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军备竞赛”升级,北京上海开启终极内卷?

首页 > 教育 > 大学 > 正文
2021-05-13

发表自话题:内卷就该这么卷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逍道一

  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焦虑,正蔓延开来。比起苏伊士运河断航,新疆棉花的热议,这才是更持久的影响。

  “鸡娃”竞争的高度,已经让中国5、6岁的孩子就要面对堪比美国常青藤入学难度的竞争。

  前阵网上疯传一份5岁鸡娃的简历。

  15页的简历“战功赫赫”:上中班识字1200个,能背100首古诗,简历后还附带408本英语阅读书目,占了5页纸!

  这还不够醒目,还有6岁前去过多少国家……等等。

  “鸡娃(打鸡血式教育孩子)”教育是一场无休止的“军备竞赛”,成功从小众精英家庭破圈,飞进北京、上海寻常百姓家。

  面对这样的“复二代(父母复旦大学毕业)”,“复一代”们紧张吗?

  外人印象中,985、211等名校录取名额给京沪最多,北京、上海家长们至于这么紧张吗?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北京、上海的一举一动,总有风向标的意义。这场终极内卷是否会就此蔓延全国?

  “起跑线”进化的速度超出想象。

  你可知道起跑线究竟在哪里?小学?学前班?早教?胎教?

  以上全错!起跑线在怀孕之前。

  想加入这场教育的“军备竞赛”,当妈的就得在怀孕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首先,你得有精英学校的学区房。不然不但没赢在起跑线上,还会导致怀孕即落后的悲剧。

  学区房面前人人平等,售楼处可不看什么北清复交985。

  花几百上千万买了学区房,还要做好“数学题”,不然照样大意失荆州。

  出生日期最好精确到8月31日。这样孩子满周岁时,正好可以赶上9月1日开学。1天都不耽误,无缝对接。

  我同事的娃不幸出生于9月10日。别的孩子小学报名时,她的娃不巧5岁零11个月,未达到6周岁的法定入学年龄。

  仅仅晚了10天,就要白等1年。考虑到如今鸡娃的低龄化趋势,白等1年等于满盘皆输。

  学区房买了、孩子生了,直到读小学之前,这6年不是白等的。看看这位鸡娃家长的群备注,19m的意思是,孩子19个月大。

  图源:每日人物

  可怜的宝宝才19个月,睡觉都沦为“自主”了。

  对了,这个鸡娃群不是随便进的,人家有圈层、有门槛。

  每日人物记者想“卧底”鸡娃群,一个问题就被识破。

  图源:每日人物

  对方在删除前回了一句“看来您并不能给其他家长提供宝贵经验”。想玩无间道,没门!

  北京海淀作为教育大区,鸡娃群都是“邀请制”。只有孩子优秀,家长才会被拉进去。

  记者吸取深刻教训,将鸡娃行业黑话倒背如流,终于成功打入一个鸡娃群。

  万万没想到,入群后第一天,该群最大的作用居然是闹钟。

  图源:每日人物

  如果一切顺利,鸡娃的第一关是小学入学。(此处略过幼儿园,因为钱能解决的问题基本都不叫问题)

  开头那位“复二代”准备的15页长的简历,就是申请小学用的。

  除了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神马“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跟人家“复二代”比简直弱爆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上海的局内人马上出来打脸,说这位鸡娃的旅行经历存在BUG——都没冲出亚洲。人家星河湾小学可是精英云集的,哪个孩子不是欧美走遍?

  而且这位“复二代”的读物也就是该小学入学的平均水平。综上,这位鸡娃上不了心仪的小学……

  我们印象中,复旦交大对上海人简直不要太友好。再努点力,北大清华也不在话下。在北京就更简单了,我们打小就羡慕北京孩子,考北大清华足足低了一两百分呢。

  怎么现在区区小学就难倒了这么多呕心沥血的鸡娃?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对此,《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为广大鸡娃家长们做了一道算术题:

  北大清华本硕博+MBA每年大概录取20000人。毕业后一部分出国,一部分去长三角和大湾区,剩下的绝大多数选择留北京。就算每年一半就是10000人,这些人到了婚育年龄,一年可以生10000个清北二代。假定他们全都内部结婚,这个数字降低一半,一年可以生5000个清北二代。而北大清华每年在北京一共录取不超过600人。

