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种让人很爽的学习方法?

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21-05-13

发表自话题:用学人精的方式怼人

一切不谈效果的方法论都是耍流氓。本文5300字,全程高能干货。


强烈建议先点赞+收藏再阅读!!!!!


说到“觉得很爽”,就不得不提到奖赏回路。“追求快感”是我们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的本能,多巴胺会驱使我们做“渴望”得到“奖励”的事。我们要想让学习的过程也变得“很爽”,就要主动寻求刺激奖赏回路分泌多巴胺的方法。


先把结论写在前面。只有“有成效”的学习才会带来持久的快感。通过仪式感、给自己小的奖赏的办法是必要的,但仅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持“学习的快感”是很难持久的。


对于有考试的学习,考试分数的是检验有无“成效”的直接标准;对于没有考试的学习,个人能力是检验成效的标准。换言之,“考高分”与“能力提升”带来的快感远比“完成这个目标就给自己奖励一块巧克力”的快感要多得多。


所以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的重点其实是“如何高效地学习”,当然,仪式感、心态与技巧也是重要且必要的,但现在先来解决主要矛盾。


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学习带给我的快乐大抵分为三个阶段。从小学时 “这个问题大家都不会,只有我会,于是我觉得自己很特别”,到初中至大学时看到成绩单与排名时数字带来的成就感,再到参加工作以后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获取知识带来的喜悦,享受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感,享受解决难题带来的成就感,享受因为学习而得到自我提升


也许一开始你会“强迫”和“催眠”自己,让自己相信“学习很爽”,但是相信有一天你会和现在的我一样,单纯地爱上“学习”这件事本身。


下面我就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及自我思考方面来和大家分享我是如何成为一只热爱学习的喵~

知乎的文章太多啦,怕你以后想看我文章的时候找不到我,你可以来我的公众号【小猫倩倩】找我哦~


当我还是一只小小人儿的时候,是妈妈牵着我的手,领着我一步步走进了“学习”这个新世界。之前在回答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 知乎的“学习篇”中具体写过。


小学一年级,妈妈就开始教我写日记,告诉我“要写下自己的心情”。当时手机还不普及,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我都能看到妈妈在桌上摆放的留言条,内容一般是安排我在她下班之前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


每次生病的时候去医院打吊针,针扎在手上以后妈妈都安慰我说“乖乖等我回来啊,我去给你买书了”,然后就出去了。如果同一病房里有别的小朋友嚎啕大哭,我就和护士姐姐说我不要跟他们在一起打针,影响我看书了我不开心。因为生病的时候能买新书,于是觉得生病也没有那么难受了呢~


给你们看其中一次生病时麻麻给我买的书 ~后来她觉得我长大了,就没有经过我同意送给了我妹妹。耐不住我心心念念的相思又给要回来了。只是我洗了手才肯读的崭新书回来却成了这般模样,呜呜呜呜……




家里经济最拮据的时候,一家人都不买新衣服,我因为还在长身体没法穿前一年的旧衣服,就穿亲朋好友接济的衣服。即使这样,妈妈依然没有削减我买书的开支。


妈妈不会把书扔给我一个人看,而是会和我一起看。每天吃晚饭的时候我要向她复述今天看的书是什么内容。比较有意思的内容我们俩还会一起讨论,书里的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能力就是这个时候形成的。而且因为是以亲子交流的形式进行的,完全没有觉得是负担。


她从来不逼着我学习,而是身教多于言传。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妈妈开始考注册监理工程师证——那时候她已经39岁了。一直到我上大学,这9年间妈妈共考上了注册造价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水里造价工程师、注册水利监理工程师5个证。


她从不在房间里监督我学习,而是让我学会自律。在投入学习之前,她会让我先把桌面收拾整洁,与学习无关的杂物完全移出视线。只在书桌上摆放一杯白开水、文具和需要用到的书籍。每学习45分钟,她就会叫我从房间里出来吃点水果什么的,休息15分钟,然后再投入新的一轮学习。但是那45分钟的时间她要求我完全投入。之所以是45分钟,是因为这个时段与学校学习每节课的时长是一致的。我在工作以后接触一些关于认知心理学与“系统学习”的书籍时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在很小的时候用到了“番茄时间法”呀。


