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独立音乐人花粥遭大学老师批评《盗将行》的歌词「狗屁不通」一事?

首页 > 音乐 > 正文
2021-10-28

发表自话题:

这个问题很好答。先看一个我非常推崇的作词人的歌词:


“夕阳斜斜映在斑驳的砖墙

铺着榉木板的屋内还弥漫姥姥当年酿的豆瓣酱

我对着黑白照片开始想像爸和妈当年的模样

配图来自《上海1943》百度百科,水印是系统自己加的

说着一口吴侬软语的姑娘缓缓走过外滩”

——《上海1943》方文山


问一个简单的问题:

你认为其中“一口吴侬软语的姑娘缓缓走过外滩”,到底是一个人走还是多个人走?


就我个人理解,如果想象成多个人,总觉得有点别扭。想来想去,应该是一个人在走,类似《雨巷》里的情节,也类似于百度百科上的这个配图。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是一个人在走,是如何出现“一口吴侬软语”的?

或者说,这个姑娘在和谁说话?


如果按照歌词里的意境,她是一个人在走,那么她为什么会发出“一口吴侬软语”?是在自言自语,还是在吆喝买卖?


1943年,总不可能是在打电话吧......


是不是有点乱?

如果是自言自语,那显得有点神经质;如果是吆喝买卖,那显得很市侩。总之,没有一个符合作者本想表达出的意境。


你说这个是不是“狗屁不通”呢?


你要说是,我还真的不好辩驳。


但现在我就说一句——在商言商。


流行音乐的本质是商品。

考虑到方文山的目标客户而言,他们很难听清唱腔中的每一个字,也就不可能深究歌词中的具体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听到的并不是整句,而是“吴侬软语”、“姑娘”、“外滩”这样碎片化的信息,拼出作者想表达的意境。

齐活!


在商言商。既然这是目标客户的需求——至于文学或诗歌艺术的上层建筑并非必需品,没有的话你的目标客户也不挑理,挑理的则并不是你的目标客户。


所以,这种是我最崇拜方文山的地方——他非常清楚他的目标客户要的是什么,然后用最省力气又最省才华的方法,把他们需要的商品精准推送给他们。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盗将行》。


题目就有点扯。他是说的一个强盗(盗)首领(将)的诗歌(行)呢?还是一个强盗(盗)马上就要(将)出发(行)时的情景呢?

从标题上歧义,确实不知道他想表达的是什么意境。看具体歌词可能是前者,那么我们再来看歌词。

随便截取一段吧,就找收尾这种一般最具灵魂的地方吧:


“入巷间吃汤面,

笑看窗边飞雪,

取腰间明珠弹山雀,

立枇杷于庭前。”


“入巷”这个动作之间“吃汤面”这个动作,想象起来似乎很销魂......看来这位大侠的手很稳,筷子也很稳,根本不怕面汤泼脸上。

下一句,“笑看窗边飞雪”,看来这位大侠不只是“入巷”,还顺便“入”了“房”,速度很快,都来不及提一句,就进入了室内,然后看窗边的飞雪。

那么,他那碗汤面有没有放下呢?

至少在我想象中还原他的意境,应该是没放——毕竟这个大侠进屋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到作者都来不提这回事,放下这碗面的时间应该是没有的。

但一遍吃面一遍笑.....到底是什么意境?

我不清楚,反正我吃面的时候怕呛着。


至于把上面这段拆成词组,用碎片化的信息组合呢?


“入巷”、“吃汤面”、“笑看”、“窗边”、”飞雪”。

我还是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意境。


也有可能是我比较笨。我只能看明白方文山先生一些不怎么合逻辑的歌词里的意境,这个《盗将行》的意境到底要怎么想象,我是真想象不出来。


也可能是因为我确实笨,所以我不是他的目标客户。


但是,又回到那句话——在商言商——流行音乐的目标客户究竟应该定位在我这种笨一点的人,还是那些能看明白古诗文的聪明人?


当我这种笨人都无法糊弄的时候......你说他到底写了一个什么玩意?

标签组:[艺术] [音乐] [方文山] [意境] [花粥

上一篇请相信你相信的,我看见的周思成和孔玮老师

下一篇“女友花两年工资买钻戒,该分手吗?”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