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内卷就该这么卷
本期周报主题简述
1、网飞的管理模式
2、如何打造个人品牌?
3、设计师品牌的价值
4、供应链转型
5、安踏代言人王一博
6、什么是“内卷”?
7、汉服热
8、设计灵感来源
9、职场导师
10、耐克阿迪业绩下滑
本期周报可免费阅读。
01
网飞的管理模式
前言:在996,甚至007普遍成为标配的当下,流媒体巨头网飞却选择了反常的管理原则,在网飞,每个员工思考做事的方式就像老板。这种管理模式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呢?一起来听冷芸老师和芸友们对企业管理模式的探讨,也欢迎你加入发表你的观点。
冷芸-上海-群主
分享文章:【网飞创办人亲述:为什么我不要求996,还能做到市值1万多亿?】
(文章来源:公众号 混沌学园)
前几天我们也有谈到996的问题。给大家分享这篇文章,虽然不是关于服装公司的,但其管理理念非常值得借鉴。其实国内也有家类似的公司,叫“德胜洋楼”。他们也不需要打卡,报销不需要签字,并且员工以农民工为主(很多人觉得农民工素质不高,所以很难管理,这家公司用现实否定了这个说法)。他们和网飞一样,让员工自我管理,所以管理成本很低。与此同时,依靠审计、监督制度来抽查员工的自我管理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反而基本都很自觉。我也曾让我的学员做过类似管理,基本尝试下来反馈都不错。本质上,还是激发人善意的一面,同时用制度制约,这会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在当下的环境中,大家觉得这是否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手段呢?
Ladder-宁波-服装制造
确实,被人信任是很宝贵的东西,对基层员工是很大的激励和尊重。实际上,绝大多数制造业员工都是由普通农民工组成的。
冷芸-上海-群主
服装公司也一样。德胜洋楼90%员工是农民工背景,其实基层人更在意被尊重与被信任。在德胜洋楼受到了别的地方没有的尊重,他们反而非常珍惜这些信任感。我个人经历也是如此。当然选择大于努力,有的人一看就不靠谱,直接淘汰。但只要选择自己判断靠谱的人,给与信任,同时用制度制约,基本会让工作效率提高很多。
Maffee-深圳-设计师
服装公司普遍996,大品牌公司更是逃脱不了。做批发本就是单休,最近觉得真的挺累的。
冷芸-上海-群主
996不正确,但却很普遍。我虽然可以理解996的目的,以及有些人期待靠996拼搏出更好的未来,但当996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那么这就是畸形了。毕竟大多数人工作是为了生活,如果工作得没有生活,那工作又是为了什么?
Eleven-杭州-买手
就好像围墙一样,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Maffee-深圳-设计师
是的,一味内卷,没有人去解决现实问题,就要停下来思考一下了。
王欣治-石狮-户外运动服饰
现在企业生存也是很艰难,特别是服装企业。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各行业都竞争激烈。
冷芸-上海-群主
企业生存艰难,更需要靠管理与用人解决问题,不是靠老板个人脑袋。
黄宝宝-嘉兴-金融
彼此信任更能调动积极性,提高生产力。
冷芸-上海-群主
我让我的学员尝试过类似做法。原本他们公司每一分钱的报销都要经过他们自己手,搞得自己很忙,但其实很多小钱他们自己签字也不看,纯属浪费时间。我让他们逐步放权,从500元开始授权其他员工,直到数千元。员工积极性更高了,而且因为其他同类公司都没有这样做,反而员工对公司忠诚度更高了,他们自己也更轻松。所以我非常建议大家也可以尝试下,特别是自己做老板的。先从小金额、小事情开始,同时完善制度,用制度制约。
Sunny-上海-商品企划
目前看来,服装品牌中我听说是乌鸦有这么做。乌鸦品牌已经开始尝试500以下直接扣,机票、动车费用公司直接扣。以前在大厂,差不多所有报销流程下来要一个多月。中等公司反而更灵活,当然也看公司。
冷芸-上海-群主
相对而言,互联网公司在授权与激发员工自我管理方面做得最好。服装行业太传统,还有许多需要突破的方面,这不是绝对的,但是普遍。我以前在公司,十多年前就已经500元下不用授权,但会审计。上市公司有上市公司特定要求,大厂基本都是上市公司,财务流程有特定要求,这个不是授权问题,所以不能代替所有互联网或者其他公司。上市是没办法的,国内外都一样,供应商流程一样都很复杂,这个就不在企业自己授权范围内了。
我还有个学员创业也是用的这个模式。佛系创业者,一个月就去2次公司。月头安排计划,月尾评估实施结果。银行账户、公章都在员工手上。员工自己给自己定工资,基本上花钱都不需要她批准。她把这个称之为“无为而治”,也是一种管理理念。她是自己本身不喜欢管理,所以干脆不管,只定方向与看结果。找了一堆小朋友,小朋友们反倒都很自觉、很努力。
(图片来源:Pexels 图片网站)
Sunny-上海-商品企划
这是个有智慧的人,想法挺趋前。我刚离开的公司,老板来的比员工都早,周末加班比员工还多。两个老板从百度、小米出来的。背景决定了很多,都是沉淀和环境塑造了观念。
Darren-合肥-副群主
老板带头996吗?我以前公司老板是市场出身,自己没事就喜欢去跑市场和客户聊天,但另一方面在国企呆过,也喜欢开特别冗长的会议。
冷芸-上海-群主
这个也要看个性,有的老板就是喜欢做事。管理有很多方法论,但选择相信是件重要的事情。即使一时相信不了你办大事,可以先从小事开始。不过最主要看老板个人的胸怀与格局,大气的老板与小气的老板两种运。老板身先士卒也有其优势,所以成功的永远是少数,更何况大多数人还喜欢随波逐流。
Sunny-上海-商品企划
大格局和大气的永远是少数派,也许自己当老板也未必比如今的老板强。我刚抽身的公司老板估计每年也就比她们上班时候挣的多些。
Darren-合肥-副群主
但是传统观念的人,大多喜欢谈以前的经验,对现在的东西不喜欢深入研究,觉得互联网很浮躁,没有实体业踏实。
冷芸-上海-群主
这个也是观念狭隘的结果。不是每个人创业都求多么成功,大部分人只求可以糊口即可。
Jane Di-上海-市场
我前公司老板只管大项目,小项目我们自己做,报销费用我们自己把控,工作很顺畅。
冷芸-上海-群主
授权是必须的,大事小事都靠老板一个脑袋多累。还有的企业是用预算制,预算内自己把控;超出预算再申报,这个方法我也觉得很好。我还是相信大多数人的善意是可以被激发的,即使是教育程度不高的人,也可以被激发。
Sunny-上海-商品企划
其实如今教育程度和素养程度是否成正比呢?这段时间每次去餐厅吃饭总会特意观察下人群。
冷芸-上海-群主
大部分成正比的,这个还是要肯定教育是有作用的。虽然不绝对,但是教育对修养的塑造肯定有积极作用。不能绝对,大部分现实还是败在了那里。
Darren-合肥-副群主
Jane,你们公司是对优秀的人放心还是体制就是这样?
