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本身就隐含着链中企业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那么,当供应链位于不同国家时,供应链既可用于国家间的竞争,也可用于国家间的合作,这隐含在供应链本身之中。因而,供应链是国际贸易的载体。
一 、供应链可作为国家间竞争与合作的工具
在和平年代国家间的竞争已经体现为经济竞争,而经济竞争又进一步体现为产业竞争。一国的经济竞争力如何,关键看该国有哪些产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领先产业越多,该国全球经济竞争力就越强。
而国家间产业竞争的实质,是该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如何。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下,一家企业能否成为全球领袖,是看该企业的供应链能否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产业竞争的实质是该国企业是否拥有在该产业全球竞争中胜出的供应链,即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简称为供应链竞争)。
为了与其他供应链竞争,供应链内的企业需要合作,以降低生产成本、物流成本、提高流程效率、合作创新,做大蛋糕。当然,供应链内的企业之间也会竞争:分得蛋糕中更大的一块,争夺供应链中更多的话语权、领导权,甚至进入对方领域进行竞争。因此,供应链为内部成员提供合作的机会,也提供竞争的可能。如图1所示(省略物流)。
因此,既有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也有供应链内部的竞争,既有供应链内部的合作,也可能有供应链之间的合作。由上可知,国家竞争优势即为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总和,而国家在一个特定产业的产业竞争优势包括三类。
第一,一国企业占据该产业链的主要行业,如百年前的汽车生产由福特占据。但这种情况现在越来越少了。
第二,两个国家在该产业链上分别占据不同行业的优势,也就是说两个国家分工合作拥有整个产业链。通常,其中一个国家占据微笑曲线高端,另一个占据中低端。中美在同一条产业链上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手机产业。
手机产业中的代表性企业主要是美国的苹果、谷歌、高通,韩国的三星,中国的华为、OPPO、vivo、小米、台湾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发科)等。其他国家与此关系不大。中国能在开始时就占有一席之地,凭借的是中国企业能够方便地建立起自己的供应链,并在与海外企业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第三,两个国家各自拥有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互相争夺共同的(全球)市场,即如图1所示。在起自2018年的美中贸易纠纷中,美国制裁的对象主要是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大多是或者有可能即将成为如图1所示的情形。
全球化导致企业供应链横跨多个国家,从而一国政策就会通过供应链影响、传导到他国。两个国家的公共政策也会互相影响。因此,国家之间在公共政策方面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甚至竞争与合作共存,这就为国家提供了战略工具。
总之,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基于产业链的供应链竞争,于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就应该考虑对产业链产生的影响、并通过产业链对政策产生影响。
二 、国际贸易与供应链
形成高效率的供应链已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中的关键,而由跨国公司组织起来的全球供应链是国际贸易的主体。80%的跨境产品和服务与跨国公司相关,可能发生在跨国公司设在不同国家的分支机构之间,也可能发生在跨国公司组织起来的供应链中。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全球供应链最大的组织者与受益者,他们组织、利用全球资源和产能,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使公司更加专注于高附加价值的环节,如研发、营销等。因此,全球供应链也成为跨国公司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就地区来看,东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表现比较活跃,在该地区约60%是中间品,构成了跨国公司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
除了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下也获得了好处。例如,外商投资建厂可以通过成熟技术方法的溢出帮助本地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助于当地的产业升级。对中国来说,全球供应链的发展使得外商加大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力地缓解了中国资本积累不足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劳动者的素质,提升了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开发、创新等能力。
具体来看,外商投资不仅从总量上扩大了我国的对外贸易额,而且改善和提升了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从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变为以制成品出口为主。更为重要的是,外商以技术、设备合资方式进行的投资,可以带来先进技术,结合我国的实际加以消化、吸收、创新,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发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全球供应链的出现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而且可以使企业专注于研发、创新等核心业务和环节。没有全球供应链的支持,企业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强大的、持续的竞争力。
