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内卷就该这么卷

文/张展


很多企业短暂的一生,
都是从“抄作业”快速开始的,又是以”内卷“而慢慢结束的。

因为“抄作业”是吃一味很虚的补药,想一口吃出个大胖子,但“内卷”是一个真实的消耗,“抄作业”的虚增能量经不起“内卷”的真实消耗。

作为一个品牌人,接触了很多的企业,我渐渐发现,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怪圈现象:晚上急冲冲“抄作业”,白天兴冲冲去“内卷”。

今天,我带大家一起探讨这个现象,并给出一些解决的建议。




首先,我们先解释概念。


什么是抄作业?
“抄作业”简单就是模仿和跟风,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模仿产品”,即市场上什么东西销售不错,我就模仿一个出来直接上市销售。比如块状的火锅底料好卖,我就模仿一个去销售。

第二种形式是“模仿卖点”,成功品牌什么卖点不错,推广方式不错,我也模仿一个出来推广自己的产品。比如这个酱油说晒足180天,我就晒足200天。


第三种形式是“模仿营销”,你打折,我也打折,你送塑料饭盒我也送塑料饭盒,你10搭1,我9搭1,你买堆,我也买堆。



什么是“内卷”?

内卷,从本质上也是一种竞争手段,即内卷的目的也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利益。如果一种竞争真正有效的扩大了自己的利益,它还只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竞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卷。

那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卷呢?

即在市场竞争中,采取的一系列市场手段并没有扩大自己获得的利益,反而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并转而去破坏竞争对手甚至整个行业的利益的行为。

简单讲,即自己得不了利,就想办法让别人也得不了利,即目标变成了把别人搞死。比如市场竞争上,盯着竞争对手去内卷,我比你东西好还比你便宜,是盯着竞争对手去搞的,为消费者提供好东西或者低价格,并不是针对消费者,所以消费者不必感谢。他们只是为竞争对手内卷的结果,他们心中也根本没有消费者,因为你发现,他们通过内卷干掉了竞争对手,转身就会降低品质提高价格,然后被消费者厌恶。

内卷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在存量市场里去内卷,通过损人不利己的方式去扰乱市场。

举例说明:我就是看见桌子上有一个大蛋糕(存量市场),不去考虑把蛋糕做大,而是通过“抄作业”直接凑上去就想切蛋糕。结果因为没有竞争能力,根本切不了蛋糕。怎么办?通过恶性的市场竞争去把蛋糕搞烂,别人也吃不好,甚至掀桌子,把整个行业蛋糕都打翻。

简言之:看见存量市场有蛋糕,凑上去想吃,结果吃不到,然后把别人碗里的也打翻。

那“抄作业”和“内卷”有没有逻辑关系呢?

有。即凡是“抄作业”的企业,因为产品和品牌的生命力不足以支撑正常的市场竞争,最后大多会演变成为“内卷”,从而损害竞争对手甚至整个产业的利益。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企业去“内卷”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抄作业”。



其次,

“抄作业”的基本逻辑和危害是什么。


“抄作业”本质就是模仿,基本方法就是看市场上什么产品销售火爆、什么包装卖得不错,什么营销推广方式很好,然后就直接“套娃”一个以更大的“利益让渡”去抢占市场。


这种企业的逻辑很简单:我产品看起来和畅销品牌差不多,包装也看起来差不多,我“让渡”价格即低价去市场上竞争,兜售“低价”或者“更大促销力度”,应该就能够抢占到用户。


这个行为就是“抄作业”的基本逻辑。

比如四川的牛油火锅底料,现在都是一个方块,连上面放的两片树叶都是一模一样的大小和角度。比如一个酱油在广告中宣称自己没加味精,另一个酱油也在广告中自称没有加味精。

这个逻辑会不会成功?很难真正成功。可能在模仿初期,由于市场需求快速放大即蛋糕很大,渠道商和消费者会因为价格或者促销接受一些不知名的品牌,能够获得一些自己的利益。比如上面说的方块火锅底料,由于需求很大,头部品牌还未真正形成强势,就会有一些“抄作业”的小品牌获得了一些销售。但很快随着一个品类的市场不断地成熟,一方面用户会不断地由选择产品到选择品牌,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会更加地激烈,没有生命力的品牌最后大多慢慢连“汤”都喝不上。