Jane Di-上海-市场
体制就是这样,管理人员的核心管理上限是6个人,超过这个上限其实很难管理了,精力有限。
Darren-合肥-副群主
我有在工厂车间呆过,其实大部分工人大多都很淳朴,不管年轻还是年纪大的,偷奸耍滑的并不多,他们没有太多的想法,对一份工作主要看薪水,不会看别的东西。反而是小的管理者这种毛病最多。
Jane Di-上海-市场
我觉得核心还是不愿意去相信员工的自律性,不愿意授权。
Eleanor-利兹-时尚管理在读
这个老板心太大了,我之前也认识一个这样的创业者,最后各种打官司。完全信任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冷芸-上海-群主
这和心大不一样。当然你说的案例也存在,还是要看具体人。不是相信人的自律性,而是激发人的善意。大部分人是不自律的,这就是为什么还需要制度制约。主要是制度制约和激发善意。绝大部分人在内心身处,都有其善良的一面。不过世俗下,很多人看上去油嘴滑舌,有很多外壳包在上面,所以激发善意很重要。领导要做的就是这点。人都有恶与善的一面,我们如何激发出更多的善意。首先从自己开始,其次,自己要有辨识力。
Darren-合肥-副群主
是的,但是很多企业喜欢鼓吹狼性和强势的执行力。
Sunny-上海-商品企划
我这段时间一直想抽身自己创业,特意找了个小公司,看到她们的日常后,觉得每一种选择都是如履薄冰。关键这些企业又不像华为那么大气,还搞狼性。
Jane Di-上海-市场
不论大企业还是初创,看的是人,不是企业的大小。
冷芸-上海-群主
狼性是个利弊都很明显的企业文化。我个人不太欣赏也不会用这样的方式,但我可以理解这种文化。大家也可以关注下KINGSTON这家企业的文化,和网飞很像。
Darren-合肥-副群主
每个企业还是有自身的优势的,先试着融入,取得老板信任再改变,毕竟不可能像我们理想的模型去搭建。
(图片来源:Pexels 图片网站)
Sunny-上海-商品企划
以前森马的马卡乐招聘时候说他们就是要像华为的狼性学习,其实我身边很多华为的员工,我还真没看到他们有狼性。深圳坂田最早的总部在百草园,他们员工生活和大学差不多,反而很简单。
冷芸-上海-群主
企业文化,应该根据自身基因去设计。我通常不建议去学习文化。让企业学习文化,就好比让我学习你的个性与性格。企业需要企业文化,但不应该是哪家企业学习其他企业文化,而是根据自己的基因,自己塑造自己的文化。
Daniel-广州-初级买手
我所见过的很多公司,并没有什么企业文化,就是996或者更夸张,但是有能力的员工的确工资回报很高。也有很多人说自己公司企业文化很好,很舒服,老板Nice,就是赚钱少点。越大的企业越需要企业文化,可以帮助维系企业的整体稳定。小型创业型的公司,专注赚钱和存活,原始文化其实就是创始人气质决定的。
Darren-合肥-副群主
我有在迪卡侬工作的朋友,他们的薪资确实不高,但是感觉他们工作很快乐,工作多年身上也没有那种老油条摸鱼的毛病。他们是不怕员工走的企业,刚毕业的朋友如果进去历练、了解零售我觉得很不错。
冷芸-上海-群主
迪卡侬也是一家优秀企业。
Sharon-深圳-设计师
像打卡这种管理制度是治标不治本,把工作按时优质地完成就可以了,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没必要要求员工在哪里或者什么时间做的,时长代表不了效率。
Susie-杭州-商品
上家公司有组织学习过这家企业,也有把它叫作奈飞。它的HR出版了书,叫奈飞文化手册。我们取了其中的一条“自由与责任”作为企业价值观之一,我们的文化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但是快速扩张时期,发现团队似乎更多自由,更少责任,也让公司头疼。后来企业几度困难,认真反思,调整了这句话的顺序,“责任与自由”。
凌芯-广州-设计供应链
其实多数时候,996是公司占员工工时便宜罢了,用你时间越长,成本越低,不一定是为了成功或者效率。
Sharon-深圳-设计师
成本低但也没给公司创造出更高的效益,员工和老板其实都没受益。我觉得更多的是因为焦虑,所以用时长来缓解,给人营造一种努力工作的状态。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每个公司不一样,管理制度不能完全套进去。
Eleven-杭州-买手
以工作结果为导向,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结果就行,制度经常变也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美德-上海-培训师
冷芸老师可以分享一下,为什么国内大部分私企容易管得很严吗?现在的管理模式很难让年轻的员工买单。
冷芸-上海-群主
首先还是管理方法的问题。国内很多企业(特别是我们这个行业)主要靠经验管理,而不是科学的管理理念。其次,是信任问题。我们普遍彼此信任度不高。第三,是中国人传统观念,相信勤奋与努力,却不理解效率比勤奋努力更为重要。最后,是喜欢占便宜的心理。我给你5000元工资,原本应该是获得你50小时的劳动。但是如果我能用5000元获得你80元的劳动,自我感觉占了便宜。我个人看法,综合而言,有传统理念也有认知因素。我们服装业比较传统,很多企业不懂“科学管理"的含义。管理是有方法、有工具、有模式的,但是很多老板还是纯粹靠经验,但这点随着数字化和更年轻的人上来,老一辈的想法会被替代的。
传统的管理模式肯定会被淘汰,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激发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上课,让学员做的第一件事(他们都是中小企业主),除了流水线工人和终端店铺,其他的人员都放弃打卡。现在的人更需要的是:尊重、自由、平等;不是:听话、服从、遵命。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还是和我们的文化和传统有关,觉得大家需要管,其实国外也管的。国外企业管理走了100多年了,我们只是走了40多年,高速的40年。
冷芸-上海-群主
相对而言,欧美企业在管理理念上普遍还是要比国内科学些。不绝对,但大多数情况下如此。时间是一个解释,但是时间并不能成为所有的解释。西方管理学已经给我们总结了很多前人的经验,应该用起来,但很多人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明明有更高效的工具和方法,为什么非要靠卖苦力的方式去做呢?当然不是所有的西方理念都适合中国,我们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大家也可以看看互联网公司的管理模式,用OKR去管。
冷芸-上海-群主
确切地说,要看企业性质与岗位性质。现在趋势是:针对企业文化与岗位性质,采取个性化考核与人才发展方式,所以HR也在数字化。比如创意型岗位很难OKR和KPI管理,研发部也一样。研发可能10个9个是失败的,没法OKR,这类部门就需要用更加开放、弹性的管理方式。但是如果是流水线作业,就需要标准流程等。所以趋势就是:多元化、个性化管理。创意、研发对我们这个行业未来会更加重要,未来机械型作业大多可以交给机器作业了,这也是为什么激发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会更加重要。
Lillian-广州-商品企划
要改变国内的传统约束管理思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创意类、研发类的可以向合伙人的方向尝试,是否能更有效地提升甲、乙两方的效率和成果呢?
