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社会的内卷化,作为当代父母应该如何应对?

首页 > 教育 > 大学 > 正文
2021-05-13

发表自话题:内卷就该这么卷

展开全部 什么是内卷化?


内卷化,说白了就是竞争。

比如,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现在家长都热衷于让孩子上补习班;又比如:很多人都想出国留学,但名额只有那么几个,因此考研/保研竞争就会非常激烈。

“内卷”这一词最早出现,是源于清华学霸的几张图片。图片中,有的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的人宿舍床上铺满了一摞摞的书,有的人甚至边骑车边端着电脑写论文。

图片流传开来后立即在互联网上引起了热议,“边骑车边看电脑”的“清华卷王”等热门词语也登上热搜。这些图片正印证着一句话:比我们优秀的人往往比我们更努力。可是,这样的努力真的正确么?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学很常见,不要以为经历过高考就可以放松了,真正的竞争在大学刚刚开始。

内卷的实质

有人说“内卷”是褒义,也有人说它是贬义,在我看来它更属于中性。

“内卷”,指向的是大学生拼命学习,几乎达到废寝忘食地步,只为让自己提高学业竞争力。

大学生本应该在大学期间专注于学业,花很多精力去提升自己的综合专业水平和素质,这样才能在毕业后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竞争赢得先机。能力为王的时代终将来临,就如最近几年考研大军不断壮大一样,学历竞争日趋白热化,如果在大学读本科期间不努力,可能毕业是问题,而择业更成为问题。

随着高校加强考试管理,让那些试图靠混日子拿到大学毕业证书的人,开始有了紧张感。可以说靠“划水”就企图蒙混过关完成大学学业的人来说,不得不把精力投放到学业中来,下功夫去完成学业。

可见“内卷”其实就是一种内部竞争,这在好的学校更容易体现,毕竟僧多粥少,大家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时间来努力来争取已固定的资源。


当然,在“内卷”这个流行词出现后,大众的视线才聚焦到高校内那些苦读的学子身上。这一关心不要紧,发现竟然有走极端的现象。如有些学生论文为拿高分,明明导师规定写5000字即可,偏偏要写到8000——10000字,其理由是写得越多,说明论文质量越高。实际上这就是盲目的表现,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再如有些高校大学生为了增强自身实力,会考很多证书,尽管有些证书和将来择业关系不大,但为了增强竞争力,也要耗费很多精力去考证。这样一来,就会占用学习专业的时间,反而使专业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升。“内卷”化是一种被曲解的学业观念,如果大学生自己不能正确对待,极有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内卷”下家长的无奈与挣扎。

前段时间,江苏一家长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这一事件,不仅充分体现了当今家长在“内卷化”下的无奈,也道出了家校矛盾日益突出的原因所在。

内卷化的局面令人痛恨又无奈,但谁也不愿意做第一个退出竞争的人。教育“内卷”之下,教育本身已经被扭曲成了各方利益博弈的赌场,赌资是孩子的成绩和成就,其后是家庭的投入、经营以及相应的社会资源。

在当今教育环境下,必须要看到教育资源的有限性,是社会结构决定了教育制度,教育很难去解决社会的根本问题,所以也不应该被异化为利益分配的工具、阶层逆袭的杠杆。教育需要在多重诉求、多重张力之间维持一个“谨慎的平衡”。

结束语:

追求教育平等,不是要出一份人人都能考到一百分的简单试卷,也不是把不同资质的孩子都卷入到全面竞争当中。

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没有错,盼女成凤也没有错,但还是应该以健康为前提,包括生理和心理。毕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达到家长心中的目标,与其逼孩子,逼自己,不如顺其自然,让孩子健康成长。

大家觉得呢?

标签组:[大学] [内卷化

上一篇再不读书你就要被“内卷”啦!暗号:423(附小视频)_文化强国

下一篇面对当下的国际形势,中国该如何才能走出内卷化?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