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内卷”的今天,博士该何去何从?

首页 > 教育 > 大学 > 正文
2021-05-13

发表自话题:内卷就该这么卷

原文来自公众号: 马来西亚留学巴士
公众号ID:study91MY
原文链接:马来西亚留学 | 万物皆“内卷”的今天,博士该何去何从?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内卷”,是近几年来中文网络上特别流行一个词。我们来看看知乎画风:

什么是“内卷”

一般用于形容某个领域中发生了过度的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了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


有知乎网友举了个非常有趣的例子:

在看电影时,有人想获得更好的视野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而后面被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看,于是为了能看清电影除了第一排所有人都站了起来。第一排的人不用站起来只是恰好买了第一排的票而已,但他们会告诉你是你不努力才坐不到第一排的。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忘了,假如没人站起来,看电影最好的位置是在中间的。

同一个圈子里的人因为资源有限无法向外扩张,而只能靠相互竞争去拼抢有限的资源。说得直白点,就是僧多粥少

比如,以前火热的土木工程行业,因为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而工程建设行业却不再像以前那么火热 ,导致一些本科毕业的土木学子,都要去工地放线打灰;一些土木学子怨声载道,不是在提桶跑路,就是在准备提桶跑路。


又比如,现在火热的计算机互联网行业,也有人预测会逐渐内卷化。现在已然有了这样的趋势,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通过996甚至更狠的加班方式,来突出自己的竞争能力,导致整个互联网行业似乎成为了“加班”的代名词。一些互联网行业的老板们,也因此窃窃自喜。

不需要付加班工资,靠几句正能量鸡汤或者PUA手段,就能让那这帮人自愿“996”,而且还觉得理所当然。

这样的情况同样在学术圈上演:

原本应当在大学任教专心科研的名校硕博却扎堆去竞聘区街道办的基层岗位,虽然是杭州和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负责工作也是与科技相关的业务,待遇也很好,但是这和大众心目中名校硕博应当从事科研工作的形象大相径庭。

其实,在大学里当老师,也有内卷的苗头。

当你读本科时,本校硕士就能留校任教当讲师,优秀硕士可能还有编制,发几篇 SCI 就能冲击副教授。当你满怀学术理想拿到硕士学位后,发现需要博士学位才能给讲师了。

于是你不死心开始攻博,当你头秃地肝完博士论文发现招聘要求上赫然写着要求海外或博士后经历。已经覆水难收的你决定出国再做几年博后,计划着能在而立之年实现最初的理想。

三年后,理想终于实现,但是你并没有成功后的喜悦。你环顾四周,你可能会发现你领导的领导竟然是本科时高几届的学长,本科毕业就去工业界的室友已经在一线城市买了房,而你,终于在 31 岁这年找到了一份看上去还算稳定的工作 —— 非升即走的青年教师。

比如下面这名二本高校的青年讲师就直言:进了高校才发现,这是噩梦的开始,每个月不足六千的工资,却干着六万的活。

一名二本高校青年教师的吐槽

我19年博士毕业后进了一家二本学院,当初去是因为对象在该城市工作,为了爱情义无反顾的就去了,被导师嘲笑没出息。去之前幻想美好的生活就要开始了,结果没想到,却是噩梦的开始。

入职不仅不给讲师职称,还需要签订8年的服务合同,如果中途离职,除了按比例返还安家费外,还得赔偿未服务年限每个月的基本工资,算下来今年是第二年,要走的话也得赔个十来万。第二年上了讲师后,还要再签一个3年首聘期的合同,如果离职还要再额外赔付3年的所有工资,包括绩效课时基本工资等等。

这不是让人心累的事儿,让人真正心累的是:除了一学年500课时的工作量、科研考核外,还得应付各种各样没完没了的任务,今天来个专业考核,明天来个教研室工作检查,心太累了。

最近的一件事,让我彻底寒心了。


刚来的时候,当年的招聘启事明确写着:安排配偶工作,如不安排就一次性发放10万补助。我今年和对象领了证后,就去申请这十万块钱,结果被人事处告知,领证时间跨度太大,不符合规定不予发放。


可问题的关键是,当初签合同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任何文件告知我领证时间有限制,并且很多老师也是在入职后几个月半年才领的证。


诉说无门,想走法律途径维权,可一旦这样就彻底和用人单位翻脸了,现在好累,好想离开这地方。

内卷的可怕,让人细思极恐

你讨厌内卷不就是因为你竞争不过吗?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成立。因为竞争,是个人和社会不断进步和自我完善的动力,最终的目的是减少竞争,带来更多的幸福感;而内卷,是以消灭竞争者为代价,导致全体幸福感降低的一种恶性竞争。


为何有的高校招聘如此不讲道理呢?

因为好的学校根本不缺简历,而坑位只有那么几个,任何不合理的理由都可以成为筛掉你的借口。


在这种压力下,大家为了更好的发展而不断加大工作强度,“996”在学术界都不算什么新鲜事了。

特别是近些年,硕博不断地在扩招。越来越多的人走上考研这条路,大家普遍感觉本科学历贬值,硕士学历满大街,大家的压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辛苦,但收入却几乎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内卷状态下,我们能做什么?

想要解决内卷问题就需要解决发展问题,这就上升到国家层面了。面对不断扩张的硕博队伍,把蛋糕做大到满足所有人的岗位需求明显不可能,既然增量无法快速扩大,那就只能尽可能盘活存量。

逐步取消编制,促进高校人员有序流动就是盘活存量的方法之一。至于是老人老办法,逐步收回事业编制还是一刀切直接取消事业编制,一切根据客观情况而定。

除了盘活存量,国家开始尝试修改评价体系来打破内卷化。五唯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功利化倾向、从根本上祛除浮躁之弊,还教育清静、清爽、清新之风。

任何红利都会被吃光,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术圈内卷的趋势可能都不会改变。对于求职者们来说,应该看清目前高校求职的形势,越是层次高的学校内卷化越严重,但很多地方高校还处于招不到博士的尴尬局面。

发展问题是国家级课题,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左右历史的进程,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改变自己。


首先,认清局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呈现这种内卷式的状态,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其次,冷静分析自己的情况。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自己手上有哪些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找到新的发展突破点?虽然说现在大环境不像之前那么好了,但具体到每个人身上,不同的情况下还是存在突破点的,千万不要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想着大家一起当咸鱼来解决内卷的问题。
最后,继续努力奋斗。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多关注一下相关领域的动向,找好方向然后针对性地点亮自己的技能,只有不断的尝试和努力才会出现更多破局的机会,不要让时代的悲哀,成为个人的悲哀。


人生路远,立意放高,没有什么困难能够打倒我们!

标签组:[大学] [博士

上一篇内卷化现象已经很严重了,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一现象?

下一篇“走窄的路”——一个应届毕业生对内卷的看法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