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不到快乐?不是“脑子”有问题,而是“心”的问题

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2022-03-30

发表自话题:

图片来自网络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提不起兴致来做任何事情,哪怕是别人看来很开心的活动也觉得没什么意思,或者压根懒得去做。仿佛生活中所有的“乐趣”都被过滤掉了一样,不仅不能体会到快乐的感受,原本会让人愉快的事情也会黯然失色。

这样的状态倒也不是因为有什么糟糕或者痛苦的事情发生,而更像是一种寡淡无味的生活常态。

如果你只是偶尔会有这种感觉,过几天就能恢复过来,那其实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那么,我们可以想象这将对一个人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不便和影响。

其实,这种情况在多种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物质使用障碍等)中很常见,在临床上叫做“快感缺失”(Anhedonia)。

图片来自网络

快感缺失,是“能力”问题?

此前科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感觉不到快乐,那么一定是因为他失去了感受快乐的能力。更进一步的推断还会认为,一定是这个人大脑中管理愉快情绪的脑区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他失去了体验快乐的能力的。

尽管这一理论非常有说服力,但作为人类的一种情绪体验,愉快感受的影响因素可能是非常多样而复杂的。

例如,心理学家 Strauss 和 Gold 就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体验即刻的愉快情绪方面与一般人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只是在对自身经历进行回顾和展望的时候,“不快乐”的情绪才表现得更多。

所以他们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不觉得快乐,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大脑缺少感受快乐的能力,也可能源于其对自我和各种活动、事件的解读和评价。

图片来自网络

感觉不到快乐,也可能是因为经历了太多不快乐的事

以精神分裂症为例,我们都知道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可能会产生一些异常的体验或表现出一些怪异的举动,而这可能会给他们造成特别多生活和人际上的困难,比如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或是交不到朋友,甚至是被排斥和孤立等等。

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是一般人,在经历了一两次挫败后,也难免会产生一些自我怀疑。而由于疾病的持续影响,患者并不是偶尔一两次体验到这种挫败,而是会在几乎每一次的尝试中都体会到受挫的经历。

久而久之,我们可以想象这些患者从自己无数次的失败经验中总结出怎样的“人生规律”——你瞧,“做什么都没有意思”“跟人接触一点都不愉快”“想找点开心的事情来做真是太难了”……而这些“人生规律”,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信念”,也可以理解为观念。

当一个人持有对于自己、对生活中事物的普遍而坚定的负面观念时,想让TA感受到快乐当然就变得愈发困难。所以说,除了体验愉快的能力,人们对于愉快体验的主观观念显然也是快感缺失的重要影响因素。

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让自己更快乐?从寻找生活中的美开始

最近,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陈楚侨研究组针对快乐体验的观念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研究发现,无论人们是否罹患精神分裂症,快感缺失总是稳定地与自身的低愉快感观念有关。反过来说,只要这个人持有更多的不愉快的观念,那么TA表现出的“不快乐”就会更严重。

研究者把导致人们愉快体验降低或消失的观念分为四类:

第一类,认为感到快乐是不重要的、没有价值的,或是自己不该有的想法。

第二类:认为要让自己快乐是一件特别费时费力的事情,或是很难让自己真正开心起来。

第三类:总担心会“乐极生悲”,觉得自己开心会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

第四类:觉得自己不应该老是去关注开心还是不开心,应该把关注点放到更重要的事情上面。

我们已经知道快感观念确实与愉快体验存在重要的关联,那好,我们就可以根据以上这四类影响愉快体验的观念,来有针对性的调整这些观念,来提高人们的正面情绪、更加快乐起来。

图片来自网络

比如说,你可以这样做:

有意识地为生活中的事物赋予更多的价值;

留意身边的小细节,寻找美,发现美,让美提高自己的快乐体验;

找专业机构系统评估一下,做一些小的训练,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去应对寻找快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出现可能不好的结果时也能坦然面对。

不过,对于这项研究,目前研究人员对于低愉快感信念的考察还仅限于我们国内的人群,关注的临床群体也只涉及精神分裂症患者。那么,其他精神障碍中的快感缺失是否也与这些低愉快信念有关?或是只与其中某些信念有关?另外,鉴于不同文化对于愉快感的理解不一定相同,在其他文化下与快感缺失有关的低愉快感信念又是怎样的?是否与在我们观察到的一致?

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科学家们还在继续加以深入研究。

标签组:[精神分裂症

上一篇婚姻过得不幸福怎么办(当你在婚姻中感受不到快乐)

下一篇上大学以后感觉不到快乐,没有对生活的热情,该怎么办呢?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