冷芸-上海-群主
合伙人不是万能钥匙,合伙人失败案例很多,现在国内忽悠的合伙人制也很多。合伙人对企业风险也很高,我自己肯定不会普及合伙人制,但是可以用其他模式(比如利润分成、项目分成)来做。并没有那么多人有能力成为合伙人,那种所谓全员合伙在我看来大多是乌托邦,或者就是个忽悠。拉夏贝尔就是失败案例,做合伙人需要能力,真正具备合伙人能力的是少数。大多数人只是有这样的心却没有这种力,所以它不具备普世性。这就好比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领导一样,不是每个人都有领导力。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小企业可以尝试,中、大企业玩法不一样的。99%的人努力点做到小中企业,只有1%能做到大企业。
Nicole-上海-R&D&OEM
OKR可以转化为项目制,不过大部分企业还是默认时长或随时待命,其实分解下来,一些是流程问题造成的无效重复工作,一些是领导层不知道方向造成的试错成本。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不如擅长甩锅的,所以需要构建统一的基本标准,再加个性化管理。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你们公司OKR用下来如何?一些实体服装公司也想尝试OKR。
Nicole-上海-R&D&OEM
看员工内驱力,不是BAT玩什么OKR,KPI变个说法而已(可能我武断了,反正我是这个感觉)。
总结:
1、在职场,信任是很宝贵的,尤其对基层员工是很大的激励和尊重,激发人心底的善意,并配合制度制约,才能在管理上事半功倍;
2、企业文化,应该根据企业自身基因去设计,而不是学习别家公司的文化;
3、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服装行业,主要靠经验管理,而不是科学的管理理念;普遍彼此信任度不高;传统观念,相信勤奋与努力,却不理解效率比勤奋努力更为重要;喜欢占便宜的心理,这是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02
如何打造个人品牌?
前言:芸友分享了打造个人品牌必须要知道的10件事,从如何定心、定位到操作手段,如果你也对个人品牌感兴趣,欢迎加入发表你的观点。
王勤-上海-奢侈品培训师
和大家分享打造个人品牌的一些观念,也可以用在卖具体的产品上。打造个人品牌,必须要知道的几件事:
第一,做个人品牌最重要的是定心,定心远比定位重要的多。定心,而后锲而不舍的努力,结果只能是成功。
第二,定心之后,定位。定位是在用户的心中抢占一席位置。行业属性+发力点+个人特质,就是你的定位。定位,是为了让用户更好地记住你;定位,也是让你不断明确自己。
第三,定位之后,是交付。不断提升交付能力,才能不断积累口碑。提升交付,最重要的是诚心。也许,我们的能力水平还不够,但是只要真心诚意地付出,用户是能感知到的。
第四,梳理品牌资产。名称、slogan、理念、口号、案例、超级标签、个性特质,这些都是为了在用户心中形成记忆点。这些内容,一旦确定,立即开启“定投思维”,投入时间、投入精力、投入金钱宣传。药不能停、不能换、药量不能减。
第五,筛选用户。一定不要想着去服务所有人,只服务那些与你价值观相匹配的、愿意为你付费的用户。我们身上最值钱的,是时间和精力,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服务好付费用户和产品研发上,而不是花在跟大量的“低质量用户”的沟通上。用户不愿意为你付费,无非三个原因,第一,真的没钱。第二,不认可你的价值观,“有钱,但觉得不值得”。第三,天生喜欢贪便宜。
第六,普通人为“超级个体”,最宝贵的是时间和精力成本。我们要考虑的始终是,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把“这一摊子事”做好。IP靠定位,成功靠系统。系统思维,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
第七,在没有足够的信心,做好“交付”时,不要着急去做“放大”的事情。做个人品牌,必须懂得去放大势能。但前提是,放大势能之后,你得有足够的能力承接住。也就是,你有没有足够的闭环力?
第八,关于人脉。个人品牌的人脉在身边,“近悦远来”是最好的办法。
第九,做个人品牌,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在整个运营过程中,追求的一定是系统的平衡。
第十,手段很重要。短期放大势能,考的是营销思维。底层基础+营销逻辑,就是如虎添翼。
总结:打造个人品牌必须要考虑的十件事是:定心、定位、交付、梳理资产、筛选用户、IP、闭环力、人脉、平衡、营销。
03
设计师品牌的价值
前言:如何看待设计师品牌的价格和设计价值?设计师品牌重要的是品牌还是设计师个人?有芸友认为设计师更重要,因为ta代表了品牌的基调,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欢迎一起加入讨论。
强瑞祥-西安-冷芸助手
分享文章:【设计师品牌为什么这么贵?】
(文章来源:公众号 冷芸时尚)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设计师品牌真的贵吗?不同的人应该感受是不一样的。文中说的设计师品牌,如果要针对顾客的出入场景和喜好设计,一个款做3~5件,面料用意大利、日本采购的面料,那3~5千真的不算贵了。但是例如另一些设计师品牌,面料采购的是国内常见的现货面料,然后通过款式设计来凸显自己是设计师品牌,譬如:加一些特殊工艺,加一些细节设计,用一些当季潘通流行色,那我觉得卖个1-2千也是贵的。所以如果商品要卖给大众的话,就算标榜自己是设计师品牌,也还是要定位一下自己的销售价格,不能脱离普通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如果卖给私人定制的高消费人群,设计师品牌这个价格真不算高,觉得高的人可能压根就不是你的目标人群。
若三-杭州-副群主
如果设计师以后出名的话,还会有收藏价值。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靠这条路出名的设计师万中无一,要出名的设计师前期不能太走商业路线,最好是低调点,多拿点奖,多给名人做定制,等出名了再做自己的品牌。一开始不出名,然后自己的品牌销量做起来了,出名了,这样的设计师商业价值有限,因为太商业了,市场对她的衣服其实已经有定价了。而且这条路不好走,成功的很少。
若三-杭州-副群主
郭培老师算是那万中之一吗?之前也是从商业化出来的,后来自己成立了工作室,又被邀请到巴黎时装周。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现在很多设计师是这样想的,我毕业了,自创设计师品牌,然后以后销量上去了,我出名了就好了。实际上很多设计师就没有以后了,做了几季就烂尾了。不清楚郭培老师,不过一个人成功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表面的,她成功肯定有她的机遇和努力。
(图片来源:芸友 Shane 分享)
做任何事情都有个敲门砖。请问大家设计师品牌重要的是设计师还是品牌呢?