于是,恶性竞争就会形成内卷,即我喝不上汤,我就想办法把锅打翻或者往锅里扔老鼠屎,让消费者不敢吃这类产品。

国产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即是如此,把国产奶粉的大锅直接砸了。

因此,单纯地“抄作业”的企业,不仅很难在市场上真正分得一杯羹,反而可能“恼羞成怒”去做出有害于市场的行为。

“抄作业”,是市场恶性竞争的最大的隐患,是“内卷”的根本诱因。



第三,

“内卷”的基本逻辑和危害是什么?


因为我的“产品”甚至品牌都是“抄作业”而来的,大多只是模仿了表面的形式,所以产品或者品牌并没有真正的价值逻辑和生命力。

“抄作业”的产品,很快就会在市场上陷入困境——滞销。怎么办?内卷。即通过大力度的降价或者促销活动去大甩卖,开始一家这样做,然后几家抄作业的也只好跟进,最后“抄作业”的都跟进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内卷拉开序幕。结果是内卷的企业不仅没有增加市场收益,反而因为内卷的行业消耗了大量的真金白银后陷入绝境。

比如网约车Uber进入中国市场,通过补贴司机以招募更多的司机带车加入。结果“快的”和“滴滴”通过“抄作业”进来后,直接不计成本地去补贴用户,最后“快的”挂掉,然后滴滴凭资本输血把Uber也赶出了市场。那么滴滴赢了吗?苟延残喘直到现在,也可能会持续到将来。

那么Uber在中国输了吗?如果它继续在中国苟延残喘,才是真正地输了。

内卷到底有什么危害?

消耗企业资源,破坏市场秩序,毁掉行业未来。


我们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难做的原因就是两个:一个是营销费用越来越高,一个是销售利润越来越低,有的甚至会出现负差。这两个原因,一般都是内卷带来的。

因为内卷,企业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生命力越来越弱。比如人家进了商超,你也要进,因为有人给你说不进主流的商超就不是主流的品牌;人家在商超里买了端架堆头,你不跟进就会被销售人员说没有终端形象;人家开展促销活动,你不跟进货品就卖不动。还有很多,人家设了办事处,人家打了广告,人家请了促销员……而这所有的“内卷式跟进”,都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却不会带来成比例收益增加。


你卖10元,我卖9.9元,你卖9.9元,我卖9.6元……
你买五送一,我买四送一,
你买二送一,我直接免费赠送。
你价格低,我包邮,你包邮,我价格更低;
你补贴1元,我补贴1.5元,
……

以前是逢年过节才搞一场促销活动,销量可观还有利润,现在是天天有促销活动,没有销量也没有利润。

企业最后发现:钱没了,货还在。

这就是我们很多企业,可能销量增长了,而毛利却大幅下降,甚至是通过亏损来艰难地维持销量。


有企业会说,那我能不能不跟进呢?

如果我们的产品和品牌具有生命力,我们在用户心中的不可替代性较强,那么是能够独善其身不跟进的,比如苹果公司就从不跟进,只是引领。

相反,我们如果只是“抄作业”抄进来的,不跟进会死得很惨,跟进只会死得更快。

内卷分为主动内卷和被动内卷,主动内卷可以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即通过提高产品、服务和营销标准和门槛,来让竞争对手被迫跟进,从而达到消耗对手资源而获胜的目的,比如滴滴当年的补贴。但主动的内卷背后一定要有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否则可能会落得和竞争对手同归于尽的境地,还是比如滴滴。


而被动内卷,就是自己盲目地跟随模仿,别人做什么我也做,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最后内卷中慢慢死亡。


内卷和竞争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竞争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内卷是为了让大家一起更惨。


比如互联网行业的“996”,它也许本质上并不是竞争,而是一种内卷。即大家在拼谁加班久,有没有真正的班需要加并不重要,而是因为形成了内卷。



最后,

企业应该怎么办才能够避免“内卷”呢?

