕业后,她去做了商场的促销员,凭着这种坚忍肯拼的性格,总算一步步独当一面,成为了一个楼面经理,虽然说不上成就有多大,但也还算体面。
只是,贫困的出身和艰难的经历成为了她的烙印,在给她带来坚强和拼搏精神的同时,也让争强好胜成为了她的一种核心的心理意识。
再加上小三之女所要遭受的指指点点,同南建龙之女南俪的积怨,以及老公是个富二代,在婆家也总是低人一等,没有说话的底气……
使得她整个人敏感、多疑,在外在的人格呈现上,有时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架势,用以掩饰内心的自卑和担忧,有时又会低声下气隐忍到了极致,只为能达到想要的结果。
有两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田雨岚身上的一体两面。
一个是促销支持倾斜的事,明明是她主动放弃,她却认为南俪是有意针对自己,摆明了想要坑她,于是开始针锋相对地较劲,南俪说她形成了“迫害妄想症”并不夸张。
一个是钟老师在课上辱骂子悠“什么脑子?里面什么东西?木头啊!”,南俪实在看不下去便去与钟老师理论。
结果田雨岚赶到之后,面对自己的孩子被羞辱,她出于害怕得罪钟老师孩子被针对,竟然选择无视,直接拉着子悠离开,反过头来却认为南俪是在借题发挥,拿子悠当枪来使。
这样的人格,势必会在对事物的判断上出现严重的认知偏差,用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来说,就是知觉选择性过于片面,使得认识事物的逻辑出现问题。
显然,结果就是,往往反而事与愿违。
2
把一切压在子悠身上,田雨岚哪里做错了
原生家庭的窘迫,个人经历上的种种不如意,让田雨岚把一切都压在了儿子子悠身上。
只有儿子学习成绩的风光,将来出人头地,才能让她在周围人面前扬眉吐气一把,以一种心理代偿的方式,实现自身内心的满足。
所以我们看到,田雨岚逢人就夸子悠的成绩优异,家里摆满了子悠所获得的奖状、证书,当子悠的成绩稍微出现波动,她就立马变得寝食难安,焦虑不堪。
为此,她又是拉下脸来去求自己曾经得罪的钟老师,又是让子悠爷爷出面说情,又是找继父南建龙动用人脉……折腾到最后,总算成功让子悠进入了钟老师的金牌补习班。
可是,子悠并不是那种智商超群的孩子,对于学习,他也没有那么多自发的快乐,时间久了,他明显有些跟不上。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田雨岚只看到子悠的成绩不如别的孩子,却看不到子悠的不开心和抵抗情绪,于是又要给他加报课程,连子悠最爱的足球都不让他踢了,使他的日常完全被学习所填满。
这种行为,与心理学上常说的感觉剥夺是同构的,可偏偏,还有着“爱”这个字作为背书。
1954年,加拿大一个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感觉剥夺的实验。
参与实验的人被要求躺在实验室里,眼睛被护目镜遮着,耳朵只能听到单调的空调声,手和脚也固定住。也就是说,视觉、听觉、触觉等等都被剥夺了。
刚开始,实验人员还能够睡着,但没过几天,他们就开始变得恐慌不安,焦躁失眠,最后还出现了幻觉,实验结束后好久才得以恢复。
子悠所被剥夺的,虽然不是这种具体直观的五感,但是,他所能接触的、面对的事物却是单一的。因此,他也就无法产生快乐愉悦的心灵体验,终日闷闷不乐。
在这种持续的压抑情境之下,他只能通过撕手皮这样的小动作来转移焦点,缓解压力。
最终,面对钟老师一次又一次地谩骂,而作为妈妈的田雨岚却没有说出一句让自己暖心的话,子悠形成了极度的反抗情绪,被逼向了崩溃的边缘。
所以,一向在田雨岚面前乖巧听话的他,才会终于忍不住在众人面前,哭着说出了那样一段让人心碎的话:
我觉得,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你每次都说你是为了我好,但其实都是为了你自己的面子。
这种以爱的名义,用自己的思维和渴望,去绑架孩子,无视孩子诉求,不肯倾听孩子内心的故事,我们听过太多,也见过太多。
爱,这个词,含糊地解释,似乎天然有着伟大的内涵,具有着某种行为的豁免权。
但实际上,爱,是人类复杂情感的一个复合体,它自然有着超我与奉献的一面,同时也有着人类本能里面的控制欲和占有欲,把孩子打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让孩子去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事,正是很多家长们所做的事。
3
从内卷到自来卷,除了焦虑真正应该做什么
可以这样说,田雨岚所做的事,其实就是把自身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她有自己的特性,但也有着很多人的共性,她所代表的,是无数在这个被称为“内卷”时代,更加倍感焦虑的鸡娃家长。
那么,焦虑从何而来呢?
从社会心理学来看,任何一个时代,群体整体的精神风貌,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土壤的塑造。
在高速发展、迅速变迁的今天,从前车马慢,只是不可追忆的镜花水月,“几十年如一日”的日子,也早已不再可能。
时代的巨轮匆匆向前,人们无法预料十年后、二十年后,社会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但人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只有不断跟着潮水往前赶,才不至于落下。
所以,除了田雨岚之外,如米桃一般的底层家庭,也要辛辛苦苦搬到城市里打工,为的不过是让米桃在未来的社会里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多可能。
所以,如下夏欢欢一般的中产家庭,本来追求快乐教育,也没有非要让孩子逆袭,完成阶层跨越的渴望,但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也免不了会焦虑和不安,害怕孩子不如别人。
于是,所有人就这样都被绑到了时代的战车上,不敢不加入其中。
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人的成本都大大增加,走向一个反而更见艰难和难测的未来,也就是社会学上常说的“剧场效应”。
其实,无论是去年“海淀妈妈VS顺义妈妈”的网络热议,还是今年年初一个外卖小哥弹钢琴视频走红的背后,都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当今社会竞争里剧场效应的一面。
很多家长让孩子拼命学习,疯狂学才艺,适合不适合、将来会不会用得上,都先按下不管。多掌握一项就多了一个筹码,才是他们最本质的心理动机。
那么,能不能改变这种状况,让大家不再“卷来卷去”呢?
应该说,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实现进一步的跨越,才会实现质的改变,只有环境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人们的价值观也才会随之改变。
但即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做什么。
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永远都是好的,拥有更多的才艺来陶冶性情和提高审美,本身也都不是什么坏事。
关键在于,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整个过程中,能够给孩子什么样的心理建设,让一切可以建立在健康快乐的基础之上,使孩子拥有更多获得幸福和感知幸福的能力。
我想,如果这一代的孩子一出生,就要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自来卷”成为他们无法逃避的现实。那么,至少我们要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将来可以更加勇敢地面对。
要知道,以焦虑去对抗生活,只会更加焦虑。而用爱和智慧去迎难而上,终究会找到最优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