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员的诞生》第二季马上就要正式录制了,吴彤已然进入忙到飞的程度,所以这次整体采访过程,陆陆续续地进行了四次,而他每次的开场白都是非常抱歉,与此同时伴随着他微信的滴滴声。
2009年,吴彤从浙江传媒学院毕业,进入浙江卫视,正式成为了一名节目编导。此后不到两年时间,他连升四级,一跃成为当时台里最年轻的制片人,这一年他刚刚满25岁。
其中《演员的诞生》《王牌对王牌》《我不是明星》等这几年在浙江卫视大热的棚内综艺,都出自他之手。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吴彤,俨然成为了浙江卫视在综艺内容生产上的中流砥柱。从去年开始,除了原有的节目制片人头衔,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
从少年成名到行业中坚,吴彤一路走来,他一直都是一个多面手,游走于不同的角色之间,并持续摸索,不断成长。
死磕自己,选最合适的选手和嘉宾 入职一个月成为主力导演,一年后当上责任导演,两年后做上制片人、总制片人,吴彤如同火箭般的升职速度,实则是对他多年来努力最好的褒奖。
回首学生时代,在浙江传媒学院四年里,吴彤似乎从没真正地闲下来过。除了学生会主席、社团联合会主席的身份之外,吴彤还一手创办了“珍逗”社团,把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集结在一起,策划和执行了几十场大大小小的晚会和活动,而这其中还包括浙江传媒学院30周年校庆。
《越跳越美丽》是吴彤进台后参与的第一个节目。当时组里要求他们几个编导同时寻找好看的女生选手,结果其他人找到的选手大多类似,整体上没什么辨识度。
“我做出的节目要和其他人的不一样,要做得更好,更极致。记得当时有一期节目的主题是‘长腿美女’,于是我就去搜罗不同类型的选手,比如说中国腿最长的选手,长腿美女中最有名的选手,以及长腿美女中最美的选手等,当然在速度上会比其他编导要慢很多,但最终出来的效果却很好。”
这样追求极致和完美的态度也一直延续到吴彤后期的节目作品之中,无论是《演员的诞生》还是《王牌对王牌》,都涉及到大体量的艺人嘉宾,其中选择最适合的艺人,什么样的艺人在节目里能发挥地更好,如何平衡人物关系等等,是吴彤和团队在这几年不断深耕后积累的丰富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与艺人建立了深厚的互信关系,也为之后新节目提供了嘉宾资源上的加持。
其实,选择最合适的人,这档节目就成功了一半。“每一个我们选择的艺人,都要经过团队的集体投票,没有80%以上的人认为他可以,我们坚决不用。”
发朋友圈成最好的解压方式
现在,吴彤和团队每年至少要做两档节目:《演员的诞生》和《王牌对王牌》。和很多电视人一样,为了做出好节目,连续通宵和熬夜已成常态,而前期准备工作的会议,一天加起来大概能有十几个小时,其中包括选手沟通会、剧本沟通会、导师沟通会、真人秀沟通会、影视化小组沟通会,而这些都需要由吴彤最终拍板决定。“每位导演汇总给我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一件事往往有许多种想法,那我必须要落实一种,之后再做具体协调。”
除了导演组以外,吴彤还要和领导沟通节目进展,和制片沟通节目成本。“大到节目方向定位,小到怎么花钱、怎么砍价,每天的事情特别多,一天忙下来,就已经到凌晨三四点了。”
重点是,他每年大概有八个多月时间是一直处于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中。就在去年《演员的诞生》录制期间,吴彤的身体终于扛不住了。“《演员的诞生》前六期录制,正好赶上我患上了突发性耳聋。当时医生跟我说,突发性耳聋是无法根治的,有的人最终会致聋,他强烈建议我必须休息。但当时我想,如果自己去休息了,那新节目怎么办?嘉宾和团队怎么办?所以我必须得把我的工作给做完。”直到节目录完后两个月,他的听力才逐渐恢复。
在工作期间承受的满满压力,更新朋友圈状态成了吴彤唯一的减压方式。“当我感到压力大或痛苦的时候,就会发朋友圈。因为平时大家都很忙,鲜少互动交流,但在朋友圈发转态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大家都会跑来问我最近怎么样、有什么不开心,建议我应该怎样去缓解等等。所以,每次发完朋友圈,都能收获一些关心,觉得暖暖的。”
做原创节目像爬山,但还要坚持往上爬
“现在做节目,越来越难,但这才是我们最想要挑战的。”吴彤坚定地说,“《我不是明星》主打明星和子女之间的亲情关系和成长故事;《王牌对王牌》基于游戏互动,更多的是展示情怀和致敬经典;而《演员的诞生》,则是守护演员这一职业荣誉感的一次挑战,核心是命运感和专业性。对我们团队来说,这每一档原创节目都是一次新的出发。”
采访过程中,吴彤反复提到“极致”这个词。多年以来,吴彤和团队一直深耕棚内节目,努力把它做到最好。“其实,我做节目的秘密武器就是不断去尝试新的原创节目,所以制作了《演员的诞生》,当然也会深度思考如何在当下的条件和背景下,去把演员表演的这个本身就很难的东西给做得更好和极致,这是我第二季想要挑战的地方。”
吴彤现在带的团队大多以90后、95后为主,每天看着这些新鲜血液,吴彤也时常会想到当年的自己:“我自己就是从编导做起来的,所以我觉得一定要让每个人找到自己身上最优的那一点,努力把它做到极致。”
为了给年轻人更多激励,管理专业出身的吴彤采用了一种科学化的团队考核方式,“我会给每一个导演评级,给每一个组评级,而每个评级的奖励基数都会有所区分。在这样的基础上,组长再给组员打ABC级。这就要求每个组、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到最好,从而使得团队成员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做节目这么多年后发现,真正让我们温暖的,其实都是那些瞬间的感动。”事实上,这种瞬间不仅仅是在节目当中出现,自然融合到节目制作的整个过程之中,自始至终,吴彤都对行业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一个节目改变的不只是台前的明星,对我们每个制作者的命运来说,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