首先,不要赤裸裸地“抄作业”,要学会从别人的作业中去学习,然后自己动手真正“做作业”。


“抄作业”是绝大多数企业的起点,这并不可耻,甚至是很多企业开始的必然。但赤裸裸的“抄作业”,并一直“抄作业”就不行了。

具体逻辑我举例“小米手机”

比如小米开始做手机,虽然是利用成熟的手机供应链直接“抄作业”。但它却并不是一上来就“抄个手机”,而是自己写了一个作业叫做“MIUI” 的操作系统。虽然这个系统也是从别人那里抄来的,但小米把它消化后重新输出了即做出来了一个有区别的新作业。因为小米做了这个新作业MIUI系统,然后才把小米手机带入场获得了市场份额。

当然,因为小米手机是后来者,光靠它有一个新作业-MIUI要快速获得市场是不够的,所以它一方面打出“为发烧而生”的口号来吸引目标用户,一方面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即性价比来让目标用户买单。

这算不算内卷,不算。为什么?


第一,小米手机先做了一个自己的作业,并让用户认为自己做了与众不同的作业,即MIUI。

第二,小米真正提高了产品质量并保持了相应的利润,凭借优质优价去抢占了智能手机的需求风口。而不是盲目地照抄一个手机(换个壳换个名)就在市场上去杀低价甚至亏本抢占市场。而之前的某些国产品牌,就一直只是在抄作业,抄作业卖不掉然后就开始疯狂地内卷。

我们再看看手机界的学神——苹果,乔帮主是直接上手就自己写作业,根本不看市场上其它人的作业,包括学霸-诺基亚、三星和摩托罗拉的作业,他都不屑看上一眼。

但学神毕竟是神,所以稀有。一般的企业大多都需要从研究别人的优秀作业开始,甚至开始会抄上一部分来启动商业项目,在后来不断地边抄边做中慢慢形成自己的作业,形成自己的独立竞争能力的新作业。比如百事可乐。

所以,抄作业也是很正常的,但如果直接照搬式套娃式的抄作业,肯定是不正常的。

其次,要强化自己的外扩能力,才能避免卷入内卷。

没有一家企业宁愿去做“双输”的内卷,既不赚钱又狼狈不堪。很多企业的内卷不过是辛辛苦苦“抄作业”之后得不偿失而产生的“恼羞成怒”无奈之举。

因此,怎么才能避免内卷呢?前面讲的不要赤裸裸地抄作业只是前提。下面我们讲一下另一个维度如何避免内卷。

内卷,是基于存量市场的争夺,是低维度的产品和营销的竞争。因此,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

1、开发增量市场。

我把开发增量市场称之为“外扩”,就是去做大蛋糕。企业可以通过做大的蛋糕去获得更好的收益。

做大蛋糕的路径有哪些呢?很多,比如细分市场、深化产品、拓宽区域、升级技术……即确立更多的目标用户,并满足她们。

比如食用菌以前是一个原料性的干货,塑料袋一装就上架销售了,于是用户在终端就比较哪一袋更划算,于是不同品牌之间就会竞争价格竞争促销人员花钱抢陈列(内卷)去抢占存量市场。后来把食用菌开发成为深加工的产品进行销售,比如菌汤。这个产品就会拓宽销售渠道和消费频次,从而获得增量市场。

即一个企业要摆脱内卷,就是要不断去寻找新的路径把蛋糕做大,并在自己发现的路径中做大做强,真正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比如小米手机做成功之后,它就横向开发了很多电子产品,比如小米电视,最后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电视之路,让很多电视品牌无路可走。

