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鸡娃"的血泪辛酸史:教育内卷的当下,孩子最终归于平凡

首页 > 教育 > 大学 > 正文
2021-05-13

发表自话题:内卷就该这么卷

原标题:"第一代鸡娃"的血泪辛酸史:教育内卷的当下,孩子最终归于平凡

近日,一张调侃“鸡娃”的图片火了。上面是老北京鸡肉卷,下面是“老北京鸡内卷”,再搭配某培训机构营造教育焦虑的宣传语,好笑的同时,也直接戳痛了许多父母的心窝。

因为,没有人比鸡娃的父母,更能理解深陷教育内卷的煎熬与无奈。

幼教早培、学区房、补习班、出国游学……无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为了孩子的前途不惜倾注全部家庭资源,竭力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超级学霸,以期未来能够成为考学竞争中的佼佼者。

孩子烧脑,父母烧钱,在辗转于无数培训班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的时间都变得支离破碎。

如今,第一代鸡娃已经长大成人步入社会,这些从小被打鸡血长大的孩子,都走向何方?

教育内卷的当下,孩子最终归于平凡

不久前,一篇题为《北京第一代“鸡娃”给大家讲讲内卷教育的切肤之痛》的文章被疯狂转发,一位曾是“鸡娃”的95后女孩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这位女孩的母亲坚信读书改变命运,在栽培孩子上尽心尽力。女孩自己也很努力,从小练古筝、学奥数,在学校、家、辅导班之间穿梭不停,上初中以后已经不需要妈妈打鸡血了,她能做到“自己鸡自己。”

(作者在四中时期背着摄影包去拍摄纪录片)

后来,女孩也如愿走上一条学霸之路,高中考上北京四中实验班,大学又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如今她怎样了呢?

毕业后,女孩成为了一名编剧,自由职业者,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年收入比北上广深的普通小白领稍强,但仅靠自己,依旧无法买得起北京的房。”

而她的朋友,有从高中就坐拥国家专利的,有物理竞赛保送清华的,还有被常青藤名校录取的,

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没有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而是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也许被同龄人赚得稍多一些,但仍旧买不起房。

这些从小接受优质教育,被家长们奋力托举,赢在起跑线上的“鸡娃”们,最终还是归于平凡,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这个女孩以及她的朋友并非个例,曾经的学霸长大后“陨落”成常人的例子比比皆是。

孩子终归于平凡这件事,从概率上透露着必然,这世界是由千千万万普通人组成,我们成为分母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成为分子。

而且,人生是场马拉松,鸡娃父母能够做到的,不过是让孩子在起点拥有一些优势,而能否一路领先,取决于种种因素的合力,包括孩子自身的动力、天赋、眼光、机遇等等。

一届又一届鸡娃的经历道出一个现实:我们倾尽一切,希望孩子脱离普通人的行列,然而不得不接受平凡是大多数人的归宿。

为何我们如此焦虑又鸡血?

鸡娃家长可以为了孩子的学习拼到什么地步,永远超乎想象。

哪怕爸爸拍桌子到手骨折,妈妈气到心脏搭桥,也要天天鸡、月月鸡,一刻都不能停下。对于孩子的教育,为何我们如此焦虑?

内卷的确是重要原因之一,蛋糕就这么大,竞争和淘汰并存,而教育至今仍然是改变命运最为公平的道路,那就难怪鸡娃父母们如此争先恐后,生怕落人一步了。

而另一重因素在于我们对成功的定义过于单一化。

曾经北大才子卖猪肉、清华毕业回乡种地之类的新闻让无数人扼腕痛惜,甚至认为他们浪费了名校光环。

这是因为大多数人眼中的成功等同与功成名就,而看到那些曾经赢在起跑线上的人,没有过上有钱有地位的光鲜人生,反而成为普罗大众中的一员,就产生了心理落差。

对于许多鸡娃父母而言,他们倾尽全力将孩子推向名为成功的康庄大道,力图打造一件标准化的优秀作品,但这个过程中,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呢?

着急养鸡,赢在起跑线,是许多父母非常执着的一件事,可人生到底在争什么?比起盲目竞争,也许我们更应该思考教育的本质。

面对教育焦虑,我们应如何自处?

在教育军备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家长无处安放的教育焦虑,有解吗?也许认清了教育的本质后,我们心中就会有答案。

曾有“奥数天才”之称的数学教师付云皓,

在学生时代曾连续两年以满分成绩取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并被保送北京大学,这样的成绩绝对是如今鸡娃父母们艳羡的对象。

而进入社会后的他并没有如人们所预料的取得亮眼成就,也没有实现钱权层面上的成功,他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每天过着平淡的教书生活。

面对诸多“天才陨落”的惋惜,付云皓本人非常坦然,他表示自己很享受当下的生活状态,希望能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得到正确引导,“让广东省多几个靠谱的中小学老师。”

在知乎上,可以看到很多人,包括他的学界同僚、做过他出的奥数试题的学生,对这位老师的尊敬。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

对于这位奥数天才来说,教书育人,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看到学生的成长,就是真实的幸福感。

幸福没有标准化的答案,而是私人的定义,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把每个孩子变成千篇一律的作品,而是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义,进而实现自我价值。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罗马不是人人都能到达,也并非所有人的心之所向,在罗马之外的地方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与快乐,才是父母与孩子需要共同探索的。

当我们看清了教育的意义后,也就不会过于执着“赢在起跑线”上,可以用更加平和的心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地与孩子共同成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组:[育儿] [亲子成长] [早期教育

上一篇大无语!女性角色多句话就要被骂绿茶,国产剧性别内卷这么严重?_女生

下一篇冷芸时尚圈周报 18期 | 网飞管理模式、供应链转型、内卷等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