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剧一直是影视圈的热门题材。
大家都对“救死扶伤”的医生天然有滤镜。
此前口碑不错的职场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到了第三季,关注领域也从律师事务所转移到医院,拍摄起了8名医学生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实践学习生活。
很真实。
关于医生生活,这季综艺,第一个出圈话题是“社畜累丑”。
这8位实习生进入医院实习后,都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妆容。
其实节目拍“医生季”的消息,很早就已经传出来了。但是根据豆瓣小组的一些帖子爆料,拍摄医生行业并不容易,虽然面对的都是生老病死,但医生群体大多情绪稳定,不显山露水,加上前几年医患关系紧张,还有疫情的影响,前期找医生和参加者都找得很辛苦。
虽然这季出来以后,网上对这8位实习生的学历是否够格进入三甲医院也有不少的质疑。
但是作为一名普通人,我觉得这样的综艺,还是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一点点医生的真实生活。看了两期,最大的感受,大概就是周深说的那句,“我们总以为医生是一群万能的人,到后面大家都忘了,医生也都是普通人”。
披荆斩棘的医院实习生
职场萌新翻车实录
节目里8个医学生初入医院的职场生活,就是从普通人蜕变成“专业者”、从医学生蜕变成医生的故事。
8位医学生分别安排到了3个科室,其中王蕊、汪苇杭、谢旭超分配到肝胆胰外科,李不言、张洽、冯琛分配到神经外科,高尚、刘畅分配到心血管内科。
而科室里的生活,才是他们职场生活的开始。
△交班、问询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满满的压迫感
心血管内科的刘畅,年仅26岁就已经是浙江大学博士后,虽然科研经历很牛,但她从未有过临床经验,也成为了她在实习经历的短板。
而恰好在同一科室一起实习的高尚,虽然学历弱了些,但有了两年临床经验,在查房问询、治疗用药上都得心应手。
临床经历不足+同期的对比,让刘畅刚开始实习的前两天几乎都是自我怀疑的状态。
让我真意想不到的是,总是以冷静犀利的易立竞竟然是观察室里对刘畅最共情的人,刘畅渐渐低落的情绪,让易立竞感到熟悉而心疼,因为立马联想到了以前刚工作的自己。
从书本到实践,每一个行业都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那种在学校顶着“学霸”光环的学生,在职场很容易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一犯错,就容易崩溃。
如果说刘畅代表了那些高学历但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初入职场的状态,那张洽的故事线就更代表那些有经验而被高看的职场人。
张洽是8个人当中感觉最沉稳的,也是“神外三子”(被分到神经外科的三个男生)当中看上去最靠谱的、他有过一年的临床经验,自然是这三人中的“老大哥”。在分配座位时,冯琛、李不言主动让他坐中间好方便他们俩请教问题。
但也因为这段过去的经历,让带教医生们都会对他有更高的期待,比如汇报时,张建民教授就会要求他“多想多考虑”;因为想带其他人,张洽晚了一个多小时都没去收病人,被谭医生批评……
在阶段性考核评分中,表现最稳定的张洽,没有得到他们组的第一。因为在实习过程中,他都显得过于被动,并没有起到引领者的作用。
有临床经验的实习生,在工作中依然会被挑剔。至于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他们不停在节目中上演职场萌新的社死瞬间。
李不言把(T123456)的开机密码,看成了CT123456,连续输错导致电脑锁屏5分钟。
看这段的时候,我真的拍断大腿,因为这就是我本人的职场故事:我不仅输错密码导致要等待半小时时间才能重新输入,还惊动了信息部门的同事过来帮我重新激活内部加密插件……就真的社死到隔壁部门的程度。
冯琛刚本科毕业,是这群实习生里学历最低的。
知识积累最少的他,经常被主任问到“哑口无言”,得到的评价就是“你可以回去再看看书”。
记得看前两季的时候,由于各位实习生都非常优秀,有种看“神仙打架”的感觉。
可是这一季,8位在医生工作上略显“笨拙”的实习生则像极了刚进入职场的我们:有压力,不自信,会犯错。
刚刚也说过,这8位实习生的能力,是被质疑的。尽管在我的眼里看来,他们都已经很厉害了,但有些学医的网友说,这在医学专业根本算不上什么,其中有部分人的资历,甚至很难够得上三甲医院。如果不是拍综艺,估计他们都没有去浙二实习的机会。
具体是不是真如这些网友所说的,我不知道,毕竟我不是行内人。(而且根据这季的规则,他们最后也只是赢得医院的最终面试机会,而非offer)
但这些实习生在节目中出现的“尴尬”和“狼狈”,其实不就更加从侧面反映了医生这个职业的高标准?
哪怕是硕士、博士,到了医院,依然要重新学习,光有理论知识不行,还得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职场新人,在一般情况下,犯错是难免的。但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病人,所以就必须谨慎谨慎再谨慎。
如果没有这一份觉悟,即便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也没有办法成为一名好医生。
带教医生
《机智的医生生活》真人版
这节目的拍摄主角,除了实习生,还有医院里的带教医生。
医学生让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节目里的带教医生们则是让我看到了职业生涯里的那些前辈、或者是以后想成为的对象。
因为这季的几个专业,恰好也是《机智的医生生活》里主角所在的门科(除了没有妇产科和小儿科),所以我在看带教医生们,脑海里就会不禁感叹道“啊这就是《机医》的现实版啊~”
就像《机智的医生生活》里的角色一样,这次出现的带教医生们,真的一个比一个圈粉,用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征服着观众。
他们也是一帮用最温柔的语气说最狠的话的人。
比如肝胆胰外科的周东锴医师,前一秒还和实习生称兄道弟拉近距离,下一秒就开始了“我对事不对人”的持续输出。
一点点指出他们刚刚查房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
心血管内科的董樑医师就有点像剧里曹政奭演的李翊晙,开朗活泼,总是笑眯眯的,门诊时噼里啪啦讲药名时仿佛唱rap,叫搭档或护士都是一口一个“林妹妹”“护士妹妹”。
刘畅因为压力太大哭了。董樑就温柔地安慰他,小医生要磨练20年才能成为好医生。
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严盛,外号“严飞刀”,他也是那种作风凌厉,说话“快、狠、准”的人。
他除了盘问医学生,也会顺带抽查其他医生问题。
连环炮式地不停发问,连易立竞都要说一声respect的程度。
而神经外科的主治医师谭潇潇则更像是班主任的存在,不是催着神经外科实习的“神外三子”去交班(升旗)、督促着他们写病例(作业),就是帮他们对付考核(考试),有一种凭一己之力拉扯着三个拖油瓶的感觉。(而且我觉得谭医师的气质有点像《机智的医生生活》里张冬天!懂的都懂!)