若三-杭州-副群主
个人感觉是设计师,因为ta代表了品牌。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设计师代表的是个人特色、特殊性与其他人的区别,品牌包含了品牌运营、品牌标识、品牌理念和品牌定位。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是设计师,说他们是品牌差的还有点远。我接触的设计师往往是注重在设计、开发和生产环节,他们不愿意去销售,觉得直接跟客户谈价钱是很商业的行为。所以就会明码标个价格,你说太贵,那是你不懂成本;你说款式看不懂,那是你不懂我的设计。
若三-杭州-副群主
但一旦很商业了,不是很容易烂尾吗?国外一些出名的设计师品牌,一开始也是保持特例独行,不赚什么钱,例如山本耀司,MAISON MARGIELA。国内确实有很多设计师比较有自己的个性,我认识的厉害的设计师基本都比较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且还不怎么爱说话。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我接触的设计师给我的感觉是,与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事情喜欢亲历亲为,不愿意交给别人,哪怕招了人也是在很多决策上坚持自己的主张。
Yestin-京津-空间创新咨询
设计品牌贵,这里边提到的一个前提“设计价值,对于不在设计领域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庄主把这一点和“品质、规模”导致价格高分类为合理部分,成本理解混乱和加价倍率不合理作为定价失衡来分类。但我有点疑问,一个不能被外行受众感知的“设计价值”,真的对受众有价值吗?
若三-杭州-副群主
什么才算是“好”的设计呢?爆款?还是大师作品?又或者参加比赛拿到奖?
老王-成都-服装综合经营
我认为的好设计是,感性来说,客户穿上觉得给自己加分了。比如胖人穿了显瘦显得好看,解决了自身缺陷或者不完美、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好”设计。记得上次有个芸友说了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也十分认同,“设计就是解决问题的”,靠你的设计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好看,更瘦等)。不能说长得不好看、长得胖,所以穿什么都不好看。这就不是自己的问题,是衣服的问题,因为没有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设计。
总结:
设计师代表的是个人特色、特殊性与其他人的区别,品牌包含了品牌运营、品牌标识、品牌理念和品牌定位。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是设计师,离品牌差的还有点远;“设计就是解决问题的”,靠设计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是“好”的设计。
04
供应链转型
前言:芸友们普遍反映五一的业绩不怎么理想,无论是实体线下还是天猫商店,但是直播的销量反倒不错。有芸友认为国内服装行业供应链的优势正在逐步减小,大家如何看待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一起来听芸友们的分析,也欢迎你加入讨论。
冷芸-上海-群主
大家五一期间业绩如何?媒体报道增长很大。
叶方本-南昌-服装店主
和去年差不多,一般般。
amin-深圳-买手群副群主
没有爆发性地增长,比去年好点,商场同比增长30%左右。
Ginger-常州-服装销售
并不好。我们商场说是同比下滑的,我们店五一到目前一单没开。有几方面因素:1.商场客群本身不匹配;2.常州最近的地铁工程和道路施工(交通不便利);3.对于设计师品牌的不了解;4.价格。修路工程从上个月初就开始了,上个月就有一星期不开单的情况。是去年十月一号开业的,本来以为五一可以冲一波业绩。
冷芸-上海-群主
开业半年的新店是要养的。没客流也没想办法通过线上引流吗?
叶方本-南昌-服装店主
你们是高端的店铺?去年十月开业的,应该有老客户去消费的。
Ginger-常州-服装销售
是设计师买手集合店。公司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上个月指标都没完成,这个月还是要一样的指标。老客户几乎都在外面旅游、带娃。
冷芸-上海-群主
你们这里有哪些设计师品牌?
Ginger-常州-服装销售
服装品牌有DEEPMOSS、C+PLUS SERIES、KANOE、VEECO ZHAO、NATURAL HOTEL、REINEREN、目录CONTENT、AUBRUINO、COMME MOI;还有一些饰品、鞋包品牌:ALP JEWELRY、LOST IN ECHO、T.MAJOR、MISTOVA、LABER THREE、EXTRA ONE等。
我们还接触到特别懂设计师品牌和会购买设计师品牌的年轻人,她们反馈的是会在网上,比如小红书、抖音比较火的买手那购买,折扣比实体店要低。
叶方本-南昌-服装店主
是公司直营的吗?如果是加盟的,那加盟商肯定失眠。
Ginger-常州-服装销售
是直营的,总公司在南京,南京也有八家分店。目前南京小华采店跟我们同步开张的,已经快冲到百万店铺了。当然地域没办法比较,货品也没法比,很多我们常州的客人也反映我们货品不如南京店,路程也不远,人家可能还选择去南京店购买。
冷芸-上海-群主
如果有价格差异,那就更难了,这个就是经销商模式在数字化时代的缺陷了。因为你们是经销商,所以无法干涉其他渠道的价格,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经销商会倒掉一大批的原因,未来就是D2C模式。
(图片来源:Pexels 图片网站)
Ginger-常州-服装销售
是的,目前南京店和我们没有价格差异,都是公司统一定好的折扣和制度。压力就是线上的折扣力度或者部分品牌淘宝店铺做活动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的问题,为什么公司改变比较困难?是因为思维固有化了吗?业绩不好只单一的从员工身上找问题。
小王-深圳-设计买手
天猫业绩都不好,今年直播还可以。感觉今年电商都在转战场,一边找合适的主播合作,一边自己培养主播。
李剑-台州-帽子ODM
今年天猫普遍不太好,这是为什么呢?