下面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为例,来解释全球供应链的发展。
1978年11月20日,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访问德国大众,并邀请其来中国合资经营。经过6年多的谈判,1985年3月21日,德国大众和上汽集团,正式成立合资的上汽大众。
随后,德国大众以合资或独资的形式,在中国设立了多家汽车配件公司,如大众汽车变速器(上海)有限公司(合资),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大连)有限公司(独资),上海大众汽车动力总成(发动机)有限公司(合资),先后开展了备件分流、销售、售后与维修服务、金融服务。此后,几乎所有的国际汽车公司,以及德国博世等全球汽车配件公司也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在中国加入WTO后,世界主要汽车公司和汽车配件公司都在华设立了合资公司、独资公司,其产品除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外,也返销海外汽车公司。自此,中国成为全球汽车配件的生产与供应中心。
2017年,德国大众营业利润170.41亿欧元,其中中国区的营业利润达到47.5亿欧元,占比达28%;交付车辆1070万辆,其中在中国生产418万辆,占比达39%。
随着跨国公司业务量的增长和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的汽车产业在开放中逐步成长起来。2017年,中国市场汽车产量达到29,015,434辆,占当年全球产量97,302,534辆的30%;汽车出口106万辆,整车进口124.68 万辆;汽车零部件进口金额370.5亿美元,出口金额834.1亿美元。其中,中国汽车配件总营收37,392亿元,尽管外资背景企业(独资以及中外合资)仅占规模企业数的20%,但其市场份额高达70%以上。
中国主要的制造产业,包括家电、通信、手机,都经历了与汽车产业类似的发展过程。随着发达国家的品牌商进入中国市场,供应链的传导效应和产业的集聚效应吸引众多配件企业纷至沓来;与此同时,中国的配件企业也逐步成长起来,与合资公司、外商独资公司一起,为全球各地的企业供应配件,如图2所示;进而,中国的品牌商也开始成立、壮大起来。
至此,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的生产与供应中心,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回顾整条发展路径,中国制造业尽管开始时总是处于产业链上的价值洼地,但一直在逐渐往包括品牌在内的高端延伸。
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政府在开放中国市场中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当初邀请德国大众来中国的,是时任机械工业部部长。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一直给予外资企业各种优惠政策,如三年、甚至五年免税。以至于众多中国企业,也竞相争做外资企业。这样的政策,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才废止,让中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高水平自贸区、自贸港的建设,采用负面清单,让贸易和投资更加自由、便利,让全球供应链的流动更加顺畅,与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不断接近。
不仅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举全国之力发展汽车产业、半导体产业,成就了现代汽车、三星等跨国公司。
三、 领导产业与战略产业
我们指出,国家竞争的实质是经济竞争,而经济竞争的实质是产业竞争。一个国家要立于世界,就需要在若干个产业中居于领导地位。例如新加坡的物流业、金融业,韩国的汽车业、半导体业。产业领导一般是所在产业链中的领导企业、高利润企业,在价值链的高端。
那么什么是领导产业呢?领导产业是能够领导其它多个产业的产业,是多个产业之中的领导。其含义显然比产业领导要大、重要得多。例如智能手机是领导产业,它领导、甚至抢占了很多其它产业:音乐、视屏、收音机、新闻、电视机与电视、照相机…。
再如人工智能,将是下一个最为重要的领导产业,其影响将会超过智能手机业。新能源、新通信、新交通方面的产业均是领导产业,中国制造2025中包括的产业也都是领导产业。
战略产业则是指十分重要的产业,它包括如下三个部分。
(1)领导产业,这类产业会引领、影响多个其它的产业,甚至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目前包括通信技术(如5G及其相关)产业、交通技术(高铁、汽车、造路、造桥)产业、能源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数据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区域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手机产业。前三类是基础设施产业,而数据技术产业是新兴的基础产业,智能手机则是影响众多产业的产业。
(2)对人民群众生活十分重要的产业,如我国人民的吃住穿行的产业,包括粮食、食品、药品、住房、服装产业及其相关工业,甚至包括养猪、蔬菜等。这些产业关系到民众的生存,所以也可称之为生存产业。
(3)在国家竞争中十分重要的产业,主要是是装备产业,对于国家经济、国防来说是个决定性因素。一国经济实力最根本的是体现在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水平上,这种产业是自主知识产权、材料工业、制造能力和工艺技术等完美统一的硬实力。装备产业也决定了造船业、航空业等等。
(4)金融产业。金融业兼具领导产业、生存产业、国家竞争的作用。实体产业的定价权往往掌握在金融资本手上,所以,金融如何帮助实体产业掌握定价权是十分重要的。金融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最后,货币的全球流通也是国家竞争,特别是中美竞争的核心之一。
----------------------
上林院:深度观察产业经济与财经事件。本文作者: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柳心怡。
上一篇:9月2日行业要闻早餐西本资讯