学龄前启蒙到小学六年是我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妈妈在我身上投入了无数心血。在我最崇拜妈妈的年纪,她是我极好的榜样。因为这个时段年龄比较小,也不会进行思考与总结,基本上能做到的就是“听妈妈的话”。此时学习带给我的快乐主要源于妈妈陪我一起阅读时的亲子互动、生病买书时的精神安慰、还有每次课堂上回答问题之后老师的表扬。(好吧我就是这么肤浅的一个人)似乎想不到什么更深层面的意义了呢。


人只有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才会开始进行反思。高中生活则对我产生了如当头棒喝般的警醒。曾经每次都考满分的数学课第一次听不懂、跟不上了,老师已经讲到了后面的知识点,我还纠结在刚刚讲完的题目中。我曾经以为自己是因为“聪明”才取得的好成绩,其实是好的学习习惯造就的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更要命的是,我发现那些比我更聪明的同学,他们在我荒芜又自大的时间里早都超前学完了高中某些学科的内容。我陷入了失去掌控感的恐惧之中。


真相往往是并不美丽的。但是我很快意识到难过是并没有用的,老师不会因为我难过就在下一次考试中给我高分。我分析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生物、化学和英语课堂内容消化后,抓紧课间时间完成作业就能保持现状;数学和物理对我来说比较困难,需要比别人花更多时间才能理解接受;文综科目因为高二分科时打算选理科,目前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为此我给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是,尽可能在学校完成其他科目的作业;数学和物理每天要预习第二天的内容,要处理白天讲过但是没有完全理解的题目,还要完成当天的作业。这两门课基本占据了每天晚上8:00~12:00的学习时间。


一直自诩“热爱学习”的我厌学了。听着晦涩难懂的数学课和物理课,我的眼睑愈发沉重。看到男生们为一道题在课堂上争论不休,我却只觉得困倦。我开始意识到,人会对自己没有掌控感的事情本能地逃避。我们总是习惯于呆在心理的舒适区,并且不愿意向困难迈出一步。我开始意识到为什么小时候自己爱学习——因为我觉得“容易获得成就感”,而不是“付出了很多但是收效甚微”;而现在,我发现自己“投入了很多时间却在原地踏步”——这应该也是大部分同学不爱学习的主要原因吧。


当持久地得不到奖励时,我们就会对这件事失去兴趣。奖赏回路使我们有“追求快感”的本能,当我们意识到这件事可能很难有收获时,它就变得索然无味。但是事情又不得不做,于是我们就安慰自己“等等再做吧”,就这样患上了拖延症。


逃避问题不会使你获得长久的快感,反而会将你推向深渊!


我开始改变自己的学习策略。首先要走出心理的舒适区,停止“等等再做”“现在这样也不错”的想法,克服畏难情绪,强迫自己相信“数学和物理其实也没那么难,别人都能学好我一定也能学好”这种鬼话。然后开始着手于找到自己“觉得困难”的原因。自己不会做的题,通过问同学和老师得到了答案,一定要重新算一遍。我还会多一做一步,捋出来究竟是哪个知识点让自己困惑了,把自己“不理解”或者“绕进去”的原因完整地记录下来,然后换一种颜色的笔在下面写下自己理解之后它的含义。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来我的公众号【小猫倩倩】做客呀~我在那里分享过一些自己的记忆方法。

终于熬到了高考。遵从父母“好找工作”的建议,我填了一个让全班同学大跌眼镜的志愿——是的,如你们所见,我学了电气。高中时候物理和数学已经虐我很惨了,然后我又选了一个四年间所有课程都建立在这两个基础学科上的专业。大约应该没有比这个更抖M的决定了吧。