冷芸-上海-群主
直播确实会成为主流,还有跨境。流量到顶,以及战场被分散。
小王-深圳-设计买手
今天早上在抖音刷到一个财经博主讲希音的视频,希音连续六年营业额翻倍,体量暴涨,是除了亚马逊以外最大的服装电商,他们的模式成功得益于国内多年的供应链积累。关于供应链,我们国内确实也积累了那么长时间,大家都期待有格调、有文化的国产品牌能跑出来。
冷芸-上海-群主
阿里已经不是增量DQ时候了,是要精耕细作,提高效率。希音,外部有相当一部分业绩是以讹传讹,但是他们确实在海外业绩不错,但不至于多么好,目前主要靠低毛利、低价策略跑马圈地。国内供应链确实优势很强,性价比高。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昨天闵行这边的工厂说,今年车工工资1.2万都留不住人了,外面很多工厂开到1.5万一个月了。当然这应该是个别的现象,但是再过几年估计供应链的优势会继续弱化,现在能出圈的话尽量早点做大。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做服装,其实都是在这个行业里挣扎,说好不好,说坏不坏,只是能生存。
李剑-台州-帽子ODM
我觉得以后生产线会越来越往头部工厂靠拢,小型生产线、作坊式生产的落幕越来越近了。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如果以后没有生产链优势,生产成本增长,生产量要求提高,线上流量红利降低,线下实体门槛提高,会更难生存。我觉得,作坊不会落幕,只会升级、会质变,变成工作室、工作坊。
陈杭-杭州-羽绒服ODM
企业会越来越少,平台会越来越多。生产资源慢慢集中到头部平台,要么你跟平台玩,要么就接受高成本生产。比如羽绒服ODM,今年小企业成衣价格上升,大平台的成衣价格反而会比去年低。原材料供应商大幅度涨价,针对的是可有可无的客户,真正的核心客户涨价幅度真的不高,可能各方面协调一下,总成本还会降低。
Jammy-上海-美利奴羊毛面料
同意Shane的看法。不论大小厂,各有各的打法,还是会以升级为目标。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现在一直在讲的“先进制造业”到底是什么?服装制造真的那么难了吗?查了一些资料:“原来先进制造业,并不仅仅是芯片、人工智能这些产品,而是在传统织造模式上,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化技术管理的“成果”,使得我们的传统制造业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的目标。”所以我觉得无论大厂、小厂,都应该是可以生存地很好的,但是要be smart。
陈杭-杭州-羽绒服ODM
羽绒涨价跟供需关系有关,去年随便拿到13万一吨绒,今年波司登都要30w。昨天看到一个报道,说的是南山必胜客。现在做的就是平台,它什么都是免费的,但是流量是最贵的。入股只要付出小部分股金,大部分都是引流的价值。这样的垄断性平台以后会越来越多。
冷芸-上海-群主
都做平台谁做货?都做流量,流量买什么?
陈杭-杭州-羽绒服ODM
平台下面的工厂。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淡季你作为代工厂可以接单养工人,旺季你的生产资源平台全部要了,作为老板你是愿意一家解决还是愿意去一点点跑单子?然后平台用数量把价格压下去。小米、腾讯、阿里都是这么玩的。
李剑-台州-帽子ODM
龙头工厂也就是一个平台,利用自身优势去接别人接不到的单子,再下发给下线各个工厂,并提供技术支持。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平台现在就有点这个意思,想做发单的,把订单都聚拢到自己手里。
陈杭-杭州-羽绒服ODM
是的,其实很多工厂都是这么在玩。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不过这太理想化了,做过1~2年服装,有点经验了的基本上都会自己直接找工厂,干嘛还要中间商。
陈杭-杭州-羽绒服ODM
同品质你发120,我发80,你找不找我?你给他做5000件,我给他做50000件。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但是我自己量起来或者做熟了,也能发80,甚至75,还会找你吗?
陈杭-杭州-羽绒服ODM
你发120你没得赚,我发80我还有的赚。
冷芸-上海-群主
有人用过阿里巴巴的淘工厂吗?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会用,但是前期用了后,合作的好的都会跳过淘工厂,自己直接去接触。
李剑-台州-帽子ODM
我觉得不能只是单纯的平台,还要是具有规模实力的工厂。名义上对甲方是接单,回过头来就成了“平台”发单。
陈杭-杭州-羽绒服ODM
你量起来也就是5000-10000件,我给他的是你给不了的,所以我的价格也是你拿不到的。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中高端其实不存在5000到10000件,市场货与大众款是可以做到你说的,但是质量与交期不是小众品牌、中高端品牌能够接受的。换句话说做5000-10000的订单的工厂也不屑于200件的那些客户,但是做低端5000-10000件的工厂面临的其实不是国内的生产链,可能是东南亚或者朝鲜这些地方。
李剑-台州-帽子ODM
市场货、大众货我觉得不需要平台发单,太好找工厂了。
(图片来源:Pexels 图片网站)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这几年上游供应链会发生蛮大的变化,上游工厂持续洗牌,工厂没实力,一定会被淘汰。
冷芸-上海-群主
目前大家有看到成功数字化转型的服装工厂吗?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都是标品的数字化,还没到复杂多变款式的时装。工厂数字化还要看你的上游面料、辅料、供应商是不是也是数字化管理。
冷芸-上海-群主
所以我们可能是数字化最慢的一个行业,针对变化比较多的款式。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最慢之一,很多制造行业也是这样。
Jammy-上海-美利奴羊毛面料
请问面料工厂的数字化主要是在哪几个方面体现的?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织布和wet processing这两端要打通,因为这两个一般都是不同行业在干;针织可能比较容易点,梭织难度高。
Jammy-上海-美利奴羊毛面料