  假定其它大学二代放弃竞争,哈佛耶鲁MIT海归都是空气。只有清北二代竞争,鸡娃得在全部清北二代里考到前10%,才可能跟自己父母成为校友。

  清北在京录取率已是全国最高,甚至是甩尾省份的30倍。如果再增加指标,外省就该沸腾了。

  郝景芳一语道破:大城市教育资源再丰富,也赶不上优秀人才的积累速度。

  大城市名校多不假,这也是大城市能从全国各地吸引人才的原因。随着人才越来越多,个个属于“三高人群(高智商、高情商、高逆商)”。但这些大城市教育资源和升学率并未同步增加。也就是说,分子不变,分母越来越大。于是大城市升学难度反而上升了。

  表面上京沪学生享受了“高录取率”,却早被鸡娃牛娃扎堆的惨淡现实抵消了。

  连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老师都就此躺平,发表演讲《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高呼:“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随着北京上海开启这场教育的终极内卷,坊间出现了一种声音:

  不是说北京上海优秀吗?索性全国高考一张卷,是鸡娃是牛娃,拉出来遛遛!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已经存在结构性问题。但真全国统考,后果更是毁灭性的。

  我国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但它难度却是固定的。命题范围只能是教学大纲和考纲,不能超纲。这样做的后果是,考试对智力和创造力的要求被固定死了,对容错率的要求却越来越苛刻。

  鸡娃聪明、智商高、多才多艺,Who care?高考没有难题,关键是对题型有没有形成条件反射和肌肉记忆。说白了,不是拼脑力,而是拼体力、拼不出错。

  这种情况下,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必然屡试不爽。再实行全国一张卷,岂不是逼得全国中学“衡水化”?

  不仅是中学,小学、幼儿园的课程也因减负变得越来越简单。于是好小学和好中学选拔只能另辟蹊径。升学考试简单不要紧,我还要看剑桥英语几级,“禁奥令”之前还要看奥数成绩。

  选拔性考试时点提前,把北京、上海的鸡娃折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组织全国小学统考,北京、上海的牛娃绝对吊打同年龄其它地方(包括衡水)的孩子。

  这样会导致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选拔性考试前置,跟鸡娃资质关系不大,反而跟家长买学区房、报培训班关系更大。这样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更不公平。

  选拔性考试前置,让鸡娃在本来应该玩耍、保持好奇心的年纪,上各种补习班。真正到中学的黄金学习年龄,却又重复简单的死记硬背。

  如此一来,即使千辛万苦挤进了211、985,也废了。

  近日,一项调查研究发布在《Nature》子刊《自然人类行为》杂志上。在这项针对俄罗斯、中国、印度和美国理工科学生学业表现的大规模研究中,研究人员跟踪统计了学生在物理、数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最后研究人员惊讶发现:大学刚入学时,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美国学生差距不大,明显高于印度和俄罗斯学生。但毕业时水平垫底,而美国学生则在毕业时“鹤立鸡群”。

  千万不要怪大学白读了,胜负早在中学甚至更早时已注定。

  好比中小学是玩泥巴,大学是搞雕塑。结果中国是在读大学前就雕琢完了,你让大学能干嘛?

  众所周知,欧美有“大学先修课”。虽然人家中学数理化难度不如我们,但真对相关学科有兴趣、有天赋的鸡娃,高中就能上大学课程,并不受到高中课本简单的影响。

  难怪中国跟美国打科技战如此吃亏,分分钟被人家卡脖子。科技战最重要的是人才,中国人才早在中小学的书山题海里丧失了灵光。

  父母想让鸡娃们赢在起跑线上,结果却是国家输在了人才战的起跑线上。

  时代一粒灰,个人一座山。

  重负之下,鸡娃家长压根顾不上国之大计,只能前赴后继加入了这场惨绝人寰的同城相残。

  前阵北京传闻叫停线下培训班,一度引发了各大鸡娃群的极度恐慌。有家长马上发扬中国智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图源:每日人物

  上海则公布了《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其中“名额分配”堪称对学区房的当头一棒。

  上海教委官员表示:“改革的核心,是每一所初中都有机会。”

  参考资料:

  《内卷、凡尔赛、“普通孩子”——你没看清的是什么》郝景芳

  《卧底10个鸡娃群后,没娃的我都想鸡自己了》每日人物

  《清北毕业生子女凭什么上不了清北?》元淦恭说

标签组:[上海

上一篇教育:愈演愈烈的内卷

下一篇《小舍得》的恐怖现实:鸡娃的中国父母,已经有人开始发疯_田雨岚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