我们再回顾一下,“小学时候妈妈教给我如何学习”吧。

在投入学习之前,她会让我先把桌面收拾整洁,与学习无关的杂物完全移出视线。只在书桌上摆放一杯白开水、文具和需要用到的书籍。每学习45分钟,她就会叫我从房间里出来吃点水果什么的,休息15分钟,然后再投入新的一轮学习。


通常我会在学习前练上1小时钢琴,大学以后没这个条件了就是认真写一页字帖来帮助自己静心并很快地投入。整洁的桌面会让自己觉得“学习”是一件“神圣而令人愉快的事”,而休息的15分钟里吃东西总是让我感到满足。


这很重要。我们的大脑很难做到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一次性持续的时间越久越容易懈怠。在完成一个时间段的学习后,我们需要做一些简单的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来放松自己,以便在下一个时段能够保持高效。比如说用15分钟时间站起来接杯水,去一下洗手间,或者刷刷知乎,回复微信等等——而在专注学习的时间里我们必须做到不碰手机。我们需要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上而非结果上,专注于“预习”、“完成作业”或者“复习”本身,而不是去想“这样我会考高分”。


相邻的两个时间段可以更换科目。比如说高中的时候第一个45分钟先用来写数学作业,第二个45分钟用来学习英语(对于我应该是物理)。交替科目会减少持续专注于一件事带来的疲惫感,“给大脑放个短假”。


每个时间段只用来做一件事,一心多用会使自己迅速陷入疲劳。“一边听歌一遍写作业”的命题与这个观点并不矛盾,因为你的全部注意力都被“作业”所吸引,音乐只是作为环境声出现。


说到高效学习,有必要把我在刚刚那篇文章里的内容再重申一遍。学习专业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构建知识图。


作为铺垫,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

图论:组合数学的一个分支。运用直观图形、数学方法来研究图及网络的组合关系。它的研究对象,是图以及网络的结构,即具有“点”与“线”之间二元关系之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的元素,看作为“点”,元素间的某种结合关系,看作为“联线”。(《简明数学词典》)

图的定义:图G=(V,E)是一个二元组(V,E)。集合V中的元素称为图G的定点(或节点、点),而集合E的元素称为边(或线)。

树的定义:联通无回路的无向树,简称树。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T,其中有且仅有一个特定的结点,称为树的根。当n>1时,其余结点可分为m(m>0)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T1,T2,……Tm,其中每一个集合本身又是一棵树,称为根的子树。


喵在以前的一个回答写过自己是如何在入职以后掌握业务知识并且对这个体系进行了简单优化的。把每一个知识点看作独立的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看作线。由一个知识点联系到另一个知识点,并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个过程就是搭建知识图。类似地,如果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两两之间有联系,没有形成一个闭环网络,由一个知识点发散为多个知识点,这个过程就是搭建知识树。


用小学语文老师教过的8个字来代替上面那段话,叫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中学时候我们去买教辅书,很多教辅都会提供一个“知识体系”,用各种大小的花括号把教科书上一个一个标题括在一起。看上去很拉风,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其实这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图论了,只是那个时候没有接触计算机科学与离散数学,不知道它有这么高大上的名字罢了。


为什么教辅书上的“知识体系”没有用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只有你自己参与到搭建知识图的过程中,才能清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个图才是真实地存在于你的脑海中的。如果是别人总结好的内容直接拿来用,对你来说和整整一本教科书里的文字符号并没有什么区别。


并不是图论不好用,只是你没有亲自动手建这个图罢了。


规则约束了你的行为,同时也禁锢了你的思考。我们要了解工具,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工具的主人,工具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并不应该被它牵着鼻子走。


下面还是以我所学的专业课为例,说明怎样构建知识图和知识树,适用于课堂笔记。


教材是《电能系统基础》2013年7月第1版。下面给出的这张图是电力系统中电压调整方式,书中的顺序是在第7章出现的。在构建知识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教材中是怎么写这部分内容的:



一大段话对吗?看起来很累。

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过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会简化等效模型、学过架空线路等效模型的电压降落方程。我们来看一下这些知识点可以怎样构成一个图。