我认为数字化转型对于不同的工厂应该有个合适的度。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最终还是应该以效率提升为目标。目前一些工艺、技术能通过数字化保留下来,做好记录,做到每次生产的标准化,货能对版,这种我觉得对效率是有很大提升。之前一家宁波知名企业安排机器人在服装生产线的工人后面转悠(监视管理工人),这种我觉得好像没什么意义。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目前来看数字化转型,还是要取决于性价比的考量与成本的考虑。如果现在的用工成本低于数字化的话,应该没有工厂会选择去数字化转型。
Jammy-上海-美利奴羊毛面料
同意,头部企业是要做些类似“概念车”的东西,但对于绝大多数的工厂,就不适合了。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机器人是个学习过程,只有试了、学习、再试才会有创新。其实中小企业也是可以做数字化转型,不一定是头部企业。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我们看到的前瞻性的演示,告诉我们未来数字化方向是什么,但是具体到实用阶段,目前如果一个辅工一小时是15元,能做的事情还是比较多的,而且很灵活,毕竟是人工。智能数字化现在在开发阶段,运用还是比较热门的,有应用场景的,生产的话现在人力成本比较低,使用数字化取代的地方还不多。所以一个工人1.5w的月工资,这样下去会倒逼数字化加速转型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之前说的小作坊或者是小工厂,目前很多是依靠上家工厂做二手或者三手订单。这样的经营状况,利润是不支持设备升级的;而大的平台与工厂,虽然自己会做一个数字化的展台,但是实际情况是,他收拢了订单后,发给这些低廉的下家工厂做就行了,没必要自己去升级提高成本生产。现在外面接单外发的越来越多了,这些人一部分就是原来开厂的。现在很多工厂也在做抖音、小红书直播,也是想破局找出路。
其实毛衫的数字化应该比梭织的要好实现很多,梭织数字化牵扯的设备太多了,而且款式比较复杂,只能在某些方面缓慢地转型。早几年的自动裁剪机,小的一台十来万,蛮适合个性定制的,版师可以打版后铺上面料直接自动裁剪下来;但是从成本上来说,版师或者样衣工自己就可以拿剪刀裁剪了,干嘛要买这个机器呢?模板缝纫机是类似的原理,每个裁片都需要制作模板,小批量订单加上生产时间的要求,有的是不支持制作模板的。
我倒是觉得现在生产有点逆数字化的趋势,生产方面现在多运用传统扎染工艺、手工技术、重工工艺去制作衣服,来满足现在消费者的小而美、小而精和轻奢的要求。以“手工、设计理念、这个东西普通工人是做不出的”为卖点的衣服,现在比较受中高消费群体的喜欢。
Vincent 郑-上海-外贸和时尚孵化器
机器人其实不贵,自动裁床可以省用料。
沈彬-旧金山-副群主
同意钱铭老师说的,数字化、科技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技术,而很多企业却在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钱花进去了,效率却也没有提高。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对于开发来说,自动裁床省下的用料其实不如省下买一台自动裁床的钱。
纳兰-东莞-羊绒毛织厂
毛衫的数字化更麻烦,不只是是设备牵扯多,还有不同组织、不同纱线平方等技术问题。多种毛料做的布片组织、结合手工的缝合和花型,还有洗水环节,重工的毛织,没那么容易模块化。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梭织的毛呢面料、真丝面料、棉麻面料、颗粒绒等就够复杂了,同样是毛衫款式与梭织款式,牵扯到需要人工的部分,难道是毛衫厂更多吗?因为梭织从裁剪、粘衬、点位、手工、车缝、修边等步骤,我不觉得目前的数字化能够有什么大的改变。毛衫的起订数量其实要比梭织的要大,梭织现在很多款式50-100件也都在做。特别是网商,有的30件的也在做,价格还蛮低的。
TONY-桐乡-毛衣工厂
毛纱起订量也不大的,毛纱数字化的话,目前看也就是那些简单款。
纳兰-东莞-羊绒毛织厂
毛织从做样板开始:织平方小片(下数、织片到洗烫小布片),再到织样板的衫片,缝合整套之外;再到大货环节对比:资料修改(放码跳码需要调整下数画花资料)、翻倒毛料、上织机调织机(领班看机查片)、套口缝盘(织配胸贴、点位裁剪胸贴、缝合衫身夹位口袋等、查缝)、洗水、开钮门点位车工、挑查补衫、烫衣等。毛织比梭织工序内容只会更多,不会少。毛织的毛料也挺多的,要数字化还是蛮艰难。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其实数字化还是要看机器能取代多少人工的部分,或者是减少人的情况下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如果能做到,成本又不高,维护保养升级又轻松的话,工厂都会愿意升级数字化的。
总结:
1、 生产链优势减小,生产成本增长,生产量要求提高,线上流量红利降低,线下实体门槛提高,会更难生存。但是生产作坊不会落幕,只会升级、会质变,变成工作室、工作坊;
2、 无论是毛衫还是梭织,涉及到的工序和人工都非常繁琐和复杂,比较难模块化,要实现数字化只能从简单的基础款开始;
3、 数字化、科技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技术,而不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
05
安踏代言人王一博
前言:新疆棉花事件爆发以后,一众娱乐明星先后宣布与涉事的国际品牌解约。今日安踏官宣王一博成为代言人后,天猫旗舰店的王一博同款迅速售罄。大家如何看待顶流与国内品牌的合作?
若三-杭州-副群主
分享文章:【李宁和安踏为什么要签肖战和王一博?】
(文章来源:公众号 CFW服装经理人)
据说在新疆棉花事件之前,想要签约一位顶级流量明星,势必需要与同行业的国际品牌竞争,不仅如此,想要成功拿下签约往往需要以高于国际品牌的报价。据悉这次顶流男星的签约恐怕是体育品牌少有的公平谈判的机会,而且当时李宁官宣肖站成为代言人第二天,央视电影频道就点名表扬了其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助力国货的行为。昨天安踏官宣王一博成为代言人后,安踏天猫旗舰店王一博同款被粉丝疯抢,多款产品显示售罄,其中霸道3.0休闲鞋3分钟内基本卖断货,销量2万以上。大家有关注安踏签约的新闻吗?感觉国内顶流明星与国内品牌签约的事件不多,不知道此次新疆棉花事件后会不会多起来。
(图片来源:芸友 若三 分享)
这个是官网图,销量果然很高。
Yestin-京津-空间创新咨询
当年李宁和孔令辉,带动了两个牌子,那是奥运精神扬我国威的年代。后来特步的谢霆锋也带动了一些,然后大家都去签明星了,目前回看是死了一片;这次李宁安踏今非昔比,一个走国潮一个走收购,拿下国内两个顶流,应该不会重蹈当年用港台明星卖球鞋的覆辙。
若三-杭州-副群主
疫情后很多企业都转到线上开始重视起了流量,现在又有李佳琦直播上海时装周带货,和李宁签约国内顶流肖站,难道往后品牌间要开启以流量竞争的模式了吗?
