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13年后看汶川
原标题:亲历汶川地震男孩,考上南京研究生
本报讯(通讯员 许士鹏 陈思羽 融媒体记者 谈洁) 今天是“5·12汶川地震纪念日”。记者从南京理工大学获悉,13年前,汶川地震灾区的小学生何振川在该校志愿者的陪伴和帮助下重塑信心;2017年,他成了南理工的一名本科生;最近,他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继续留在南理工攻读硕士研究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何振川是四川德阳天元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经历过大地震后,他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当年9月,天元小学来了一群志愿者,参与灾后学校重建工作。在何振川的记忆中,“来了一群人,里面就有两位很好的大姐姐。她们带着我玩,还经常给我水果吃,我特别开心。”何振川口中的“大姐姐”是来自南理工的社工志愿者吴思宇、张婷婷。她们跟着老师张曙教授一起,参加了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共同主办的四川抗震希望学校社工志愿服务项目。
开始时,何振川沉默寡言。在志愿者的带动下,何振川有了第一个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过的生日、放学后和同学们一起写作业,妈妈在一旁给同学们做寿司的温馨记忆。渐渐地,何振川爱说爱笑了,成了校园里跟着志愿者姐姐的快乐“小尾巴”。进入中学后,何振川逐渐在学习中显示出了实力,先后拿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初中组一等奖、高中组三等奖和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奖项。
“婷婷姐和思宇姐回去后,我也没跟她们断过联系。我上高中的时候,她们询问过我的兴趣,鼓励我考南理工。我从小对兵器比较感兴趣,感觉南理工比较适合我,就报考了。”最终,通过南理工的自主招生考试,何振川如愿成为兵器专业的学生。
来到南理工后,学校老师对他实施定向帮扶计划,他与同学们的关系十分融洽,参加了不少竞赛并取得了不错成绩。
何振川说,“社工志愿者传递的正能量一直影响着我,我也要和他们一样,做有意义的事。”在学校兵器博物馆里,总能看到他担任志愿讲解员的身影。丰富的社团活动让何振川接触了更多的新鲜事物,社团成员间的默契配合帮助他养成团结合作的意识。
辅导员周雪介绍,在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的同时,何振川学习成绩不错。如今,何振川将继续留在南理工航空航天系深造。
“小时候,我在电视上偶然看见长征系列火箭飞向太空,心灵感到无比震撼!自那以后,一颗飞天的梦想种子便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中。”何振川说,心怀志向,并为之奋斗,这是他在大学最大的收获。
上图:汶川大地震后的何振川(下)。
南理工供图
右图:何振川近照。 本人供图
作者:谈洁
[责任编辑: ]
上一篇:地震中失踪的人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