但是这么严厉的谭医师,看到冯琛穿刺“一针出水”,忍不住和护士小姐姐炫耀,特别像自家孩子考了第一名的妈(不是)。
虽然严厉,但或许是面对镜头,或许也是前辈面对晚辈,他们在某些时候还是展现了他们的温柔。
神经外科的主任医师张建民,对待普通医师的问询都非常严厉和快节奏,但“神外三子”汇报时,多多少少有点放水,语气也缓和了很多。张洽碰洒杯子溅到患者一身时,也只能淡定看着。
△“可能换平时都要骂人吧哈哈哈哈哈”
在实习生门诊评价后,三个医师都“自曝糗事”,回忆起自己刚看门诊时的表现。
严盛说自己第一次出门诊的时候,因为长着一张娃娃脸,自信也不是很足,所以病人都不太搭理他,反而去找旁边那位长得比较成熟的实习生。
啊~想到了李翊晙安慰张冬天的时候了~(虽然他明明讲的是自己的糗事,却非要说成是安正源医生的哈哈哈哈)
其实无论是主治医师还是主任医师,他们也都是普通人,也都有着普通人的七情六欲。
他们之所以对那么严格地对待实习生,是因为这位职业容不得半分松懈。他们也都是这样一点点锻炼起来的。
我印象最深,是周东锴批评汪苇杭。在查房的时候,汪苇杭在病人面前下了“状况比较乐观”的判断。周东凯说,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做医生,不能在病人面前表现出对这个疾病的轻视。“这种轻视肯定以后会有一些差错出来的。”
周东锴说完以后,我才更加明白什么叫医生的专业精神。
医生之所以给人一种“万能”的感觉,并不是因为他们是超人,而是他们虽然是普通人,但却能以超乎常人的认真和严谨去对待工作。生活中,他们都是普通人,工作中,他们却做着“不普通”的事。
陶勇:
他不是神,而是温暖的普通人
最后,说说吸引我看这个节目最大的动力——观察室里的陶勇医生。
一开始关注他,是因为他是一场悲剧的受害者。
但他在这场节目里的表现,却让人完全感受不到任何受害者的痕迹。他作为医生在职场上受到了伤害,却依旧愿意在一个展现医生的节目里为医生这个职业站台,真的很了不起。
他在综艺里不仅带来了专业方面的科普,也输出了很多启发人思考的金句——“没有关怀的医学是冰冷的,没有技术的关怀是是滥情的。”
“在科技不发达的过去,人们错把‘巫术’当成医学,但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错把医学当成‘巫术’。”
在网上对8名医学生的学历、三甲医院的招聘标准讨论热烈时,他也在微博上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实习生们青涩笨拙的表现都是正常的,每一位今天的大专家当年都经历过发傻犯错的小白岁月。”
“好医生分好多种……我所理解的‘好医生’,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各有所长的团队……”
其实陶勇医生的存在,对于8名参加综艺的医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借鉴和榜样。
节目播出之后,这8名普通人在offer的职场生活以外,也承担了作为“综艺人”的压力和负担。
在节目里因为话多遭遇争议的王蕊,就受到了很多批评,而她只能微博一条条为自己的表现解释。
包括豆瓣小组里也有很多对医学生参加节目的不理解的讨论,认为“学术圈不欢迎网红”“参加节目是在自毁学术道路”等等。
哪怕已经上了节目,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评头论足,不见得所有人都做好了“一夜成名”的机会。
陶勇医生估计也从未想过自己能变成一个大家都认识的公众人物,但他成名至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让我感动:
在《脱口秀反跨年》上他把自己被袭击的事情当成段子说出来,用另一种方式消解痛苦;
虽然不能再拿起手术刀,但是他还是一名眼科医生。
看到自己身上有了更多流量之后,陶勇没有放弃做医生的本心,而是利用流量做了更多关于医学科普和推广的事情。
现在打开陶勇的微博,能看到他定期更新的“每周一答”眼科专栏。最有意思的是,陶勇每次发文还会@陶勇超话。(大概这是超话最特别的用法了吧)
或者这是普通人拥有了名气之后,能利用名气所做到的最大极致了。
勿忘初心,说得容易,做到很难。
陶勇能做到这种程度,大概是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抵得过他心中对医生这份职业的热爱。
在节目里,陶勇说,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
学医的人,要有情怀才能做得好。他不能把这份工作当成一种技术活,只有看到他所医治的人背后的故事,才能更好地感受到这份工作的延伸价值和获得感。
而这,也是我们作为普通人,能收获的超越于“普通”的喜悦。
热爱可抵挡岁月漫长。
当我们埋头于我们所热爱的事业时,那便是人间少数值得的事情。
标签组:[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