Yestin-京津-空间创新咨询
李宁当年投资亚运会火炬跑步,安踏孤注一掷投央视广告,都是玩流量竞争,这其实不算新鲜。以前“没钱”买李宁,现在“没钱”买李宁。
Shane-上海-服装工作室
今天刚买了李宁。我是只要有的选,还是会买国货。
TONY-桐乡-毛衣工厂
其实我无所谓哪里的货,只要性价比最高的就好
总结:当年谢霆锋签约特步,带动了特步销售后,一众球鞋品牌陆续签约港台明星,但最后收效甚微;疫情后品牌越发重视流量竞争,但其实李宁和安踏早在当年投资亚运会和央视广告时就已经开始了流量竞争。
06
什么是“内卷”?
前言:“内卷”是当之无愧的年度热门词,但人人在谈“内卷”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没有人能真正的定义内卷,大家对“内卷”的认识各不相同。你身边有哪些“内卷”的现象呢?我们又该如何克服“内卷”呢?
冷芸-上海-群主
分享文章:【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华为内部论坛的这篇雄文火了】
(文章来源:公众号 北大总裁俱乐部)
“内卷告诉我们,表面的精细、复杂、讲究不等于高级,更不等于先进,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一种黑暗中无知的消耗,一种悲哀的精神寄托。只有跳出圈圈,站在更高层次上的不断向外突破、创新和创造,才能不让那种精致的、繁复的、看起来特别敬业的内卷化状态困扰我们,才能回归到向上勃发的新常态上来。”
大家如何定义”内卷“?你所在的公司,有哪些具体的内卷表现?是否有方法让自己离开这种内卷状态呢?文章里有具体的方案,大家也可以给出自己的想法。
Eleven-杭州-买手
(图片来源:芸友 Eleven 分享)
我个人在公司独立负责一些品类和项目,感受不到内卷。
Yestin-京津-空间创新咨询
内卷,就是所有人耗费了极大资源,但只是保持停留在当前的位置。底核原因是“存量思维”。想象一个场景,拔河比赛,谁多拔一点距离,就多占一点胜机。你爸来帮你,他爸就得也去帮他,才能保持平衡。最后,所有人为了这个绳子位置不变,都参与了进来。增量思维是类似赛跑,大家各自有各自的赛道,然后比速度,各美其美,愿赌服输。
数字化转型,在当下,如果你是为了去构建自己的赛道,想清楚用它提高哪块的效率,那就是增量思维;如果你是为了凑热闹,别人干嘛你也跟着干,不考虑自己情况,那就是存量思维,因为你依然是在尝试挤到别人的赛道。去和别人在一个道上抢东西,更危险的是你并不清楚,别人到底靠什么在那个赛道里走下去。
Jammy-上海-美利奴羊毛面料
内卷,只是一个新名词而已,之前叫内耗。从宏观角度来看,我认为只要有市场经济体制在,就不用担心内卷。文章中对“内卷的”通俗化定义很好:无实质意义的消耗。但是我不太认同文中的举例:比如“开会中,排列整齐的杯子”被认为是无意义的。如果这都是无意义的,我们整齐的阅兵也是“无意义内卷了”?微观角度,从企业内部来看,只要管理层分清楚哪些事情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就好。如果判断错了或者有意自欺欺人,市场经济体制下,也会很快被“优胜劣汰”的。
Yestin-京津-空间创新咨询
教育现在就是内卷的,好的学校出来的学生,很多去培训机构当老师,培训后边的学生学习如何像他当年一样进入好的学校,市场经济不是万能。“整齐的阅兵”和“整齐的杯子”真的能类同吗?内卷不算新词,是个社会学概念,可能互联网喜欢传播这样似是而非的词。
Jammy-上海-美利奴羊毛面料
我认为可以类同,共同点都是以心理暗示为目标。我如果走进一个杯子摆放整齐的会议室,我会对会议内容更加尊重;阅兵整齐划一,也是告诉民众,我们国力强盛。
冷芸-上海-群主
这个还有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一直说“内卷”,却很少有人逐一把内卷的具体表现发出来。就比如摆放整齐划一的杯子,有人觉得是内卷,有的觉得不是。
Jammy-上海-美利奴羊毛面料
把杯子放整齐其实成本不高的,就像做惯了6S管理的工厂,会变成习惯了。
Yestin-京津-空间创新咨询
《农业的内卷化》(agricultural involution)1963年:格尔茨在实地研究中发现,在爪哇岛和外岛之间存在着二元的发展,外岛的一些地区借助于技术,生产越来越向资本密集型方向发展;而爪哇岛的一些地方则不断地向劳动密集型方向发展。爪哇岛聚集了印度尼西亚2/3的人口,主要从事粮食生产和小型手工业;而外岛散布在爪哇以外的广阔区域内,殖民者的进入使那里产生了高效率、大规模、主要用于出口的工业。爪哇人由于缺乏资本,土地数量有限,加之行政性障碍,无法将农业向外延扩展,致使劳动力不断填充到有限的水稻生产中。在概括这一过程的时候,格尔茨使用了“农业内卷化”概念。
Kar-广州-首饰设计师
“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诸多规矩、讲究、禁忌就是内卷。封建迷信更是将内卷发挥到极点了。人性是闲不住的,若是没有新的思想产生、没有新鲜事物可以期待,就必然会琢磨出一些东西来折腾,如各种风俗习惯,又如微雕、微刻和书法等等,以增加一点生活的花样。这也是内卷的成因之一。”这一段也难以苟同,书法是艺术,我觉得和内卷无关。感觉作者片面追求技术和物质的提升,人的幸福感不仅仅是物质提高就可以同比增加的。
冷芸-上海-群主
同意,艺术上的精益求精不是内卷。所以可见大家对内卷的定义也不同。有个小朋友是设计师,毕业6个月做第一份工作,款式被砍掉的多,留下的是基本款,被砍掉的是个性款。她把这个称之为“内卷”。这个不叫内卷,这个是正常的工作成长。刚开始经验不足,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产品,要去了解市场。所以滥用词汇也是个问题。
Jammy-上海-美利奴羊毛面料
微雕,书法,甚至是郭德纲的相声,这些看似好像没什么意义但又存在的事情,我认为也不能算内卷。存在就是合理的。
小王-深圳-设计买手
如果我对一件事付出8分努力,结果能得到一个8分的效果,这个东西就不是内卷;反过来,如果我付出了9分甚至是十分的努力,还是只得到一个8分的结果,那超出部分的行为,是不是就算内卷?也就是说,大家为了同样大的一块蛋糕,付出得越来越多,就变成了内卷。
Yestin-京津-空间创新咨询
互联网时代,词会被快速传播,然后泛化,于是“万物皆可XX”。一般“内卷”会有两个以上的参与者。
冷芸-上海-群主