K为变压器变比,VL是负载端电压(即为所求),VG是发电机端电压,P是有功功率,Q是无功功率,R是电阻,X是电抗,U是研究线路范围的末端电压。根据电压降落公式,潮流计算归算到高压侧,可以推出图中负载端电压的公式。由这个推导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改变不同参数对负载端电压的影响,在图中都用箭头标注出来了。甚至能得到比教材中还要全面的方法。

类似地,这张图展示的是电网中节能降损的措施。看起来是一道死记硬背的简答题,其实也是由公式推出来的。理论基础是第三章学到的电路损耗公式。


还有高压空载长线路线路首末端电压高低的经典问题,可以拆解为三个条件构建模型进行分析。


一个方便理解与记忆的小技巧是,对于书中直接给出的公式,可以自己在旁边简单地写几步推导过程。其实电学里几乎所有公式的基础都是在之前的课程里或者是这门课一开始的时候出现过的。


还是说电力系统调压方式中的调整变压器分接头调压,书中给出的公式是U1max=U’max•U2N/U2max,直接看这个公式很容易被绕进去,虽然它只有4个变量,然而这4个量简直都是同一个亲妈生的……我们不妨依然转化为等效模型,根据变压器变比相同这一条件给出一个比例等式。我在图中用粉色标注了哪一个量分别是怎么得到的,哪一个量是待求的。


其他学科同理,比如说学电力电子的时候,第一章先讲的是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其关联学科是一年前学过的《模拟电子电路基础》,这些元件的特性与普通半导体器件既有类似又有不同。如果模电学的比较好这个部分就很容易理解。讲整流电路的时候,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都是以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为基础的。其电路结构、触发导通波形图、加续流管以后的特性,都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如果单独记忆的话,很快这些内容就在脑海中成了一团浆糊。这时候可以以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作为知识树的根,其他三种整流方式作为知识树的叶,利用学习编程时继承与派生的思路去理解、记忆。这是同一章节内不同知识点的小树。把它放大到整本书,整流、斩波、逆变、调压各有什么特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以构成电力电子这门课程的知识图。


类似地,继电保护中电流保护、距离保护、输电线路纵联保护、电力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母线保护也可以列出相应的图和树。


电机学中的同步电机与异步电机,凸极机与隐极极……


总结一下本篇文章的内容吧。


只有“有成效”的学习才会带来持久的快感,通过仪式感、给自己小的奖赏的办法是必要的,但仅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持“学习的快感”是很难持久的。


“有成效”的学习,一方面来源于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来源于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习惯部分,我介绍了小时候妈妈对我的教育,讲了具体的做法;而在学习方法部分,我给了一个关于此方面更加详细说明的文章链接,并且以电气工程专业课为例介绍了如何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通过搭建“知识图(树)”来完成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达到最好的理解与记忆效果。


写了好多,累死小猫了。看我写的这么认真,不如关注一下我吧~如果觉得有用的话,记得给喵点个赞呀~

——————————————

关于作者:985电气专业毕业,之前在国家电网工作,后来辞职靠写字为生的女孩~在知乎上有超过500k赞同和800k次收藏。除了这篇文章,我在知乎还有9个万赞回答值得一看哦~

如果你想看我写的学习和理财类干货,可以来我的公众号【小猫倩倩】找我呀~

如果想围观朋友圈,可以加我微信yqq_lc5



推荐我的一篇10万收藏的回答,让你比同龄人成长更快:

厉害的人是怎么分析问题的?

推荐一篇我的4万赞书单,让你通过看书就可以达到5000块培训的效果

有哪些年轻人需要看的优秀书籍

推荐我从高中到大学阶段一直在用的学习方法,教你如何学语文,以及我是如何从理科学渣到考上包邮省985的

你有什么高效的学习方法?

推荐一篇我被知乎日报收录、多个大号转载的文章,手把手教你如何从0开始学理财

理财小白如何从0开始学理财?

标签组:[数学

上一篇有哪些让人欲罢不能的学习方法?

下一篇当鲁班遇上“怼人精”墨子,大概分分钟都想把他给拉黑吧!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