2、升级到更高的竞争维度。


产品竞争是低维度的竞争,随着工业技术的标准化和平行化,真正的产品差异化会变得越来越小,产品层面的竞争力就会变得越弱。产品力越弱,就越容易陷入“内卷”。比如前面举例的菌汤,大家都来做菌汤的时候,这个产品层面的竞争力就会慢慢趋平。

怎么办呢?提高自己的非产品层面的竞争维度。

产品层面的竞争维度是物质的,那么非产品层面的竞争维度就是意识的。一个真正有效的“意识”有效地可以拓宽“物质”的天花板,从而形成竞争力。

“意识”是指什么?我认为是指影响用户认知的“形而上”,具体一点就是品牌力和文化力。品牌力是指与产品相关联的意识力,比如农夫山泉说“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文化力是指与企业价值观相关联的意识力,比如苹果的“think different”。


这里提到三个力:产品力-品牌力-文化力。这三个力产生的力场是逐渐变强的。

为了理解这三个力,下面我们来看看农夫山泉的成长之路:

比如农夫山泉,先抄作业搞纯净饮用水,后来自己做了作业“山泉水”,大告天下“只生产山泉水”,从产品力的维度提高了竞争力,将娃哈哈和怡宝等纯净水定义在更低的层次。

农夫山泉说自己是“山泉水”就够了吗?并不够,因为抄作业进来的山泉水很快就会蜂拥而至。它需要证明自己是更好的“山泉水”,比如讲水源地千岛湖、讲PH弱碱性等。


这样就够了吗?当然不够,产品力没办法形成长久的屏障。怎么办?上升到品牌维度,去通过品牌力建立无形的屏障。这个屏障虽然无形,但它却可以在用户心智中与竞争对手形成真正的区隔。于是,农夫山泉提出了“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构建了自己的品牌力,一举在饮用水市场封王。

随着农夫山泉公司产品体系的丰富,也许农夫山泉正在琢磨“文化力”的建立,即构建一种价值观来统一不同的产品线,形成一个真正完整的体系力。比如苹果公司用“think different”统一了iphone、iPAD、MAC、TV……


小结

我们现在很多企业的现状,就是:

市场啥好卖就连夜抄,竞争对手啥好卖,连夜抄,抄完第二天一大早,就上市场去卷。

很多企业一边抄一边骂:“这货这么差,怎么卖得这么好?包装也太丑了,比我们的差远了,一看就是傻逼做出来的,这瓶型真丑。"骂完之后,决定自己也搞一个一模一样的。你看看四川火锅底料的那个千篇一律的正方体,表面还都一样贴了两张树叶,脱了包装袋,亲妈都认不出来。


我们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1、要学会做作业,可以先抄后做,边抄边做,但绝不可以只抄不做。今天也有很多的企业抄作业久了以后,已经不会自己做作业了。

怎么做出自己的作业?

就是根据用户需求和行业趋势,去开发自己的产品,引领市场,有自己的特色,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都在市场上具有存在感和较强的不可替代感。

要完全做作业可能效率会低点,时间比较长,会丧失市场机会。那怎么办?可以考虑去借鉴和研究别人的框架、思路和方向,然后再结合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去做自己的作业。


2、用外扩来进一步避免内卷。

自己做作业之后,再通过提升产品力、品牌力和文化力去进行市场扩张,最终通过无形的意识力作为市场竞争的武器,开疆拓土,既要做好存量市场,更要开发增量市场。

一味地抄作业,终将陷入内卷;

只有真正出自己的作业,才有可能摆脱内卷,外扩打下属于自己的天下。


花满楼张展 |品牌探究者/品牌体系架构师

知乎专栏作家,《销售与市场》撰稿人。
创建品牌理论体系《品牌三力模型》《品牌三定逻辑》
分享的观点和分享,源自于独立思考和商业实践。

公众号|花满楼说品牌

标签组:[市场营销] [蛋糕

上一篇北京第一代“鸡娃”给大家讲讲内卷教育的切肤之痛 -ZAKER新闻

下一篇再不读书你就要被“内卷”啦!暗号:423(附小视频)_文化强国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