对,内卷针对一个群体。我印象里,内卷最早是说996。因为你996,我也不得已996。但我觉得这个不是内卷,是影院理论。看电影的第二排人站起来,后面的人都必须站起来。
Yestin-京津-空间创新咨询
已经PK到007了,那么其他人不像007看齐,按照存量思维,你996连原来的位置都保不住。所以,大家都得007,来尝试保住原来的份额。可能这个心态,或者说存量思维分蛋糕的逻辑,才是核心。内卷,只是一个被拉出来的“表达”,恰好符合一批人的直观视觉联想。
TONY-桐乡-毛衣工厂
无论是什么行业,什么企业,都会有内卷。我在外企、央企都干过,各有各的特色,公司政治,内部斗争都一样,只是形式和做法上不同而已。
Jammy-上海-美利奴羊毛面料
内卷就是我们针织平纹面料的卷边现象,没想到被应用这里了,我一开始怎么都想不到“内耗”这层意思上来。
(图片来源:芸友 Jammy 分享)
冷芸-上海-群主
内部斗争就是“内卷”?我最早了解这个词也是技术词汇。互联网真是会放大一切,放大了好的一面,也夸大了很多现象。
Yestin-京津-空间创新咨询
其实那些比较虚的概念,对普通人来说,价值主要是在个人决策、家庭关系和后代教育感觉到作用。一个会看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的人,不代表能必然拥有幸福的婚姻,而是明白婚姻不幸的原因和掌握一些调节婚姻关系的工具。从结果来看,因为懂了道理还要践行,践行成败也不仅仅是个人能决定的。
TONY-桐乡-毛衣工厂
我觉得所有的形式主义就是内卷。
冷芸-上海-群主
如何定义“形式主义”?让自己仪表看起来得体,办公室要整洁干净,算形式主义吗?
TONY-桐乡-毛衣工厂
仪表穿着是必须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我们以前公司员工手册关于穿着都有几十页。
Yestin-京津-空间创新咨询
形式主义,在艺术史上,一般指一种审美思维,即脱离现实生活,认为只有形式才是美的事实;形式即完成了的内容,也即艺术。唯美主义、构成主义、立方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文艺思潮与流派,都把形式主义作为其创作理论与表现方法的组成部分。在哲学角度,一般把“形式”和“内容”组成辩证法的一对。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方法和作风。形式主义者把形式和内容机械地割裂开来,极端夸大事物的形式,抹煞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只图虚名,不讲实效,满足于做追求形式的表面文章。一句话,去看这个形式的背后,是“内容决定形式”还是“形式决定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判断方法。
举个场景案例,你下乡,村支书衣着整洁,远远看去没什么好坏,只能得出一个个人感受:“视觉舒适”。如果他们村都学着村支书,虽然不富贵,但保持整洁习惯,并且基于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立志气。这虽然不可避免增加了务农的成本,但算是好事。但如果,他们村就是为了你,今天强行这么搞一波,希望你给个好评,耽误了农时,出发点是自己的政绩漂亮,那就是形式主义。
陈杭-杭州-羽绒服ODM
内卷难道不就是窝里斗?日本的经济市场,论资排辈,就不是良性的内卷。打个比方,韩国的LCK,后辈技术再好,也要听前辈的。
TONY-桐乡-毛衣工厂
对社会发展进步有益、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内斗就不是内卷,辩证地看问题就可以。
番茄-杭州-品牌内容运营推广
内卷已经让我在考虑,考公是不是更好。
陈杭-杭州-羽绒服ODM
考公肯定好,村里每月底薪2000多,绩效考核奖金,年终奖,加起来一年十万。公积金一年两万,还有双休和大长假。
Eleven-杭州-买手
父辈口中的铁饭碗,最多上锈,但基本不会摔坏。
Simon-南京-配饰供应商
老板损失的是钱,员工失去的是时光,是生命。努力工作是增长自己的本事,老板给多少钱都是额外的,真正的价值都在你自己的身上,变现是迟早的事。
总结:
1、内卷,就是所有人耗费了极大资源,但只是保持停留在当前的位置。底核原因是“存量思维”;增量思维是类似赛跑,大家各自有各自的赛道,各美其美。
2、内卷也是个技术词汇,是指针织平纹面料的卷边现象。通过互联网的放大和传播,有了更多引申意义。
07
汉服热
前言:每逢节假日,总能看到穿着汉服的年轻人踏青游玩,已经成为了景点拍照的必备,有芸友表示,幼儿园也会要求孩子穿汉服拍照。从当年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百亿规模,汉服圈有哪些品牌,又在哪些地区有生产优势?一起来看芸友的分享。
Oliver-北京-商企
分享文章:【从不被理解到百亿规模,汉服花了二十年,终于惊艳世界!】
(文章来源:公众号 天眼查)
和大家分享关于汉服产业的一些发展状况。
白泽-宁波-副群主
这次五一出游去的杭州,在景区发现穿汉服的人不少。其中,儿童穿汉服的最多,成人女装汉服其次,成人男装汉服最少。当然,只是我近几天在杭州的景区所见,不具备专业参考性。我比较好奇现在的儿童穿汉服,是自我意愿,还是父母给选的?毕竟他们的父母,可能都是儿童时期,披着床单做梦的那群孩子。
小凌子-广州-买手
儿童汉服在前两年爆过一波,小女孩基本人手一件。
amin-深圳-买手群副群主
是幼儿园要求的,要小朋友穿汉服拍照。
陈晶-武汉-商品
虽然我是那个披着床单做梦的父母,但我娃喜欢汉服是自我意愿,她受大环境影响,看周围年轻人穿觉得很美。
沈彬-旧金山-副群主
这个现象很棒,我之前去成都的时候发现很多人穿汉服,男女老少都有。作为业内人士,我觉得不管最初是父母选择,还是小朋友选择的,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上,对下一代小朋友来说都是挺好的,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文化认同感。
总结:凭借生产加工优势和文化背景,汉服品牌的主要根据地集中在
标签组:[工作选择] [品牌服装] [设计公司] [设计思维] [时尚买手] [时装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